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母性论思想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大威 李金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建人心的秩序。然而,老子母性论并非仅在话语的表层区分于父权,而在于彰显母性“大爱”的品格,其既不同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也不同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博爱。老子母性论有三个思想特质:一是母性是人对自身的完全舍弃与对存在的绝对给予;二是母性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三是母性意味着个体对于家国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研究老子母性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人心的现代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体现在社会制度与人心两个层面上,后者则是现代性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母性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性三元结构 现代性
下载PDF
论老子哲学中的“德”
2
作者 罗安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人往往会背离自己的道。老子提出“德”,就是要人不要背离自己的道。如果已经背离,那就要重新回到人道上来,要守住人道,即守住人所得之道。人之所得之道,就是所谓的“德”。第二,儒家讲“德”,主要内容是仁,是爱人、爱民;道家讲“德”,主要内容是宽容、包容,是守柔、不争。老子关于“道”的理论,主要是让人明白事物之大道;关于“德”的理论,主要是让人守住做人之大本。老子的德论,不仅是道家思想学说之重要资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包容 守柔
下载PDF
从建构正义到自然正义:老子的致治之道
3
作者 朱承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正义”可以从“恰当的”社会秩序角度予以理解。老子批判了建构性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世俗建构的正义原则及其缘由充满忧患意识。老子看到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认为人们在追求化多样性为一致性、化自然为人为的过程中,使得... “正义”可以从“恰当的”社会秩序角度予以理解。老子批判了建构性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世俗建构的正义原则及其缘由充满忧患意识。老子看到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认为人们在追求化多样性为一致性、化自然为人为的过程中,使得社会秩序从和谐陷入混乱。老子思想中体现了以自然正义替代建构正义的主张,他呼吁统治者尊重民众自发创造的生活秩序,相信民众的自化、自正,倡导在非建构的自然协调下实现“至治之极”。老子提出,只有统治者不干涉民众的自发生活秩序,以无为、不争、知足的态度治世,顺应非主观意志的自然协调来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实现“由乱达治”。老子思想中所展现的自然正义观未能正视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价值,对建构型正义的秩序优化意义有所忽视,但从规约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致治 建构正义 自然正义
下载PDF
《老子》地上地下诸本考异(一)
4
作者 汪韶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择取一些重要字词考订异同,在此基础上确...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择取一些重要字词考订异同,在此基础上确定“寻寻呵不可名也”“涣乎其如释”“纯乎其如朴”“浑乎其如浊”“若饗于太牢”“我怕焉未兆”等文本,消除或防止相关的一些误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梳理出文本流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传世本 出土四本 异文
下载PDF
老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5
作者 陈岩 车诗雨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德育思想深受当时所处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是在道家学派核心概念“道”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老子的德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尊道贵德”的德育目标、“...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德育思想深受当时所处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是在道家学派核心概念“道”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老子的德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尊道贵德”的德育目标、“贵柔”的德育内容、“不言之教”的德育方法。这些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尊道贵德”启示德育工作要遵循德育规律、“贵柔”启示德育管理向柔性化发展、“不言之教”启示德育工作者要重视隐性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德育思想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论老子宇宙生成论的实质内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解
6
作者 冯国超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167,168,共11页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便是《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确切含义,特别是其中的“一”“二”“三”之所指,却一直众说纷纭。如对于其中的“一...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便是《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确切含义,特别是其中的“一”“二”“三”之所指,却一直众说纷纭。如对于其中的“一”,或认为指元气,或认为指“道”,或认为指“有”;对于其中的“二”,或认为指阴阳,或认为指天地,或认为指“一”与对“一”的言说之和;对于其中的“三”,或认为指天、地、人,或认为指阴气、阳气与和气;等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这里的“一”“二”“三”,只是老子对“道”生万物的模式的一种表述,并无具体所指。经过深入考察,在此提出的新的观点是:“道生一”,指“道”即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显现其作用,因此,“一”指的是包含本体和作用的宇宙万物的本原;“一生二”,指有了“一”即宇宙万物的本原,从而有了天地二者,因此,“二”指的是天地;“二生三”,指的是有了天地,“一”存在于其间,从而有了“三”,因此,“三”指的是“一”加上天地二者之和;“三生万物”,指的是“一”在天地之间发挥作用,从而创生了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下载PDF
深入探究《老子》蕴含的育人哲理
7
作者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老子》一书中的育人哲理对当代社会具有诸多启迪。当代人们仍需认真汲取《老子》一书中的智慧,不断深化对育人规律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育人哲理 爱心 规律
下载PDF
《老子》“下知有之”的管理境界及其当代启示
8
作者 周黎岩 陈祥林 《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老子》第十七章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领导者的治理水平有四个等次之分,最高境界是“下知有之”,即最高明的执政者治理天下,老百姓只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却感受不到他在管理。老子“下知有之... 《老子》第十七章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领导者的治理水平有四个等次之分,最高境界是“下知有之”,即最高明的执政者治理天下,老百姓只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却感受不到他在管理。老子“下知有之”的“无为”思想以被管理者为中心,注重效法天道、地道、人道,实现和谐治理。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管理境界 《老子 当代启示 治理水平 老子 被管理者
下载PDF
得体乎?未得乎?——宋明理学对邵雍“老子得易之体”一语的讨论与争辩
9
作者 牛磊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伴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尊儒教、辟异端(主要指释老之学)成为理学家的重要任务.对于老子其人其学,北宋邵雍有一句评语曰“老子知易之体”,此语后被朱熹转述为“老子得易之体”.邵雍的体用论自成一系,与程朱所秉持的“体用一源”的体用... 伴随着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尊儒教、辟异端(主要指释老之学)成为理学家的重要任务.对于老子其人其学,北宋邵雍有一句评语曰“老子知易之体”,此语后被朱熹转述为“老子得易之体”.邵雍的体用论自成一系,与程朱所秉持的“体用一源”的体用论并不相同.“老子知易之体”表达的是老子得易之虚体而未得易之神用.在未深究邵雍体用论的前提下,后世儒者将该语带入“体用一源”的框架内进行理解,将邵雍之意理解为扬老抑儒.朱熹、胡居仁、湛若水、纪大奎等人对此语严加攻驳,而王畿、田艺蘅等人则各辟蹊径,对邵雍之说加以肯定.老子究竟得“易之体”与否?其人其学究竟是体用兼该还是有体无用?这些问题在理学家群体中所引发的持久争辩,反映的是学者对易学主旨、儒道优劣、皇王正道与权谋智术之关系等问题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朱熹 老子 易之体
下载PDF
老子“愚人”的艺术精神
10
作者 李楷凡 徐小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同庄子哲学一道,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愚人”作为老子哲学中塑造的一个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的“愚”的精神带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论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哲学范畴中“愚”的解析,... 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同庄子哲学一道,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愚人”作为老子哲学中塑造的一个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的“愚”的精神带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论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哲学范畴中“愚”的解析,在“俗我之辨”中揭示“愚人”无知、含藏与玄同的特性,并进一步在哲学义旨的基础上,从重质朴、重含蓄和重独立三个方面,对“愚人”中所蕴藏的艺术精神进行探究,论述“愚人”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愚人 质朴 含蓄 独立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老子》“柔弱胜强”义辨
11
作者 吴战洪 王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19,共10页
古今注《老子》“柔弱胜强”者,多脱离老子思想实际、道论真谛及文本整体语境,多基于“柔弱”与“刚强”二元对立的视角,将“柔弱胜强”解读为军事领域的权谋诡诈之术,这种解读实属偏狭、不确。基于时代背景、老子道论诸内涵及相互关联... 古今注《老子》“柔弱胜强”者,多脱离老子思想实际、道论真谛及文本整体语境,多基于“柔弱”与“刚强”二元对立的视角,将“柔弱胜强”解读为军事领域的权谋诡诈之术,这种解读实属偏狭、不确。基于时代背景、老子道论诸内涵及相互关联,贯通《老子》文本语境,并遵照音义通转的语用古例,经文本细读与考辨:知“柔弱胜强”有方法论的普遍价值意义。“柔弱”主要指具有大道至德之刚柔融和一体的生命体或力量状态,“刚强”指“柔弱”之力量或不道诸事物,“胜”不唯有“战胜”义,更有“顺适”“融和”“超拔”诸义。“柔弱胜强”要义有:德化外物以卫生,顺道超欲以修身,顺聚道智以济世,修道用兵可“无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柔弱胜强 二元对立 顺适 融和 超拔
下载PDF
老子思想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内生动力与传播机制——谱系理论的视角
12
作者 游红霞 田兆元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老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普世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对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生成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在华外国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认同存在着非谱系化、碎片... 老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普世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对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生成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在华外国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认同存在着非谱系化、碎片化等问题,并缺乏谱系化的传播机制。可依据谱系理论,分别从共享性价值谱系与多维叙事谱系两方面出发,形成老子思想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内生动力与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理论 老子思想 国际影响力 内生动力 传播机制
下载PDF
探寻教育之“道”——老子思想智慧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3
作者 谭伟 吕龙生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13-16,共4页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老子哲学思想蕴含着宝贵的教育智慧。老子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其“复归于朴,返本复初”“无为自化,无言之教”“损有余而补不足”“谋于未发”与“图难于易”等教育观点时至今日都发人深省。其教育智...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老子哲学思想蕴含着宝贵的教育智慧。老子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其“复归于朴,返本复初”“无为自化,无言之教”“损有余而补不足”“谋于未发”与“图难于易”等教育观点时至今日都发人深省。其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对于构建基于传统而又超越传统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思想 教育智慧 现代教育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气的层次性——庄子对于老子道气思想的发展及其意义
14
作者 许嘉玥 常大群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2103-2113,共11页
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先秦道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老子的笔下,气被赋予了自然的秉性,于道本论中生出了气化的初步思想。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将气分为天气、物气与人气三个层次,天气为存在于外部的“气”,是老子所言的... 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先秦道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老子的笔下,气被赋予了自然的秉性,于道本论中生出了气化的初步思想。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将气分为天气、物气与人气三个层次,天气为存在于外部的“气”,是老子所言的“气”概念的延展;物气为构成万物之气,强调了“气”构成天地万物质料的性质;人气分为呼吸之气、本原之气、养身之气和精神之气,着眼于气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庄子对于“气”哲学概念的层次划分,对哲学家们探索道气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Qi,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e Qin Taoism. In Laozi’s writings, Qi was endowed with natural temperament and gave birth to the preliminary idea of Qi transformation in the Dao based theory. Zhuangzi divided qi into three levels based on Laozi’s theory: weather, material qi, and human qi. Weather is the external “qi” that exists, which is an extension of Laozi’s concept of “qi”;The material qi is the qi that constitutes all things, emphasizing the nature of “qi” as the material of all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Popularity is divided into respiratory qi, primitive qi, nourishing qi, and spiritual qi, focusing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people. Zhuangzi’s hierarchical divis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qi”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philosophers’ exploration of Dao Qi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老子》的内在分歧——以第67至81章为中心
15
作者 方岚生(撰) 俞风(译) 陈龙(译)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5,167,共15页
众所周知,郭店出土的三组竹简包含了《老子》的文本,但其中未见传世本《老子》后十五章的内容。详细考察《老子》后十五章,会发现它们阐明了一种与郭店竹简材料迥异甚至相反的融贯哲学立场。后十五章的基础在于“恒与善人”的人格天,《... 众所周知,郭店出土的三组竹简包含了《老子》的文本,但其中未见传世本《老子》后十五章的内容。详细考察《老子》后十五章,会发现它们阐明了一种与郭店竹简材料迥异甚至相反的融贯哲学立场。后十五章的基础在于“恒与善人”的人格天,《老子》其余诸章明确拒绝了这种观念。后十五章推崇使用惩罚,而无意于质疑语言或道德范畴,也不关注自我修养的内在实践。蕴含在《老子》后十五章中的背景性论证对于诠解《老子》,尤其是对于区分所谓的“宗教性”读解与“哲学性”读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郭店 马王堆
下载PDF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6
作者 孙佳怡 刘辉 何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处理好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平衡关系,而以生态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本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视域,从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出发,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 企业可持续发展 老子思想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老子》经典化过程中的哲学转向——以王弼《老子注》为例
17
作者 何波宏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哲学化 经典化 《老子注》
下载PDF
回归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体用”视角下的《老子》文本辨正阐释
18
作者 常洪亮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西学东渐以来,《老子》又被按照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肢解和涂抹,其本意已逐渐模糊。在新时代,依据中国哲学传统范畴的视角对《老子》文本进行阐释,使其回归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十分必要。“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能体现存在的构造与关系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从中国哲学传统的“体用”范畴视角可以将《老子》主要内容归纳为道体、道用及“遵道贵德”三部分。老子著书的主要动机是向当时的统治者进言,其行文的逻辑可以解读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老子指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统治阶层自私、多欲,继而提出“少私寡欲”“为而不争”的主张,并呼吁统治者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对当时流行的儒、墨等学说“反其道而用之”,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体用 老子 道体 道用
下载PDF
为王夫之对老子理论的批判辩护——从儒道形而上学与伦理思想的根本分歧出发
19
作者 刘纪璐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35-51,共17页
王夫之将道家、佛家以及法家的理论并列为中国历史上三种最具破坏性的理论。当代船山学研究者多接受他对佛家和法家的批判,而认为他对老子的批判有失公允。甚至有学者认为,王夫之偏执于儒家道统,无法深解老子思想之精妙绝伦,导致他对老... 王夫之将道家、佛家以及法家的理论并列为中国历史上三种最具破坏性的理论。当代船山学研究者多接受他对佛家和法家的批判,而认为他对老子的批判有失公允。甚至有学者认为,王夫之偏执于儒家道统,无法深解老子思想之精妙绝伦,导致他对老子的批判是断章取义、自相矛盾的。本文从儒、道形而上学与伦理思想的根本分歧来为王夫之对老子理论的批判作辩护,并对当代学者谭明冉对于王夫之观点的批评提出不同见解,得出结论:王夫之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老子以及道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反映了他对以哲学思考整世风、化人心的期望。王夫之对于儒家“伦理教化”的重视与强调,反对道家洁身自好、与世无争、道德冷漠的消极态度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老子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探析
20
作者 唐哲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诠释路径;三为会通儒道,朱得之为阳明之弟子,受王学“三教合一”思想之影响,其在《老子通义》中也力图突破儒道对立论,从而会通儒道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得之 《老子通义》 自然 会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