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下载PDF
宋代休宁吴氏园亭空间复原及造园特征研究
2
作者 夏舒婷 严敏 +2 位作者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代徽州园林 文人园 竹洲吴氏园亭 《竹洲记》 复原研究
下载PDF
基于《全唐诗》中银河语义分析的暗夜景观规划思考
3
作者 罗悦清 徐瑾 +1 位作者 侯煜琳 张心怡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67-70,96,共5页
银河是诗词文学书写的重要自然天象景观之一,也是现代暗夜景观中珍贵的自然资源,其受时空变化影响的景观意象对现代暗夜景观的规划布局与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唐代诗词中的银河为研究对象,借助Rostcm6和Gephi对诗词中的景... 银河是诗词文学书写的重要自然天象景观之一,也是现代暗夜景观中珍贵的自然资源,其受时空变化影响的景观意象对现代暗夜景观的规划布局与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唐代诗词中的银河为研究对象,借助Rostcm6和Gephi对诗词中的景观信息进行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探索唐代银河景观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情感意象。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唐代银河景观吟咏分布不均衡,但聚集度高,主要集中在唐代长安和长江流域;在天时分布上,银河景观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同时,不同类群的景观空间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在时空分布上流露出不同的人文景观情感。最后,对现代暗夜景观的规划设计思路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暗夜景观的营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唐代诗词 银河景观 时空特征 情感 语义分析
下载PDF
南宋西湖昭庆寺研究与复原想象
4
作者 杨一铭 沈实现 +1 位作者 晋亚日 杜陈沁 《园林》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杭州昭庆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作为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昭庆寺的兴衰变迁,结合建筑遗迹和实地勘察,建立起对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整体呈现。综合研究昭庆寺... 杭州昭庆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珍贵遗存,作为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昭庆寺的兴衰变迁,结合建筑遗迹和实地勘察,建立起对昭庆寺在南宋时期的整体呈现。综合研究昭庆寺历史沿革、南宋时期建筑布局、植被景观以及园林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复原昭庆寺的建筑风貌和园林景观,揭示寺庙开放式空间为园林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期推动南宋园林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类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昭庆寺 复原研究 园林景观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心见园:唐宋园林散文研究》评介
5
作者 胡永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李小奇的专著《文心见园:唐宋园林散文研究》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著者把园林文学研究从宏观鸟瞰推向微观深耕,从整体性研究转向专题研究,在此领域内具有开拓性意义。著中对唐宋园林散文文献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和辑目,对于... 李小奇的专著《文心见园:唐宋园林散文研究》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著者把园林文学研究从宏观鸟瞰推向微观深耕,从整体性研究转向专题研究,在此领域内具有开拓性意义。著中对唐宋园林散文文献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和辑目,对于园林文学研究乃至整个园林研究,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见园:唐宋园林散文研究》 园林文学研究 学术成就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北宋洛阳宫城大内后苑遗址复原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晓军 暴诗雨 +2 位作者 袁琨 李卓 田国行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北宋 洛阳城 大内后苑 遗址复原 造园意匠
下载PDF
基于古诗词文本挖掘的唐宋三峡人文景观特征及审美认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雪纯 毛华松 吴映华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1-2011,共11页
三峡作为长江标志性风景带与文化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立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选址地段。研究三峡人文景观特征,有利于彰显三峡作为中华代表性符号的特性,促进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识别保护与价值诠释。唐宋时期是三峡相关诗词数量激增、... 三峡作为长江标志性风景带与文化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立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选址地段。研究三峡人文景观特征,有利于彰显三峡作为中华代表性符号的特性,促进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识别保护与价值诠释。唐宋时期是三峡相关诗词数量激增、代表性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关键时期。文章梳理440首唐宋三峡诗词中的景观地理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法,实现三峡人文景观空间分布可视化和审美认知分析。结果表明:1)唐宋时期三峡人文景观在景物类型上主要由城镇景观、遗址胜迹、寺观宗祠和名人故居组成;2)在空间特征上呈沿江线性串珠式分布,并围绕奉节、巫山形成核心景观集群;3)在语义网络上形成了峡江大观、白帝古都、西陵胜景、巫山云雨等6类景观主题。文章对各主题的审美思想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以诗词引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三峡段空间布局和诗意场景营造的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唐宋 古诗词 文本挖掘 人文景观 审美认知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基于诗词文本分析的唐宋长沙城景观形象挖掘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周洳帆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159-164,共6页
为再现唐宋时期长沙城的景观风貌,文章选择唐宋时期咏颂长沙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技术量化分析方法,从274篇诗词文本中总结唐宋长沙城的景观形象。结果表明:1)山峰、船只、黄鸟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观;... 为再现唐宋时期长沙城的景观风貌,文章选择唐宋时期咏颂长沙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技术量化分析方法,从274篇诗词文本中总结唐宋长沙城的景观形象。结果表明:1)山峰、船只、黄鸟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观;湘江、岳麓、湘西寺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点;唐宋长沙城具有寺阁胜景、江洲夜景、麓林暮色、江岸翠景4类景观意象。2)长沙城中清雅秀绝的山水自然景观风貌在唐宋时期已形成;唐宋长沙城具有佛儒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风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形象 唐宋诗词 文本挖掘 社会网络分析 长沙
下载PDF
以多元历史文献为解读文本的宋代植物香景营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婷 金荷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4,共6页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营造手法、营造...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营造手法、营造特征、典型香景植物及园林、审美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基于宋代文人群体的植物香景偏好,发现宋人喜好的许多香景营造范式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从文学作品方面,包括先秦典籍、两晋隐逸山水诗、唐诗宋文等都对宋人香景审美产生重要影响。造景形式上宋人相互仿照或沿袭前人不在少数,但也发展了宋代的植物香景应用实践;一些新兴的带有典型宋代文化符号的香景植物审美内涵也为宋人所挖掘,如酴醾之“香雪”“垂架飘香”,部分园林已具有香景营建自觉意识。另外总结宋人的香景审美理念,即宗“理”审美为主,“娱情”审美兼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词选 园记 地志 香景 宋代 植物
下载PDF
诗意续城境——基于数据分析的襄阳古城意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亚斓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古诗注重城市风景的意境创作,且赋予每一处风景独特的意境。筛选出118首含有描写襄阳古城风景的古诗,利用共现网络、词频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包括古城、岘山等群山和汉江为主的古城风景物象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从风景物象、“观象... 古诗注重城市风景的意境创作,且赋予每一处风景独特的意境。筛选出118首含有描写襄阳古城风景的古诗,利用共现网络、词频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包括古城、岘山等群山和汉江为主的古城风景物象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从风景物象、“观象”方式和意象组成三个层面整体理解古城意境形成。文章提出了“观象”方式是在诗人驻点和观看视角等行征方式下的视觉重组,意象组成是诗人对视觉重组后场景的情感赋予。研究结果对寻求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下的古城可持续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为城市规划“留住乡愁”的时代要求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古诗 山水融城 风景意象 城境
下载PDF
清代广州“听松园”声景营造意匠
11
作者 陈意微 肖史青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聚焦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以张维屏“听松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张南山全集》《番禺县续志》等史料,首先概括听松园声景营造的关键条件,其次梳理听松园的主要声景资源,最后从“屏俗”及“收嘉”两个层面分析声景营造技巧,从中探索... 聚焦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以张维屏“听松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张南山全集》《番禺县续志》等史料,首先概括听松园声景营造的关键条件,其次梳理听松园的主要声景资源,最后从“屏俗”及“收嘉”两个层面分析声景营造技巧,从中探索以水松“风起涛生”为典型听赏主题的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意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清代岭南园林 听松园 声景 营造意匠
下载PDF
从两宋园林的变化看南宋园林艺术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俊浩 沈珊珊 卢山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群体组合错落致密;园林栽培技术成熟,花木繁盛,突出了植物在题名点景方面的文化意蕴。总结出南宋园林逐渐远离了"平远、壮美、雄浑"的境界,日益"诗化、画化、精致化",显现出"巧趣柔美、清雅俊逸、精深幽邃、幻化多致"的写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艺术特征 两宋园林嬗变
下载PDF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鲍沁星 张敏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5,共4页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 造园 假山 方池 古典园林
下载PDF
唐宋文人对中国园林景题的贡献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夏燕 王小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5-137,共3页
中国园林与文学关系密切。自魏晋山水审美文化及文学的发展,使文人在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中,寻求惬意而逍遥“画境文心”境界,肇始园林景题萌芽;唐宋文人原创性地借园居和诗文抒发自由而赋予理性的心灵,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 中国园林与文学关系密切。自魏晋山水审美文化及文学的发展,使文人在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中,寻求惬意而逍遥“画境文心”境界,肇始园林景题萌芽;唐宋文人原创性地借园居和诗文抒发自由而赋予理性的心灵,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事所置景观,促使中国写意园林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唐宋文人 景题
下载PDF
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鲍沁星 张敏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南宋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皇家园林 西湖冷泉 写仿 园林史
下载PDF
宋代郡圃园林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华松 廖聪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0,共4页
郡圃,大量出现在各地地方志、名胜志及名人诗文之中,其丰富的数量及详尽的记载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宋代郡圃,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典范和公共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加之其详尽的文献记载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对于理解宋代园林特别是官... 郡圃,大量出现在各地地方志、名胜志及名人诗文之中,其丰富的数量及详尽的记载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宋代郡圃,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典范和公共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加之其详尽的文献记载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对于理解宋代园林特别是官署园林有着实证的意义。结合保存较为完整的南宋江南地方志中的图文,综合《舆地纪胜》的相关记载和其他郡圃相关文献,分析郡圃与城市、府治的区位、功能关系,归纳郡圃的概念界定、园林功能及景点营造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代园林 郡圃 州治 园林功能
下载PDF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鲍沁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方池 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 宋代 韩国皇家园林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公园的形成——兼论宋代城市公园发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毛华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公园是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性产物,研究公园的起源,对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划分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始,园林史研究者逐步关注古代园林的公共性,并分析了不少的公共园林实例,普遍认为中国公园的产生始于清末的近代城市内。... 公园是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性产物,研究公园的起源,对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划分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始,园林史研究者逐步关注古代园林的公共性,并分析了不少的公共园林实例,普遍认为中国公园的产生始于清末的近代城市内。这一观点与我国城市文明演变的阶段很不相符,因为至迟在宋代,已在开放式街巷城市中形成城市公园。根据已有研究分析和历史文献检索,阐述了公园的概念和发展脉络;并通过城市文明演变、"与民同乐"的平等思想普及、群体游园炽盛等物质文化背景分析,结合宋代方志中的典型公园实例,提出城市公园形成于宋代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 公共园林 宋代园林 城市变革
下载PDF
空间、仪式与集体记忆——宋代公共园林教化空间的类型与活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毛华松 屈婧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教化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教化空间渐趋由国家礼制建设层面,转向与百姓日常规范相关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到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营建目标、空间类型与活动组织。梳理了秦汉至唐宋的平民化、世俗化社会... 教化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教化空间渐趋由国家礼制建设层面,转向与百姓日常规范相关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到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营建目标、空间类型与活动组织。梳理了秦汉至唐宋的平民化、世俗化社会教化转型过程,结合宋代方志图文资料,围绕"空间-仪式-集体记忆"的社会教化途径,归纳了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社会教化空间的建设类型、组织形式及集体记忆的培育。从而为丰富城市历史园林的内涵,促进地方精神的挖掘、培育,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代城市 公共园林 社会教化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南宋私家园林石门张氏东园遗址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敏霞 鲍沁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1,共4页
2002年考古勘探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园林遗址,被考古部门认定为南宋名园——张氏东园的遗址。遗址在2011年被列入浙江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罕见的南宋私家园林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古代造... 2002年考古勘探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园林遗址,被考古部门认定为南宋名园——张氏东园的遗址。遗址在2011年被列入浙江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罕见的南宋私家园林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古代造园遗迹,但迄今尚未引起关注和重视。以遗址考古简报为基础,实地调查并进行局部测绘,对古代文献典籍进行考证,揭示宋元两代名园——石门张氏东园的兴衰史,在此基础上对东园的性质、年代、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考证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石门镇 张氏东园 古代园林 叠山 武康石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