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on the growth of Laminaria japonica (Phaeophyceae)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You TANG Xue-xi +1 位作者 YANG Zhen YU Zhi-m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43-551,共9页
We collected the diseased blades of Larninaria japonica from Yantai Sea Farm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02, and the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on the diseased blad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was identifie... We collected the diseased blades of Larninaria japonica from Yantai Sea Farm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02, and the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on the diseased blad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was identified as A lteromonas espejiana. This bacterium was applied as the causative pathogen to infect the blades of L. japonica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bacterium on the growth of L. japonica, and to find the possibly effective mechanism.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 blades of L.japonica exhibited symptoms of lesion,bleaching and deteriortion when infected by the bacterium. and their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were dramatically suppre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enhanced obviously, and the relative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tents of malonaldehyde (MDA) and free fatty acid in the microsomol membrane greatly elevated, but the phospholipid content decreased. Result suggested an obvious peroxidation and deesterrification in the blades of L. japonica when infected by the bacterium. (2) The simultaneous assay on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demonstrated th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increased greatly when infected by the bacterium, but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did not exhibit active responses to the bacterium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3) The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gave a distinctive evidence of the severity of the lesions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in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on the blades after infection. The bacterium firstly invaded into the endodermis of L. japonica and gathered around there, and then resulted in the membrane damage, cells corruption and ultimately, the death of L. japo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ia japonica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l INFECTION GROWTH MECHANISM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Laminaria disease caused by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2
作者 Ding Meili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Qingdao 266071,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23-130,共8页
-The rot disease of Laminaria occurs often in nurseries of sporeling and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n the sea and results in economic loss greatly. Usually the disease outbreaks accompanied with massive multiplication of... -The rot disease of Laminaria occurs often in nurseries of sporeling and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n the sea and results in economic loss greatly. Usually the disease outbreaks accompanied with massive multiplication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From the section of the decaying Lamuutria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inoculation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bacteria invaded the epiderm of the Laminaria surface at first, then entered the ex-odermis, endodermis and pith.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 great amount of bacteria in the intercellular region and a lot of free cells of the algae in the decaying areas. The wall of some free cells was decomposed, which led to soft tissue or disintegration.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are normal epiphytic microorganisms growing on Lamuutria surface. These bacteria do not cause disease at no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e. g. , wounding, overcrowding, high temperature reduced the ability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ade the algae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pathogens and favoured the multiplication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and finally led to the disease outbreak. The unfavourab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resulted from a variety of reasons were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laminaria disease caused by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acid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在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幼苗藻体表面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对海带回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伟 张伟伟 +1 位作者 严小军 段德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2-567,共6页
在威海泊于、崮山及荣成 3家海带育苗场 ,采用回染实验方法对采集的海带藻体表面褐藻酸降解菌数量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采自荣成的病烂海带幼苗上 ,其总异养细菌数量 ( 1 2 2× 1 0 8cfu/g)比威海两家育苗场的正... 在威海泊于、崮山及荣成 3家海带育苗场 ,采用回染实验方法对采集的海带藻体表面褐藻酸降解菌数量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采自荣成的病烂海带幼苗上 ,其总异养细菌数量 ( 1 2 2× 1 0 8cfu/g)比威海两家育苗场的正常海带幼苗上总异养细菌数量 (崮山 :1 1 5× 1 0 6cfu/g及泊于 :1 1 1× 1 0 6cfu/g)高 1 0 0多倍 ,其褐藻酸降解菌的数量 ( 4 88× 1 0 7cfu/g)比后两家 (崮山 :8 0× 1 0 4 cfu/g及泊于 :4 3× 1 0 5cfu/g)的高 1 0 0— 5 0 0倍。与正常海带幼苗相比 ,烂苗脱落后的总异养细菌数量较高 ( 2 42× 1 0 7∶1 1 1× 1 0 6) ,而褐藻酸降解菌的数量相对更高 ( 1 5 0× 1 0 7∶4 3× 1 0 5) ;其中 ,脱落烂苗上的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约占其总异养细菌数量的61 98%。将分离、纯化的部分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孢子体组织块进行回染实验 ,能引起海带组织产生绿烂现象 ,证明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烂苗的条件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藻体 褐藻酸降解菌 回染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玲 唐学玺 杨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7.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0.6%时,不同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氮和铵态氮有利于菌体生长,尿素和硝酸钠抑制菌体生长;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褐藻酸钠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 生长条件 海带 腐烂病 筛选
下载PDF
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学玺 王艳玲 +1 位作者 李岿然 杨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 2个品系的海带 (Laminaria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 ,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 ,1)海带荣城 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 90 1;2 )海带荣...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 2个品系的海带 (Laminaria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 ,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 ,1)海带荣城 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 90 1;2 )海带荣城 1号细胞内 2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 90 1;而另一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与海带 90 1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3 )海带荣城 1号的脂溶性抗氧化能力同样明显高于海带 90 1。说明海带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 降解菌 海带 抗氧化能力 抗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蕾 唐学玺 +1 位作者 王艳玲 杨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同时菌株A2所分泌的褐藻酸酶在pH 6.0~8.0相对稳定,30℃以下酶不易失活。在较低离子浓度时,Mn^2+,Ba^2+对反应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g^+和Pb^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 褐藻酸酶特性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对海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学玺 杨震 +1 位作者 黄健 严小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427,共4页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在海带绿烂病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丽丽 唐学玺 +1 位作者 王蒙 张培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从海带幼苗上病烂明显处分离得到 2 3株褐藻酸降解菌 ,并对其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等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褐藻酸钠的降解实验 ,筛选出 4株具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感染实验表明 ,分离到的褐藻酸降解菌为海带幼苗病烂的主要... 从海带幼苗上病烂明显处分离得到 2 3株褐藻酸降解菌 ,并对其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等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褐藻酸钠的降解实验 ,筛选出 4株具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感染实验表明 ,分离到的褐藻酸降解菌为海带幼苗病烂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病烂 病原菌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感染能力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圣 王丽丽 +1 位作者 王蒙 唐学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7,共4页
对分离得到的5株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了感染海带的实验 ,确定5株菌均为海带病烂的致病菌。对其降解能力和感染能力的实验表明 ,5株菌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存有差异 ,它们对海带感染能力的差异与其对褐藻酸钠的降解情况相类似。在褐藻酸降... 对分离得到的5株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了感染海带的实验 ,确定5株菌均为海带病烂的致病菌。对其降解能力和感染能力的实验表明 ,5株菌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存有差异 ,它们对海带感染能力的差异与其对褐藻酸钠的降解情况相类似。在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下 ,海带光合速率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 海带 感染能力 差异性
下载PDF
活性氧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学玺 王悠 +2 位作者 黄健 杨震 宫相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With highly infective activity, and the production and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against infection by five strains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 With highly infective activity, and the production and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against infection by five strains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L. japonica during infection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 was an universal response. 2. The massiv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ccurred only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accompaning with the decrease of photosynthesis. 3. The notable decline of ROS production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at of photosynthesis. 4.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ROS at early infective stage was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of L. japonica against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抗病性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健 唐学玺 +1 位作者 刘涛 李永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4-578,共5页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子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和抗坏血酸 (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子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和抗坏血酸 (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海带活性氧 (O-·2 )含量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初期表现为升高 ,随后表现为下降。并且 ,随着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浓度的升高 ,活性氧 (O-·2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推测活性氧 (O-·2 )是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有效防御手段之一。SOD,CAT,ASA在感染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作用 ;APX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前期没有发挥其抗感染的作用 ,而是在后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此结果可为海带病害的机理及幼苗集约化培养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孢子体 褐藻酸降解菌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 抗感染作用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的作用及其药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涛 崔竞进 +1 位作者 杨震 唐学玺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回染实验 ,确认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配子体克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 ;观察了其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侵染的现象 ,并研究了抗生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和褐藻酸降解菌的作用 ,发现 0 .5~ 10 0 mg/ L青霉素对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有一定... 通过回染实验 ,确认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配子体克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 ;观察了其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侵染的现象 ,并研究了抗生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和褐藻酸降解菌的作用 ,发现 0 .5~ 10 0 mg/ L青霉素对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实验范围内各浓度青霉素对褐藻酸降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其中 10 0 mg/ L青霉素 10 d内可将褐藻酸降解菌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的 1/ 2 0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配子体克隆 褐藻酸降解菌 抗生素 防治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诱发海带病烂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严小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5-358,T001,共5页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的伤害最轻。 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 ,其直径范围在 1.5~ 4.0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病烂 组织细胞学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14
作者 黄健 唐学玺 +3 位作者 刘涛 段德麟 姜明 李永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0-52,共3页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 ,通过电镜观察 ,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 ,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 ...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 ,通过电镜观察 ,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 ,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 ,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空 ,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空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 海带 超微结构观察 病害
下载PDF
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与其SOD活性的相关性
15
作者 刘成圣 杨震 唐学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共2页
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了2个品系的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SOD活性的高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带荣成1号(简称No.1)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远高于海带901(简称901) ;海带荣成1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了2个品系的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SOD活性的高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带荣成1号(简称No.1)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远高于海带901(简称901) ;海带荣成1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901,二者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 海带 抗氧化能力 抗性 SOD活性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内皮层细胞储藏颗粒变化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杨震 王艳玲 +1 位作者 唐学玺 刘成圣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55-58,共4页
实验对正常海带用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人工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切片中发现在侵染海带切片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 实验对正常海带用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人工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切片中发现在侵染海带切片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储藏颗粒 ,形状为椭圆或圆形。其直径范围在 1.5~ 4 .0 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该颗粒主要存在内皮层 ,从其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分析 ,与褐藻酸降解菌的侵入有关 ,并作为营养起到促进菌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内皮层 储藏颗粒 褐藻酸降解菌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17
作者 刘成圣 杨震 唐学玺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海带为材料 ,选用 5株感染能力较强的褐藻酸降解菌作为致病菌 ,研究了活性氧 (ROS)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 :(1)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普遍性。 (2 )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只发生在褐藻酸... 以海带为材料 ,选用 5株感染能力较强的褐藻酸降解菌作为致病菌 ,研究了活性氧 (ROS)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 :(1)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普遍性。 (2 )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 ,随着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 ,活性氧的产生速率逐渐降低。说明活性氧的产生是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早期启动的反应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 海带 活性氧产生
下载PDF
不同品系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响应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琛 孟祥红 +1 位作者 肖慧 唐学玺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后,随...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变化不明显.而海带901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指示海带荣城1号品系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海带901品系的细胞壁组成未做出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荣城1号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胶的变化上,而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成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细胞壁
下载PDF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海带过程中几种酶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琛 肖慧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2,共5页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褐藻酸
下载PDF
海带多酚的产生与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雷 唐学玺 +1 位作者 张培玉 王丽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5-929,共5页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变化 ,并分析了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体内多酚含量急剧上升 ,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 ;多酚...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变化 ,并分析了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体内多酚含量急剧上升 ,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 ;多酚含量的急剧上升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阶段 ;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多酚 褐藻酸降解菌 感染 相关性 海藻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