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激光照射人体劳宫穴和非穴位区的反射光谱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祖德 郭周义 +5 位作者 魏华江 刘汉平 钟会清 杨洪钦 谢树森 刘颂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30-2933,共4页
研究了人体劳宫穴及其周边的非穴位组织受不同功率的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08nm功率分别为20,50,100mW)照射前后在400~1000nm光谱范围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AvaSpec-2048光纤光谱仪测量系统获取劳宫穴和非穴位... 研究了人体劳宫穴及其周边的非穴位组织受不同功率的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08nm功率分别为20,50,100mW)照射前后在400~1000nm光谱范围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AvaSpec-2048光纤光谱仪测量系统获取劳宫穴和非穴位组织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在半导体激光照射前,劳宫穴与非穴位的反射光谱的光谱轮廓相似,波谷均出现在423,544,577,980nm处,劳宫穴和非穴位在对应波谷的反射率值分别为17.1%,26.1%,25.9%,35.0%和17.1%,27.6%,28.1%,36.5%。在475~1000nm,合谷穴的反射率比非穴位小。分别经过20,50和100mW不同功率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后,劳宫穴反射率较照射前明显下降,并且随着照射功率增大,反射率减小的幅度越大。而非穴位组织经过不同功率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后反射率较照射前稍有下降,但远不及劳宫穴下降明显。由此可见劳宫穴与非穴位的反射光谱存在差异,并且劳宫穴对半导体激光照射的刺激比非穴位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宫穴 非穴位 反射光谱 半导体激光 照射
下载PDF
针刺劳宫穴对中医烦躁焦虑状态fMRI脑功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林 王惠 刘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劳宫穴(PC8)对中医烦躁焦虑状态脑功能的调节。方法招募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非针刺组,每组各12例,针刺组于针刺劳宫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level develop-functi... 目的观察针刺劳宫穴(PC8)对中医烦躁焦虑状态脑功能的调节。方法招募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非针刺组,每组各12例,针刺组于针刺劳宫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level develop-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非针刺组于非针刺状态下行BOLD-fMRI扫描,采用低频振幅(the amplitude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寻找2组差异脑区,并以各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分析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结果针刺劳宫穴组与非针刺组比较,左侧海马旁回、梭状回、右侧颞上回激活,右侧额中回、右侧楔前叶、楔叶功能抑制;双侧小脑半球、梭状回与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角回FC减弱,双侧腹内侧前额叶与右侧小脑半球、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左侧颞上回FC增强,双侧楔叶与双侧眶额回、右侧顶下小叶FC减弱。结论针刺劳宫穴可以调节中医烦躁焦虑状态患者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烦躁焦虑状态 针刺 劳宫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劳宫穴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汉平 沈雪勇 +6 位作者 邓海平 魏建子 周钰 赵玲 丁光宏 黄志明 褚君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3,共2页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 0 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 4 7名健康成年人和 5 1名冠心病患者左侧劳宫穴红外辐射光谱。结果 :劳宫穴红外辐射强度个体差异较大 ,但光谱形态相似 ;在 1 5~6 5 μm、10 9~ 11 7μm、13 5 μm、和 14 3~ 15 9μ...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 0 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 4 7名健康成年人和 5 1名冠心病患者左侧劳宫穴红外辐射光谱。结果 :劳宫穴红外辐射强度个体差异较大 ,但光谱形态相似 ;在 1 5~6 5 μm、10 9~ 11 7μm、13 5 μm、和 14 3~ 15 9μm共 4 0个检测波长处 ,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左侧劳宫穴红外辐射强度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冠心病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中医内证体察对手部不同经腧穴太赫兹波辐射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建城 邱烈泽 +1 位作者 刘争强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内证体察对手部6处不同经腧穴(劳宫、鱼际、少府、合谷、后溪、中渚穴)太赫兹光谱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中医内证体察前后6处不同经腧穴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中医内证体察前后手部6... 目的:研究中医内证体察对手部6处不同经腧穴(劳宫、鱼际、少府、合谷、后溪、中渚穴)太赫兹光谱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37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中医内证体察前后6处不同经腧穴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中医内证体察前后手部6处不同经穴位的太赫兹波辐射光谱都在0.90~3.60THz,最高峰值在3.05THz;中医内证体察后手部6处不同经穴位太赫兹波辐射量比中医内证体察前高(P<0.01);中医内证体察前后劳宫穴太赫兹波辐射量差值最大(P<0.01)。结论:中医内证体察可以提高手部6处不同经腧穴的太赫兹波辐射量,表明中医内证体察对手6处不同经腧穴的生物物理特性有所影响,可强化人体经络的畅通性,提升手部不同经腧穴气的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腧穴 中医内证体察 劳宫 手部
原文传递
人体劳宫穴、少府穴与手掌部非穴位区的太赫兹光谱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舟南 邱烈泽 +3 位作者 范志文 黄志军 李姝池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研究人体劳宫穴、少府穴与手掌部非穴位区的太赫兹光谱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5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劳宫、少府穴与非穴位部位(掌心大鱼际部位正中距离劳宫穴1cm)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发现手掌所检测部位的太赫... 目的:研究人体劳宫穴、少府穴与手掌部非穴位区的太赫兹光谱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5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劳宫、少府穴与非穴位部位(掌心大鱼际部位正中距离劳宫穴1cm)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发现手掌所检测部位的太赫兹波辐射光谱在0.90~3.60THz,最高峰值在3.05THz;劳宫穴太赫兹辐射量显著大于非穴位区太赫兹辐射量(P<0.01);少府穴太赫兹辐射量显著大于非穴位区太赫兹辐射量(P<0.01)。结论:人体太赫兹辐射量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太赫兹辐射量的差别都较大,但频谱特性的差异较小,表明人体手掌部太赫兹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穴位具有太赫兹波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特异性 非穴位部位 太赫兹波光谱 劳宫 少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