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岑溪俍兵俍人民间文献的历史叙事与现实表达
1
作者 王丹 唐晓涛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明至清末广西岑溪地区的俍兵俍人完成了由俍僮身份向汉人身份的认同转化,是研究明清以来华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经典个案。作为一个文化边缘群体,俍兵俍人的民间文献叙事在此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俍兵俍人的英雄祖先... 明至清末广西岑溪地区的俍兵俍人完成了由俍僮身份向汉人身份的认同转化,是研究明清以来华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经典个案。作为一个文化边缘群体,俍兵俍人的民间文献叙事在此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俍兵俍人的英雄祖先叙事适当嵌入地方公共知识,从而增加祖先历史的权威性;其次,俍兵俍人的赋役制度套利叙事,凸显其立功、受田、耕守的程序正当性和合法性;最后,俍兵俍人的祖籍中原叙事,将自身与湖广、江南等华夏文明更为早熟的区域进行勾连与溯源,体现了文化身份的正统性。这些民间文献的历史叙事,体现了明清以来俍兵俍人这一边缘文化群体对“大一统”国家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深层次认同的现实与自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 俍兵俍人 民间文献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明代广西“俍兵”东迁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韦浩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63,共5页
为镇压持续不断的瑶、壮人民起义,明政府在官兵紧缺、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从广西西部征调俍兵东进征剿,屯驻于出山口及交通要冲附近,村寨建筑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俍兵东迁,不仅有利于增加当地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起到隔离、缓... 为镇压持续不断的瑶、壮人民起义,明政府在官兵紧缺、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从广西西部征调俍兵东进征剿,屯驻于出山口及交通要冲附近,村寨建筑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俍兵东迁,不仅有利于增加当地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起到隔离、缓解瑶、汉民族冲突,维护社会秩序,调和瑶、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俍兵 迁徙 历史作用
下载PDF
论壮族社会组织“哨”的起源与变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小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哨是明清时期桂西土州、县亻良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明中期以来,国家大量征调亻良兵,亻良兵由此而鼎盛一时。哨因亻良兵而设,随着亻良兵的崛起而产生;至清中期,随着亻良兵体制的瓦解,有的哨被撤销,有的哨转型为村寨或墟镇。哨的兴衰... 哨是明清时期桂西土州、县亻良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明中期以来,国家大量征调亻良兵,亻良兵由此而鼎盛一时。哨因亻良兵而设,随着亻良兵的崛起而产生;至清中期,随着亻良兵体制的瓦解,有的哨被撤销,有的哨转型为村寨或墟镇。哨的兴衰与国家制度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俍兵 社会组织
下载PDF
明代广西瑶族地区屯田“狼兵”的认同及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浩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3,共7页
"狼兵"认同的建构与演变是政府制度安排和自身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驻屯瑶族地区后,明朝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构"狼兵"的国家认同;同时,从提升平叛实力的角度出发,支持"狼兵"利用身份、文化、宗族等手段致... "狼兵"认同的建构与演变是政府制度安排和自身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驻屯瑶族地区后,明朝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构"狼兵"的国家认同;同时,从提升平叛实力的角度出发,支持"狼兵"利用身份、文化、宗族等手段致力于内部认同的建构。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政府推行地方化政策,"狼兵"依据现实和生存发展需要,采取"血缘"与"地缘"结合的方式,有选择地建构文化认同,主动向地域主流族群靠拢,最终"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兵 制度安排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下载PDF
桂西土兵(俍兵)征调制度与明代军事制度协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晓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6期59-76,154,共19页
明朝廷对桂西土兵的征调可概括为听调(额调)、轮戍和屯戍三类,之所以有不同类型是因应明代不同时期的军事制度变化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从明代军事制度变化如何引起土兵(俍兵)征调制度变化的角度切入讨论土兵(俍兵)的征调与轮戍的情况,... 明朝廷对桂西土兵的征调可概括为听调(额调)、轮戍和屯戍三类,之所以有不同类型是因应明代不同时期的军事制度变化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从明代军事制度变化如何引起土兵(俍兵)征调制度变化的角度切入讨论土兵(俍兵)的征调与轮戍的情况,以及最后向耕兵制的演变;并指出明代文献中出现的土兵、目兵、耕兵、俍兵的不同概念背后有着制度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 土兵(俍兵)征调 明代 军事制度
下载PDF
秦兵马俑中的“郎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占成 《唐都学刊》 2013年第5期54-57,共4页
刘九生先生发表于《唐都学刊》2009年第2期的《秦始皇帝陵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对秦代"郎系统"隶属、职能的梳理和论证,结合自己亲自参加和经历的秦陵兵马俑的... 刘九生先生发表于《唐都学刊》2009年第2期的《秦始皇帝陵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对秦代"郎系统"隶属、职能的梳理和论证,结合自己亲自参加和经历的秦陵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和观察,对刘九生先生关于"兵马俑"证谬的论文予以客观的、中肯的解读和评论,明确指出秦兵马俑中的介帻俑就是秦郎系统中的"郎"的组成成分,以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刘先生论文的合理内核和闪光点,得到推进学术研究领域内"百家争鸣"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系统 兵马俑 内卫 野战 重装兵 轻装兵
下载PDF
“郎(狼)兵”说
7
作者 白耀天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阐述了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
关键词 郎人 郎(狼)兵 缘起 衍化 扩散 消失
下载PDF
明代中期广西“狼兵”、“狼人”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唐晓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92,110,共12页
本文从明中期桂西土兵东进大藤峡地区建立武靖州的进程去考察"狼兵"、"狼人"之称出现的历史过程,认为正是由于桂西土司独特的内部组织、明中期大藤峡地区的动乱,以及官府对桂西土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在土兵与大藤... 本文从明中期桂西土兵东进大藤峡地区建立武靖州的进程去考察"狼兵"、"狼人"之称出现的历史过程,认为正是由于桂西土司独特的内部组织、明中期大藤峡地区的动乱,以及官府对桂西土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在土兵与大藤峡地区的"民"和"猺獞"的政治经济关系中,"狼"由桂西土著山民而成为军事组织的类目、社会身份的标签,并逐渐成为一种族称。"狼兵"或"狼人"的出现,实际上是明代中期广西地方动乱、土司势力和王朝户籍赋役制度三者错综复杂关系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广西 土司 狼兵 狼人
原文传递
俍兵并未消失:清代俍兵俍田的制度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晓涛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9,共16页
据清代俍兵档案、刑科题本和俍目粮户凭照等官私文献可知,清代俍兵俍人并未消失,不过因制度和管理方式变化有了多样化发展:官府调征并设土官衙门建立兵堡而屯守桂东岭西的俍兵基本被裁(后部分恢复);部分以招俍耕守方式东迁的俍兵俍人以... 据清代俍兵档案、刑科题本和俍目粮户凭照等官私文献可知,清代俍兵俍人并未消失,不过因制度和管理方式变化有了多样化发展:官府调征并设土官衙门建立兵堡而屯守桂东岭西的俍兵基本被裁(后部分恢复);部分以招俍耕守方式东迁的俍兵俍人以民兵方式保留,耕俍田纳俍米,防守隘卡并免差役。乾嘉两次清查俍兵提供了清代俍兵俍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而横州个案则反映出俍兵在清代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乾嘉清查俍兵政策对他们的深刻影响,现今以俍目粮户凭照形式留存的俍兵占田及身份凭证,正是俍兵后裔记录并坚守祖先俍兵身份记忆和祭祀仪式的凭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俍兵俍人 俍田 俍兵档案 粮户凭照
原文传递
明清桂中地区城隍信仰的文化样态--以广西柳州中渡城隍为中心的研究
10
作者 唐晓涛 刘路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中渡因明天顺初作为县治而建城隍庙,万历后县址迁移,鹰山城隍失去官方祀典神明身份,光绪间中渡厅设立,鹰山城隍重树正统。不同历史阶段,官府、土司俍兵、士民等不同群体或通过崇祀城隍而巩固自身权势,或通过传说阐释鹰山城隍非正统身份... 中渡因明天顺初作为县治而建城隍庙,万历后县址迁移,鹰山城隍失去官方祀典神明身份,光绪间中渡厅设立,鹰山城隍重树正统。不同历史阶段,官府、土司俍兵、士民等不同群体或通过崇祀城隍而巩固自身权势,或通过传说阐释鹰山城隍非正统身份的转化以建构自身正统身份。相比于中原地区城隍信仰的稳定,中渡城隍信仰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及城隍崇祀群体的活动,正反映了明清桂中地方势力与国家的复杂互动及其重构社会秩序的努力,厘清这段历史及其呈现的文化样态是现今理解和传承城隍庙会传说与仪式等非物质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隍信仰 地方社会 土司俍兵 正统崇祀 文化样态
原文传递
招僮防瑶与以“狼”制僮:明中叶桂东北的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任建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明代文献中,僮往往与招募、佃种等说法联系在一起。广西东北部的胥吏、豪侠之家、里排等为代表的"招主",通过"招"的形式控制一群他们宣称为僮的人群,把原来居住在浅山地带的瑶赶到更深的山区,从而夺取瑶的土地。招... 明代文献中,僮往往与招募、佃种等说法联系在一起。广西东北部的胥吏、豪侠之家、里排等为代表的"招主",通过"招"的形式控制一群他们宣称为僮的人群,把原来居住在浅山地带的瑶赶到更深的山区,从而夺取瑶的土地。招主阶层对边山地区土地的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僮来实现的。随着原本作为佃丁的僮的繁衍与扩大,僮与招主间的控制关系开始动摇,"僮乱"就出现在文献记载之中。明中叶桂林地区"狼兵"更戍的常态化,使得当地的招主阶层开始争取"狼兵"的介入,对付不服管束的僮人,由此设立了大量以"狼兵"为主体的兵堡。本文通过广西桂林一带僮人与招主、官府、"狼兵"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明代广西东北部以"招"为核心形成的"招主-佃丁"社会结构,以及"僮乱"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北 招主 “狼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