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ow Lake-Level Record according to the Selin Co Stratigraphical Basis and Multi-Proxi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Chengjun DEMBELE Blaise +4 位作者 ZHANG Wanyi ZHANG Jingya WANG Hansheng E Gang ZHENG Q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058-2059,共2页
Objective The lake level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Asia are regarded as low lake-level owing to precipitation decreasing based on the records of lake-level fluctuation in the continental interior lakes since the la... Objective The lake level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Asia are regarded as low lake-level owing to precipitation decreasing based on the records of lake-level fluctuation in the continental interior lakes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LGM)(14C 18±1 kaBP,since 20 kaBP)in the Central Asia.Higher lake-level appeared in the transition belt between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and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TOC The Low lake-level Record according to the Selin Co Stratigraphical Basis and Multi-Proxi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Evaporative enrichment of stable isotopes(δ^(18)O and δD) in lake water and the relation to lake-level change of Lake Qinghai,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WU Huawu LI Xiaoyan +3 位作者 LI Jing JIANG Zhiyun LI Guangyong LIU L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23-635,共13页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 and 6D) have been utilized a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 and 6D) have been utilized a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 stable isotopic contents in lake water and the variations of lake level, particularly in Lake Qinghai, China.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isotope compositions (δ18O, 6D and d-excess) in lake water and pre- cipitation by using the samples that were collected from Lake Qinghai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9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sotopic contents of δ18O and 6D in lake wat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re- cipitation, which were contrary to the variations of d-excess. The linear regress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δ18O and 6D in lake water and precipitation showed that the local evaporative line (LEL) in lake water (δD=5.88δ18O-2.41) deviat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LMWL)in precipitation (δD=8.26δ18O+16.91), indicating that evaporative enrichmen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sotopic contents in lake water. Moreover, we also quanti- fied the Eli ratio (evaporation-to-input ratio) in Lake Qinghai based on the lake water isotopic enrichment model derived from the Rayleigh equation. The changes of E/I ratios (ranging from 0.29 to 0.36 between 2009 and 2012) clearly revealed the shifts of lake levels in Lake Qinghai in recent years. The average E/I ratio of 0.40 reflected that water budget in Lake Qinghai was positiv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rising lake levels and the increasing lake areas in many lak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ome evidences for studying the hydrological balance or water budget by using δ18O values of lake sedimentary material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 lake water level and paleoclimate from an isotopic enrichment model in Lake Qingh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isotopes d-excess lake level E/I ratio isotopic enrichment model PALEOCLIMATE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玛不错湖面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5 位作者 张雪锋 余苇 孟庆伟 余佳 王津 朱大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和定量重建湖面波动。本文运用ArcGIS遥感解译、AMS ^( 14)C测年和DEM等方法确定玛不错北岸湖岸堤的高程和湖岸阶地的年代,结合湖成阶地剖面的沉积序列指示的湖面变化过程,重建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的变化过程。S_(7)-S_(4)湖岸堤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前,玛不错与其南侧的嘎拉错、多庆错为一体,是一个统一的大湖。S_(7)→S_(4),湖平面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玛不错与多庆错、嘎拉错先后分离形成独立湖泊。S_(4)→S_(3)阶段,湖面逐渐上涨,分离的玛不错与嘎拉错重新连为一体,但这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短暂。S_(3)-S_(1)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后,玛不错成为一个独立的湖泊。S_(3)→S_(1)阶段,湖面整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经历了高→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湖面升降变化主要受区域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的控制,反映了印度季风的强弱变化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近十年来遥感解译的湖面变化显示,玛不错2013-2015年期间呈萎缩状态,2016-2018年期间呈扩张状态,反映近年来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气候有向暖湿化发展的趋势。该认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趋势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玛不错 遥感影像 湖岸堤 湖平面 古环境变化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天文旋回地层划分
4
作者 苟红光 林潼 +4 位作者 房强 张华 李山 程祎 尤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在自然伽马曲线中可识别出12.8~51.1 m,3.0~11.9 m,1.1~3.6 m和1.3~2.4 m的沉积旋回,比例关系为21.0∶5.0∶1.5∶1.0。根据天文调谐与相关系数估算出水西沟群沉积速率为3.3~11.7 cm·ka-1。②天文调谐后的时间域序列显示水西沟群长偏心率周期为405 ka、短偏心率周期为99~131 ka、斜率周期为32.6~35.0 ka、岁差周期为20.0~24.8 ka,证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过程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沁探1井八道湾组(未钻穿)、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0.1 Ma,4.1±0.1 Ma和9.0±0.1 Ma。③地球轨道旋回对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沁探1井水西沟群的沉积噪声模拟证明了~1.5 Ma超长周期可控制台北凹陷早—中侏罗世湖平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速率 沉积噪声模拟 湖平面变化 水西沟群 侏罗系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江苏省平原水网区河湖生态水位确定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盖永伟 蒋咏 胡晓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本文在分析江苏平原水网区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水位作为河湖生态流量的表征指标,根据水利部确定的江苏省26条全国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科学选定控制断面,采用1990—2020年水文序列资料,选...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本文在分析江苏平原水网区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水位作为河湖生态流量的表征指标,根据水利部确定的江苏省26条全国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科学选定控制断面,采用1990—2020年水文序列资料,选用Qp法分析计算90%、95%、99%保证率下的水位,同步对比分析近10年最枯月水位、最低通航保证水位,最终确定了26条河湖的生态水位。通过制定保障措施方案、开展监测预警评估、强化统一调度管理等措施,全面保障区域河湖生态水位,为平原水网地区河湖生态水位的确定与保障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水位 保障措施 监测 管控 江苏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班戈错富锂盐湖水位月际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胜群 叶传永 赵元艺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705,共15页
锂在新能源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需求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其列为关键矿产。西藏盐湖锂资源丰富,水位变化是锂资源动态评价的重要环节,班戈错是典型富锂盐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2016—2023年班戈错现场实测水文及气象观测... 锂在新能源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需求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其列为关键矿产。西藏盐湖锂资源丰富,水位变化是锂资源动态评价的重要环节,班戈错是典型富锂盐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2016—2023年班戈错现场实测水文及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水位月际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以2018年6月、2021年12月为界,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班戈错水位月际变化剧烈,经历下降—上升—下降波动变化过程,且水位上升速度远大于水位下降速度。(2)蒸发量增大是班戈错两次水位波动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蒸发量降低和温度升高是驱动水位波动上升的动力。(3)温度及降水是控制湖泊年内变化的主导因子,且温度主要通过控制蒸发来实现影响。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月际尺度气候变化的盐湖区域响应和班戈错将来开采过程中锂资源保障程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盐湖 水位 月际变化 驱动因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氡同位素示踪的洞庭湖区枯水期湖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谌宏伟 杨瑶 +6 位作者 黄荷 周慧 彭向训 于莎莎 喻娓厚 李正最 王赵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3-434,共12页
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变化频繁,其研究的难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研究不足影响了对湖区地下水赋存和运动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洞庭湖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位动态分析和氡(222 Rn)同... 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变化频繁,其研究的难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研究不足影响了对湖区地下水赋存和运动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洞庭湖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位动态分析和氡(222 Rn)同位素示踪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枯水期洞庭湖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关系与交互通量。枯水期洞庭湖区水位和氡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地下水向湖水排泄,尤以东洞庭湖最为显著。氡箱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枯水期地下水排泄222 Rn通量为455.09 Bq/(m^(2)·d),占总输入222 Rn通量的60.07%,地下水排泄总量为0.29×10^(8)m^(3)/d,平均排泄速率为56.27 mm/d,地下水排泄对湖水的贡献率为7.04%。敏感性分析表明:风速、地下水和湖水222 Rn浓度以及湖面面积等参数较为敏感,合理布置取样点并提高敏感参数测量准确度能提高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度。氡同位素示踪法物理意义明确、操作过程简便,是研究复杂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洞庭湖区水量均衡的更多认识,可为洞庭湖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 水位动态 氡同位素 枯水期 洞庭湖区
下载PDF
控制性供水湖泊旱限水位确定方法——以洱海为例
8
作者 严子奇 周丽垚 +2 位作者 程刚 蒋云钟 王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旱限水位作为干旱预警以及工程抗预案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对科学指导湖泊开展抗旱调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控制性供水湖泊的特征,在充分考虑湖泊自身生态健康稳定的同时,结合湖泊兴利调节逆序递推计算,提出了一种控制性供水湖泊旱限... 旱限水位作为干旱预警以及工程抗预案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对科学指导湖泊开展抗旱调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控制性供水湖泊的特征,在充分考虑湖泊自身生态健康稳定的同时,结合湖泊兴利调节逆序递推计算,提出了一种控制性供水湖泊旱限水位计算方法,以洱海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通过设定旱限水位,在考虑湖泊最小生态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在干旱前期预留水量,可有效缓解干旱年份的湖泊周边地区的严重缺水情况;在设置旱限水位后,连旱最不利年份下洱海环湖供水缺水量减少1023万m^(3),引洱入宾农业灌溉用水减少1016万m^(3),环湖城市供水、引洱入宾灌溉严重缺水月数分别减少11、10个,低于最低生态水位月数减少15个。本研究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制定湖泊旱限水位、指导湖泊开展抗旱调度提供了一套通用算法,能够为干旱防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限水位 控制性供水湖泊 生态需水 抗旱调度 洱海
下载PDF
博斯腾湖COD_(Cr)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郑刚 姚力 章文亭 《新疆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近几年博斯腾湖COD_(Cr)污染问题突出,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有关博斯腾湖COD_(C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长序列的COD_(Cr)时空特征分析,而对造成这种时空特征的成因缺乏定量化分析研究。鉴于此,在收集分析博斯腾湖COD_(Cr... 近几年博斯腾湖COD_(Cr)污染问题突出,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有关博斯腾湖COD_(C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长序列的COD_(Cr)时空特征分析,而对造成这种时空特征的成因缺乏定量化分析研究。鉴于此,在收集分析博斯腾湖COD_(Cr)长序列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系统探讨了博斯腾湖COD_(Cr)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为:入湖负荷和湖泊水位对COD_(Cr)的影响存在共轭作用,主导作用取决于水位阈值;当水位低于1047.1 m,水位稀释作用占主导,当水位高于1047.1 m时,入湖负荷占主导;湖泊水动力条件主要受风生流控制,近年来风速呈上升趋势,增强了湖区内部的水循环,进而影响西部湖区COD_(Cr)浓度;湖泊藻类浓度与水位呈负相关,而与COD_(Cr)浓度呈正相关,COD_(Cr)与藻类浓度显著相关性的内在机制是两者均受水位影响。该研究为博斯腾湖COD_(Cr)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关注点是加强对底泥、水温和溶解氧的垂向相关数据的监测,以进一步分析底泥对水体COD_(Cr)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COD_(Cr) 入湖负荷 湖泊藻类 水位 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邵伯湖供水区水资源综合评价分析
10
作者 钱睿智 王永东 赵林林 《江苏水利》 2024年第6期37-39,43,共4页
基于定额法、供需平衡分析和水量平衡原理,分别从不同水平年邵伯湖供水服务范围内总需水量、典型年高用水期邵伯湖实际贡献水量、泡田期邵伯湖供水区极值需水量3个方面,分析邵伯湖供水区内基本水量需求,系统分析可供相关工程建设运行管... 基于定额法、供需平衡分析和水量平衡原理,分别从不同水平年邵伯湖供水服务范围内总需水量、典型年高用水期邵伯湖实际贡献水量、泡田期邵伯湖供水区极值需水量3个方面,分析邵伯湖供水区内基本水量需求,系统分析可供相关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区域水资源利用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区 水资源评价 水量平衡 水平年 邵伯湖
下载PDF
近60年洞庭湖水位演变态势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世杰 李英海 +2 位作者 吴江 杨恒 李清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586,共12页
辨析洞庭湖历史水位演变态势对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以及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均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评估洞庭湖近60年来水位变化特征、程度及规律,基于洞庭湖鹿角、杨柳潭和南咀水文站19612020年逐日水位监测数据,应... 辨析洞庭湖历史水位演变态势对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以及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均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评估洞庭湖近60年来水位变化特征、程度及规律,基于洞庭湖鹿角、杨柳潭和南咀水文站19612020年逐日水位监测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洞庭湖水位变化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进行分析,进而采用IHA-RVA法综合评价洞庭湖突变年前后各站点水位改变度和整体水位改变度。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20年,鹿角站和杨柳潭站年均水位呈上升趋势,南咀站年均水位呈下降趋势;3个站点水位周期性变化较为明显,呈现4~5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第一主周期为55~56年;鹿角站水位突变年份为1979、2003年,杨柳潭站水位突变年份为1978、2003年,南咀站水位突变年份为2003年,综合确定2003年为3个站点突变年份。(2)通过分析突变前后3个站点的水位、时间、频率、延时和改变率5组32个水位指标改变度,发现杨柳潭站水位改变度大于鹿角站和南咀站,鹿角、杨柳潭、南咀站的整体水位改变度分别为43%、48%、42%,均属于中度改变。该研究可为进一步解析洞庭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以及为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位演变 水位变化特征 水位改变度 IHA-RVA法
下载PDF
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中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12
作者 张彦浩 杨月彪 +2 位作者 赵强 周冉 张志斌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研究不同频率干湿交替条件下,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变化及其与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性,可为维持南四湖消落带水生态系统健康及保障南四湖水质提供技术支持。文章模拟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不同频率干湿交替过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 研究不同频率干湿交替条件下,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变化及其与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性,可为维持南四湖消落带水生态系统健康及保障南四湖水质提供技术支持。文章模拟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不同频率干湿交替过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底泥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底泥总磷、无机磷呈降低趋势,而有机磷基本保持不变;不同干湿交替过程中消落带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群落丰度变化显著;频繁干湿交替不利于消落带底泥保持微生物多样性;消落带底泥中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与底泥中NaOH-P呈显著负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总磷则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南四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干湿交替
下载PDF
非洲大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李明 杨叶华 +2 位作者 迟恒鑫 李安林 牛乐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水平从2000年的0.214提升到2020年的0.304,粮食安全水平从2000年的0.219提升到2020年的0.269.(2)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空耦合关联以时间尺度为主,2000年的濒临失调(0.457)发展到2020年的勉强协调(0.514).(3)农业发展水平演替驱动了粮食安全水平演化,大湖地区农业发展中技术投入(0.813)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低,土地投入(0.928)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水平 粮食安全 影响因素 非洲大湖地区
下载PDF
基于SWOT卫星模拟数据的青藏高原湖泊水位与面积测量精度评估
14
作者 韩潇然 柯樱海 +2 位作者 于金媛 赵孟杰 张国庆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34,共12页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将以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面状测高模式监测近乎全球的地表水动态。在数据正式向科学界公开前,有必要对SWOT卫星的性能及测量精度进行评估。本文使用SWOT卫星模拟观测生成器,实现了青藏高原部分湖泊水位与面积的模拟观测,并结合水位计数据,对SWOT卫星在时间失真、测高误差和面积误差方面的测量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数据采集间隔的时间失真平均百分比误差小于4.1%,测高误差平均小于3 cm,面积误差小于湖泊面积的7%。该研究的开展为SWOT卫星在青藏高原湖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将更好地理解未来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卫星 湖泊水位 湖泊面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洞庭湖水文对流域干旱情势的响应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文 申幸志 +5 位作者 钱湛 姜恒 李峰 曾静 耿明明 田恬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
【目的】极端气候变化加剧了通江湖泊水文情势的波动性,亟需从流域视角探究流域干旱情势对通江湖泊水文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及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0年及2022年极端干旱情景下洞庭湖流域5个代... 【目的】极端气候变化加剧了通江湖泊水文情势的波动性,亟需从流域视角探究流域干旱情势对通江湖泊水文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及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0年及2022年极端干旱情景下洞庭湖流域5个代表性气象水文站的降水量、温度、水位等数据,结合水文趋势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洞庭湖流域和湖泊的气象水文演变特征、干旱情势以及湖泊水位与流域干旱情势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流域温度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澧水流域温度总体较低,变化范围16.07~17.41℃。洞庭湖水位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在23.63~25.81 m。洞庭湖流域SPI指数变化在-0.86~0.31,正常和轻旱年份占比分别为91%和9%。流域年内干旱情势总体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正常和湿润等级频率分别变化在0.18%~0.64%和0.18%~0.36%。洞庭湖水位与流域降水和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2022年洞庭湖水位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6月达到年内水位最高值(30.45 m)后骤降。2022年1—6月洞庭湖流域干旱情势总体处于湿润和正常等级,后降至中旱和重旱等级。【结论】洞庭湖流域年际干旱情况多为正常年份,其余为轻旱年份。与多年月均水位相比,2022年极端干旱情景下洞庭湖水位峰值由往年7月提前至6月,随后水位骤降。此外,4月、5月、7月洞庭湖水位与流域SPI指数显著相关,反映了当前月份湖泊水位对流域干旱情势的深度响应,刻画了流域降水异常引起的洞庭湖“夏旱”特征。以上结果可为水文及农业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实施农业生产保护措施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干旱 降雨 水位 驱动机制
下载PDF
Holocene high lake-levels and pan-lake period on Badain Jaran Desert 被引量:23
16
作者 WANG NaiAng NING Kai +3 位作者 LI ZhuoLun WANG YiXin JIA Peng MA L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633-1641,共9页
Many lakes exist in southeastern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its hinterland, including 110 perennial lakes and some seasonal or extinct lakes. Geomorphological, sedimentological, and bioglyph evidence obtained from field ... Many lakes exist in southeastern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its hinterland, including 110 perennial lakes and some seasonal or extinct lakes. Geomorphological, sedimentological, and bioglyph evidence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on Badain Jaran Desert lake group, alongside measurements and dating performed on lake relic, prove that these lakes expanded while the climate was relatively wet during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The da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n-lake period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began at 10 cal kyr BP, before which the limnic peat period occurred(11–10 cal kyr BP). Many lakes reached their maximal water-level during 8.6–6.3 cal kyr BP and retreated or dried up in the late Holocene(about 3.5–0 cal kyr BP). During that period, the precipitation at Badain Jaran Desert may have reached 200 mm yr^(-1) for 7.7–5.3 cal kyr BP, inferred from both the age and precipitation rate of calcareous root tubes. The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wetter and warmer climate and the increase of underground water recharge were key factors in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the lake group at both centennial and millennial time scales. Furthermore, lake surface expansion and the increasing fresh water availability set the background for the prosperous prehistoric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ain Jaran Desert HOLOCENE High lake-level Pan-lake period Peat period Water balance Prehistoric culture
原文传递
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天文驱动下的湖平面波动及沉积物分布规律
17
作者 冯潇飞 赵晓明 +4 位作者 张喜 葛家旺 杨长城 梁岳立 Massine Bouchakour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8-1382,共15页
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导致的盆内沉积充填差异对油气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而湖平面波动受气候作用影响明显。选取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沙溪庙组一段的湖相连续沉积记录,采用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作为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中侏罗... 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导致的盆内沉积充填差异对油气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而湖平面波动受气候作用影响明显。选取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沙溪庙组一段的湖相连续沉积记录,采用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作为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中侏罗世早期陆相地层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对长、短偏心率周期进行滤波分析,建立了沙溪庙组一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研究发现:(1)沙溪庙组一段陆相湖盆沉积地层中保存了完好的天文旋回响应信号;(2)通过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一段的天文年代标尺计算,认为沙溪庙组一段沉积持续时间约为2.43 Ma;(3)偏心率接近极大值且岁差振幅较大表明气候温暖、潮湿,湖平面相对上升,发育偏泥质沉积,偏心率接近极小值且岁差振幅较小表明气候寒冷、干旱,发育偏砂质沉积,砂质沉积物厚度差异受岁差振幅所调控;(4)中侏罗世早期不同尺度的轨道周期驱动力共同控制了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引起湖平面的波动,湖平面的波动影响了沉积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波动 气候变化 旋回地层学 沉积物分布规律 沙溪庙组一段 中侏罗世 陆相湖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青海湖水位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8
作者 王梦晓 文莉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69,共9页
青海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海湖水位急剧变化,其对周边的交通设施、居民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等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下的青海湖水位演变特征及其水量平衡进行研究... 青海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海湖水位急剧变化,其对周边的交通设施、居民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等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下的青海湖水位演变特征及其水量平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布哈河口水文站、下社水文站的水文数据,刚察气象站、CMFD气象数据以及水量平衡方程,首先分析了青海湖1956-2020年的年际水位演变特征和年内水位变化特征,以及水量平衡分量——入湖径流(R_(s))、湖面降水(P)和湖面蒸发(E)对水位变化的影响;其次揭示了相同月份计算的水位值变化与R_(s)、P和E的变化是同步的;最后进一步通过岭回归方法定量计算了R_(s)、P和E对基于12月份计算的青海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年均水位在1956-2004年以0.8 m·(10a)^(-1)的速率下降,其中在1979-2004年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E大于(P+R_(s));2004-2020年以1.9 m·(10a)^(-1)的速率上升,其中在2004-2018年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P和R_(s)的增加;青海湖水位有明显的年内变化,5月水位开始上涨,9月达到最高,其与R_(s)、P和E的月变化一致;当年的P、R_(s)、E变化对9-12月相同月份年均水位变化的影响大于去年,当年的P、R_(s)、E对12月年均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0%、7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水位演变 径流 降水 蒸发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素炎 郭雯 +5 位作者 温雯雯 王明果 黄林培 陈子栋 陈光杰 赵帅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2-943,共12页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鲇,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种入侵 碳氮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营养级 湖泊食物网 星云湖
下载PDF
利用ICESat-2激光测高监测和评估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
20
作者 何明琴 金双根 +1 位作者 张志杰 郭孝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ICESat-2卫星搭载了先进的光子计数激光测高仪,可实现对内陆中大型湖泊水位动态变化监测.本文利用ICESat-2卫星2018—2020年逐月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估计和分析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利用鄱阳湖湖口、星子和康山水文站实测数据进行验... ICESat-2卫星搭载了先进的光子计数激光测高仪,可实现对内陆中大型湖泊水位动态变化监测.本文利用ICESat-2卫星2018—2020年逐月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估计和分析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利用鄱阳湖湖口、星子和康山水文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误差修正,并结合各测站水位数据、降雨量数据分析鄱阳湖水位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鄱阳湖年内水位变化剧烈,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6—10月为高水位期,其他月份为低水位期,水位高峰期出现在7—9月,总体水位呈上升趋势.2)ICESat-2测高水位与实测水位相关性R^(2)为0.846以上,经过误差修正后相关系数高达0.974.湖口站、星子站和康山站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60、1.073和0.836 m,经过误差修正重新计算后,三站RMSE分别为0.663、0.659和0.440 m,其测量精度提升约1 m.3)鄱阳湖水位变化与降雨量高度相关,1—2月和10—12月降雨量较少,为枯水期,水位下降;3—10月降雨量增多,为丰水期,水位上涨;降雨主要集中出现在7—9月,对应水位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测高卫星 鄱阳湖 水位监测 降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