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o Zi's Eco-philosophy and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y
1
作者 余梅娴 周文军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3期5-8,共4页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nce.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co-philosophies,whether contemporary or ancient,are against any form of domination and cent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 Zi WESTERN Eco-philosophy CONVERGENCE HISTORIC
下载PDF
深入探究《老子》蕴含的育人哲理
2
作者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老子》一书中的育人哲理对当代社会具有诸多启迪。当代人们仍需认真汲取《老子》一书中的智慧,不断深化对育人规律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育人哲理 爱心 规律
下载PDF
古之道术:黄老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
3
作者 白延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的本原论、人性论、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从老子哲学走向黄老之学的过程中,范蠡对道家哲学的创造性阐释至关重要,黄老生命哲学的阴阳气化论、“因人情”的人性论、刚柔相济的人生观等内容都离不开范蠡哲学的深远影响。黄帝神话传说中已经具备了比较朴素且明晰的生命哲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生命哲学 思想渊源 老子 范蠡
下载PDF
基于老子管理哲学的企业管理哲学变革
4
作者 马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探究老子管理哲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旨在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深化企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的理解,推动企业管理哲学变革。文章基于老子《道德经》中“道”“无为而治”“有生于无”以及“柔弱胜刚强”等理念... 探究老子管理哲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旨在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深化企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的理解,推动企业管理哲学变革。文章基于老子《道德经》中“道”“无为而治”“有生于无”以及“柔弱胜刚强”等理念,分析老子管理哲学对企业管理哲学的价值与影响;“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有无相生”等理念,阐述老子管理哲学对企业管理哲学变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哲学 老子管理哲学 《道德经》
下载PDF
论清华简《畏天用身》中的墨学精神
5
作者 刘成群 段乐千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98-104,共7页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畏天用身》与荀学、黄老之学相关联,但深入研究,可发现《畏天用身》中的天人关系具有“命由身定”的特点。与儒家天命观的宿命意味不同,墨学的天人关系表现出人义统天的倾向,《畏天用身》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倾向应该...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畏天用身》与荀学、黄老之学相关联,但深入研究,可发现《畏天用身》中的天人关系具有“命由身定”的特点。与儒家天命观的宿命意味不同,墨学的天人关系表现出人义统天的倾向,《畏天用身》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倾向应该源出于墨学。宋钘、尹文之学作为墨学与黄老之学的混合,具有尊“心”的特点;《畏天用身》同样尊“心”,并混合黄老,上达墨,下启荀,作为典型案例展示了墨学精神向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的渗透与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墨学 黄老之学 荀学
下载PDF
雷蒙·格诺的《蓝花》对“吾丧我”的哲学观照
6
作者 严霜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蓝花》是法国当代作家雷蒙·格诺代表作之一,封页上“庄周梦蝶”的典故折射了与老庄哲学的联系。格诺本人对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道家智慧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从中撷取了精神营养和写作灵感,于是在《蓝花》中,性情殊异却相互成梦的... 《蓝花》是法国当代作家雷蒙·格诺代表作之一,封页上“庄周梦蝶”的典故折射了与老庄哲学的联系。格诺本人对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道家智慧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从中撷取了精神营养和写作灵感,于是在《蓝花》中,性情殊异却相互成梦的两位主角身上仿佛闪现道家“吾丧我”的哲学。格诺借其中一位主角外化其对“智者”的理解,主张打破自我中心的立场和对象性关系,追求物化之境,提倡和谐共处的自然辩证观。格诺转向中国道家智慧汲取灵感,实际是西方文化采东方文明之长的缩影,为东西方异质文化对话和互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 雷蒙·格诺 老庄哲学 “吾丧我”
下载PDF
老子与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康宁 于洪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9,共8页
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与中国传统哲学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哲学上各有建树。前者从城邦的角度提出道德的来源,并借助神的力量成功地将城邦的德性移植到个体公民,进而制定出发展公民道德的教育蓝图、内涵与方略,最终培养出&qu... 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与中国传统哲学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哲学上各有建树。前者从城邦的角度提出道德的来源,并借助神的力量成功地将城邦的德性移植到个体公民,进而制定出发展公民道德的教育蓝图、内涵与方略,最终培养出"内圣外王"式的道德楷模——"哲学王"。后者则以"道"的自然秉性为依据,将自然天赋的德性与个体应然的美德互为观照,以"道无为"为理论依托,指出了无为的"不言之教"对展开与完善道德的重要意义,最终亦成功地塑造出"自然而为"的道德典范——"圣人"。对二者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对"轴心时代"东西两大文明的道德源头予以学理上的探源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老子 道德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消费主义的另类批判——基于《老子》文本中的自然哲学视阈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应杭 朱晓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118,159,共7页
当今中国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倾向必须有来自哲学世界观层面的批判。作为道家哲学首要经典的《老子》以其"道法自然"的世界观为这个批判提供了来自传统文化的视角。以《老子》自然哲学的立场而论,消费主义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 当今中国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倾向必须有来自哲学世界观层面的批判。作为道家哲学首要经典的《老子》以其"道法自然"的世界观为这个批判提供了来自传统文化的视角。以《老子》自然哲学的立场而论,消费主义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反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其反自然性主要体现为反自然地对待自然、反自然地对待他人、反自然地对待自我。在消费观中确立起自然地对待自然、自然地对待他人、自然地对待自己这三大价值理性原则,可以为现代人走出消费主义迷途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哲学 消费主义 批判
下载PDF
《老子》之“道”的原创与中国“哲学的突破”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卫国 江云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8,共6页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qu...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老子》
下载PDF
道家的精神哲学与现代的潜意识概念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文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深入研究道家精神哲学,必须引入现代潜意识概念。道家的精神概念不仅包括有意识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潜意识活动。道家的精神追求包括知道、得道、乐道三个环节,其实现主要靠潜意识活动。道家精神修养的过程是从意识状态开发,而逐步... 深入研究道家精神哲学,必须引入现代潜意识概念。道家的精神概念不仅包括有意识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潜意识活动。道家的精神追求包括知道、得道、乐道三个环节,其实现主要靠潜意识活动。道家精神修养的过程是从意识状态开发,而逐步进入一种特别的潜意识状态。道家精神哲学有其特殊旨趣,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庄 精神哲学 意识 潜意识
下载PDF
说柔、用柔、柔实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自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从中延伸的柔实力,是老子治国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柔弱在《老子》一书中有五种不同的含义;"柔弱胜刚强"并非力量弱小胜力量强大,"柔弱"是力量的柔性使用;老子提出的"柔"...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从中延伸的柔实力,是老子治国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柔弱在《老子》一书中有五种不同的含义;"柔弱胜刚强"并非力量弱小胜力量强大,"柔弱"是力量的柔性使用;老子提出的"柔"概念实质上是一种柔实力;在中国历史上柔实力有丰富的实践。柔弱与刚强,亦如一阴一阳,一正一奇,形成了治理国家的两个方面,刚柔并济是正道。柔实力可以为今天国家治理和天下治理提供有益的思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哲学 柔弱 柔实力
下载PDF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鼓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3,共2页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一方面展现动中之静的形上思维,同时提出动静相养、戒躁主静的人生观与政治主张;最后,老子隐含性地提出了道的体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论 有无 体用 动静
下载PDF
论老庄法哲学的中庸态度与虚无主义倾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红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认为,“自然”是人最本然的境界。因此,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应倡导“自然”的统治,即做到“清静无为”,惟此才可望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礼法等则属于人为、有为之物,在老子看来,应服从道,所以“以道统法”;在... 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认为,“自然”是人最本然的境界。因此,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应倡导“自然”的统治,即做到“清静无为”,惟此才可望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礼法等则属于人为、有为之物,在老子看来,应服从道,所以“以道统法”;在庄子看来,应属坚决摒弃之物,所以倡导“法律虚无主义”。老庄的这种法哲学思想,一方面以其“有为”—“无为”—“无不为”的逻辑,显示其中庸风范;另一方面,又因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否定,而具有虚无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法哲学 中庸 虚无主义
下载PDF
追求自然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老庄生命哲学论要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可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7,286,共8页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老庄生命哲学的基本思想:(1)生与死是相反相成的一对辩证矛盾;(2)宇宙是生死无限循环轮回的无穷生命过程;(3)"道"是宇宙生命的本原和原理;(4)"气"是构成具体生命存在物的元素;(5)身体内阴阳之...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老庄生命哲学的基本思想:(1)生与死是相反相成的一对辩证矛盾;(2)宇宙是生死无限循环轮回的无穷生命过程;(3)"道"是宇宙生命的本原和原理;(4)"气"是构成具体生命存在物的元素;(5)身体内阴阳之气调和是生命的最佳状态;(6)"无知无欲"是生命达到最佳状态的精神条件;(7)道家只是期望通过修道而达到自然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有别于道教幻想通过修道而达到肉体成仙或羽化升天成神仙的"长生不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庄子 生命哲学
下载PDF
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基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0,共2页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养性祛病的房中术,更把这一理论实践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体育 老子哲学 气功
下载PDF
哲学研究老学研究的回顾、反省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5,共10页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反省、理论创新与躬行实践。老子哲学的传承与创新,要充分了解老子哲学、老学史及道家文化的研究状况,对老学史源流演变及民国以来以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及其理论得失,作出总结、分析和澄清。这样才能在扬弃前人的基础上,聚焦时代精神,追踪学术前沿,转换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范式、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把老子哲学及道家文化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学研究 回顾与反省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权威的消解与民主的构建——论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社会批判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晓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7,共7页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哲学 自然主义 社会批判
下载PDF
老庄的丧祭思想——兼与儒家死亡哲学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丹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70-83,196-197,共14页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认为"生死如一";庄子则指出应当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提倡"全生尽年""法天贵真"与"绝圣弃知"。老庄思想都强调人之生死顺应自然,个体要循道养生,以得享天命,统治者要循道治国,以顺应天命;也都批判以仁义礼制对待丧葬祭祀。儒道各自构建的理想社会有所不同,对待死亡和生命的处理方式也因此不同。二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思想,对于死亡哲学、生命伦理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建构和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儒家 丧葬祭祀 死亡哲学
下载PDF
汉初哲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思想斗争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四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7,共13页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汉初哲学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朝换代的历史合法性与...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汉初哲学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朝换代的历史合法性与德运之争,新法家与黄老的思想斗争,儒家与黄老的思想斗争。汉初是帝国意识形态的生长和架构期,围绕王朝受命的合法性和政体、意识形态的建构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和思想斗争。黄老、刑名和儒家等学派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意识形态建构的争夺之战,而儒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景、武之间,儒学以经学为基础,吸纳了阴阳、名家和法家思想并加以重新构造,使得其自身的理论变得更为厚实和博大,符合日趋强盛之帝国在意识形态上的需要。反观刑名、黄老、阴阳诸家,则各得一偏,不足以担当汉朝意识形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哲学 德运 黄老 法家 儒家
下载PDF
前老子时期“道”语词的发展及哲学准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吾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3,共8页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方法义;(3)社会法则义;(4)道德义;(5)自然法则义;(6)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7)由原始而发展的言说义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子之前或同时,关于道的语词内涵发展所已到达的进度,了解老子“道”的哲学的概念准备,了解前人为老子哲学所奠定的观念甚至是思想基础,并了解前老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内在连接。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老子的道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是前老子时代关于道的丰富理解或认识构成了老子“道”的哲学的坚实概念与思想基础。老子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抽象与系统高度的辉煌一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概念 观念 思想 春秋 前老子时期 早期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