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与特征之辩——论由希尔特“特征论”引发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静 张典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3,共7页
温克尔曼通过对拉奥孔雕塑的分析,提出了希腊的美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一观点奠定了德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基础。希尔特则认为拉奥孔雕塑不是为了表达"美",而是为了表现人物濒临死亡时所感受到的剧烈痛... 温克尔曼通过对拉奥孔雕塑的分析,提出了希腊的美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一观点奠定了德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基础。希尔特则认为拉奥孔雕塑不是为了表达"美",而是为了表现人物濒临死亡时所感受到的剧烈痛苦这样一种"特征"。希尔特的"特征论"由此引发魏玛古典主义与德国其他文化流派之间一系列的美学论争。歌德认为,希尔特的特征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只注重现实的真实性,而忽视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去理解人物所遭遇的痛苦可以被崇高和优美所软化这一艺术规律;拉奥孔是一曲悲剧的田园诗。歌德关于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辩证分析,不仅解决了希尔特的疑难,并且为德国新古典主义打下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特 特征论 歌德 拉奥孔 温克尔曼 黑格尔
下载PDF
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义上的静穆与莱辛所倡导之荷马意义的号喊所形成的对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较全面考察了莱辛在《拉奥孔》中讲述荷马故事的独特方式。论文认为,莱辛的启发意义在于,在温克尔曼所代表的雕刻般地面对苦难与荣光的方式之外,我们至少还应该有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那就是荷马的即诗的方式,也就是古代的方式。这后一种方式,乃是"更高的类别的人"的方式,与野蛮人相区别,更与文明的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荷马史诗 古今之争
下载PDF
从《阿尔卑斯山》看中西诗画观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润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阿尔卑斯山》是德国自然诗史上的里程碑 ,它所代表的绘画式诗风曾主导半个世纪 ,但在莱辛的《拉奥孔》之后 ,走向终结。中国传统诗画观与西方艺术在本质上既相通又同中有异 ,莱辛说驳不倒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阿尔卑斯山》是德国自然诗史上的里程碑 ,它所代表的绘画式诗风曾主导半个世纪 ,但在莱辛的《拉奥孔》之后 ,走向终结。中国传统诗画观与西方艺术在本质上既相通又同中有异 ,莱辛说驳不倒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诗人认识到了诗画的界限 ,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超越了其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卑斯山 拉奥孔 中西诗画观 莱辛
下载PDF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瑞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著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说。莱辛诗画理论... 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著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说。莱辛诗画理论的出发点与他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他大力倡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上扫清道路。莱辛的理论和实践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画理论 启蒙运动
下载PDF
拉奥孔新解:痛苦还是幸福——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说看拉奥孔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峰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人物拉奥孔的讨论过多地放在了对其所遭受的巨大的肉体痛苦或他的雕塑的外部表情所体现出来的痛苦形象等外在表征上,从而将“拉奥孔”作为痛苦或者承担痛苦的代名词。但对他内心世界的探索却是个不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人物拉奥孔的讨论过多地放在了对其所遭受的巨大的肉体痛苦或他的雕塑的外部表情所体现出来的痛苦形象等外在表征上,从而将“拉奥孔”作为痛苦或者承担痛苦的代名词。但对他内心世界的探索却是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不禁要问拉奥孔的内心世界是否一如其肉体一般同样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他的外部表情所体现出来的痛苦是否就代表了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他在巨蟒缠身,行将死亡之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文章运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说剖析了拉奥孔当时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自我实现”论 “高峰体验”说 拉奥孔 古希腊神话 痛苦形象 外部表情 内心世界
下载PDF
“诗画界限”说的矛盾性——从莱辛市民剧谈《拉奥孔》诗画观的局限
6
作者 王妍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36,共5页
莱辛的"诗画界限"说运用于其代表剧作《爱米丽亚.伽洛提》和《智者纳坦》,造成了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的矛盾:描写人物真实情感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却塑造了如纳坦一般的雕像式的伟大性格,与"诗歌描写的时间运动性&qu... 莱辛的"诗画界限"说运用于其代表剧作《爱米丽亚.伽洛提》和《智者纳坦》,造成了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的矛盾:描写人物真实情感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却塑造了如纳坦一般的雕像式的伟大性格,与"诗歌描写的时间运动性"相矛盾;"戏剧描写行动中的情节"的理论在《爱米丽亚.伽洛提》中限制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不利于塑造理想市民道德。文学创作不应是简单的动静分离,而应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动静结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诗画观 局限性 情节运动 雕像性格 市民道德
下载PDF
论莱辛的诗画异质观——以里尔克的诗作《豹》为例
7
作者 胡蕴玮 禹雪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6期19-21,共3页
莱辛的《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美学著作,指出诗与画的界限。他认为诗擅长表现时间艺术,即行为;而画擅长表现空间艺术,即物体。他的理论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对静... 莱辛的《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美学著作,指出诗与画的界限。他认为诗擅长表现时间艺术,即行为;而画擅长表现空间艺术,即物体。他的理论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对静穆的片面看法,把人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美学中的人本主义理想。里尔克是20世纪德国著名诗人,其作品《豹》被视为他最负盛名的佳作。《豹》表现关在铁笼里的豹的形象,抒发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仿徨和苦闷的心情。通过分析这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诠释莱辛所认为的"诗是表达空间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诗画异质观 拉奥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