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份老香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雅倩 安可婧 +6 位作者 黄桂颖 余元善 肖更生 白卫东 杨启财 杨婉媛 陈奕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228,I0007-I0010,共12页
该文开展了不同贮藏年份对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等研究,为老香黄的品质形成及年份鉴定提供理论支撑。选取5个不同贮藏年份(1年、2年、4年、6年、8年)的老香黄,采用HPLC探究不同年份老香黄黄酮... 该文开展了不同贮藏年份对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等研究,为老香黄的品质形成及年份鉴定提供理论支撑。选取5个不同贮藏年份(1年、2年、4年、6年、8年)的老香黄,采用HPLC探究不同年份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采用DPPH法、ABTS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体外抗氧化性评价,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比贮藏1年,贮藏8年的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345.28%、68.35%;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分别提高了75.19%、58.97%和148.39%。黄酮类化合物中,绿原酸、阿魏酸、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年份的增加与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性呈正相关。挥发性物质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中的柠檬烯等萜烯类物质和1-甲基-4-(1-甲基乙基)-苯等芳香烃类物质的含量下降,而乙醇、α-萜品醇等醇类物质增加,气味随之变香醇。综上所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气味逐渐变香醇,可为老香黄“陈久者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活性成分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陈化年份老香黄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婉玲 刘亚群 +5 位作者 刘谋泉 刘汉旭 王锦旭 胡蕾 郑玉忠 杨应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为了解决老香黄陈化年份长短的判断问题,以6个陈化年份的老香黄的挥发性物质、理化成分、功能成分为主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老香黄理化品质的改变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并利用TOPSIS法对不同陈化年份老香黄进行评价... 为了解决老香黄陈化年份长短的判断问题,以6个陈化年份的老香黄的挥发性物质、理化成分、功能成分为主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老香黄理化品质的改变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并利用TOPSIS法对不同陈化年份老香黄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老香黄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多,萜烯类含量增长明显;水分含量随着年份延长减少后又增多;总糖、NaCl和pH在老香黄的陈化过程中持续下降;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逐渐增多,在陈化8年后不明显,而花色苷的含量在前8年的陈化过程中逐渐下降(陈化8年比陈化3年下降33.33%),随后又逐渐上升。综合变异系数、相关性和指标重要性,第一主成分中β-红没药烯和NaCl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10%,且两个代表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中的萜品油烯和第三主成分中的总黄酮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不同年份老香黄之间的β-红没药烯和NaCl、萜品油烯和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具有很好的离散性,因此选用这四种指标为核心评价指标。TOPSIS综合评价法显示,老香黄的陈化年份越长,综合得分越高。该评价方法可为老香黄陈化年份的判别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综合评价 陈化年份 TOPSIS法
下载PDF
老香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胃黏膜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阳丹 蔡舒 +2 位作者 彭成海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40-448,共9页
本文以老香黄多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老香黄多糖,进而通过Sevag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柱和CL-6B琼脂糖凝胶柱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最后采用乙醇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 本文以老香黄多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老香黄多糖,进而通过Sevag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柱和CL-6B琼脂糖凝胶柱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最后采用乙醇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细胞模型及GES-1细胞划痕损伤模型探究其体外胃黏膜保护活性。结果表明,老香黄多糖经纯化后共得到6个组分,分别为PFCP、PFCP-1、PFCP-2、PFCP-3、PFCP-2-1、PFCP-2-2。在乙醇损伤GES-1细胞实验中,老香黄多糖各分离纯化组分均能提高细胞活性,增强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减少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黏膜损伤。其中PFCP-2-1(50μg/mL)提高SOD酶活和降低MDA含量效果最佳,PFCP-2-1(5μg/mL)提高CAT酶活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P<0.05),且优于替普瑞酮阳性药物组。在GES-1细胞划痕损伤实验中,老香黄多糖各个组分均能加速损伤区域胃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恢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阳性药物的划痕修复率最佳,其次是PFCP-2-1(50μg/mL)组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老香黄多糖PFCP-2-1可能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GES-1细胞增殖、迁移发挥胃黏膜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多糖 GES-1 细胞 胃黏膜保护
下载PDF
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3 位作者 陈焕纯 杨东娟 张振霞 郑玉忠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5,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配方及老香黄、老药桔用量的比例、稠膏相对密度、辅料配比等关键步骤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老香黄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2次,老...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配方及老香黄、老药桔用量的比例、稠膏相对密度、辅料配比等关键步骤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老香黄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2次,老药桔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1次;老香黄与老药桔浸提液比例为4∶7(m L/m L),稠膏浓缩到相对密度达到1.45,稠膏、麦芽糊精与糖粉质量比为20∶30∶50(g/g/g),舒可曼特细糖霜与乳糖质量比为1∶1(g/g)时,所制备的混合冲剂酸甜适口、柔和,芳香浓郁,具有老香黄和老药桔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老药桔 混合冲剂 研制
下载PDF
不同陈化时间老香黄的差异物质识别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惠钿 林良静 +2 位作者 陈曦 黄立标 高向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070-5078,共9页
目的 研究老香黄的挥发性物质在不同陈化时间的演变及其差异物质。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潮州老香黄在老化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 目的 研究老香黄的挥发性物质在不同陈化时间的演变及其差异物质。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潮州老香黄在老化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模型对不同年份的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分和鉴别。结果 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酯类8种、萜烯类23种、醇类11种、酸类5种、酮类3种、吡嗪类1种、噻唑类1种、醛类18种,其中的酯类、醇类、酸类随时间显著增加。利用OPLS-DA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alue, VIP)大于1的标准筛选差异挥发物质,陈化的第1年和第2年间,有21种挥发性物质产生显著变化。在第2年和第3年间,有15个挥发性物质产生显著变化。结论 GC-IMS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陈化时间老香黄的显著差异成分,陈化过程中共30种挥发性物质产生显著变化,其中苯基乙醇、α-水芹烯-D、α-松油醇-D、2-蒈烯、三环烯、丙醛、乙酸香叶酯共7个物质在陈化期间持续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 潮汕特色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与培养方法分析新鲜佛手与老香黄中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戈子龙 张泽金 +2 位作者 周爱梅 陈松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老香黄的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鲜果的优势菌群为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老香黄的为Ignatzschineria、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采用纯培养方法从鲜果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等,但未从老香黄中分离出有害细菌。结果显示,佛手经加工制成老香黄后,其中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增加,但其生产和食用的微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老香黄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优势菌群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小爱 蔡惠钿 +3 位作者 刘静宜 汤酿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80,共11页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老香黄挥发性组分的气味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PCA有效区分了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老香黄发酵6个月后挥发性组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GCMS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醚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8个种类。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芳樟醇、α-松油醇、糠醛、麦芽酚、茴香脑、2, 4-二甲基苯乙烯是发酵期间含量较高且相对稳定的14个共有成分。GC-IMS定性检出3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酸类、杂环类和其它共9个类别。ROAV表明老香黄的主体香气为柑橘香、木青气息、药草香和焦甜香,对老香黄风味贡献程度最大的5个物质分别是香茅醛、壬醛、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发酵丰富了老香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其中反式-橙花叔醇、庚醛、糠醛、己醛、异戊醛、3-羟基-2-丁酮、2-乙基呋喃、呋喃甲醇、2-乙酰基呋喃等挥发性成分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风味活度值
下载PDF
潮州老香黄干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强 傅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89,共5页
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和恒温热风干燥对潮州特产老香黄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干燥后老香黄的总糖含量、含水量和感官评价确定老香黄的最佳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老香黄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100... 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和恒温热风干燥对潮州特产老香黄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干燥后老香黄的总糖含量、含水量和感官评价确定老香黄的最佳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老香黄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100Pa,温度为-50℃,物料厚度为0.3cm,干燥时间为40h。干燥后老香黄的水分含量为17.5g/100g,总糖含量为74.12%。采用该工艺制得的老香黄冲泡性较好,香味浓郁,汤汁清澈无浑浊,色泽呈淡黄色,具有老香黄的典型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真空冷冻干燥 微波干燥 恒温热风干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