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gmuir模型含水率对构造煤吸附CH_(4)/CO_(2)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莫桥顺 江泽标 +2 位作者 杨希法 权西平 陈思粮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61-264,共4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样对CH_(4)/CO_(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六盘水攀枝花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吸附试验(CH_(4)吸附、CO_(2)吸附)结合Langmuir模型对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构造煤煤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构表明:运用Langmuir拟合对吸... 为探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样对CH_(4)/CO_(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六盘水攀枝花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吸附试验(CH_(4)吸附、CO_(2)吸附)结合Langmuir模型对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构造煤煤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构表明:运用Langmuir拟合对吸附量大小进行研究,其拟合相关系数R^(2)>0.99,在恒温恒压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CH_(4)吸附与CO_(2)吸附量均减小,且CH_(4)吸附量均小于CO_(2)吸附;对于同一含水率煤样,煤样对气体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达到平衡,根据Langmuir拟合得到极限吸附值a,其极限吸附量a值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并且CO_(2)的a值均大于CH_(4)的a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模型 含水率 构造煤 吸附特性 极限吸附量
下载PDF
吸附模式对有机物光催化降解的影响3.MEA-Langmuir-Hinshelwood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方程 被引量:7
2
作者 潘纲 刘媛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传统的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式不能定性、定量地解释H酸在TiO2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KL与其在TiO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速率r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实际测定中,吸附平衡常数KL一般是通过给定有机物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而求得的.这样... 传统的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式不能定性、定量地解释H酸在TiO2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KL与其在TiO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速率r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实际测定中,吸附平衡常数KL一般是通过给定有机物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而求得的.这样的KL不能表达给定有机物不同吸附模式吸附力的差别.因而以往的理论方法不能描述吸附力对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影响,而只能描述吸附量对r的影响.亚稳平衡态吸附(MEA)理论认为,同一吸附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可以不同的MEA态(包括同一溶质的不同吸附构型/模式)达到实际的吸附终态.从MEA的概念对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进行半经验性修正,可以较好地描述吸附量和吸附力(吸附模式)共同对H酸在TiO2悬浮液中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酸 TIO2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吸附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Langmuir理论的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志军 刘炯天 +1 位作者 冯莉 邹文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9-751,756,共4页
为了实现对吸附反应的平衡吸附量的预测,建立了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以高岭土、蒙脱土这两种黏土矿物吸附Ca2+为例,验证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在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单组分... 为了实现对吸附反应的平衡吸附量的预测,建立了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以高岭土、蒙脱土这两种黏土矿物吸附Ca2+为例,验证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在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单组分吸附反应的平衡吸附量的预测.通过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可以较好地吻合,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反应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平衡吸附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应用Mul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代长 蒋新 +2 位作者 贺纪正 卞永荣 饶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1-616,共6页
用返滴定技术测定土壤的可变电荷量(Qv),应用Mu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黄壤和黄棕壤可变电荷量的变化范围在0~45cmolkg-1,红壤为0~21cmolkg-1,砖红壤和赤红壤为0~14cmolkg-1。可变电荷量(Qv)依赖土壤悬液... 用返滴定技术测定土壤的可变电荷量(Qv),应用Muti-Langmuir模型评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黄壤和黄棕壤可变电荷量的变化范围在0~45cmolkg-1,红壤为0~21cmolkg-1,砖红壤和赤红壤为0~14cmolkg-1。可变电荷量(Qv)依赖土壤悬液的pH,3点位模型能很好地描述6种土壤的可变电荷量随pH的变化关系;黄壤、黄棕壤、湖南红壤、江西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pK1分别为4.45、4.46、4.76、4.62、4.66和4.74,可变电荷量Qv1分别为11.7、9.64、9.31、7.14、4.86和5.95cmolkg-1。黄壤和黄棕壤pK1较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约低0.3。pK1与ZPC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变电荷量(Qv(i))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荷特性 可变电荷 返滴定法 Multi—langmuir模型
下载PDF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的有效实验条件(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德峥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2-978,共7页
使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的学者大部分未注意到该动力学包含了所有吸附物种采用拟稳态假设的隐含条件,因而他们通常忽视了确认实验条件是否允许采用拟稳态假设.然而,对于大部分气固催化反应,拟稳态假设的成立需基于催化活... 使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的学者大部分未注意到该动力学包含了所有吸附物种采用拟稳态假设的隐含条件,因而他们通常忽视了确认实验条件是否允许采用拟稳态假设.然而,对于大部分气固催化反应,拟稳态假设的成立需基于催化活性位浓度很小的前提.对于催化活性位浓度高的反应体系,其覆盖度较高的吸附物种不满足拟稳态假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的动力学常数没有物理意义,而仅为该实验条件下的数学回归参数.本文将活性位浓度小于最高反应气浓度的十分之一视为拟稳态假设成立的充分条件,通过估算发现许多催化剂并不满足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 吸附物种 拟稳态假设 速控步骤 微观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双位Langmuir模型活性炭的CH4吸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岳高伟 王路 +1 位作者 李敏敏 蔺海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较之于压缩天然气存储和液化天然气存储,天然气吸附存储(ANG)方式具有能显著降低储存压力和运行成本的优点,然而,要将测定的吸附量转化为绝对吸附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模型。为了准确预测活性炭上甲烷的总储存量,采用双位Langmuir模型描述... 较之于压缩天然气存储和液化天然气存储,天然气吸附存储(ANG)方式具有能显著降低储存压力和运行成本的优点,然而,要将测定的吸附量转化为绝对吸附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模型。为了准确预测活性炭上甲烷的总储存量,采用双位Langmuir模型描述并准确预测了甲烷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误差在5%以内;进而解释了温度介于283.15~323.15 K、压力介于0.1~14.0 MPa条件下,活性炭上甲烷吸附平衡的临界点。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过剩吸附量超过极大值后,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将出现交叉现象,在交叉点后,温度越高过剩吸附量越大;②甲烷的吸附相体积和气相密度,随平衡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项对于绝对吸附量的贡献逐渐减小;③在343.15 K和14 MPa以下,实际吸附甲烷量超过86.9%,游离甲烷相含量低于13.1%,游离甲烷相含量的贡献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结论认为,该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预测真实的甲烷存储量,可以为大型天然气吸附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吸附存储(ANG) 过剩吸附 绝对吸附 吸附量 温度 活性炭 双位langmuir模型 精准预测
下载PDF
麦壳吸附亚甲基蓝的Langmuir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银丽 张思忠 +3 位作者 张丽君 王蔚 张静静 韩润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以天然麦壳为吸附剂,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麦壳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影响.随着MB平衡浓度的增加,麦壳对MB的吸附量增加,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根据Langmuir模型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 以天然麦壳为吸附剂,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麦壳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影响.随着MB平衡浓度的增加,麦壳对MB的吸附量增加,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根据Langmuir模型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都可用于平衡浓度对麦壳吸附MB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壳 吸附 亚甲基蓝 langmuir模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乙烯的平衡数据测定及其Langmuir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孙飞龙 孟凡超 +3 位作者 郭杰 王悦 王重庆 马正飞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采用容量法测定温度范围为223.15~313.15 K、压力范围为0~1.5 MPa的乙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通过Langmuir模型回归每个温度点的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参数饱和吸附量(q_m)与温度(T)的关系为线性关系,Langmuir模型常... 采用容量法测定温度范围为223.15~313.15 K、压力范围为0~1.5 MPa的乙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通过Langmuir模型回归每个温度点的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参数饱和吸附量(q_m)与温度(T)的关系为线性关系,Langmuir模型常数b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关系式b=kexp(E_a/RT);将该关系应用到考虑吸附剂内存在不同吸附位点的双位点Langmuir(DSL)模型,采用DSL模型回归关联实验测定的各个温度点的乙烯-活性炭体系和文献中的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这些关系也适用于DSL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平衡 langmuir模型 模型参数 温度
下载PDF
基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解析O2/CO2/H2O气氛下烟煤焦反应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卜昌盛 王文康 +5 位作者 韩启杰 王昕晔 张居兵 陈丹丹 朴桂林 蒋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01-5308,共8页
流化床富氧燃烧湿烟气循环兼具经济与环保优势。湿烟气循环(O_2/CO_2/H_2O)条件下煤焦与O_2、CO_2及H_2O的反应同时发生。为探究O_2/CO_2/H_2O气氛下煤焦-O_2、煤焦-CO_2、煤焦-H_2O反应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自制高精度热重实验装置上系... 流化床富氧燃烧湿烟气循环兼具经济与环保优势。湿烟气循环(O_2/CO_2/H_2O)条件下煤焦与O_2、CO_2及H_2O的反应同时发生。为探究O_2/CO_2/H_2O气氛下煤焦-O_2、煤焦-CO_2、煤焦-H_2O反应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自制高精度热重实验装置上系统考察了O_2、CO_2、H_2O及其混合气氛下,典型烟煤焦在900℃的反应特性。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性模型分别计算了烟煤焦与O_2、CO_2和H_2O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通过采用单独活性位点与竞争活性位点两种假设分析了O_2/CO_2、O_2/H_2O和CO_2/H_2O气氛下烟煤焦-O_2、烟煤焦-CO_2和烟煤焦-H_2O两两反应间的作用机制,揭示了H_2O分子优先吸附于烟煤焦表面活性位点,O_2分子次之,而CO_2分子相对滞后。O_2/CO_2/H_2O气氛下烟煤焦-O_2、烟煤焦-CO_2、烟煤焦-H_2O反应表现出部分竞争反应活性位点,传统的单独活性位点与竞争活性位点假设均无法准确描述其反应速率特性。基于H_2O分子优先,O_2分子次优先吸附的原理,建立了O_2、CO_2、H_2O混合气氛下煤焦反应速率L-H动力学方程,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良好吻合。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煤焦颗粒流化床富氧燃烧特性及构建可靠、准确的燃烧反应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O2/CO2/H2O 煤焦 动力学
下载PDF
钻井泥浆膨润土与染料示踪剂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黄英 马立涛 +5 位作者 柳雪青 刘成 李洋冰 姜洋 方洁 熊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2-137,共6页
以新胭脂红(AR)和亚甲基蓝(MB)染料示踪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钻井液中膨润土之间的吸附性能,获得其热力学和动力学作用模型,并探究pH以及矿化度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对MB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928 mg/g... 以新胭脂红(AR)和亚甲基蓝(MB)染料示踪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钻井液中膨润土之间的吸附性能,获得其热力学和动力学作用模型,并探究pH以及矿化度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对MB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928 mg/g)远大于膨润土对AR的吸附量(0.73 mg/g);膨润土对示踪剂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pH会影响染料示踪剂的紫外吸收,矿化度对染料示踪剂的紫外吸收几乎不产生影响。Zeta电位结果表明,AR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与膨润土发生作用,因而吸附较弱;MB主要通过静电与膨润土中的Al-O、Si-O键发生作用,因而产生较强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示踪剂 膨润土 langmuir模型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考虑有机质含量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建国 李忠刚 +2 位作者 顾岱鸿 朱智 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33,共6页
为了对压力、有机质含量对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更准确地对吸附气含量进行估算,基于对吸附类型的讨论,通过在储层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下的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并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理论得到Langm... 为了对压力、有机质含量对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更准确地对吸附气含量进行估算,基于对吸附类型的讨论,通过在储层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下的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并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理论得到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分析有机质含量(TOC)对吸附气含量影响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球状模型和反正切函数形式拟合等温吸附特征以及TOC与吸附气含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并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3口井的多组岩心样本数据为例,对比岩心刻度后的模型计算结果与解吸气量,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93%以上,对页岩吸附气量和含气量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气含量 等温吸附实验 langmuir模型 球状模型 反正切函数 总含气量
下载PDF
微滤膜过滤阻力机理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占平 张景丽 张宏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研究微滤膜过滤阻力机理及其通量的变化是该工艺应用推广需要解决的关键.以Langmuir理论和Darcy定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实了浓度极化阻力与凝胶层阻力是同一性质的阻力,并通过Langmuir关系式统一起来,推导了微滤膜过滤阻力的数学模型.然... 研究微滤膜过滤阻力机理及其通量的变化是该工艺应用推广需要解决的关键.以Langmuir理论和Darcy定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实了浓度极化阻力与凝胶层阻力是同一性质的阻力,并通过Langmuir关系式统一起来,推导了微滤膜过滤阻力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一体式膜过滤反应器过滤乳化油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膜过滤阻力模型拟合得很好(R2=0.9912),膜表面极化浓度与相对过滤压差成线性关系,比例系数为凝胶层浓度.基于Langmuir理论的微滤膜过滤阻力模型能真实反映凝胶层阻力的形成过程.用该模型得到的沉积平衡系数Φ反映了混合液的浓度、颗粒大小、温度和黏度等过滤特性,并把极限通量JVlim与混合液过滤特性联系起来,极限通量与过滤压差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过滤模型 langmuir理论 极限通量
下载PDF
液—固吸附体系中扩展的Langmuir方程的推导和检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信笃 王彦 虞启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47-1852,共6页
从气-固吸附体系中推导出的Langmuir方程,近一世纪来只能经验性地描述液相吸附.本研究以液-固界面上的溶质计量置换模型为基础,考虑到液-固吸附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在液-固体系中描述在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溶... 从气-固吸附体系中推导出的Langmuir方程,近一世纪来只能经验性地描述液相吸附.本研究以液-固界面上的溶质计量置换模型为基础,考虑到液-固吸附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在液-固体系中描述在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溶质吸附的扩展的Langmuir公式,并称其为扩展的LLangmuir公式。将Langmuir公式中经验参数与液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平衡中的参数相关联,还将其扩展到在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溶质定量吸附的描述,为Langmuir方程在描述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的组分吸附奠定了理论基础,扩大了Langmuir公式的应用。以不同溶剂浓度条件下所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对理论推导出的扩展的Langmuir公式进行了验证,并与计量置换平衡中的参数相关联,表明用吸附等温线法计算的计量置换参数Z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的Z值符合程度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界面 吸附机理 langmuir模型 计量置换模型 吸附等温线 液固吸附体系
下载PDF
渗透蒸发传质理论与模型 (Ⅱ )溶解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多 姜忠义 王艳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4,68,共6页
系统介绍了描述组分在渗透蒸发膜中溶解行为的模型,如亨利定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溶解度参数理论、Flory-Huggins理论、UNIQUAC模型、UNIFAC模型等,包括模型形式、适用范围、应用等.
关键词 渗透蒸发 传质 模型 溶解行为 亨利定律 langmuir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考虑多因素的页岩气吸附模型——以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爱芬 韩文成 +1 位作者 孙海 ASADULLAH Memon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3-1013,共11页
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同时受页岩本体物理性质和外部储存条件的综合影响,为了建立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页岩气吸附模型,以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不同总有机碳含量(TOC含量)的页岩在多个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下对甲烷的吸附... 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同时受页岩本体物理性质和外部储存条件的综合影响,为了建立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页岩气吸附模型,以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不同总有机碳含量(TOC含量)的页岩在多个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下对甲烷的吸附实验,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了饱和吸附量及Langmuir压力分别与温度、TOC含量及含水率的定量关系,最终建立了考虑温度、压力、TOC含量及含水率综合影响的多因素页岩气吸附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吸附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的拟合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特定条件下的吸附数据,拟合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介于0.9728~0.9982。饱和吸附量与TOC含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温度及含水率呈线性负相关。Langmuir压力与TOC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温度及含水率呈线性正相关。30℃下TOC含量为4.17%的页岩干样吸附量比TOC含量为2.95%的页岩干样吸附量高约39%。当温度由30℃增至80℃时,TOC含量为4.17%的页岩干样其饱和吸附量降低约30.6%。对于TOC含量为3.66%的含水页岩,当含水率由0增至4.2%时,30℃和60℃下页岩气的饱和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3.1%和11.4%。基于Langmuir模型建立的考虑多因素的吸附模型能准确的计算不同TOC含量、不同温度及不同含水情况下的页岩气吸附量。经与2组实测吸附数据对比验证,整个实验压力范围内的相对误差均小于6%,平均误差分别为3.67%和2.48%。经采用其他文献中不同物性的页岩吸附数据验证,表明多因素吸附模型对不同页岩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等温吸附 吸附模型 饱和吸附量 langmuir压力
下载PDF
C_2H_4/CO_2混合体系在活性炭上吸附的实验与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伟 孙林兵 刘晓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重量法测定吸附等温线,研究了C2H4/CO2混合体系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分离。采用高精度的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定了C2H4和CO2纯组分以及混合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将测量值与DL-IAS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了C2H4的吸附选择性。... 通过重量法测定吸附等温线,研究了C2H4/CO2混合体系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分离。采用高精度的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定了C2H4和CO2纯组分以及混合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将测量值与DL-IAS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了C2H4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DL-IAST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C2H4和CO2纯组分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同摩尔分数下,C2H4/CO2混合体系的DL-IAST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C2H4摩尔分数越大,模型的相对偏差就越小;随着压力的增加,C2H4的吸附选择性减小,C2H4摩尔分数越大,C2H4的吸附选择性也减小。DL-IAST可以准确地描述C2H4/CO2混合体系的吸附等温线以及推算出C2H4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二氧化碳 吸附等温线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 langmuir模型(DL)
下载PDF
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建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4期73-78,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的模拟效果,更好地描述页岩甲烷吸附规律,对川东南PY1井的7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过剩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859 4,而与黏土矿物呈现负相关... 为了研究不同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的模拟效果,更好地描述页岩甲烷吸附规律,对川东南PY1井的7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过剩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859 4,而与黏土矿物呈现负相关。分别采用不同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模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差异较大,其中以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系数表现最好,而SDR模型所得到的最大过剩吸附量最大,其次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SDR模型和修正的Langmuir模型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过剩吸附量的修正,但修正结果表明,SDR模型所得到的吸附相密度最为合理。最后综合考虑认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和SDR模型对页岩中甲烷的吸附规律描述更为精确,能够更好地指导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等温吸附 langmuir SDR模型
下载PDF
单孔、多孔材料的分子吸附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郗怡佳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0-34,52,共6页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的分子吸附模型 ,重点阐述了Langmuir分子吸附模型 ,Langmuir竞争吸附模型 ,多参数的Langmuir模型 ,相平衡分子吸附模型 ,并进行了一定的回归 ,提高了适用程度。
关键词 langmuir分子吸附模型 相平衡分子吸附模型 单孔材料 多孔材料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竞争吸附数学模型研究
19
作者 徐婕 朱家文 +2 位作者 陈葵 孙华丽 杨生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最好的结果。并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HZ820吸附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温度利于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吸附量的增大和选择性的提高,而提高pH值利于增大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吸附量,而选择性则在pH值接近6.5时趋于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竞争吸附模型 扩展langmuir 扩展langmuir—Freundlich 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 多组分动力学预测
下载PDF
三元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模型
20
作者 周彤 李军 +1 位作者 苏玉忠 高浩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28-1332,共5页
对于三元两相不互溶体系的界面吸附用 L angmuir模型进行计算 ,以 Margules方程修正体系的非理想性 ,由此导出计算界面张力的两参数模型 .计算值与 93个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比较表明 ,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体系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情况 .
关键词 界面张力 界面吸附 三元两相体系 langmuir模型 两参数模型 界面相 Margules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