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上)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3期5-13,共9页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自然 无为
下载PDF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鼓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3,共2页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一方面展现动中之静的形上思维,同时提出动静相养、戒躁主静的人生观与政治主张;最后,老子隐含性地提出了道的体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论 有无 体用 动静
下载PDF
从楚简《老子》中“亡、無”和“■、道”的使用推断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聂中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是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楚简《老子》是摘抄本,有人认为是全本,也有人认为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单位里产生的三种不同抄本。通过对楚简《老子》中"亡、"和"、道"等文字使用... 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是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楚简《老子》是摘抄本,有人认为是全本,也有人认为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单位里产生的三种不同抄本。通过对楚简《老子》中"亡、"和"、道"等文字使用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到楚简《老子》不但甲、乙、丙本三者间存在着历时性差异,而且甲、乙、丙本的内部,包括组与组、同组内的文字聚合同样存在着历时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老子》 亡、无 行、道 文本构成
下载PDF
破解《三五要录谱·琵琶旋宫法》转调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17,I0008,共7页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古人音乐上的旋宫转调,自有一种理论上的套路。问题是由于《乐书要录》是唐武后亲自敕撰的,故而其学说中一开始就渗入了政治的成分,因此,这个"琵琶旋宫法"的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是在定弦上大都杂有宫、角两音,宫者就象征着君主,又以宫、角大三度对音乐调性加以固定。其实,真正的四弦四相琵琶定弦中,以不出现宫、角音为多,这样就更便于同主音旋宫转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书要录 三五要录谱 琵琶旋宫法 调性运转 夷则宫
下载PDF
《老子》首章释读的再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功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6,共7页
帛本《老子》"道可道"章虽是目前可见的本章最早文本,但以帛本为"道可道"章断句方式的唯一依据仍过于武断,也并不能排除帛本来自某一《老子》传本的可能。帛本、河上公《注》、王弼《注》关于"道可道"章... 帛本《老子》"道可道"章虽是目前可见的本章最早文本,但以帛本为"道可道"章断句方式的唯一依据仍过于武断,也并不能排除帛本来自某一《老子》传本的可能。帛本、河上公《注》、王弼《注》关于"道可道"章的断句方式的确有着难以克服的阐释疑难,《老子》"道可道"章在"名""欲"前断句仍有很大的合理性。通行本《老子》首章的核心问题是"道"与名言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无"和"有"这两个名相的互斥和双显,首章实现了对"道"之存在样态的描述,从而使处于名言世界中的人对"无名"之"道"的领悟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常无 常有
下载PDF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归化策略研究——以余光中、吴劳、海观的《老人与海》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学军 刘晨韵 +1 位作者 吴伊娴 何香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在《老人与海》的汉译本中,余光中的归化程度最强,大致在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出现典型的静态语言且中国文化里有对应物、主语非人、多形容词等情况下使用归化策略,以增加译本的可读性。海观的翻译比较忠实于原文,但掺杂了很多口语化的表... 在《老人与海》的汉译本中,余光中的归化程度最强,大致在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出现典型的静态语言且中国文化里有对应物、主语非人、多形容词等情况下使用归化策略,以增加译本的可读性。海观的翻译比较忠实于原文,但掺杂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述,使得译文在更加流畅的同时也弱化了原文本简洁有力的特点。吴劳更加尊崇原文,对原文语言风格的还原较为准确,在塑造硬汉形象上具有明显优势。余光中的译文富含自己的表述风格,词汇丰富,行文细腻,在表现敬畏、热爱自然方面略胜一筹,但是修饰成分过多,比之原文过于华丽,与原文简明扼要的风格韵味有些许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 翻译归化策略 余光中 海观 吴劳 《老人与海》汉译本
下载PDF
《淮南子》对老学的继承与发展
7
作者 王险峰 赵燕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淮南子》与《老子》有着明晰的渊源关系,其在道论、无为论、修养论上既继承了老学的基本内核,又在某些层面超越了老学的理论范畴和思维视野,体现出《淮南子》对老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淮南子》 《老子》 无为 修养
下载PDF
论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技击观的影响
8
作者 张勇 王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传统武术独有的技击观蕴含道家思想,老子的"无为而为"思想促使中国传统武术的目的与手段的分离、"谦让不争"思想成为传统武术礼仪基础、"处雌若水"思想直接促生传统武术"贵柔"技术风格.道家思... 传统武术独有的技击观蕴含道家思想,老子的"无为而为"思想促使中国传统武术的目的与手段的分离、"谦让不争"思想成为传统武术礼仪基础、"处雌若水"思想直接促生传统武术"贵柔"技术风格.道家思想促进武术"术道合一"的融合与互动,也解答武术理论中"武术指向技击的同时又回避技击"、武术技术传承强调"体悟"的理论问题,同时进一步佐证了道家思想并非消极面对问题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传统武术 技击
下载PDF
从勒温的场动力看老子无为的“道家式”积极
9
作者 田锐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6-401,共6页
从紧张系统与适度紧张、心理生活空间与有利空间、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潜在心理力与柔性渗透力这四个角度对比、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发现两个理论体系有内涵上的关联:无为的适度作为是在紧张系统内把握紧张度;无为的... 从紧张系统与适度紧张、心理生活空间与有利空间、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潜在心理力与柔性渗透力这四个角度对比、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发现两个理论体系有内涵上的关联:无为的适度作为是在紧张系统内把握紧张度;无为的弹性调控是在心理生活空间中营造有利空间;无为的回归原初是在不确定事件中透析可能性;无为的柔性用力是以隐含的心理力进行韧性渗透。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总结出老子无为思想的“道家式”的积极意蕴:以积极诱发积极,促生希望;以意识引领潜意识,提升认知;以弹性调控韧性,寻求适度;以“反”技术完善技术,达成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温 场动力理论 老子 无为 道家式积极
下载PDF
大学何为?——论《大学校长》
10
作者 孔育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
老悟的《大学校长》突破了一般"反腐小说"、"官场小说"所惯有的暴露黑幕、道德训诫的模式,将人们对现实的忧患升华到对大学精神、知识分子使命等宏远命题的思虑中;小说对高校生态的描画能够真实贴切、拷问能够直抵... 老悟的《大学校长》突破了一般"反腐小说"、"官场小说"所惯有的暴露黑幕、道德训诫的模式,将人们对现实的忧患升华到对大学精神、知识分子使命等宏远命题的思虑中;小说对高校生态的描画能够真实贴切、拷问能够直抵要害,同时又张扬着担当的道德勇气,充盈着绵远的人文情怀,堪称一部反思大学教育的优秀长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悟 《大学校长》 “官场小说” 大学精神 高校生态
下载PDF
江南佛教的日本初传
11
作者 刘磐磐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3-86,90,共5页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在江南的初期发展及其特征,并基于史实叙述了佛教如何传入日本并且被接受。从而可以看出日本佛教是由江南地区传入的佛教,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江南佛教的传入,日本汉字读音中的吴音...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在江南的初期发展及其特征,并基于史实叙述了佛教如何传入日本并且被接受。从而可以看出日本佛教是由江南地区传入的佛教,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江南佛教的传入,日本汉字读音中的吴音成立了,与汉音并列为日本汉字发音的两大体系。因此,江南佛教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日本 佛教 黄老思想 吴音
下载PDF
《老子》之“道”与龙树之“空”的比较——以“有”“无”关系作为着眼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延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7-11,共5页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龙树 “有”“无”关系
下载PDF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两个译本的比较
13
作者 赵亚珉 伍晨 《现代语文》 2018年第1期156-158,共3页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鉴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迄今为止《老人与海》已经有几十种译本,不同的译本之间风格各异、相映生辉。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鉴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迄今为止《老人与海》已经有几十种译本,不同的译本之间风格各异、相映生辉。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文体等三个层面,就吴劳和海观两位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存在的差异及得失,以期对文学翻译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吴劳 海观 功能对等 比较
下载PDF
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10期5-14,36,共11页
道家老子思想体系由"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所构成。老子思想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境界论的统一,它所欲达到的终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说了"道""无",还要说&qu... 道家老子思想体系由"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所构成。老子思想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境界论的统一,它所欲达到的终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说了"道""无",还要说"自然""无为"以及"无为而无不为",如此,老子思想及其精神实质即可完整呈现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 老子
下载PDF
现代四作家序冯玉祥诗
15
作者 崔石岗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 ,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文字 。
关键词 老舍 吴组缃 王冶秋 序言 冯玉祥 诗歌 现代文学 何容
下载PDF
“道可道”章直解
16
作者 孙云英 于海博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道可道”章的大意为:“道”可以引导人们把握规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的名称由于所指称的“道”的内涵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无”指称“道”的不被感知的玄奥微渺的一面,“有”指称“道”的能被感知的无处不在的巨大作用。... “道可道”章的大意为:“道”可以引导人们把握规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的名称由于所指称的“道”的内涵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无”指称“道”的不被感知的玄奥微渺的一面,“有”指称“道”的能被感知的无处不在的巨大作用。把握它们,有时是无知无欲的契合,有时是有知有欲的探究。“无”和“有”同出于“道”,其含义都是深奥玄妙的,是把握“道”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可道 无欲 有欲
下载PDF
《老子》的万物“自化”观念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德刚 孙功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6,共8页
《老子》的宇宙本原、生成论是在先哲们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并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的思考有很大的不同。在本原与生成序列的两端,"万物"不容被忽视,需要进行分梳。"万物"指由"道"以及天地的施为而生成... 《老子》的宇宙本原、生成论是在先哲们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并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的思考有很大的不同。在本原与生成序列的两端,"万物"不容被忽视,需要进行分梳。"万物"指由"道"以及天地的施为而生成的自然物与人。"侯王若能守之"与"万物将自化"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和视角,"万物将自化"可从存在论的视角去理解,需要将习以为常的政治论视角还原为存在论视角。在存在论视角下,万物的"自化"被突显出来。"自化"有其特有的前提和内涵,其以本性为基点,包含着归向性、目的性以及排斥性,人在外部活动场域中的"自化"最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万物 自化 存在论
下载PDF
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汲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云云 王绍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生活在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汲黯,鲜明反映出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在治政之策上,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且行之有效;在为臣之道上,他恪守儒家大义,忠君事主,其心可昭。面对这样的一位有"异己"思想的忠诚... 生活在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汲黯,鲜明反映出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在治政之策上,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且行之有效;在为臣之道上,他恪守儒家大义,忠君事主,其心可昭。面对这样的一位有"异己"思想的忠诚直臣,汉武帝表现出了既欣赏又疏远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黯 黄老之术 儒术 汉武帝
下载PDF
《老子》文本中“名”的观念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5,共8页
道是《老子》一书最重要的观念,而《老子》说“道”,却是从“名”之“无名”说起。而“名”即符号(sign),在上古兼有名言与命令二义。“无名”便指无有符号下所含无有名言与无有命令二层意涵,自我因可凭以“无物”“自然”而“无欲”,... 道是《老子》一书最重要的观念,而《老子》说“道”,却是从“名”之“无名”说起。而“名”即符号(sign),在上古兼有名言与命令二义。“无名”便指无有符号下所含无有名言与无有命令二层意涵,自我因可凭以“无物”“自然”而“无欲”,欲望问题因而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名 符号 欲望 自我
下载PDF
“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5,共9页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载的内容为诸侯国君的辞语。使臣多以衔君命自重,故而外交辞令称为"命"。"命"应该从属于"列国之语"。"吴命"应该属于原始的"吴语",是《国语·吴语》的史料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命》 “命” “语” 告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