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zing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on the urban fringe of Liangjiang New Area, Chongqing,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Yi BI Guo-hua +1 位作者 YANG Qing-yuan WANG Zhao-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1855-1866,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consolidating rural 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consolidating rural settlements, and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of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buffer analysis, Ripley's K function,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based on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Liangjiang New Area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f China. The fractal dimension formula was also developed to reflect fractal featur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Liangjang New Area takes o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long with changes in elevation, gradient, location, geohazards distribution, and the like.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rural settlements has obvious regional variations subject to the 6 factors of location in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Overall, the worse the terrain conditions are, the larg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become. The better the locationconditions, the larger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are.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township scale presents three kinds of distribution as being aggregated, uniform and random. In contract,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plaque scale displays a banding distribution from a general view with several aggregation zones centering on each town center. From the results, we can se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urban fringe are more complicated. For such kind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special regions, in the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and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rural settlements land-use characteristics urban fringe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下载PDF
Soil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urban-rural marginal area: a case study of Kaifeng 被引量:2
2
作者 QIN Ming-zhou, ZHAO Ji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356-365,共10页
By us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il quality of the rural-urban marginal area in Kaifeng. Computer techniques, based on soil samples analysis, a... By us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il quality of the rural-urban marginal area in Kaifeng. Computer techniques, based on soil samples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soil quality changes in the Kaifeng’s rural-urban marginal area. While focusing on nutrient circle key links of input and output in soil, relying on numerous practical survey data, this article reveals clearly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marginal area land use change soil quality soil nutriment balance
下载PDF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3
作者 Jue ZHANG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7期64-67,共4页
In view of artificially high urbanization rate of China and possible causes,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discuss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and path for promoting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In view of artificially high urbanization rate of China and possible causes,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discuss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and path for promoting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required to eliminate bottlenecks of land system in the advance of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line with land system bottlenecks of new urbaniza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take following measures.( i) Promoting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centered land system reform.( ii) Weakening rural land ownership and stressing land use right.( iii) Establish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land market and putting an end to low cost urbanization road.( iv) Realizing asset value of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tackling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land.( v) Reforming th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and increasing the share of gain in land value to farmers.( vi) Implementing different land policie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vii) Establishing land circulation access system to ensure unchanged land use purpose and high efficient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rural areas land SYSTEM REFORM
下载PDF
Mutual Conversion of Land Us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
4
作者 Xu Hong College of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ype and structure, and its prominent effect is to convert rural land to urban land.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ype and structure, and its prominent effect is to convert rural land to urban land.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utual conversion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land use, the decreasing tendency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t points out that cultivated land is converted to residential area land, industrial and/or mining area 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area land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s more direct; meanwhile, the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lag behind obviously.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decline of soil quality will be th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ual conversion of land us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ructure of land use flow of the cultivated land
下载PDF
Measuring the past 20 year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developed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Weizhong S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riginal index of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HOL) and 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driving factors, and controlling suggestion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The MHOL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increased from M 31.51 during the years 1985-1995 to M 38.37 during the years 1995-2010 (M for medium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number for high-hazard value). The index shows that urban-rnraI land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flood hazard levels and tended to move rapidly to high-hazard areas, where 72.68%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was aggregated maximally in new urban districts along the Huning traffic line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us, the current accelerating growth of new urban districts could account for the ampliative exposure to high-hazard areas. New districts are driven by the powerful link between land financial benefits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ast unsustainable process of "single objective" oriented planning. The correlation categor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hydrological ecosystems for sub-basins was used to determine four types of development areas and provide decision makers with indications on the future watershed- scale subdivis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land growth flood-prone areas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Taihu Lake Watershed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哲 杨斯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探讨了其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的适配度问题,指出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 土地管理制度 体制改革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减量策略研究
7
作者 李文霞 张瑞霞 +1 位作者 汪哲玮 翁进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践经验,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深度剖析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规划编制体系、具体实施路径、政策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减量化策略,即“完善规划编制,构建‘全链条’减量治理体系”、“精准识别减量区域,推进‘精细化’减量实施路径”、“创新减量政策,探索‘生态+减量’协同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跨区域城郊地区乡村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化 乡村建设用地 减量策略 空间治理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下载PDF
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新思路——与就业人口挂钩的“兑地法”探索
8
作者 林辉 钟腾 《开放导报》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农地私有化或同地同权仅对大城市近郊农民有利,无助于解决广大农村问题,资本下乡则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出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套利...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农地私有化或同地同权仅对大城市近郊农民有利,无助于解决广大农村问题,资本下乡则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出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套利、挤占农民补贴、基层组织异化、农民失地的困境。基于此,可考虑以就业人口为主的兑地法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新思路: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口,那么该人口在农村相应的农地、宅基地等,即挂钩到就业城市指标中,就业城市以此指标按比例获得工商业、住宅等建设用地指标。由于就业城市能够获得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从中抽取少许资金即可安置相应的就业人口,安置完成后,该就业人口对应的农村农地、宅基地等实物可在原户籍地流转给留在当地居住且有集体身份的专业农户,发展50亩以下的小型家庭农场。该方法可以优化劳动力和土地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消费,且在社会过渡上也会较为平稳,相比农地私有化或同地同权与资本下乡,更切合国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人口 挂钩 兑地法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都市农业的模式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罗珂 郭雨露 +3 位作者 何可 叶昌东 陈子晗 凌佩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2-1314,共13页
基于广州都市农业的4个实践案例(花城农园、一方乐田、都市锦田和艾米稻香小镇)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和基本模式。研究发现:1)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背景下都市农业具有新技术、新机制、新功能和新形态“四新”内涵... 基于广州都市农业的4个实践案例(花城农园、一方乐田、都市锦田和艾米稻香小镇)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和基本模式。研究发现:1)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背景下都市农业具有新技术、新机制、新功能和新形态“四新”内涵。2)广州4个都市农业案例由城市中心到外围的区位布局依次归纳为立体农业(新形态)、休闲农业(新功能)、田园综合体(新技术)以及共享农业(新机制) 4种基本模式,不同模式的创新做法、空间形态和实施效果各有差异。3)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创新经验主要有:强化农业资源转化和多重功能价值;发展多元途径、创新融合多种发展形态并以模式创新为抓手;科技与人工智能共同赋能于都市农业发展;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政-企-校”智库联合机制;制度保障助力都市农业项目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都市农业 耕地保护 城乡人居环境 景村融合 广州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别化路径选择——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天科 周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8期4-9,27,共7页
土地整治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激活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发展要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文章总结了土地整治的历史演进及概念内涵,阐述了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在联系与互馈关系。在此基础上,... 土地整治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激活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发展要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文章总结了土地整治的历史演进及概念内涵,阐述了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在联系与互馈关系。在此基础上,立足乡村发展目标的多元性和功能定位的差异性,在“功能导向—确定目标—实施路径—提升功能”逻辑框架下,提出了面向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存续提升5种不同乡村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乡村类型 差异化
下载PDF
基于多维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面向中国多样本城市的实践探索
11
作者 张欢 赵志庆 +1 位作者 王伟 黄玫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概念辨析与方法演进分析,从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入手,构建指标量化下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并应用于107个样本城市进行准确度校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区概念中的实体地域认知日益深... 研究目的:基于概念辨析与方法演进分析,从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入手,构建指标量化下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并应用于107个样本城市进行准确度校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区概念中的实体地域认知日益深化,现有多类指标筛选法、遥感影像识别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识别法三类识别方法且具有差异化应用特征;(2)可从人口、土地、产业、环境4个维度选取差异化特征要素并确定指标条件,构建以实体地域为基础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3)借助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统计数据,依次通过初步筛选获得城区初始范围,通过图斑功能、连接度、边界核查等判断获得城区实体地域范围,通过图斑占比、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分析获得城区范围;(4)在方法准确度校验中,105个样本城市的城区实体地域范围面积与同年度建成区面积平均偏差为21.2%,趋势线斜率为0.825,判定方法有效。研究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全国各区域城市的城区范围识别,未来可在人口指标增补、统计精度提升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开展镇区、乡村空间识别的延续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范围 城区实体地域范围 人地特征 城乡差异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土地资源错配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基成 景芳 雷海宁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利用2003年—2020年全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分位...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利用2003年—2020年全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以及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和城镇化不平衡发展这两个要素,如何在土地资源错配中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在不同经济阶段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同;在机制检验上,土地资源错配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与不平衡城镇化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不平衡城镇化—产业结构”的链式中介渠道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检验表明,土地资源错配对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正向作用更明显。在政策含义上,我国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在恰当时机积极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提高国家战略之间的协同性,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产业结构 不平衡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演进机理与规划应对
13
作者 陶文铸 潘悦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2期30-37,共8页
都市圈内部多元化的乡村消费需求和大城市对周边乡村地区的外溢影响,提升了乡村土地资源价值并丰富了乡村产业空间类型。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手段与政策引导,当前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同质化、碎片化和低效发展现象十分突... 都市圈内部多元化的乡村消费需求和大城市对周边乡村地区的外溢影响,提升了乡村土地资源价值并丰富了乡村产业空间类型。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手段与政策引导,当前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同质化、碎片化和低效发展现象十分突出。本文以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类型划分与演化机理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经济—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乡村产业与空间的融合方式,提炼出具有集聚特征的现代农业型产业空间、共生特征的生态旅游型产业空间和衍生特征的农旅融合型产业空间,并研究3类空间的演进特征和集聚效应。技术层面,构建“都市圈—县区级—乡镇级—村级”层级传导的乡村产业空间体系,研究乡村土地资源配置策略并指导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并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农村土地制度 乡村产业空间 城乡供需关系
下载PDF
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清泉 《中国厨卫》 2023年第11期192-194,共3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地管理作为一项城乡规划建设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基于此,文章...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地管理作为一项城乡规划建设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基于此,文章对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路径,旨在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规划建设 土地管理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被引量:109
15
作者 孔雪松 刘耀林 +1 位作者 邓宣凯 罗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5-222,I0002,共9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与适宜性评价分级,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鱼岳镇与官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平原为主的鱼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明显高于以丘陵为主的官桥镇,鱼岳镇应以城镇化区为重点,官桥镇应以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向,通过不同分区间的空间整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合理引导与规划布局,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 分级 整治 村镇 农村居民点
下载PDF
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46
16
作者 庄少勤 史家明 +2 位作者 管韬萍 张洪武 吴燕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6期7-11,共5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上海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城市"国际竞争力、以城乡统筹内涵增长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以建立农村地区"造血机制"引导全民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上海城...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上海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城市"国际竞争力、以城乡统筹内涵增长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以建立农村地区"造血机制"引导全民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上海城市转型之势,提出土地整治工作定位转变的战略思路,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载体,开展郊野地区规划土地网格化精细管理,探索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以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郊野单元规划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贵军 朱永明 +2 位作者 臧亮 杨皓 张蓬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7-246,共10页
改变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的现状,可以对其布局实施空间重构优化,能够促进各项要素在农村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并使农村和农业自觉适应并融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城乡协调联动发展。该文以昌黎县为例,利用GIS手段提取评价单元并... 改变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的现状,可以对其布局实施空间重构优化,能够促进各项要素在农村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并使农村和农业自觉适应并融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城乡协调联动发展。该文以昌黎县为例,利用GIS手段提取评价单元并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矢量化。充分考虑不同指标组合对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向的差异影响,并规避相关案例研究中综合分值法的使用对评价指标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考虑不足,融合了分层次评价和综合分值法2种方法,构建出两步评价法,实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重构分区的评价。两步评价法:1)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指标体系及多逻辑条件评价标准,实施分层次评价,剔除禁建区并得到农业产业优势、居民点整治潜力及迁聚条件、居民点综合经济和区位条件分级结果。2)选择判别评价法,结合并继承第1步评价结果,建立重构判别准则,进行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分区,并将昌黎县宜居评价结果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分区图叠合,调整并完善昌黎县居民点空间迁聚规划方案及策略。该研究结果将昌黎县分成优农区、优城区、分流区和低保区,分区提出迁聚重构策略,并结合昌黎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构建了"昌黎县城—一级小城镇—二级小城镇—新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格局,针对昌黎县居民点迁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方案有利于加快昌黎县"十二五"和"十三五"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该县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因地制宜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农村地区 新型城镇化 农村居民点 两步评价法 空间重构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1
18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下载PDF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5
19
作者 于开芹 冯永军 +2 位作者 郑九华 李新举 李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运用1990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运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2003年间,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呈... 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运用1990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运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2003年间,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呈增加趋势。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随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等方面有所下降,而在娱乐休闲、侵蚀控制和原材料方面生态服务功能增强,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交错带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城乡交错带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识别与土地利用研究——以北京中心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林坚 汤晓旭 +1 位作者 黄斐玫 苗春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44,共9页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对其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了有关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地域识别 土地利用 北京中心城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