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水塘空间及周边巷道的形态特征研究——以浙江兰江流域村落为例
1
作者 吴家瑄 姚冬晖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文章以浙江兰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出发,探讨水塘空间与周边巷道的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与视域分析,发现水塘空间具有中心性,是致密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呈封闭的袋状空间。通过对这... 文章以浙江兰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出发,探讨水塘空间与周边巷道的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与视域分析,发现水塘空间具有中心性,是致密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呈封闭的袋状空间。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形态背后的社会逻辑,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江流域 传统村落 水塘空间 巷道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藻类对兰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徐华明 阮忠强 +2 位作者 俞明华 宋爽 何志桥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4期44-46,69,共4页
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对藻类爆发期的兰江水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以浊度去除效果为目标探讨了藻类对兰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期相比,藻类爆发期聚合氯化铝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大大降低。当混凝剂投加量由正常期的11.0 mg/L... 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对藻类爆发期的兰江水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以浊度去除效果为目标探讨了藻类对兰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期相比,藻类爆发期聚合氯化铝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大大降低。当混凝剂投加量由正常期的11.0 mg/L增加到藻类爆发期的20.0 mg/L时,剩余浊度反而由正常期的0.71 NTU增加到藻类爆发期的1.23 NTU,表明藻类对混凝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江水 藻类 聚合氯化铝 混凝效果
下载PDF
基于去耦合直接法的兰江流域地表水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广 张兰 +4 位作者 王国胜 俞洁 孙忠 张全 李华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共8页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以模拟地表水污染物浓度的去耦合直接法。采用2014—2016年兰江流域将军岩、低田、半潭、沈村、焦岩5个断面的水文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逐日实测数据,通过差分法求解了一阶和二阶偏导项,并采用2017—2019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去耦合直接法能够有效预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且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符合情况较好,4项污染指标模拟值的Nash-Sutcliffe系数为0.479~0.654,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0.070~0.352;汇流区面积增加后,影响因子不确性对污染物浓度的扰动减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升高。与SWAT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染成因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优于SWA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耦合直接法 兰江流域 污染物浓度模拟 地表水水质
下载PDF
云南省某岩溶隧洞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晁江琴 徐世光 +1 位作者 范柱国 尚利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6期167-170,共4页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五山隧洞6号支洞在施工过程中排水量持续不减,影响施工进度。为指导下步施工工作,选用Q-S曲线法、比拟法和大井法三种方法对支洞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分别为25 088,17 580,24 528 m3/d。经对比,水文地质比...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五山隧洞6号支洞在施工过程中排水量持续不减,影响施工进度。为指导下步施工工作,选用Q-S曲线法、比拟法和大井法三种方法对支洞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分别为25 088,17 580,24 528 m3/d。经对比,水文地质比拟法误差最小,与隧洞施工开挖实况吻合较好,涌水量计算结果可直接指导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涌水 涌水量预测 大五山隧洞6号支洞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