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峰 蔡博 +1 位作者 李宝冬 王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病毒转阴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道病毒转阴率与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巴韦林气雾剂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病毒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临床疗效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肠道病毒 人肠道病毒71型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倩 李博 疏欣扬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计64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在退热时间(MD=-20.21,95%CI[-25.18,-15.24],P<0.001),咽痛缓解时间(MD=-22.62,95%CI[-30.48,-14.75],P<0.001),有效率(RR=3.07,95%CI[1.92,4.89],P<0.001)方面优于单用抗菌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试验质量不高,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且需要关注不良反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扁桃体炎 抗菌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退热 咽痛
下载PDF
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曹亮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讨组,各100例。参照组患儿运用蓝芩口服液治疗,研讨组患儿运用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讨组,各100例。参照组患儿运用蓝芩口服液治疗,研讨组患儿运用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复发情况,生活质量,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讨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的82.00%,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患儿的复发率2.00%低于参照组的11.00%,咽不适或疼痛症状消失时间(46.38±4.82)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72±3.07)h短于参照组的(68.41±5.04)、(49.31±4.79)h,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患儿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交功能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87.06±7.27)、(85.26±7.66)、(84.16±7.94)、(83.89±7.68)分,高于参照组的(76.17±6.89)、(72.08±6.84)、(75.41±6.91)、(73.52±6.65)分,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患儿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的21.00%,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建议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蓝芩口服液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4
作者 张庆 卫靖靖 +1 位作者 张康 刘中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收集蓝芩口服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分别进行信息提取、文献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分析以及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包含1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23,95%CI(1.17,1.30),P<0.00001]、降低RSI评分[MD=-2.96,95%CI(-3.62,-2.30),P<0.00001]和RFS评分[MD=-1.72,95%CI(-2.10,-1.33),P<0.00001]、缩短咽喉部症状缓解时间[MD=-2.15,95%CI(-2.74,-1.57),P<0.00001]。纳入的研究均未报告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试验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质子泵抑制剂 咽喉反流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李庆霞 安欣芳 周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773-3776,共4页
目的 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8例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与对照组(164... 目的 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8例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与对照组(164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呋辛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蓝芩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5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发热、脓涕、咽喉肿痛、咳嗽)、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8.41%)(P<0.05)。观察组的发热、脓涕、咽喉肿痛、咳嗽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CRP、WBC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芩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头孢呋辛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黄芩甙的含量 被引量:13
6
作者 娄红祥 程秀民 +4 位作者 苑辉卿 赵颜伟 季梅 李振涛 张建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利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含黄芩制剂蓝芩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可以较好的消除其他成分的干扰,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
关键词 黄芩甙 蓝芩口服液 含量测定 二阶导数光谱法
下载PDF
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要冬颖 王乾 +4 位作者 王园园 赵鑫 赵颖 朱松梅 刘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7-869,共3页
目的:评价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共同使用蓝芩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88例手足口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实验组给予蓝芩口服... 目的:评价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共同使用蓝芩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88例手足口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实验组给予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病毒转阴情况、临床综合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退热、疱疹结痂、疱疹消退、初次进食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缩短;实验组患者的EV71病毒的转阴率(92.31%)、总肠道病毒转阴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EV71病毒的转阴率(61.54%)、总肠道病毒转阴率(65.8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的(70.45%)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与对照组的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提高临床病毒的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中4种抗炎成分含量的UPLC-MS-MS法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婷 储继红 +1 位作者 许美娟 居文政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汉黄芩素、黄芩素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8(2.0 mm×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200μ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汉黄芩素、黄芩素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8(2.0 mm×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200μ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 4种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2.12%~102.97%范围内。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UPLC-MS-MS 黄芩苷 绿原酸 汉黄芩素 黄芩素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茂华 钟玲 +1 位作者 黄小玉 尚京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比例为0~16.5min,甲醇38%~40%,流速1ml/min;16.8~18min,甲...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比例为0~16.5min,甲醇38%~40%,流速1ml/min;16.8~18min,甲醇99%,流速1.6ml/min;18.1~22min,甲醇38%,流速1.6ml/min;22.1~23min,甲醇3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75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在6.8~65.28μg/ml,黄芩苷在31.2~299.5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0%~101.3%,RSD小于2.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蓝芩口服液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下载PDF
银翘蓝芩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春燕 刘希望 +2 位作者 杨亚军 郭沂涛 李剑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 为建立复方银翘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组方中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确定了该试剂中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的鉴别复方中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及苦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蓝芩口服液 薄层色谱 鉴别方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玲 赵文静 +1 位作者 孙艳 王玉君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3082-3085,共4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和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的CRP、IL-10、TNF-α、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的Ig G、IgA、IgM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其不仅能促进患儿症状缓解,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还能提高患儿的体液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干扰素α1b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炎性因子 体液免疫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的栀子苷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淑萍 李雪兰 +2 位作者 陈铁山 张玉斌 付永山 《中国药事》 CAS 2005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的栀子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0.05mol·L-1磷酸氢二钠-甲醇(70: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栀子苷在9.6~48.0μg·ml -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的栀子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0.05mol·L-1磷酸氢二钠-甲醇(70: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栀子苷在9.6~48.0μg·ml -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n =6),RSD为0.66% . 该方法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栀子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蓝芩口服液 栀子苷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4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燕 张琪 +1 位作者 李涛 吴禾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5-167,18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R,S)-告依春、黄芩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50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A)-磷酸盐缓冲液(B)(磷酸氢二钠2.3996g溶解于10...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R,S)-告依春、黄芩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50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A)-磷酸盐缓冲液(B)(磷酸氢二钠2.3996g溶解于1000ml水中,用磷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min,2%A;3~13min,2%~20%A;13~20min,20%~45%A);波长:0~5min,245nm;5~12min,238nm;12~20min,265nm;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R,S)-告依春、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5 780~0.1156μg(r=0.9997)、0.2251~4.502μg(r=0.9999)、0.1070~2.139μg(r=0.9994)、0.027 29~0.5458μg(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53%、97.79%、97.05%、98.78%,RSD分别为1.31%、1.13%、1.23%、0.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HPLC 波长切换法 告依春 栀子苷 黄芩苷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昌林 李征瀛 +2 位作者 金未来 李雅雯 朱扣柱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每次5 m 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7 d。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免疫功能(Ig A、Ig G、Ig M)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 5%(39/40)比82. 5%(33/40)](P <0. 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 1±1. 1) d比(5. 8±1. 0) d、(5. 2±1. 0) d比(5. 9±0. 9) d、(4. 3±0. 7) d比(4. 8±0. 9) d](P <0. 01)。治疗后3 d、5 d,两组IL-2呈升高趋势(P <0. 05),而IL-10呈下降趋势(P <0. 05)。治疗后3 d、5 d,两组Ig A、Ig G、Ig M均呈升高趋势(P <0. 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N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时间,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蓝芩口服液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捷 郭宏举 +4 位作者 史宁 樊宇新 王欢 刘昌叶 吴久鸿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863-86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EMBase、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建库至2014年8月发表的关于蓝...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EMBase、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建库至2014年8月发表的关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 2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6),P<0.0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 蓝芩口服液 有效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会珍 王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2期217-218,270,共3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135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组均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135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组均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之81.54%(P<0.05);试验组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后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蓝芩口服液辨治小儿急性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地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实验研究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袁斌 孙亚磊 +1 位作者 武祎文 许少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蓝芩口服液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蓝芩口服液(试验组)对比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蓝芩口服液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蓝芩口服液(试验组)对比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用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共计1 2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17,95%CI(1.10,1.24),P<0.000 01]、疱疹消退时间[MD=-2.17,95%CI(-2.63,-1.72),P<0.000 01]、发热消退时间[MD=-1.52,95%CI(-1.72,-1.31),P<0.000 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52,1.93),P=1.00]。按是否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未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试验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D=-1.64,95%CI(-2.03,-1.26),P<0.000 01];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试验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D=-2.79,95%CI(-2.97,-2.61),P<0.000 01]。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有效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和发热消退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冰 韩云坤 张新朝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长春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诊断的2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80例,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气...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长春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诊断的2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80例,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蓝芩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与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联合治疗能明显缩短退热时间、疱疹和皮疹消退时间,提高总有效率(P<0.05),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d、3d和4.5d左右,而单一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应时间分别为3.5d、5d和6d左右。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安全、方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文姚 张小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60-161,共2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5-7天为1个疗程。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5-7天为1个疗程。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志园 古奕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1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选为对照组,将同期的33例以常规治疗加蓝芩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患儿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1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选为对照组,将同期的33例以常规治疗加蓝芩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患儿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与治疗前后的进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治疗后进食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病程,同时可有效缓解口腔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 综合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