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TOM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NUTRIENT EVOLUTION RECORDED FROM A SEDIMENT CORE OF THE LONGGAN LAKE, A LARGE SHALLOW LAKE IN EA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DONG Xu-Hui and YANG Xiang-D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2-710,共9页
The Longgan Lake is a shallow mesotrophic macrophyte-dominated lake. According to the high-resolution diatom research from its sediment core, the diatom community succession was built, and the total phosphorus (TP) an... The Longgan Lake is a shallow mesotrophic macrophyte-dominated lake. According to the high-resolution diatom research from its sediment core, the diatom community succession was built, and the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lorophyll-a (Chl-a) concentra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2000 years, based on the diatom-TP and diatom-Chla transfer functions. The shifts of diatom assemblages also mirrored the developments of aquatic plant,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s of aquatic ecosystem evolution. The inferred epilimnetic TP concentration fluctuated within a small range of 36 to 62μg/L, indicating the lake remained a relative stable mesotrophic status in the long historical period. The periodical variations of the diatom assemblage and trophic status suggest a mitigating function of shallow macrophyte-dominated lakes to nutrient input. The changes of lakes’ trophic status don’t linearly respond to the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catchment. The dynamics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in macrophyte-dominated lakes, as inferred from diatom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trophic status change in a shallow lake, as well as the lak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 assemblage NUTRIENT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Aquatic macrophyte longgan lake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a Small Catchment, and Buffer Function of Wetland in Longgan Lake,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艳宏 王苏民 +1 位作者 R.W.Barttarbee 朱育新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1期37-45,共9页
Wetland is the conjunction of lake and terrene where human activities are concentrat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material transport and cycling in the terrene-lake system, wetland is the buffer where sand and mud, heavy... Wetland is the conjunction of lake and terrene where human activities are concentrat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material transport and cycling in the terrene-lake system, wetland is the buffer where sand and mud, heavy metals, pollutants and nutrients are tarried.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Wangling River catchment, a small sub-catchment of Longgan Lak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 have found that wetland can buffer major heavy metals such as Cr, Cu, etc. significantly, but has a little buffer function to some active elements such as Fe and Mn, which are always transported as solutions. Human activitie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but also weaken the buffer function of wetl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onggan Lake area in the past 70 years have been recorded in stream, wetland and lake sediments, especially the human activity events such as deforesting and reclaiming on a large scale in 1958 and the 1980’s. Human activities caused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ation rates since the 1950’s,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elements’ concentrations. The extensive use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since the 1960’s have led to the increase of total P concentrations. Increasing SO-2 emiss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ation exchange in soil, and enhance the leaching of Mn out of soils. Permanent storing of water causes the soil gleyification that also intensifies the leaching of Mn. These are two major reasons for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manganese concentrations in recent 20 years in Longgan Lake.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since the 1950s’ have intensified the population in this region and thus destroyed the buffer function of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地 河沙 淤泥 沉积 重金属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nutrient sources and paleoproductivity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n Longgan Lak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Yanhong WU Sumi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营养成分 同位素 有机碳 长江 水文化学
下载PDF
长江中游2个湖泊沉积物枝角类微化石密度的垂直变化
4
作者 戚惠颖 曹雅芹 +4 位作者 张坤 曹惠娟 赵雅洁 葛博蔚 邓道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为了重现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反映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的干扰强度,选择长江中游的龙感湖和武昌湖分别设置2个和1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2根沉积柱,鉴定沉积物中的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属壳刺并计数,测定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并... 为了重现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反映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的干扰强度,选择长江中游的龙感湖和武昌湖分别设置2个和1个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2根沉积柱,鉴定沉积物中的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属壳刺并计数,测定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并鉴定沉积物年代,探究枝角类微化石组成、密度垂直变化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龙感湖和武昌湖沉积物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2种枝角类卵鞍。龙感湖沉积物中的枝角类总卵鞍密度(均以干重计)为2.27个/g,高于武昌湖1.63个/g;象鼻溞壳刺的平均密度459.40个/g,显著高于武昌湖1.52个/g。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的优势类群由裸腹溞属、尖额溞属种类向裸腹溞属、盘肠溞属种类转变;50年代以前,龙感湖枝角类卵鞍的优势种群为盘肠溞属种类,之后其优势类群由盘肠溞属、裸腹溞属种类向象鼻溞属种类转变。2个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壳刺密度的垂直变化与湖泊富养化过程及渔业养殖历史一致。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的组成和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微化石 湖泊沉积物 富营养化 龙感湖 武昌湖
下载PDF
湖泊中有色可溶性物质对近紫外及蓝光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顶田 陈伟民 +3 位作者 吴生才 朱广伟 张运林 曹文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研究巢湖(藻型湖泊)和龙感湖(草型湖泊)的有色可溶性物质(CDOC)对近紫外及蓝光衰减的影响时发现:巢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比龙感湖大. 2个湖泊中来源不同的可溶性有机碳对光的吸收极其相似,只是在量上有差异. 在巢湖水体中,光的衰减... 研究巢湖(藻型湖泊)和龙感湖(草型湖泊)的有色可溶性物质(CDOC)对近紫外及蓝光衰减的影响时发现:巢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比龙感湖大. 2个湖泊中来源不同的可溶性有机碳对光的吸收极其相似,只是在量上有差异. 在巢湖水体中,光的衰减曲线在355-400nm之间有一个峰,且Kd值较大,而在龙感湖水体中,光的衰减曲线在500nm以下时随着波长的递减而增加. 从CDOC对Kd的贡献来看,它们之间最大的相关是在355nm左右,这是悬浮质、叶绿素以及CDOC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有色可溶性物质 光衰减 巢湖 龙感湖 紫外光 蓝光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1 位作者 朱广伟 王建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对太湖6个样点,巢湖4个样点和龙感湖3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生物可利用磷(BAP)测定.北太湖表层沉积物的平均含量为259.5mg/kg,而西部湖区平均含量为114 6mg/kg,湖心区平均含量为40.6 mg/kg,而东太... 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对太湖6个样点,巢湖4个样点和龙感湖3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生物可利用磷(BAP)测定.北太湖表层沉积物的平均含量为259.5mg/kg,而西部湖区平均含量为114 6mg/kg,湖心区平均含量为40.6 mg/kg,而东太湖平均含量为50.7 mg/kg,呈显著北高南低的特点.巢湖西部湖区表层沉积物的BAP平均含量为 254.2 mg/kg,而东部湖区BAP含量降低为101.9mg/kg.龙感湖表层沉积物BAP平均含量为67.8 mg/kg.显著表明污染程度较高的湖区沉积物的BAP相应较高.BAP在沉积物中随深度呈指数降低,显示生物可利用磷在沉积作用下向稳定的非活性磷转化.夏季沉积物中的BAP由于生物活性的增强向溶解态活性磷转化过程增强,显示为较低的BAP含量.BAP 含量与水体溶解态活性磷呈正相关关系,且该相关性在BAP含量较低的样点好于高BAP的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生物可利用磷 太湖 巢湖 龙感湖
下载PDF
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湖泊营养化过程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诗越 金章东 +1 位作者 吴艳宏 杨丽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1-84,共4页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入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  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湿地的破坏是导致入湖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理化方面的信息,在缺乏长期湖泊监测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用来重建湖泊及其流域过去变化的历史。根据龙感湖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比变化,分析了该地区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湿地花粉、总磷和磁性参数,探讨了湖泊营养化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龙感湖近百年来营养级的增加是与湿生植被的破坏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磁性参数指示的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减弱有关。龙感湖流域内人类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入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湖泊沉积物 磁性参数 湖流 湿地功能 流域 营养盐 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总磷
下载PDF
龙感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5 位作者 陈伟民 高光 朱广伟 吴生才 罗潋葱 杨顶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蓝光,红、绿光衰减最弱,并且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一般要大于向上辐照度衰减系数.秋季L1-L3点向下辐照度400—700nm波段衰减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3.60、1.06—3.72、0.78—2.89m-1;光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是位于湖中心的12点要略大于两边的L1、L3点;辐照度比的变化趋势极为一致,最低值出现在短波蓝光波段,最高值出现在550—600nm之间;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其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m-1;透明度、衰减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决定系数在0.7以上,但其变化除受悬浮物影响外还要受制于溶解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440nm波长衰减系数(Kd(440))与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Kd(440)=0.514—0.075SS+0.125DOC+0.100Chl.a(R2=0.87,N=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光学特性 光衰减系数 光谱分布 空间差异 风浪
下载PDF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被引量:30
9
作者 童国榜 石英 +2 位作者 吴瑞金 羊向东 瞿文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61,共9页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周期),两个突变事件(3kaB.P.前后的冷暖急剧变化及1kaB.P.的降温事件)。这些变化与敦德冰心及固城湖孢粉反映的气候波动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孢子花粉 硅藻 古气候 晚全新世 植被
下载PDF
长江下游湖泊中可溶性有机碳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顶田 陈伟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5-277,共3页
20 0 1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长江下游的太湖、巢湖和龙感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 ( DOC)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太湖水体中 DOC的平均浓度最高 ,巢湖次之 ,龙感湖最低 ;秋季水体中的 DOC浓度较冬季高 ;藻型湖泊水体中 DOC... 20 0 1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长江下游的太湖、巢湖和龙感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 ( DOC)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太湖水体中 DOC的平均浓度最高 ,巢湖次之 ,龙感湖最低 ;秋季水体中的 DOC浓度较冬季高 ;藻型湖泊水体中 DOC浓度较草型湖泊高 ;下午水体中 DOC的浓度较上午高。水体中 DOC浓度的垂直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从周年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湖泊水 太湖水 巢湖 长江下游 浓度 时空分布 可溶性有机碳 周年 秋季
下载PDF
龙感湖近百年来沉积物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艳宏 邴海健 +2 位作者 刘恩峰 羊向东 周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155,共5页
湖泊沉积物蓄积的磷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如pH值、Eh改变)时,往往能释放到水体,形成湖泊内源释放,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因此了解湖泊沉积物磷的蓄积特征,对于湖泊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不同部位钻孔的^(210)Pb、... 湖泊沉积物蓄积的磷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如pH值、Eh改变)时,往往能释放到水体,形成湖泊内源释放,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因此了解湖泊沉积物磷的蓄积特征,对于湖泊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不同部位钻孔的^(210)Pb、沉积物磷和其他环境指标分析表明,近百年来东部湖区沉积速率明显大于西部湖区,北部湖区略大于南部湖区,人类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闸坝,改变龙感湖水系结构,也改变了龙感湖的物源供给,因而西部湖区沉积速率略有放缓,东部湖区变化不明显。龙感湖沉积物磷的浓度空间上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这与不同物源磷的背景值相关,时间序列上近百年来呈上升趋势,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确定沉积物磷背景值的基础上,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磷的增加量表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活动导致沉积物磷的增加量持续上升,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增加幅度更大,这一特征与人类活动的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分布特征 人类活动 龙感湖
下载PDF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瞿文川 吴瑞金 +4 位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吴艳宏 薛滨 童国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7-43,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C、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候偏凉干;后期各种色素含量均升高,与暧性木本属种增多相对应.表明气温有升高趋势.这一时期色素总体含量较上一阶段略低,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温凉略湿特征一致.1600-1500aBP,该段CD、TC、Osc、Mry均为谷值.反映湖泊生物量减少,富营养化程度低,对比孢粉曲线其木本为谷值段,以禾本科为主,气候上反映为明显的降温事件.1500-1100aBP,CD、NC、TC、Osc及Myx含量均明显增大.湖泊生产力有所提高,反映了此时期气候好转,这也与孢粉资料吻合.1100-100aBP,整个阶段色素含量低,达到整个剖面的最低段.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低,水质好转.而孢粉资料表明此阶段孢粉浓度低,针叶花粉增多,反映气温低,植被不发育,与色素结果对比较好.时段上相当小冰期.100aBP至今,各项色素含量明显增高,一方面反映湖泊的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龙感湖 沉积物 硅藻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四个湖泊鱼类与渔业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郭青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选择长江中下游的牛山湖、东汤逊湖、龙感湖和黄湖作为研究地点,调查了这些湖泊鱼类区系组成、鱼种放养量、渔获物组成、渔产量和渔产值,现已查明牛山湖鱼类有64种,东汤逊湖53种,黄湖76种,龙感湖80种。这些湖泊的鱼类区系组成相似,鲤科... 选择长江中下游的牛山湖、东汤逊湖、龙感湖和黄湖作为研究地点,调查了这些湖泊鱼类区系组成、鱼种放养量、渔获物组成、渔产量和渔产值,现已查明牛山湖鱼类有64种,东汤逊湖53种,黄湖76种,龙感湖80种。这些湖泊的鱼类区系组成相似,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4%-65.6%。牛山湖主要放养草鱼,东汤逊湖主要放养鲢和鳙,黄湖除鱼类外重点放养河蟹。这三个湖泊年均鱼种放养量分别为9.5kg/hm2、36.8kg/hm2、8.1kg/hm2;年均鱼产量分别为128kg/hm2、126kg/hm2、88kg/hm2;年均每公顷渔产值分别为623元、680元、1202元。龙感湖为非放养型湖泊,年均鱼产量为64kg/hm2,其中鲫、红鳍原泊和小杂鱼占有较高的比例;年均每公顷渔产值183元。文中分析了各湖泊鱼产量构成特征,讨论了未来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发展可持续渔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鱼类资源 可持续渔业 牛山湖 东汤逊湖 黄湖 龙感湖
下载PDF
龙感湖水生植被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圣照 窦鸿身 姜加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于1993年9月对龙感湖水生植被及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龙感湖有水生植物26科38属50种,依据优势种群划分9个群丛,其分布面积283.5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9.7%,植被现有年生产力达2147730t,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 于1993年9月对龙感湖水生植被及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龙感湖有水生植物26科38属50种,依据优势种群划分9个群丛,其分布面积283.5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9.7%,植被现有年生产力达2147730t,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该湖植被应合理开发利用,如果围网养鱼得到广泛地发展,渔业生产潜力每年可达4181.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水生植被 渔产潜力 水生植物
下载PDF
龙感湖钻孔揭示的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羊向东 吴艳宏 +2 位作者 朱育新 王苏民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通过龙感湖滩地钻孔 2 4 .4m深度以内的沉积物岩性、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 ,在14 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 ,对龙感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恢复 .15 .0kaBP前和 10 .0 -6 3kaBP ,龙感湖区发育河流沉积 ,以低生物量和高磁化率为特征 ;... 通过龙感湖滩地钻孔 2 4 .4m深度以内的沉积物岩性、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 ,在14 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 ,对龙感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恢复 .15 .0kaBP前和 10 .0 -6 3kaBP ,龙感湖区发育河流沉积 ,以低生物量和高磁化率为特征 ;约 15 .0 - 10 .0kaBP期间的晚冰期 ,龙感湖首次成湖 ,湖泊中生物量明显提高 ;现代龙感湖雏形始于约 6 .3kaBP后 ,至 3.7kaBP后发展为稳定的湖泊环境 .此外 ,花粉结果显示 ,龙感湖湿地植被大致形成于 3.3kaBP后 .然而 ,龙感湖的成因和演化 ,及其与长江关系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钻孔 末次盛冰期 环境演化
下载PDF
龙感湖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兆洲 刘丛强 +3 位作者 王中良 王仕禄 周志华 李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89,共5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龙感湖不同季节水和颗粒物中稀土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的溶解态稀士含量极低,稀士总含量(EREE)在35.14—129.81ng/kg之间,且季节性变化明显。龙感湖溶解态稀土元素... 采用液.液萃取法,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龙感湖不同季节水和颗粒物中稀土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的溶解态稀士含量极低,稀士总含量(EREE)在35.14—129.81ng/kg之间,且季节性变化明显。龙感湖溶解态稀土元素表现出平坦型的页岩配分模式,这是由于在草型湖泊中溶解态稀土主要以吸附在微细胶体上的形式存在,水粒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控制作用。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顺序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颗粒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中稀士富集,残渣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平坦型。这说明中稀土与轻重稀士相比具有更强的潜在地球化学活性,但在龙感湖的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相对轻重稀土来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稀土元素 胶体 颗粒物
下载PDF
龙感湖沉积物中人类活动导致的营养盐累积通量估算 被引量:36
17
作者 吴艳宏 王苏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3-848,共6页
通过LL-4孔沉积环境指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导致营养元素磷、碳、氮以及铁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围湖造田、破坏湖滨湿地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沉积物质量累... 通过LL-4孔沉积环境指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导致营养元素磷、碳、氮以及铁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围湖造田、破坏湖滨湿地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加快,同时营养元素累积量急剧增加。根据营养元素与参比元素Al,Fe和Ti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累积量得以从自然背景上区分出来,结合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计算,人类活动引起的磷、有机碳和氮的累积通量分别在151.0~889.4mg/m^2a,4.3—149.0g/m^2a和0.5~18.6g/m^2a间变化。碎屑物质的累积稀释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富集浓度,龙感湖草型湖泊的特点,使湖泊沉积环境易于呈氧化环境,生物和地球化学作用,也削弱了人类活动累积营养盐的变化幅度,使沉积中营养盐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元素 通量 人类活动 龙感湖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湖泊底泥的输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瑞 姬昌辉 +1 位作者 王永平 葛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9-675,共7页
湖泊底泥的运动过程产生内源污染,加剧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湖泊底泥在波浪作用下的输沙规律,可为研究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大型波浪水槽,在波浪作用条件下对太湖、龙感湖、巢湖的底泥进行了起动和输... 湖泊底泥的运动过程产生内源污染,加剧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湖泊底泥在波浪作用下的输沙规律,可为研究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大型波浪水槽,在波浪作用条件下对太湖、龙感湖、巢湖的底泥进行了起动和输沙试验,对多组波浪水文条件下湖泊底泥的输沙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太湖、龙感湖、巢湖底泥在波浪作用下的输沙变化规律.分析整理试验数据,得出输沙率变化公式,为3个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分析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龙感湖 巢湖 底泥 波浪 输沙率
下载PDF
龙感湖沉积物碳、氮同位素记录的环境演化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志华 李军 朱兆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9,共7页
通过对龙感湖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有机碳与总氮比值(C/N)、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自1948年以来龙感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湖泊生产力变化以及随后的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这个沉积历史阶段中,... 通过对龙感湖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有机碳与总氮比值(C/N)、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自1948年以来龙感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湖泊生产力变化以及随后的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这个沉积历史阶段中,湖泊沉积物有机质以自生有机物源为主,大型水草发育,伴有低等藻类参与,湖泊沉积物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基本不受城市污染物的输入影响,但受流域农业化肥大量使用的影响较大;随着营养物质的输入,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藻类开始发育;在沉积历史上L2点附近低等藻类相对发育早,但L1点沉积物相对能够固定更多的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沉积物 有机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有机质来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诗越 于兴修 吴爱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 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入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而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龙感湖 湿地 富营养化 湖泊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