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被引量:7
1
作者 伏俊琏 王晓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老子》非一人一时一地写成,而是经过后学多次补充、加工、阐释、整理而成。《老子》最初由老聃口述大义,其后学整理成最早的传本,老莱子和太史儋是《老子》在流传过程中的整理和再次加工阐释者。《老子》初稿成于春秋末期,最后写定在... 《老子》非一人一时一地写成,而是经过后学多次补充、加工、阐释、整理而成。《老子》最初由老聃口述大义,其后学整理成最早的传本,老莱子和太史儋是《老子》在流传过程中的整理和再次加工阐释者。《老子》初稿成于春秋末期,最后写定在战国末年或汉初。李耳是汉代人对老聃的另一种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作者 成书时代
下载PDF
老子“水德”说与泰勒斯“水本”观的哲学之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柏文 白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6-58,共3页
老子与泰勒斯都非常欣赏和赞美"水",并以"水"为喻体赋予其哲学意义。它们分别代表着中西方哲学意境:老子的"水德"说彰显着中国人"从善如流"的伦理智慧和"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泰勒斯... 老子与泰勒斯都非常欣赏和赞美"水",并以"水"为喻体赋予其哲学意义。它们分别代表着中西方哲学意境:老子的"水德"说彰显着中国人"从善如流"的伦理智慧和"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泰勒斯的"水本"观体现着西方人"惊讶万物"的本体理性和反思批判的智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水德” 泰勒斯 “水本”
下载PDF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鼓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3,共2页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一方面展现动中之静的形上思维,同时提出动静相养、戒躁主静的人生观与政治主张;最后,老子隐含性地提出了道的体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论 有无 体用 动静
下载PDF
试论老庄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 被引量:5
4
作者 谭维智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0,25,共6页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更道德,反而造成了道德的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即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道德 道德教育 “减法”原理
下载PDF
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基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0,共2页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养性祛病的房中术,更把这一理论实践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体育 老子哲学 气功
下载PDF
道家·道教·道学 被引量:4
6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道教经史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老庄学 道教经史
下载PDF
二程人性论的道家思想渊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二程人性论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建构,并非原始儒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学者陈景元、张伯端老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老学为二程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二程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老学
下载PDF
北宋儒家学派的《老子》诠释与时代精神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固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北宋儒家人物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虽属于当时儒学中的不同派别 ,但同以儒家道德性命之学解《老子》,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老学的独特风貌... 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北宋儒家人物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虽属于当时儒学中的不同派别 ,但同以儒家道德性命之学解《老子》,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老学的独特风貌。他们的老学思想不仅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学 道德性命 理学 《老子》 北宋 儒家
下载PDF
老子及其著述辨伪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博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82-87,共6页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道"是其本体论的最高范畴,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被奉为道家始祖的老子是哪个时代的人?《老子》又成书于何时?老莱子、太史儋与老聃是否为同一个人...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道"是其本体论的最高范畴,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被奉为道家始祖的老子是哪个时代的人?《老子》又成书于何时?老莱子、太史儋与老聃是否为同一个人?这一连串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因而澄清真假老子及其原作、伪作,对我们准确了解和把握老子的学说宗旨及其传承脉络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先秦思想文化的特点、演变轨迹以及道家与其他各家的相互关系等,也须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莱子 太史儋
下载PDF
论王安石学派的老学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固盛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80,共6页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 ,王安石、王 雨方 、吕惠卿等人都注解过老子 ,他们解老的共同特点是援儒入老 ,将儒学与老子之道论结合在一起。此种结合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学派力图援引老子思想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宗旨 ,而且充分反映了宋代以后...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 ,王安石、王 雨方 、吕惠卿等人都注解过老子 ,他们解老的共同特点是援儒入老 ,将儒学与老子之道论结合在一起。此种结合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学派力图援引老子思想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宗旨 ,而且充分反映了宋代以后儒道合流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学派 老学 儒学 道学 老子 王雳
下载PDF
异名同谓与正言若反——《老子》道论中若干命题的再讨论
11
作者 郎宝如 赵利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有"与“无”是异名同谓,同属形而上的层面,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不存在空间上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也不存在前后相续的时间次序。“正言若反”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以言去言,最终消解差别,使人领悟不可言... “有"与“无”是异名同谓,同属形而上的层面,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不存在空间上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也不存在前后相续的时间次序。“正言若反”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以言去言,最终消解差别,使人领悟不可言说的道。说它显示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在未弄清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人为拔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异名同谓 正言若反
下载PDF
沿“源”而居,随“道”而行——现象学视域中《老子》的“道”
12
作者 谭文旗 张晓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1-24,共4页
"道"是中国思想文化核心范畴之一。从古至今对《老子》的"道"的解读却有些粗略,没有真正指向"道"的本义。《老子》的"道"不是具有"生产"功能的实体,不是规律法则,不是辩证哲学观念,... "道"是中国思想文化核心范畴之一。从古至今对《老子》的"道"的解读却有些粗略,没有真正指向"道"的本义。《老子》的"道"不是具有"生产"功能的实体,不是规律法则,不是辩证哲学观念,不是退隐生活情态,它不是"什么"。《老子》的"道"指向的是万事万物成为万事万物的"成为",是万事万物如何不被扭曲、遮蔽、掩盖,而如其本身一样地成为自身的"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成为 现象学
下载PDF
汉代老子“角色”变换及其老学史意义
13
作者 姚圣良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汉代是老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老子形象先后完成了从"隐君子"到"治国者"、由"人"到"神"的"角色"变换,老子学说也相应实现了从理论思想向社会实践、由道家哲学向道教神... 汉代是老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老子形象先后完成了从"隐君子"到"治国者"、由"人"到"神"的"角色"变换,老子学说也相应实现了从理论思想向社会实践、由道家哲学向道教神学的两次转向,开创了老学朝着政治化、宗教化方向发展衍变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老子 老学 史学意义
下载PDF
论张伯端的老学思想
14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 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老学 内丹心性
下载PDF
论杜道坚的老学思想
15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165,共5页
宋元之际的道教学者杜道坚在解《老》时,不仅总结出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且运用“得意忘言”的方法融摄儒学,援“理”入老,创造性地将老子思想阐发成了一套“皇道帝德”之说,这充分显示出他与时俱进的... 宋元之际的道教学者杜道坚在解《老》时,不仅总结出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且运用“得意忘言”的方法融摄儒学,援“理”入老,创造性地将老子思想阐发成了一套“皇道帝德”之说,这充分显示出他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道坚 老学 道教思想
下载PDF
《老子》“养”字词义考辨
16
作者 武晓丽 曾小鹏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9-90,共2页
诸子之书,文词奥衍,且多古文假借字,注家不能尽通,而儒者又屏置弗道,传写苟且,莫或订正,颠倒错乱,读者难之。《老子》一书,更是多本舛异,字多殊谊,几多聚讼,迄今仍无定谳。文章仅就《老子》第三十四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和五... 诸子之书,文词奥衍,且多古文假借字,注家不能尽通,而儒者又屏置弗道,传写苟且,莫或订正,颠倒错乱,读者难之。《老子》一书,更是多本舛异,字多殊谊,几多聚讼,迄今仍无定谳。文章仅就《老子》第三十四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和五十一章"养之覆之"中的"养"字进行考释。全书"养"字仅两见,我们认为均应取其"隐"义,不当作"抚养""护养"解也。"衣养"二字是同义连文。"养""覆"也是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衣养 养之覆之
下载PDF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富宏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 ,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 ,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 :把游说之术纳入“道” ,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 ;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 ,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 ...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 ,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 ,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 :把游说之术纳入“道” ,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 ;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 ,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 ;利用老子“崇阴尚柔”的思想揭示谋略的本质 ;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袭用 ,设计纵横学说的总原则 ;利用道家的辩证观念 ,总结纵横之术的方法。从《鬼谷子》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袭用与改造来看 ,《鬼谷子》的成书不可能晚于战国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老子 纵横学说 理论构建
下载PDF
论宋代老学发展的特点
18
作者 刘固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老学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时不但解《老》著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成为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随的一股巨大的学术潜流。其具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学与神仙方术发生偏离;老子哲学思想解释出现新突破;儒、道、释思想在... 老学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时不但解《老》著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成为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随的一股巨大的学术潜流。其具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学与神仙方术发生偏离;老子哲学思想解释出现新突破;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得到了融摄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宋代老学 特点
下载PDF
关于老子思想现代意义的哲学反思
19
作者 邬晓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4-36,90,共4页
老子的思想中 ,包含了四方面的精华 ,对现今人类仍具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艺术 ;二是“绝学无忧” ,对科技与文化异化状态的超越 ;三是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 ;四是不为物役 ,重身轻名的人生哲思。
关键词 老子 现代意义 哲学反思 政治艺术 生态伦理 人生哲思 无为清净思想
下载PDF
《老子》四十二章“一” “二” “三”释义新探
20
作者 孙功进 李为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7-104,共8页
传统观点对《老子》四十二章"一""二""三"的理解,多据汉人之说或《易传》的宇宙论进行比附,存在脱离《老子》文本的倾向。准确理解四十二章"一""二""三"的内涵须从《老子... 传统观点对《老子》四十二章"一""二""三"的理解,多据汉人之说或《易传》的宇宙论进行比附,存在脱离《老子》文本的倾向。准确理解四十二章"一""二""三"的内涵须从《老子》文本出发。将四十二章与二十一章、三十九章这些具有相同思想主题的文本单元结合起来,并借助先秦相关道家文献可以发现,在《老子》的文本范围内,四十二章"道生一"的"一"应指"德"而言,"一生二"的"二"则是指"恍惚"之"道"所涵具的"象"和"物","二生三"的"三"则是指"精"。其中,四十二章的"三生万物"是"道"创化万有的关键一环,启领了《管子·内业》为代表的稷下道家的精气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