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Sea-Land Interaction on Evolution of Taihu Lake
1
作者 孙金华 陆桂华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6年第1期173-178,共6页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land-sea interaction for the Taihu Lake Basin. The course of mass movement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and and sea in the Ta...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land-sea interaction for the Taihu Lake Basin. The course of mass movement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and and sea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has experienced three different stages, namely, ocean predominance, balance between land and sea, and land predominance. In the paper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aihu Lake is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land-sea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lake Basin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land-sea interaction
下载PDF
Sandy Land-lake-vegetation Landscape of Songnen Sandy Land of China:Pattern,Process and Mechanism
2
作者 DU Huishi HASI Eerd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580-591,共12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andy land-lake-vegetation landscape in Songnen Sandy Land(SSL)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distribution pattern,evolution,and drivi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andy land-lake-vegetation landscape in Songnen Sandy Land(SSL)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distribution pattern,evolution,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landscap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Landsat satellite images and meteor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ata during 1980–2020.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of sandy land exhibited an upward fluctuation during the last 40 yr,with a net increase of 251.75 km^(2) at an increment rate of 3.80%/10 yr.The lake area also exhibited an upward fluctuation,with a net increase of 1200.95 km^(2) at an increment rate of 20.42%/10 yr.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by 2633.30 km^(2),with areas of low vegetation coverage exhibiting a trend of initial decline and subsequent increase,areas of medium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an upward fluctuation,and areas of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a trend of initial increase and subsequent decrease,with overall changes of–0.67%/yr,1.12%/yr,and 0.17%/yr,re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y land,lakes,and vegetation coverage were significant,with areas of sandy land and low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ing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landscape is controlled by regional climat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as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contributing up to 5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y land lake wetland vegetation cover landscape evolution Songnen Sandy land(SSL)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洁 刘琴 +2 位作者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洞庭湖区
下载PDF
清代黄淮地区的官方治水与地权转移
4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在清代,对官员而言,治河带来的土地利益的回报,不低于对国帑的贪污。在淮黄运交汇的水患区,土地价值取决于能否避水之害。无权平民被洪水逼迫大量弃耕弃田,与官权有关的强势集团则大肆占地,导致大地产极为普遍,土地在权力加持下大量增... 在清代,对官员而言,治河带来的土地利益的回报,不低于对国帑的贪污。在淮黄运交汇的水患区,土地价值取决于能否避水之害。无权平民被洪水逼迫大量弃耕弃田,与官权有关的强势集团则大肆占地,导致大地产极为普遍,土地在权力加持下大量增值。晚清黄淮地区发生的山东湖团(客民)在徐州与当地民众(土民)的争田事件中,被朝廷及后世史家视为非常“公允”的曾国藩处理方案,实质上融入很大的政治考量,把官府的责任转嫁给了受害的土客双方,并用冠冕堂皇的官场套话打压了民间规范,留下了无尽的土地纠纷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 水淹地亩 荒地报领 湖团 唐守忠
下载PDF
“两湖一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格局演化
5
作者 郑艺 张绍钒 苏维词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的基础。本文以“两湖一库”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对ESV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间“两湖一... 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的基础。本文以“两湖一库”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对ESV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间“两湖一库”地区土地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期间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增加了275.7km^(2),最大转入来源为耕地,占总转入量的58.51%;(2)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ESV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水域是唯一的ESV出现增长的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4个时段平均贡献率达到了62.62%,对于维持“两湖一库”地区ESV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3)单项服务ESV来看,各项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只有水源涵养服务出现了小幅增长;(4)从ESV空间分布特征来看,ESV高值区分布在清镇、平坝等河湖聚集、生态环境良好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云岩区等开发时间早、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演变 “两湖一库”地区
下载PDF
Variation of Flood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Poyang Lake,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LI Xianghu ZHANG Q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3-25,共13页
The Poyang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flooded areas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as well as the affecting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of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 Poyang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flooded areas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as well as the affecting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of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d the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s of historical floods in the Poyang Lake and their tendencies based on the Mann-Kendall(M-K) test, and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both from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flood stages, duration as well as hazard coefficient of floods showed a long-term increasing linear trend during the last 60 years with the M-K statistic of 1.49, 1.60 and 1.50, respectively. And, a slightly increasing linear trend in the timing of the highest stages indicated the floods occurred later and later during the last six decades.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and subsequent discharges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and runoff from the Poyang Lake Basin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severe flood situ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in the 1990 s. In addition, the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land reclamation and levee construction, also played a supplementary role in increasing severity of major floods. While, the fewer floods in the Poyang Lake after 2000 can be attributed to not only the less rainfall over the Poyang Lake Basin and low dischar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uring flood periods, but also the stronger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y which increased the floodwater storage of the Poyang Lake than b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characteristics water level land reclamation Changjiang River Poyang lake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洞庭湖流域LUCC与生境质量耦合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伶 王金龙 周文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3-873,共11页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本文设定自然发展(情景1)、快速发展(情景2)、耕地保护(情景3)、生态保护(情景4)和可持续发展(情景5)5种情景模式,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2030年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格局,并采用耦合协调度...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本文设定自然发展(情景1)、快速发展(情景2)、耕地保护(情景3)、生态保护(情景4)和可持续发展(情景5)5种情景模式,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2030年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格局,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不同情景下LUCC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情景设置的要求,能较好地反映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规律和规划方向.2)2030年洞庭湖流域生境质量水平为:情景4>情景5>情景3>情景1>情景2.3)2030年情景1、情景2和情景3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情景3下降程度略高于情景1和情景2;而情景4和情景5呈上升趋势,且情景4上升程度略高于情景5.4)结合情景设置原则,可以发现情景5为洞庭湖流域LUCC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规划发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境质量 耦合演变 多情景模拟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近百余年(1900-2020年)洞庭湖湿地演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豪 王殿常 +1 位作者 吴兴华 赖锡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6-1795,共10页
自20世纪以来,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在综合大量历史资料、相关文献以及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将近百余年(1900—2020年)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重点分... 自20世纪以来,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在综合大量历史资料、相关文献以及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将近百余年(1900—2020年)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重点分析了各阶段影响湿地演化的驱动因子及相互作用关系。1900年以来,洞庭湖湿地面积变化可分为1900—1949年的明显下降期、1950—1978年的快速萎缩期、1979—1998年的稳定期以及1999年至今的略微回升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对稳定阶段、1950s—1990s的水域向洲滩转化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洲滩向水域转化阶段。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湿地演变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导致湿地演变的速率与方向有所不同。围湖垦殖与退田还湖是导致湿地面积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气象波动、水库建设、湖区采砂以及河道整治等则通过改变入湖水文泥沙情势影响湿地格局变化,并影响围湖垦殖与退田还湖等活动。为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在湿地演变中的参与度逐渐增加,对围湖垦殖的态度发生了“鼓励—参与—禁止—还湖”的转变,为近百余年洞庭湖湿地演化的核心驱动要素。近百余年洞庭湖湿地的演化过程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综合呈现,是人力与自然力的角力过程,也是人地关系矛盾协调演化并趋向缓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湿地演变 围湖垦殖 退田还湖 水库建设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宇佳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陈理庭 何庆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平原各县区耕地综合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耕地综合功能的提高优先发展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如南昌县、安义县等南昌市周边地区。②20 a间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生产和景观美学功能呈现增长趋势,生态维持和社会保障功能则出现下降趋势,说明鄱阳湖平原耕地生产功能虽有所提高,但难以保障日益增长的粮食、经济需求,同时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使耕地所能提供的经济贡献比重逐渐下降。③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受社会和自然两方面影响,社会因素可通过实施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障农村居民最低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福利标准等政策调节,自然环境方面则需要人类共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结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合理制定耕地保护利用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提高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基于时空异质性特征的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归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雅喆 王凌霞 +3 位作者 聂小东 王诗兰 李嘉奇 李忠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1,共11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格局变化的归因分析对探明土地利用布局形成机制和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洞庭湖流域在1980—202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针对当前研究中单因子分析导致的归因不全面问题,选用了综...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格局变化的归因分析对探明土地利用布局形成机制和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洞庭湖流域在1980—202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针对当前研究中单因子分析导致的归因不全面问题,选用了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时空异质性特征变量进行自然、社会经济多要素定量归因,以揭示LUCC速度和方向等多方面特征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洞庭湖流域林地面积最大,耕地面积次之,两者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90%以上。(2)4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整体呈现“增—减—增”的趋势,均匀变化强度为0.5%。建设用地针对耕地的占用以及水域与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流域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3)流域LUCC不同特征受到不同因素主导,其速度主要受以距公路距离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初始程度和方向主要受以地形因素为主导的自然因素影响。本文验证了基于时空异质性特征LUCC归因分析的必要性,为自然流域尺度LUCC综合性研究提供可靠实例,也为洞庭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驱动力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面源污染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蔚 叶长盛 +1 位作者 甘凤 蔡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8-1653,1659,共7页
为提供合理的区域环境和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2005-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看,环鄱阳湖城市群COD、TN排放总量分别由2005年的50.56万、13.51... 为提供合理的区域环境和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2005-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看,环鄱阳湖城市群COD、TN排放总量分别由2005年的50.56万、13.51万t下降至2020年的46.14万、13.26万t,而TP排放总量由2.65万t增加至2.74万t;COD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258.22 kg/hm^(2)下降至2020年的248.97 kg/hm^(2),而TN、TP排放强度分别由69.00、13.53 kg/hm^(2)增加至71.55、14.79 kg/hm^(2)。3类指标的主要污染源均是畜禽养殖。(2)空间上看,耕地面源污染程度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南昌市区及崇仁县,污染程度较低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面源污染 时空演变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杭州湾余姚段滩涂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胡栋辉 毛高华 +1 位作者 应育挺 谢锋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加强海塘、岸线和滩涂的管理维护,以2012-2021年杭州湾余姚段东、中、西部的20个断面为对象,基于MATLAB对断面年内平均、变化极值、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总结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余姚段河口综合整治规划。结果表明,各个... 为了加强海塘、岸线和滩涂的管理维护,以2012-2021年杭州湾余姚段东、中、西部的20个断面为对象,基于MATLAB对断面年内平均、变化极值、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总结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余姚段河口综合整治规划。结果表明,各个断面以淤积为主,越靠近西边,淤积越大,根据趋势分析,东新断面基本稳定,西新断面未来可能有较大淤积,即西线岸线高程抬高明显。中新断面变化幅度约为3.90m,东新断面最小值变化剧烈,最大变幅6.53m,西新断面最大和最小变化逐渐靠近。2018年是分界年,中新断面和西新断面方差由小变大,东新断面方差由大变小。近十年来,因为围垦工程的影响,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呈现以淤积为主的趋势,其结论可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余姚滩涂 围垦影响 演变特征
下载PDF
吉林省历史遗留矿山调查研究及治理措施
13
作者 郝鹏飞 李立军 +1 位作者 张文强 刘小婷 《吉林地质》 2023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好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我省历史遗留矿山存量大、治理难度大、土地复垦率低、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为有效破解难题,本文阐述了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现状...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好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我省历史遗留矿山存量大、治理难度大、土地复垦率低、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为有效破解难题,本文阐述了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几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提出意见建议,为我省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提供新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生态修复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演进 土地复垦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关于湖北省退垸(田、渔)还湖政策机制方面的一些思考
14
作者 常达 袁修猛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历年来湖泊围垦造成湖泊面积缩小,不仅降低了其防洪蓄水功能,还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为响应湖北省关于退垸(田、渔)还湖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在学习借鉴江苏省多个试点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历年来湖泊围垦造成湖泊面积缩小,不仅降低了其防洪蓄水功能,还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为响应湖北省关于退垸(田、渔)还湖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在学习借鉴江苏省多个试点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对推进湖北省退垸(田、渔)还湖工作进行了政策机制方面的一些思考,提出退垸(田、渔)还湖的主要方式,明确还湖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针对重点湖泊开展“一湖一规划”,转变湖泊开发利用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退垸(田、渔)还湖 体制机制 湖北省
下载PDF
1959-2019年杭州湾南岸滩涂演变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成飞 潘存鸿 +2 位作者 吴修广 唐子文 郑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杭州湾南岸滩涂普遍淤高,1959—2003年淤积速率约6.70 cm/a,2003—2019年淤积速率加快,约12.59 cm/a;大规模围涂和潮差增大是滩坡坡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庵东浅滩平面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径流的丰枯周期有关,呈现“丰水走弯,枯水趋直”现象;长江来沙减少尚未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淤涨产生明显影响;围涂工程是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貌演变 剖面形态 围涂 杭州湾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秀英 邓金运 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5,共6页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科学地解决湖泊泥沙淤积问题,达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垦 泥沙淤积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耕地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俞文政 常庆瑞 +1 位作者 王锐 陶秉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耕地总面积、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的分析,探讨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该区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平稳增加、激增、螺旋式增加和锐减的演变趋势,内部结构先呈现水浇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浅山地、脑山地相对...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耕地总面积、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的分析,探讨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该区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平稳增加、激增、螺旋式增加和锐减的演变趋势,内部结构先呈现水浇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浅山地、脑山地相对减少的趋势,然后有出现水浇地和其它类型的耕地此消彼张变化阶段趋势;而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也呈现出全区增长.区域不同步和全区减少的变化趋势。影响研究区耕地变化的原因,除自然因子外,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农业政策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耕地 演变 机制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古丹阳湖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戴锦芳 赵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69-72,共4页
运用适合于湖泊演变研究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从遥感图像的色调、结构、纹理入手,探讨了不同湖泊演变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差异性并结合多种历史图件与资料,阐述了古丹阳湖演变的规律,其结果对研究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的形成及演变规律... 运用适合于湖泊演变研究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从遥感图像的色调、结构、纹理入手,探讨了不同湖泊演变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差异性并结合多种历史图件与资料,阐述了古丹阳湖演变的规律,其结果对研究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的形成及演变规律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演变 遥感图像 淤积
下载PDF
填海造陆区水环境演变与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士国 许翼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5,共8页
填海造陆区普遍存在次生盐渍化、地下结构物腐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年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水循环条件下,此类问题更为突出。在简要回顾了填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填海后地下水系统和土体环境的演变趋势,... 填海造陆区普遍存在次生盐渍化、地下结构物腐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年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水循环条件下,此类问题更为突出。在简要回顾了填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填海后地下水系统和土体环境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了造成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差异,认为利用集雨措施来引导自然淡化过程从而构建长效淋盐机制是半干旱填海区盐渍化防治的关键。同时指出,因地制宜地规划土体结构、提升排盐能力和种植绿化植物,是搭建和维持填海造陆区健康稳定生态系统的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陆 盐渍土 淋盐机制 防治对策 水环境演变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的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演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毅 曾群 +2 位作者 陈玉华 邓宏兵 金伯欣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年第2期52-55,共4页
利用相关资料并借助RS/GIS方法对20世纪50-70年代的大规模围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0.1km2以上的湖泊总量分别是1309个、611个、612个、838个,湖泊总面积分别是8503.7km2、5467.5km2、293... 利用相关资料并借助RS/GIS方法对20世纪50-70年代的大规模围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0.1km2以上的湖泊总量分别是1309个、611个、612个、838个,湖泊总面积分别是8503.7km2、5467.5km2、2934.3km2、2977.3km2。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与围湖垦殖关系密切,江汉湖区平均面积变化率为65.0%,围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围湖垦殖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关系密切,围湖垦殖降低了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垦殖 江汉平原 湖泊湿地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