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estimated from GRACE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Zhou Shuanggen Jin +1 位作者 Robert Tenzer Jialiang Fe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2期108-116,共9页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satellite mission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th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var...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satellite mission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 variations. In this paper,th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are recovered from the GRACE gravity data from January 2003 to March 2014 and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 hydrological models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Furthermore, the impact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from GLDAS and rainfall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on TWS variations a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S variations from GRACE, GLDAS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have a general consistency. The TWS trend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determined from GRACE, GLDAS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are increasing at 0.0141 km^3/a, 0.0328 km^3/a and 0.0238 km^3/a,respectively during the investigated time period. The TWS is governed mainly by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dominated primarily by the precipitation but also modulated by the flood seas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well as the lake and river exchang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Satellite altimetry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poyang lake basi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1960-2008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feng Yuan Guishan Yang +1 位作者 Hengpeng Li Zengxin Zhang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6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Long-term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08 at 17 rain station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using anomaly anal... Long-term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08 at 17 rain station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using anomaly analysis, simple linear regressive techniqu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rend is observed in summer and winter, while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trend is identified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above mentioned precipitation trends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 changing trend of the areal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non-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 happens in almost the whole basin except in 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small parts;(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1991-2008 and 1960-2008 is similar to that of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 during 1960-2008;(4) three main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observed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series during 1960- 2008, and they are 18 - 26 years, 8 - 14 years and 2 - 8 years, respectively;accordingly, there are three main periods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series, and they are 11-year, 22-year and 5-year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availability,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poyang lake basin Mann-Kendall Trend Test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下载PDF
Extreme value analysis of streamflow time series in Poyang Lake Basin,China
3
作者 Peng TIAN Guang-ju ZHAO +1 位作者 Jing LI Kun TI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Extrem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events may cause major disasters and heavy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xtreme hydro-meteorological events in various climates a... Extrem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events may cause major disasters and heavy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xtreme hydro-meteorological events in various climates and geographic regions. Based on nearly 50 years of observed records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occurrence and changing trends of extreme streamflow indices, including the annual maximum flow, annual peak-over-threshold flows, and low flows, were analyzed for ten hydrological st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annual maximum flows occurred from April to July, highly attributed to 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whereas the annual minimum flows were concentrated between January and February. As for the low flow indices (the annual minimum flow, annual minimum 7-d flow, and annual minimum 30-d flow),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was detected in most parts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trends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over the Poyang Lak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yang lake basin extreme streamflow event Mann-Kendall test directional statistics
下载PDF
2015-2021年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PM_(2.5)和O_(3)浓度分布特征及疾病负担评估
4
作者 黄庭 赵海星 +5 位作者 陈奕威 马宇佳 刘军 黄珊 彭洪根 吴代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为研究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PM_(2.5)和O_(3)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本文评估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特定浓度目标可能带来的健康效益,分析了2015-2021年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并运用健康影响函数(HIF)及综合暴露-反应函数... 为研究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PM_(2.5)和O_(3)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本文评估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特定浓度目标可能带来的健康效益,分析了2015-2021年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并运用健康影响函数(HIF)及综合暴露-反应函数(IER)对这些城市的疾病负担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2015-2021年,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PM_(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8.57%、32.65%和34.88%,而O_(3)浓度分别上升了11.53%、8.75%和7.06%;此外,PM_(2.5)和O_(3)浓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与PM_(2.5)相关的疾病负担下降了18.42%,而与O_(3)相关的疾病负担增加了81.11%.②预测显示,“十四五”期间若实现积极目标,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PM_(2.5)疾病负担将分别减少55.45%、59.51%和51.44%,在一般目标下将分别减少31.76%、36.43%和33.80%;O_(3)方面,预期目标实现后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疾病负担将分别下降50.92%、40.58%和36.80%.研究显示,相较于O_(3)浓度控制目标,更为严格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能够产生更显著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健康影响
下载PDF
基于随机效用的稻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研究
5
作者 赵玉 吴志明 陈霖波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基于鄱阳湖流域水稻主产区10个县(区)的57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分析框架下采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期望收益、风险态度等因素对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分组回归讨论技术培训和... 基于鄱阳湖流域水稻主产区10个县(区)的57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分析框架下采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期望收益、风险态度等因素对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分组回归讨论技术培训和成本感知对这一替代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减施化肥和使用有机肥行为存在相关性,减施化肥的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为0.56,使用有机肥的稻农减施化肥的概率为0.41,稻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约为0.21。2)期望收益、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低,而损失厌恶程度越高,稻农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概率越高。3)参加过施肥技术培训的稻农更倾向于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感知成本的提升会增加稻农使用有机肥的概率。据此,从保障绿色施肥收入、降低绿色施肥成本和加强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效用 施肥行为 双变量Probit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鄱阳湖水沙与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效应研究
6
作者 葛士林 黄国鲜 +4 位作者 任倩慧 王志超 许新发 徐晨辉 徐力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用统计、对比、双累计曲线及质量守恒法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五河”入湖沙量变化趋势、鄱阳湖入江水道地形变化以及鄱阳湖TN、TP滞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90年代起“五河”入湖总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于2000-2010年期间在深度10.0~12.0m中滩河床发生了强烈下切和横向展宽,2010-2020年下切显著减缓,中滩河床还存在横向展宽的可能.③出入湖TN、TP通量与出入湖泥沙通量成正比.④鄱阳湖2003-2021年逐年TN、TP滞留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流域各大中型梯级水库的建设使得鄱阳湖湖区多年来沙量显著降低,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及闸坝体系在2000年后水土流失韧性增强;但湖区采砂挖沙和航道整治等使得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显著下切;采砂挖沙活动导致鄱阳湖湖盆沉积物受到扰动,使得沉积物中的氮磷被释放出来,增加了出湖TN、TP通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鄱阳湖TN、TP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沙过程 湖盆演变 滞留效应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
7
作者 刘勇 夏嵩 +7 位作者 闫冰 詹聪 聂含冰 桂双林 李荣富 魏源送 张洪 吴勇明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9-55,75,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时空分布情况,推进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开展,以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以...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时空分布情况,推进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开展,以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统计了2020年度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入湖污染负荷,分析了南昌湖区不同农业面源类型污染特征以及入湖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主要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和伍湖分场3个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青岚湖国控断面汇水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绝大部分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国控断面汇水区域,水产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金溪咀刘家、南矶山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其中青岚湖和金溪咀刘家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南昌湖区亟需治理的重点,COD、NH_(4)^(+)-N、TN、TP产生量分别占据5个国控断面农业面源污染总量的78.6%、66.7%、70.9%和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农业面源污染 国控断面 水环境质量 防治策略
下载PDF
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夏季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褚一凡 +5 位作者 谭启洋 陈金梅 杨玲丽 周巧红 吴振斌 贺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其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塘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物含量较高,其有机质、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5.81%±2.16%、2.46%±1.02%、(6.48±2.35)mg/g和(1.89±0.80)mg/g。3种形态的无机氮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沉积物TP受到洗涤废水的影响较大,清淤和活化显著减轻了沉积物TN和TOC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水塘占比分别为95.65%和4.35%,其平均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严重。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18水塘污染最重,而P6水塘污染最轻。综合污染指数与主成分分析总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表明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通过分析鄱阳湖西侧农村水塘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拟为农村水塘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塘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综合污染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稻农施肥行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 朱吉婵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于鄱阳湖流域10个县(区)的571份样本数据,在前景理论框架下采用彩票选择实验测度鄱阳湖流域稻农的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损失厌恶等效用参数,并构建施肥行为响应模型实证分析稻农的效用参数对其过度施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期望收... 基于鄱阳湖流域10个县(区)的571份样本数据,在前景理论框架下采用彩票选择实验测度鄱阳湖流域稻农的风险厌恶、小概率偏好、损失厌恶等效用参数,并构建施肥行为响应模型实证分析稻农的效用参数对其过度施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期望收益越高的稻农化肥用量越大,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稻农过度施肥量越大,损失厌恶程度越高的稻农过度施肥量越小。在不同预期状态下农户过度施肥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平均而言,稻农期望收益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增加0.779个单位;风险厌恶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增加1.538个单位;损失厌恶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减少0.241个单位;小概率偏好每增加1个单位,过度施肥量减少2.293个单位。据此,建议在充分把握农户施肥心理和认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缓解农户经营风险焦虑,改变农户化肥依赖习惯并培养农户化肥减量意识以扭转农户过度施肥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施肥行为 风险偏好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RUSLE的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谭永滨 谢剑亮 +4 位作者 冉江华 王毓乾 艾金泉 唐瑶 王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6,共11页
土壤侵蚀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也是全球水土流失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估算2000-2019年间5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 土壤侵蚀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也是全球水土流失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估算2000-2019年间5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各影响因子及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区内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降雨侵蚀因子R均值介于9549~15371(MJ·mm)/(hm^(2)·h·a)之间,土壤可蚀性因子K均值为0.02922(t·km^(2)·h)/(km^(2)·MJ·mm),坡长坡度因子LS均值为3.91,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均值介于0.081~0.094之间,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均值介于0.3781~0.3870之间;②鄱阳湖流域5个年度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82.10,1244.32,1463.72,964.82,794.74 t/(km^(2)·a),流域内整体属于轻度侵蚀等级,土壤侵蚀状况在2015年、2019年得到很大好转;③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在海拔及坡向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00,200)m区域是海拔900 m以下土壤侵蚀强度最高的区域,在900 m以上地区,侵蚀强度随海拔升高急剧增加,流域内朝向偏东北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大于朝向偏西南区域.总体上,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应重点关注极强烈及剧烈侵蚀地区、平原与丘陵交界地区、高海拔地区,应加强对朝向偏东北方向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鄱阳湖流域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次降雨等级及其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
11
作者 何小武 肖屿昆 +4 位作者 王艳艳 吴星 李凤英 陈娇 李文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8-1600,共13页
【目的】降雨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正确认识不同量级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降雨数据,在日降雨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从土壤侵蚀动力角度出发,采用最小偏... 【目的】降雨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正确认识不同量级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降雨数据,在日降雨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从土壤侵蚀动力角度出发,采用最小偏差法,分析次降雨与日降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确定次降雨等级。同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变差系数、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各等级降雨进行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分析该流域各等级次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结果】(1)次降雨中雨、大雨、暴雨的理论上限值分别为31.3 mm、64.6 mm、150.9 mm。(2)30年来鄱阳湖流域总降雨、非侵蚀性降雨和侵蚀性降雨的降雨场次均呈增加趋势,降雨总量和侵蚀性降雨量亦呈增长趋势,但非侵蚀性降雨量呈下降趋势。(3)各等级降雨在年内均呈现年初开始上升、至3—6月出现高值,随后呈总体下降趋势。(4)总降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级次降雨侵蚀力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倾向率分别为0.34、0.04、0.31、0.32和1.25 MJ/(hm^(2)·h·10a),均为正值。(5)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率分别为17.17%、34.01%、34.89%、13.93%。【结论】(1)鄱阳湖流域次降雨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划分的雨量值分别为0~14 mm、14~31 mm、31~65 mm、65~151 mm、≥151 mm。(2)流域总降雨场次和总降雨量均为增长趋势。其中,降雨场次的增加主要以非侵蚀性降雨(即小雨)的显著性增加为主,但非侵蚀性降雨量不增反减,总降雨量的增加均体现为侵蚀性降雨。(3)流域内各等级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其中大暴雨具有异常的集中性。侵蚀性降雨主要发生在雨季(3—9月)。(4)流域的降雨侵蚀力主要取决于暴雨和大雨,各等级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暴雨、大雨、中雨、大暴雨。(5)各等级降雨侵蚀力密度均呈上升趋势,尤以大暴雨上升明显;7—9月为各等级降雨侵蚀力密度最高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等级 划分 日降雨等级 贡献率 降雨侵蚀力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及干旱演变
12
作者 胡菊芳 董保华 +2 位作者 占龙飞 辛佳洁 罗少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3年第4期260-268,共9页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此次干旱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和气象干旱发展演变。结果表明: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及其五大支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为同期新高或次高,多站极端最高气温创新高;各流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且秋季降水蒸发差大于夏季;流域各地出现了夏秋连旱,且秋旱重于伏旱,其中9—10月全流域出现重旱或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干旱演变 夏秋季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的防洪综合效益——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13
作者 李萌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91,共14页
全球正在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水风险,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防洪问题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进行结合,采取更为系统的战略实现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产的双重管理。运用参与式系统动力模... 全球正在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水风险,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防洪问题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进行结合,采取更为系统的战略实现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产的双重管理。运用参与式系统动力模型以及情景分析法,选取鄱阳湖为案例,综合考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在降低洪水风险上的潜力,以及衍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多种收益。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通过不断反馈与循环的作用机理逐渐调节影响洪灾规模的关键要素,来达成防洪及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2)在防洪效益的基础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社会制度手段还衍生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效用发挥呈现出更明显的时滞性。(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两种策略相辅相成,要发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长期效用,在社会制度手段上需提升社会层面对防洪的安全意识、资金支持、机构合作、能力建设等;要保持社会制度手段的长期效用,也必须有一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基础。研究认为因地制宜地选择两类管理手段相应措施的优化组合,更有利洪水风险的管理和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社会制度手段 参与式系统动力模型 鄱阳湖流域防洪
下载PDF
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未来应对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声 石莎 +6 位作者 屈艳萍 刘业伟 廖金源 张阳 张瑛 李斯颖 董帮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46,共14页
为深刻判明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其影响,认清新形势下干旱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机制策略等的改进方向,对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 为深刻判明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其影响,认清新形势下干旱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机制策略等的改进方向,对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2022年高温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和江河湖泊水位之低均创造新的纪录,干旱发展过程急促、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鄱阳湖流域涝旱转换较为多见,2022年涝旱急转特征尤为显著,7—10月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秋气象干旱;(3)由于防御体系逐步完善,虽然遭遇有记录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但引发的灾害程度相对其他重旱年偏轻;(4)复合环境下的旱灾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针对本轮干旱暴露的短板,需根据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自上而下的旱灾防御体系研究,创新防御思维与措施,提高区域旱灾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2022年大旱 干旱演变 旱灾特征 防御策略
下载PDF
基于连通性指数(IC)的近30年鄱阳湖流域水系结构与水文连通演变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冰茹 李云良 谭志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6-1807,共12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流域河湖水系格局与连通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取1989—2020年5期水系数据,采用图论方法构建水系评价体...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流域河湖水系格局与连通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取1989—2020年5期水系数据,采用图论方法构建水系评价体系,定量分析该地区近30年来水系格局和结构连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该时期地形、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数据,利用连通性指数(index of connectivity,IC)评估功能连通性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水文连通与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鄱阳湖流域水系结构趋于复杂化,主要体现在流域北部。除干流外,其他等级河流的数量和长度均有所增加,其中Ⅲ级河流最为明显。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和发育系数均呈增加趋势,2000年后的变化率约为2000年前的两倍。水系连通环度、节点连接率和水系连通度总体增加,结构连通性呈好转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功能连通分析表明,近30年来大部分流域IC减少,流域下游靠近主河道的平坦地区IC较高,上游远离河道的植被密集区域IC较低。此外,IC与年径流量和输沙量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和0.7)。总体而言,随着鄱阳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水系结构变化显著,结构连通性呈增长趋势,而表示径流泥沙的功能连通性在2000年后逐渐减小。本文基于流域结构和功能连通的视角,开展连通性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化研究,可显著提升对新时期鄱阳湖流域水系连通演变及水土资源保护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IC指数 水文连通 鄱阳湖流域 径流泥沙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的不同集合方法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气温模拟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滨 刘卫林 +3 位作者 郭慧芳 李香 何昊 刘丽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全球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未来气候模拟及评估,其对地区实际气候模拟的准确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探索不同集合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19个气候模式历史数据,比较了各模式对鄱阳湖流域... 全球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未来气候模拟及评估,其对地区实际气候模拟的准确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探索不同集合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19个气候模式历史数据,比较了各模式对鄱阳湖流域气候的模拟能力,并选出最优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集合算术平均及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构建了全模式等权集合、择优模式等权集合、全模式BMA集合及择优模式BMA集合4种多模式集合模型,评估了各集合模型对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单模式及集合模型对气温的模拟能力优于对降水的模拟能力;②在年尺度上,全模式等权集合和择优模式等权集合模型低估了流域的多年平均气温及降水,而全模式BMA和择优模式BMA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流域多年气候平均态,其中择优模式BMA模型优于全模式BMA;在月尺度上,全模式BMA模型在气温及降水的率定期与验证期均有着较好的模拟效果;③全模式BMA集合和择优模式BMA集合模型模拟的气温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降水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相较于全模式等权集合和择优模式等权集合模型能更好地再现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变化总体特征。建议使用BMA集合方法或对等权集合模拟值进行校正以提高多模式集合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鄱阳湖流域 多模式集合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问题及建议
17
作者 刘聚涛 李洪任 +1 位作者 付莎莎 袁芳 《中国水利》 2023年第4期39-42,共4页
流域综合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设置、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综合执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流域机构设... 流域综合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设置、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综合执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流域机构设置,建立协调机制、统一规划、协同治理,健全流域法治体系等方面建议,可为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 鄱阳湖 江西省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河流营养元素和重金属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兰芝 郭晓娟 +2 位作者 唐春 戴云龙 黄诚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1-27,共7页
本文对在鄱阳湖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采集的678个河水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河流水体存在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超标现象,高于Ⅲ类地表水标准。水体重金属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铜(Cu)、锌(Zn... 本文对在鄱阳湖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采集的678个河水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河流水体存在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超标现象,高于Ⅲ类地表水标准。水体重金属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铜(Cu)、锌(Zn)、铬(Cr)、砷(As),均优于Ⅲ类地表水标准。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显示NH_(4)^(+)-N、TN、TP和Cr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市政活动;As主要来源于自然风化;Cu和Zn主要来源于矿业开采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部分来源于农业和市政。5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优良,水质指数(WQI)平均值均小于50。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值)均小于1,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成人和儿童的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值)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表明流域内河流不存在人体致癌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营养元素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水系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构建机制
19
作者 折远洋 王鹏 +5 位作者 丁明军 聂明华 黄高翔 张华 黄益平 曹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29-3140,共12页
为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和构建机制,于枯水期(10~翌年1月)和丰水期(4~8月)在鄱阳湖水系(五河七口)共进行8次水样采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网络交互作用及构建机制.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丰水期(5.12)... 为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和构建机制,于枯水期(10~翌年1月)和丰水期(4~8月)在鄱阳湖水系(五河七口)共进行8次水样采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网络交互作用及构建机制.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丰水期(5.12)显著高于枯水期(4.45),Chao1指数不同水期间差异不显著,丰水期与枯水期内α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站点间细菌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β多样性存在差异.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34.7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2.35%)、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13.21%)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0.81%)是鄱阳湖水系的优势菌门,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Pseudomonadota和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Cyanobacteria和Bacteroidota显著上升.水温(WT)和平均河网长度(MDSL)是影响门水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体细菌群落的生态网络相互协作、竞争关系并存,丰水期物种间复杂性和稳定性强于枯水期.流量(WF)、WT和溶解氧(DO)与共生网络显著相关.确定性过程主导细菌群落构建机制,枯水期确定性过程贡献强于丰水期,不同时间尺度下共生网络模式和构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水系 细菌群落 共生网络 构建机制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
20
作者 孟子豪 杨德国 +4 位作者 胡飞飞 陈康 刘璐 向邈 李学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1-2081,共11页
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9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采用渔获物抽样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水库鱼类群落和资源密度的时空动态进行调查,... 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9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采用渔获物抽样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水库鱼类群落和资源密度的时空动态进行调查,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识别了影响鱼类资源变化的关键因子。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5目12科36属54种,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70.38%,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鳙(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鱼类密度(ind./1000 m^(3))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春、夏季(10.42±17.57和16.34±11.89)显著高于秋、冬季(2.74±3.33和2.02±5.07),中游(3.18±4.76)则显著低于上、下游(11.20±15.66和5.37±9.33)。GAM模型对鱼类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84.6%,其中经纬度、季节、叶绿素a浓度和溶解氧对鱼类密度的影响效应显著,水深和总氮的影响不显著。鱼类主要分布在29.12°~29.30°N,115.05°~115.15°E区域,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9~12 mg/L和5~15μg/L。柘林水库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鱼类多样性,后续需加强对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影响的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水声学 广义可加模型 鄱阳湖流域 柘林水库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