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between Downslope and Alongslope Processes on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North China:Implication for Deltaic Sedimentation Models of Lacustrine Rift Basin 被引量:12
1
作者 YU Xinghe LI Shunli +3 位作者 CHEN Bintao TAN Chengpeng XIE Jing HU Xiaon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932-948,共17页
Daihai Lake, a modern lacustrine rift basin, located in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odern analog for understanding deltaic depositional processes in an active rift setting. Two of the deltas ... Daihai Lake, a modern lacustrine rift basin, located in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odern analog for understanding deltaic depositional processes in an active rift setting. Two of the deltas (Yuanzigou delta and Bulianghe delta) on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 were surveye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stacking patterns using aerial photographs, field trenching and sediment sampling. Shallow cores and trench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 indicate that a variety of depositional processes have been active since Daihai Lake formed. Two 3-D sedimentation models which employ 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echnique were generated. The chronostratigraphic sedimentation models predict and represent the architectures and sand-body continuity of sediments. Stratigraphical coincidence of the broad sheeted drifts and channel erosion suggests a coupling between downslope and alongslope processes. Distributary mouth bars are prevalent in the front of deltas on steeper slopes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down-slope flows. On the contrary, the along-slope currents fav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l bar deposits with sheeted sandbodies on gentle depositional slope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 sedimentary facies associated with highlighting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downslope flows and alongslope curr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 within these delta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s, with applic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architectur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formed in lacustrine rift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slope flows alongslope currents architectural element spatial extension model daihai lake
下载PDF
Coupling analysis of short-term weather and runoff in an arid lake basin of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Jie LIU Dongwei +3 位作者 TIAN Songni HU Yuehong MA Jiali WANG Lixi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1年第3期264-279,共16页
Changes in the weather will cause variations in the hydrological system.Arid areas,with fragile hydrological systems,ar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weather,so 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short-term weather and runo... Changes in the weather will cause variations in the hydrological system.Arid areas,with fragile hydrological systems,ar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weather,so 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short-term weather and runoff in arid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e Daihai Lake is a closed inland lake in an arid area of China.In this paper,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mode-Hydrological module(WRF-HYDRO)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upling of weather and hydrology in the Daihai Lake Basin.Regional optimization of WRF-HYDRO i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s.The optimal WRF-HYDRO model is applied to couple the short-term weather and runoff in the Daihai Lake Basin to reproduce several rainstorm and flood events.It is found that runoff infiltration parameter(REFKDT)in WRF-HYDRO is the parameter that has the most severe effect on runoff in the Daihai Lake Basin.WRF-HYDRO can capture the rainstorm moment of the rainstorm events in the Daihai Lake Basin,especially the first rainstorm moment,and its simulation accuracy is good.WRF-HYDRO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capture flood peak,but there is a discrepancy between WRF-HYDRO flood peak and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SCS-CN)calculation result at the flood peak moment.The northern part of Zuoyun County should guard against the occurrence of flood disaster in wet season.The coupling of weatherand hydrology can not only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runoff data in arid basins,but also provide a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e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simulation Runoff simulation WRF-HYDRO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 Flood peak Parameter calibration daihai lake Basin
下载PDF
Spatial change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ke water qualit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3
作者 REN Xiaohui YU Ruihong +10 位作者 LIU Xinyu SUN Heyang GENG Yue QI Zhen ZHANG Zhuangzhuang LI Xiangwei WANG Jun ZHU Penghang GUO Zhiwei WANG Lixin XU Jif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64-179,共16页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even lakes(Juyanhai Lake,Ulansuhai Lake,Hongjiannao Lake,Daihai Lake,Chagannaoer Lake,Hulun Lake,and Wulannuoer Lake)across the longitudinal axis(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of Inner Mongolia.Large-scal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TLI(Σ)),multivariate statistics,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weakly alkaline.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salinity of lake water showed obvious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s,with hig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being of 4.05 and 0.21 mg/L,respectively.The values of TLI(Σ)ranged from 49.14 to 71.77,indicating varying degre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and phosphorus was the main driver of lake eutrophication.The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and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in terms of salinity and TLI(Σ).The salinity levels of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exceeded those of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whereas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lake trophic level.The intensity and mod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ke water quality.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to improve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of Inner Mongolia,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lak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lake eutrophication lake water quality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daihai lake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寒区典型湖泊冰封期溶解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明亮 张明宇 +4 位作者 姚植 王乐乐 冯栋栋 李卫平 杨文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6-1819,共14页
为研究寒区典型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蒙新高原3个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的溶解氧、水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高频长序监测,并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对不同湖泊的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为研究寒区典型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蒙新高原3个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的溶解氧、水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高频长序监测,并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对不同湖泊的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冰封期,岱海、南海湖和乌梁素海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15.19、5.99、11.42 mg/L,3个湖泊溶解氧均表现出昼升夜降和垂向分层现象,在昼夜变化幅度上呈现出南海湖>乌梁素海>岱海;溶解氧整体变化幅度上呈现出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其中乌梁素海变化幅度达到了18 mg/L,岱海仅为3.3 mg/L;溶解氧变化主要受到水温、光合有效辐射以及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对于不同湖泊,各项环境因子对冰下水体生化过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冰雪条件造就了水环境的差异,继而影响了冰下水体溶解氧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冰封期不同类型湖泊中溶解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好地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在冰封期的变化规律,为寒区湖泊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封期 溶解氧 水温 光合有效辐射 乌梁素海 南海湖 岱海
下载PDF
岱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氮磷分布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
作者 侯晨丽 李洋 +4 位作者 李卫平 于晟乾 殷震育 郭渊 樊才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8,共9页
为揭示岱海不同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差异,基于2021年1月(冰封期)和5、7、10月(非冰封期)岱海水样及冰样的实测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 为揭示岱海不同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差异,基于2021年1月(冰封期)和5、7、10月(非冰封期)岱海水样及冰样的实测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岱海水体中总氮(TN)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总磷(TP)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从冬季到次年秋季,水体中氨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平均浓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TN、溶解性总磷(DTP)和颗粒态磷(PP)浓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夏季浓度最高,以溶解态磷为主。冬季TN浓度呈湖心处高四周低的分布,TP浓度整体分布均匀。除NO_(3)^(-)-N在底层冰中浓度最大外,冰体中TN、TP和NH4-N均表现为表层冰>底层冰>中层冰。在湖体冻结排盐作用下,不同形态氮、磷平均分离系数大小依次为NH4-N>TP>TN>NO_(3)^(-)-N。DTP与水温全年呈显著正相关,入冬后温度降低且外源磷供给减少,而结冰过程中TN浓缩程度高于TP,导致冰下水体的氮磷比增大。不同时期水体中营养盐与盐度、叶绿素a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受冰盖阻隔、冻结排盐、内外源污染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多个过程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营养盐 冰封期 非冰封期 水环境因子 冻结排盐
下载PDF
人工补水条件下内陆湖泊地表水-地下水循环演化及效应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岱海为例
6
作者 万伟锋 孙立群 +3 位作者 杜亚军 王俊智 于向前 廖梓龙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69-76,共8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强活动影响加剧,我国许多内陆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和水质恶化问题,人工补水是缓解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时人工补水将对湖泊及周边地下水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以内蒙古岱海为例,在分析湖泊萎...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强活动影响加剧,我国许多内陆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和水质恶化问题,人工补水是缓解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时人工补水将对湖泊及周边地下水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以内蒙古岱海为例,在分析湖泊萎缩原因基础上,研究了天然和人工补水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循环演化机制及补水后湖水和地下水的交互响应,并基于不同补水工况预测了未来耗补新平衡态趋势。研究表明:人工开采是造成湖水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岱海生态应急工程补水和压采保护治理对抑制岱海湖面萎缩起到积极作用,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补水期间,湖面面积变化量同比平均减小0.79 km^(2),减小幅度明显下降,地下水统测流场显示湖周边原有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已基本恢复,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补水量远未达到设计量以及补水的滞后效应,补水效果尚不显著;其次,围绕耗补新平衡态趋势迭代计算了每年人工补水2000万m^(3)和4466万m^(3)水量情况下10年后岱海湖面面积,计算结果分别达到58.7 km^(2)和71.9 km^(2)。研究可为变化条件下内流区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以及岱海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湖 生态补水 岱海 交互作用 耗补平衡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条件下岱海蒸发消减效果模拟试验研究
7
作者 高峰 马鑫 +2 位作者 杨宇 王宁 秦艳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为了量化不同覆盖措施条件下大型湖泊的蒸发消减效果,结合试验观测和数值模拟技术,采用遗传算法对Penman-Monteith(P-M)公式参数进行修正,模拟不同覆盖试验条件下的蒸发过程,并估算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岱海蒸发消减量。结果表明:修正参数后... 为了量化不同覆盖措施条件下大型湖泊的蒸发消减效果,结合试验观测和数值模拟技术,采用遗传算法对Penman-Monteith(P-M)公式参数进行修正,模拟不同覆盖试验条件下的蒸发过程,并估算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岱海蒸发消减量。结果表明:修正参数后的P-M公式能有效模拟覆盖试验的蒸发量,误差为-5.1%~12%;PE球相比苯板的蒸发抑制效果更好,8 cm黑色PE球的减蒸效果最好;模拟在2021年7月—2023年10月期间采用8 cm黑色PE球对岱海进行覆盖,预计可减少0.81亿m3蒸发水量损失。该项研究结果的实施可减少湖泊蒸发,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湖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PE球 蒸发消减 PENMAN-MONTEITH公式
下载PDF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91
8
作者 孙千里 周杰 肖举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3-95,共3页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 ,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 ;当湖面较低时 ,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 ...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 ,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 ;当湖面较低时 ,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 ,也容易使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增加 ,但仅从平均粒径大小上很难对其沉积作用形式作出判断。通过对岱海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 ,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 ,区分了正常流水沉积与极端条件下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与风力作用混合沉积 ,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 ,在岩心 12 .34~ 14.18m段 ,即10 .5 ka前具有低湖面、气候寒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古环境 岱海 湖泊沉积物 古气候 流水沉积 沉积作用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元素相态的连续提取分析——以岱海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章东 邹成娟 +3 位作者 李福春 王苏民 沈吉 梁文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留态等六种赋存相态中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合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在岱海流域内只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除了Ca和Sr外,其他元素主要赋存于残留态中,只发生了很小程度的活化溶解.受元素亲合性和湖水物理化学状态的制约,出溶的Sr与Ca的赋存相态基本一致,而出溶的Pb、Be、Co、Cu、K、Mn、Fe等元素则与自生碳酸盐、有机质表现出一定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赋存相态中分布为地球化学环境代用指标的提取和解释提供了机理性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 代用指标 出溶 岱海 赋存 湖泊沉积物 地球化学 亲合性 残留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岱海接受远程深循环地下水补给的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证据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建生 季弼宸 +2 位作者 刘震 张志伟 张时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利用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岱海除了接受降水的直接补给之外,还接受泉水的补给.岱海周边泉水与井水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泉水、井水显然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的补给;通过对岱海周边包气带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 利用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岱海除了接受降水的直接补给之外,还接受泉水的补给.岱海周边泉水与井水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泉水、井水显然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的补给;通过对岱海周边包气带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土壤水中的δD、δ18O值比当地降水值贫化,在地表埋深1 m附近,土壤中的盐分发生了累积,土壤水中的含盐量明显超过了土壤受蒸发所引起的增加量.研究表明岱海周边地区的大气降水不能入渗补给到潜水中,补给岱海的泉水不是来自于当地降水,而是具有同位素贫化特征的外源水.由此推断,在地层中可能存在一种地下水深循环的跨流域补给方式.在内蒙古高原地区,深循环地下水是维系湖泊不可或缺的补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环境同位素 深循环地下水 土壤水 降水入渗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岱海^(14)C测年的现代碳库效应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吴艳宏 王苏民 +1 位作者 周力平 孙照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碳库效应的复杂性是影响建立湖泊沉积物高精度年代序列的一大障碍。本项研究通过我国内蒙古半干旱区封闭湖泊表层沉积物、湖水、现生沉水植物狐尾藻、现生鲤鱼鱼骨和湖岸表层土壤等一系列样品的14C年代测定,表明现代岱海确实存在碳库效... 碳库效应的复杂性是影响建立湖泊沉积物高精度年代序列的一大障碍。本项研究通过我国内蒙古半干旱区封闭湖泊表层沉积物、湖水、现生沉水植物狐尾藻、现生鲤鱼鱼骨和湖岸表层土壤等一系列样品的14C年代测定,表明现代岱海确实存在碳库效应。碳库效应年龄因湖水盐度在湖区的不均而有所变化,岱海西部湖区弓坝河径流补给量大,湖水盐度较东部稍低,碳库效应年龄也略小于东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包含浮游生物和沉水植物的混合信息,因而其碳库效应年龄较沉水植物年龄轻,岱海湖心表层沉积物碳库效应年龄在2000a左右。这一碳库效应年龄较通过沉积钻孔14C年龄线性回归获得的年龄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在时间序列上碳库效应并非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测年 碳库效应 湖泊沉积物 岱海
下载PDF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昌伟 何江 +2 位作者 孙惠民 高兴东 薛红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2,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等地球化学信息可以用来反演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及污染历史。本文以乌梁素海和岱海两个不同类型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对两个湖泊沉积柱芯中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柱芯中...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等地球化学信息可以用来反演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及污染历史。本文以乌梁素海和岱海两个不同类型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对两个湖泊沉积柱芯中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柱芯中沉积磷的主导形态均为ACa-P、De-P和Or-P,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芯中Al-P和ACa-P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岱海,而Ex-P、De-P和Or-P的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岱海。两个湖泊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能较好地揭示出湖泊流域的地理环境、化学风化程度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类型的差异性,沉积柱芯中ACa-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能很好的指示湖泊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富营养化水平,而De-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则能较好的揭示出整个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布 差异性乌梁素海岱海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不同赋存状态Rb、Sr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敬安 曾艳 +3 位作者 王敬富 杨永琼 杨海全 计永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湖泊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记录了不同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信息。本文选取广东湖光岩玛珥湖和内蒙古岱海作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 湖泊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记录了不同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信息。本文选取广东湖光岩玛珥湖和内蒙古岱海作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笼统利用沉积物全样Rb/Sr比值来反映流域气候环境变化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Sr非残渣态/Rb总与TIC、TOC、TN、C/N等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Sr非残渣态/Rb总可有效指示流域化学风化变化:当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增强时,沉积物Sr非残渣态/Rb总增大;当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时,沉积物Sr非残渣态/Rb总降低。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湖泊,在利用湖泊沉积物Rb、Sr地球化学记录反演古气候/古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湖盆流域地质地理背景和湖泊自身特点,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岱海 沉积物 Rb、Sr赋存状态 化学风化
下载PDF
岱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末次冰期以来季风/干旱过渡区的水热条件变迁 被引量:30
14
作者 孙千里 肖举乐 刘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对季风/干旱过渡区封闭湖泊岱海两支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易(溶)迁移元素和难(溶)迁移的相对含量及其与铝元素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表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进而指示盆地的水热状态。过去大约16.2ka... 对季风/干旱过渡区封闭湖泊岱海两支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易(溶)迁移元素和难(溶)迁移的相对含量及其与铝元素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表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进而指示盆地的水热状态。过去大约16.2kaB.P.以来,易迁移元素含量以及与铝元素比值较高的几个阶段,如大约14.5~11.7kaB.P.,10.3~9.0kaB.P.,6.7~3.5kaB.P.,3.2~2.6kaB.P.和1.7~1.2kaB.P.代表了岱海盆地化学风化较强、水热条件较好的时期,其中以大约6.7~3.5kaB.P.期间的水热条件最为优越,可以认为是流域气候的适宜期。而沉积物中难(溶)迁移元素在大约14.5kaB.P.前,11.7~10.3ka B.P.,3.5~3.2kaB.P.和2.6~1.7kaB.P.期间以及1.2kaB.P.以来的相对高含量则代表了流域相对较弱的化学风化强度和较为低下的水热状态。大约9.0~6.7kaB.P.期间,沉积物较高的CaO/MgO比值与降低的易迁移元素含量指示了流域较高温度条件以及由此导致的高蒸发率。综合岱海沉积物已有的有机质、碳酸盐、花粉组合、湖面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认为岱海盆地末次冰期以来,水热同期的模式涵盖了岱海除大约9.0~6.7kaB.P.外的各个阶段。而大约9.0~6.7kaB.P.期间,季风有效降水与温度变化的不一致现象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岱海自身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区域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元素 化学风化 水热条件
下载PDF
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76
15
作者 曹建廷 王苏民 +1 位作者 沈吉 张振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1-396,共6页
内陆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计。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泊岩芯的有机碳同位素、总有机碳、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 ,结合Pb - 2 10测定的沉积速率 ,讨论了岱海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了本区现... 内陆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计。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泊岩芯的有机碳同位素、总有机碳、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 ,结合Pb - 2 10测定的沉积速率 ,讨论了岱海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了本区现代小冰期的前期冷湿 ,后期冷干的气候特征。记录的最后两次冷期与根据冰芯、树轮、历史文献重建的 10年平均温度推得的 145 0′s~ 15 10′s、1790′s~ 1890′s两次冷期极相吻合。指出了目前湖泊水面萎缩、环境恶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碳酸盐含量 古气候 湖泊 岩芯
下载PDF
岱海的“中世纪暖期” 被引量:40
16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6,共8页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以单一流域化学风化记录表明我国北方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 ,发生时间约 90 0 - 12 0 0aB P ,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的显著增强 (低Rb/Sr比值 )、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 (高有机碳 )、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的湖泊沉积记录 ,其间经历的化学风化是近两千年内最强的 ,并且其发生时间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化学风化 气候变迁 中世纪暖期 岱海 古气候 有机碳
下载PDF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江 孙英 +2 位作者 吕昌伟 刘二东 沈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9-398,共10页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上覆水质及多种环境因子(温度,pH,溶解氧,扰动,光照)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升高有利于内源磷的释放,湖泊水体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更易呈现富营养化状...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上覆水质及多种环境因子(温度,pH,溶解氧,扰动,光照)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升高有利于内源磷的释放,湖泊水体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更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2)碱性条件有利于磷的释放,岱海水体属微碱性环境(pH8.8),若水体pH进一步升高,将会造成沉积物内源磷的大量释放;(3)厌氧条件(ρDO<0.8mg/L)有利于磷的释放,岱海湖心区水深较深,易形成厌氧环境,因此湖心区内源磷释放强度较浅水区大;(4)强烈扰动有利于磷的释放,这会对浅水区的底质产生较大影响;(5)照度通过底栖藻类的生物作用,间接地限制了沉积物释磷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内源释放 环境因子 岱海
下载PDF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影响氨氮释放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英 何江 +2 位作者 吕昌伟 刘二东 沈丽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4-1468,共5页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温度、pH、溶解氧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中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中性条件,厌氧条件均有利于NH4+-N的释放。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含...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温度、pH、溶解氧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中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中性条件,厌氧条件均有利于NH4+-N的释放。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含量的有效控制作用是其抑制底泥释放、同化吸收作用和增强上覆水氧化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修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氨氮 释放 岱海
下载PDF
岱海沉积物氟化物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博 郭云艳 +3 位作者 陈俊伊 姜霞 王书航 郑朔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48-1756,共9页
为揭示岱海水-沉积物中氟化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了岱海间隙水,表层沉积物,柱状沉积物系统中氟化物的空间分布,赋存形态及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岱海间隙水体中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4.82±0.06)mg/L,显著高于地表水V类阈... 为揭示岱海水-沉积物中氟化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分级法研究了岱海间隙水,表层沉积物,柱状沉积物系统中氟化物的空间分布,赋存形态及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岱海间隙水体中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4.82±0.06)mg/L,显著高于地表水V类阈值(1.5mg/L),并与上覆水中氟离子浓度(4.77±0.04)mg/L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表层沉积物总氟化物含量均值为(934.13±36.79)mg/kg,其中水溶态,可交换态,Fe/Mn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残渣态氟化物含量均值分别为(34.39±1.69),(7.11±0.93),(3.07±0.50),(11.97±0.79)和(934.13±36.79)mg/kg;柱状沉积物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束缚态氟化物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在40cm以下基本稳定;而Fe/Mn结合态氟化物在表层含量较低,在25cm后逐步稳定.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岱海沉积物中水溶态,可交换态氟化物含量与间隙水氟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SAC(稳定度)风险评估表明,表层沉积物中SAC范围在55.53%~69.52%,平均值为60.63%,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且SAC从表层向下20cm呈逐步降低的趋势,间接反映出近年来可提取态氟化物富集明显,处于较强的释放风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沉积物 风险评估 氟形态 释放
下载PDF
近800a来内蒙古岱海湖水的盐度定量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建廷 段学军 +1 位作者 王苏民 沈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封闭湖泊的湖水盐度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首先通过现生介形类 (Lim nocytherecf.inopinata)壳体与湖水Sr/Ca比值的测定确定了Sr/Ca的分配系数 ;然后测试现代岱海湖水盐度与湖水Sr/Ca比值 ,建立湖水盐度与湖水Sr/Ca比...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封闭湖泊的湖水盐度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首先通过现生介形类 (Lim nocytherecf.inopinata)壳体与湖水Sr/Ca比值的测定确定了Sr/Ca的分配系数 ;然后测试现代岱海湖水盐度与湖水Sr/Ca比值 ,建立湖水盐度与湖水Sr/Ca比值的函数关系 ;最后利用湖泊沉积剖面中介形类壳体的Sr/Ca比值定量恢复了岱海湖水近 80 0a来的盐度。通过分析岱海湖水盐度变化过程 ,揭示了研究区小冰期前期降水增加的冷湿气候 ,这明显不同于东部其它地区的冷干气候 ;研究区在小冰期中后期以偏干旱气候为主 ,这与东部其它地区干冷气候相一致 ;推测了 2 1世纪初 10~ 2 0a ,岱海地区降水将有所增加 ,干旱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a比值 盐度 气候变化 岱海 锶/钙比值 内蒙古 湖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