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以深圳特区为例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如渊 孟凌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20,共7页
"留地安置"模式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并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但是,我们认为,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社区,社会管理结构应该规范化,集... "留地安置"模式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并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但是,我们认为,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社区,社会管理结构应该规范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架构与运行应当规范化,返还土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地安置 失地农民 土地产权 经济组织 社会结构与管理
下载PDF
国有化: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革之路 被引量:38
2
作者 颜运秋 王泽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众说纷纭。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方案都不可取。土地的经济社会属性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提供了正当性诠释,粮食的有效供给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培育...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众说纷纭。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方案都不可取。土地的经济社会属性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提供了正当性诠释,粮食的有效供给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培育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提供了必要性诠释,构建一种既能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又能让国家财力承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双赢”的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方案应当成为我们变革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集体土地 土地所有权制度 国有化 《农业法》 《土地管理法》
下载PDF
“祖业权”:嵌入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与实践——基于对赣西北宗族性村落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6,共9页
经历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变革后,当前的农村社会中依然有着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认知和表达,并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实践。祖业观念下的土地产权———祖业权,具有人格化、象征性和社区化的特征,使得其性质上是具有较... 经历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变革后,当前的农村社会中依然有着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认知和表达,并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实践。祖业观念下的土地产权———祖业权,具有人格化、象征性和社区化的特征,使得其性质上是具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却不具备独立产权的完整性,而明显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市民社会基础上的私有产权。中国土地产权的观念型塑与村落的社会结构之间有着自洽的逻辑,它与家族的绵延性、伦理本位和差序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共通关系,"祖业权"是嵌入在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乡土社会之中。由此,在国家建构的地权建设中,尤其要注意地方社会也在建构着关于土地产权的"地方性共识",进而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业权 土地产权 地权表达 家族 乡土社会
下载PDF
西藏草场制度研究——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德吉央宗 占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41-148,共8页
草场是西藏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西藏农牧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数次变迁,其实质在于"通过明晰产权、实现土地的有续利用"。西藏土地制度的变革也是在国家土地制度变革的大背景... 草场是西藏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西藏农牧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数次变迁,其实质在于"通过明晰产权、实现土地的有续利用"。西藏土地制度的变革也是在国家土地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前后共经历了四次变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入手,研究西藏草场制度的演进机理及其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特别是把现行的"草场承包责任制"作为重点,分析"草场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利弊,提出现行的草场承包责任制应把本地资源(人文、自然)作为约束条件,在实践中通过制度改进降低制度的负面效应,探索符合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实现制度设计应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草场承包责任制 产权 外部性
下载PDF
唐许公墓志铭:晚唐河朔地区的田庄标本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继民 张重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9,共7页
《保定市出土墓志选注》所刊唐许公墓志提供了唐代大土地所有者财产结构和田庄内部不动产结构的具体实证材料,反映了唐代后期大土地所有制背景下的庄园经济诸关系,为研究唐代后期的华北特别是河朔藩镇地区的大土地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比较... 《保定市出土墓志选注》所刊唐许公墓志提供了唐代大土地所有者财产结构和田庄内部不动产结构的具体实证材料,反映了唐代后期大土地所有制背景下的庄园经济诸关系,为研究唐代后期的华北特别是河朔藩镇地区的大土地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田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许公墓志 义武军 大土地所有制 唐代庄园经济 河朔田庄标本
下载PDF
农村土地确权和建库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岩 杨爱玲 杨佳琪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7期129-130,133,共3页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本文主要以农村土地确权和建库为研究对象,以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数据库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本文主要以农村土地确权和建库为研究对象,以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数据库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确权 数据处理 地籍 土地权属
下载PDF
现代中国的土地改革与地权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平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8-25,共8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反映的地权思想和对所有制关系的认识,可以作为当前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地权思想 所有制
下载PDF
近代黄河上游区域地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正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黄河上游区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地权状况与生态环境、宗教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地权比较集中,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地权较分散;在宗教势力占绝对优势的地区地权主要集中在寺院和高级僧侣手中。就整体情形而言,该区... 黄河上游区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地权状况与生态环境、宗教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地权比较集中,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地权较分散;在宗教势力占绝对优势的地区地权主要集中在寺院和高级僧侣手中。就整体情形而言,该区域部分地区近代以来地权有分散的趋势,因此占人口10~20%的地主、富农约占耕地的30~40%左右,而占农村人口80%的自耕农和贫雇农占有土地约60~70%左右。和全国地权状况相比,这一区域的地权比较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宁夏 青海 地权关系
下载PDF
廊坊市大比例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栋 《城市勘测》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阐述了廊坊市利用武汉瑞得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RDG IS CV建立1∶1 000比例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思路、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 数据库 地籍信息系统 图斑 城乡一体化 土地分类
下载PDF
论伊儿汗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产的演变
10
作者 徐良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85-89,共5页
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基本上承袭塞尔柱王朝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土地仍以国有制为主。伊儿汗国后期,合赞汗实行军事封地制,西亚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形态主要表现为底万土地... 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基本上承袭塞尔柱王朝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土地仍以国有制为主。伊儿汗国后期,合赞汗实行军事封地制,西亚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形态主要表现为底万土地、媵哲、瓦克夫、穆尔克、伊克塔。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总特征也是公有和私有长期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封建地产以国有为主、私有为辅;伊儿汗国后期,封建地产中的私有成分上升为主导地位并逐渐向封建大地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儿汗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地产
下载PDF
“拉美模式”历史根源和不平等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敏杰 梁泳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53,共8页
拉美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制对其发展构成显著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一直持续至今,导致出现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危机与财政危机频发、社会问题突出、政局动荡频繁等所谓的"拉美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存... 拉美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制对其发展构成显著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一直持续至今,导致出现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危机与财政危机频发、社会问题突出、政局动荡频繁等所谓的"拉美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存在"拉美陷阱"的话,那么很可能早在殖民地时期,拉美就已经掉入"陷阱"。拉美之所以未能成功跨越"陷阱",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直持续至今的严重不平等的土地所有制。对拉美发展历程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不平等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陷阱 拉美模式 拉美现象 大地产制
下载PDF
论“中原模式”——地权分配理论新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学明 王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关于地权分配的理论,在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出现了诸如"华北模式"、"关中模式"、"江南模式"等等一系列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符合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特征。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动荡性与农家村落... 关于地权分配的理论,在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出现了诸如"华北模式"、"关中模式"、"江南模式"等等一系列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符合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特征。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动荡性与农家村落的多样性明显,不同于华北、江南、关中地区较强的内生源结构特征,河南地权分配的特点是:地权分配在民国时期较为分散;在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阶层构成上,中小地主和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民所占比重均较大;近代中原文化的保守迷信性,影响了农家村落的结构,也影响了近代河南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河南工商业不发达,地主进行土地积累的主要手段依靠高利贷;地权分配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外向型特征明显。近代河南在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方面,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影响到农村地权分配也有很强的区域特征,称之为"中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模式” 地权分配 河南
下载PDF
英国租借威海卫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13
作者 邵宗日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9,共7页
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较为发达。"公地"和"民地"是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英威殖民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对土地买卖、登记、征用、荒地开垦、土地税收和租用等事项进行法律规制,从而... 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较为发达。"公地"和"民地"是两种基本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英威殖民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对土地买卖、登记、征用、荒地开垦、土地税收和租用等事项进行法律规制,从而构筑了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在土地司法方面,强调该判决在确立土地法律制度渊源方面的法律意义。英租威海卫时期土地法律制度有其固有特点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租威海卫 土地所有权 土地立法 土地司法
下载PDF
平均地权与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土地制度改革——以杭州市为例
14
作者 王瑞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为了实现"平均地权",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土地全民所有下的公有和私有两种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影响"平均地权"实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地政和财政。地政方面,前代地籍遗留问题不能在地籍整理中完全清除;财政方面,地价... 为了实现"平均地权",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土地全民所有下的公有和私有两种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影响"平均地权"实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地政和财政。地政方面,前代地籍遗留问题不能在地籍整理中完全清除;财政方面,地价税的短收无法迅速填补财政亏空,由此也造成维护土地私有权的成本支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地权 地籍整理 地价税 土地征收
下载PDF
灾荒、地权转移与阶层流动——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中9村为中心
15
作者 赵牟云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关中9村农家经济变迁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大旱灾对关中农村的地权转移具有双重影响,即在受灾农村社区内部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整个社会层面土地占有的集中化。两者从不同侧面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恶化,以凤翔5村... 关中9村农家经济变迁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大旱灾对关中农村的地权转移具有双重影响,即在受灾农村社区内部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整个社会层面土地占有的集中化。两者从不同侧面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恶化,以凤翔5村为代表的农村社区内部阶层以下向流动为主说明了这点。在受灾相对较轻的渭南4村,阶层上向流动亦达到一定规模,这表明上述农村社区内部并无固定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程度极其之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些正是以自耕小农为主的农村社区的显要特征。总体而言,此次大旱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关中以自耕小农为主的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荒 地权转移 阶层流动 农家经济
下载PDF
革命党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对践行民生主义的思考--以《民报》为考察对象
16
作者 周福振 赵亚娣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民报》学人不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演化,而且将其纳入民生主义的范畴之内,从而构建了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生主义。他们不仅对实现民生主义很有信心,而且还设想了其实现的一种方式和一种理念。一种方式是社会革命。一种理念是实行国家... 《民报》学人不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演化,而且将其纳入民生主义的范畴之内,从而构建了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生主义。他们不仅对实现民生主义很有信心,而且还设想了其实现的一种方式和一种理念。一种方式是社会革命。一种理念是实行国家民生主义(State Socialism)以平均地权。这些构思有利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平均地权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革,但是革命党人不仅没有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而且也没有真正解决中国人的民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报》 社会主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下载PDF
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研究——兼评中国土地私有化 被引量:32
17
作者 简新华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46-74,共29页
本论文全面归纳了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土地私有化五个方面的理由,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的谬误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和家庭承包的经营方式的利弊,探讨了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本论文全面归纳了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土地私有化五个方面的理由,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的谬误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和家庭承包的经营方式的利弊,探讨了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演进的趋势即深化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这些都是中国目前在深化农村改革以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私有化 中国农地制度 中国农业经营方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争议性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简新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41,共9页
中国"三农"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源不在土地公有制,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土地私有化、市场化,而应该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 中国"三农"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源不在土地公有制,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土地私有化、市场化,而应该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三条底线"。土地增值收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地利应该共享、涨价应该归公、失地农民补偿应该合理。土地财政既具有合理性又存在缺陷,不是有害无益,因此不能取消,但需要改革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地少人多、地区差别大,只能实行多样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应该是新农村集体规模经营,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以私有制家庭农场为主。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实行土地流转,但主要不是向资本和私人手中流转,而应该主要向新农村集体流转,这不是要退回到人民公社制度,而是要实行新的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三农”问题 农地制度 农业经营方式
原文传递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土地所有权的变迁 被引量:2
19
作者 镡娴娴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重大转移,全国大部分的土地从贵族、乡绅等人手里转移到了直接经营土地的农场主手中,这是1066年诺曼征服以来,继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变化。这次土地所有权...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重大转移,全国大部分的土地从贵族、乡绅等人手里转移到了直接经营土地的农场主手中,这是1066年诺曼征服以来,继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变化。这次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意义重大,适应了英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者 农场主 转移
原文传递
我国乡村森林旅游开发须破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法制困局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永安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但是'集体&#...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但是'集体'在政府行政权力消解下,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取得法律的主体地位。在2008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一方面农民手里持有集体林权证书;另一方面,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照样绕过集体所有直接征地。为此,在各级政府诉求以乡村旅游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当下,要强化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农民(通过集体)参与乡村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涉及林地权益关系的博弈能力,破解过去在国土规划与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进步、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与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无关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林地 法制保障 三权分置 森林旅游 乡村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