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Toward the future with cau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Lapo Bencini Marco Bernini Marco Fars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7期1777-1789,共13页
After the rapid acceptance of laparoscopy to manage multiple benign diseases arising from gastrointestinal districts,some surgeons started to treat malignancies by the same way.However,if the limits of laparoscopy for... After the rapid acceptance of laparoscopy to manage multiple benign diseases arising from gastrointestinal districts,some surgeons started to treat malignancies by the same way.However,if the limits of laparoscopy for benign disease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technical issues,oncologic outcomes remain the foundation of any procedures to cure malignancies.Cancerous patient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group with peculiar aspects including reduced survival expectancy,worsened quality of life due to surgery itself and adjuvant therapies,and challenging psychological impact.All these issues could,potentially,receive a better management with a laparoscopic surgical approach.In order to confirm such aspects,similarly to testing the newest weapons(surgical or pharmacologic)against cancer,long-term follow-up is always recommendable to assess the real benefits in terms of overall survival,cancer-free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Furthermore,it seem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hat surgeons will be correctly trained in specific oncologic principles of surgical oncology as well as in modern miniinvasive technologies.Therefore,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requires more caution and deep analysis of published evidences,as compared to those achieved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r diverticular disease.This review tries to examine the evidence available to date for the use of laparoscopy and robotics in malignancies arising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lapaROSCOPIC ONCOLOGY laparoscopic surgery Robotic surgery Surgical outcomes Oncologic outcomes
下载PDF
Data analyses and perspectives o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被引量:1
2
作者 Kazuto Tsuboi Nobuo Omura +6 位作者 Fumiaki Yano Masato Hoshino Se-Ryung Yamamoto Shunsuke Akimoto Takahiro Masuda Hideyuki Kashiwagi Katsuhiko Yanag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8期10830-10839,共10页
In general,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are large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including drug therapy using nitrite or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ndoscopic therapy such as ... In general,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are large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including drug therapy using nitrite or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ndoscopic therapy such as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and surgery. Var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is surgical therapy. The basic concept of this surgical therapy has not changed since Heller proposed esophageal myotomy for the purpose of resolution of lower esophageal obstr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13,but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has changed from openchest surgery to laparoscopic surgery. Currently,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has been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open-chest surgery to laparotomy,to thoracoscopic surgery,and to laparoscopic surgery,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antireflux surgery has been recognized. There is some debate as to which type of antireflux surgery should be selected. The Toupet fundoplication may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ntireflux,but many medical institutions have selected the Dor fundoplication which covers the mucosal surface exposed by myotomy. Recently,a new endoscopic approach,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has received attention. Future studies should examine the long-term outcomes and whether POEM become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ACHALASIA SURGERY TREATMENT REVIEW lapa
下载PDF
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9
3
作者 陈镘如 梅立 +1 位作者 谢兰 周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组(经阴道组)19例;子... 目的:对比分析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组(经阴道组)19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腹腔镜治疗组(栓塞组)22例,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8例。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经阴道组和栓塞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经阴道组和栓塞组(P<0.05),而经阴道组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栓塞组和腹腔镜组(P<0.05),而腹腔镜组与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与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比较,术后Ⅲ级疼痛发生率高,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用于治疗外生型CSP,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优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和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经阴式手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宫腔镜 腹腔镜
下载PDF
鸡毛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p.)的颜色变化动力学及两种货架期预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利平 谢晶 +2 位作者 何蓉 施建兵 蔡青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75-78,83,共5页
实验测定了贮藏在278、283、288、293K四个温度下的鸡毛菜的颜色参数L*、-a*、b*、△E、h*和感官评价,并对L*和△E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鸡毛菜储藏的温度越低,颜色参数变化越慢。动力学分析显示,零级动力学比... 实验测定了贮藏在278、283、288、293K四个温度下的鸡毛菜的颜色参数L*、-a*、b*、△E、h*和感官评价,并对L*和△E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鸡毛菜储藏的温度越低,颜色参数变化越慢。动力学分析显示,零级动力学比一级动力学更适合表现鸡毛菜L*和△E的变化规律。研究还采用Arrhenius方程对颜色变化速率常数k和温度T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L*和△E活化能Ea分别为82.09kJ/mol和100.26kJ/mol。最后得到依赖于时间、温度和颜色指标的鸡毛菜货架期预测方程(R2>0.95),从中根据不同的L*和△E终点可得到对应的货架期。就本研究而言,假定L*增加12%为终点时,鸡毛菜在四个温度下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11.8、5.5、2.6、1.3d。同时,Arrhenius方程与依赖于感官终点的动态颜色终点拟合方程结合预测的货架期曲线与感官寿命曲线则能得到更好的契合(两者绝对差值小于0.6d),两者结合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货架期预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毛菜 颜色 动力学模型 货架期预测 感官寿命 动态颜色终点
下载PDF
海马齿根际降解可溶性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芳 李凯 +1 位作者 黄凌风 朱小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 Linn.)与其根际微生物对可溶性蛋白质的联合降解作用.分别设置抑菌和不抑菌的植物组、细菌组和对照组并连续添加蛋白质,测定了降解过程中蛋白质的浓度、细菌密度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 Linn.)与其根际微生物对可溶性蛋白质的联合降解作用.分别设置抑菌和不抑菌的植物组、细菌组和对照组并连续添加蛋白质,测定了降解过程中蛋白质的浓度、细菌密度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不抑菌实验中,植物组的蛋白质浓度下降最快.36h后,植物组、细菌组和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是97%、41%和26%.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伴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升高,植物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始终高于细菌组.24h后,植物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达到最高值0.75μmol/(L·h),此后酶活性下降至0.22μmol/(L·h).细菌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60h,达到0.43μmol/(L·h),至结束时降低为0.说明海马齿与根际细菌联合作用下,胞外酶活性升高,蛋白质降解效率最快.在抑菌实验中,抗生素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3个处理组的蛋白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检测不到亮氨酸氨基肽酶,说明单纯的海马齿根系不分泌该胞外酶.研究表明,在蛋白质的根际降解过程中,根际细菌是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分泌者和蛋白质降解的主要执行者,但根际细菌对蛋白质的高效降解必须以海马齿根系为依托.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利用海马齿生态浮床修复海水环境中的有机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 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根际微生物 根际降解
下载PDF
Safety of fast-track rehabilit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5
6
作者 Liu-Hua Wang Chun-Ming Lu +3 位作者 Fang Fang Dao-Rong Wang Ping Li Y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1期15423-15439,共17页
AIM: To compare the safety of fast-track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FT) and conventional care strategies (CC), or FT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LFT) and FT and open surgery (OFT)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关键词 Fast-track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laparoscopic surgery Open surgery Enhanced recover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COMPLICATIONS READMISSION Anastomotic leak Wound infection OBSTRUCTION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瓣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整形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向阳 管丹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8-612,共5页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需要乳房肿瘤整形技术修复乳房外形。乳腺肿瘤整形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包括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带蒂大网膜乳房保乳整形技术是组织替代的一种新方法。...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需要乳房肿瘤整形技术修复乳房外形。乳腺肿瘤整形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包括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带蒂大网膜乳房保乳整形技术是组织替代的一种新方法。该文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乳房肿瘤整形 大网膜瓣 腹腔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探索(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谋 易路 +3 位作者 李益坚 吴盛鹏 王子君 王荫槐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32例肾肿瘤患者(男16例,女16例)的临床资...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32例肾肿瘤患者(男16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6 min;热缺血时间17~32 min,平均25min;术中失血量50~200ml,平均101ml,无术中输血;无术中并发症。术后4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7~10d,平均8.5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直径2~6cm,平均3.3cm,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随着操作者经验的积累,此术式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胆囊疾病不同手术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成 杨英祥 +4 位作者 刘于红 王爱丽 单毅 李大伟 帅维正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比较四种胆囊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为临床选择术式做参考。方法 将传统胆囊切除术 7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4 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98例、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 4 5例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 比较四种胆囊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为临床选择术式做参考。方法 将传统胆囊切除术 7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4 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98例、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 4 5例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传统胆囊切除术组无论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手术并发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明显高于传统胆囊切除术及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组 (P <0 0 5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 1例胆瘘和出血 ,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切口感染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 )。医疗费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结论 传统胆囊切除术作为最安全的手术方式在胆囊疾患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都是微创胆囊手术 ,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可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及设备情况 ,结合术者的经验 ,选择合适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海鸣 金善良 匡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不同时间的镇痛药使用量及按压镇痛泵次数.观察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4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36 h镇痛药使用量及按压镇痛泵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ngⅡ、Cor、CRH、N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妇科外科手术 镇痛
下载PDF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敏 王昱 胥丹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期115-116,119,共3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开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托烷...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开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托烷司琼镇痛,实验组给予地佐辛联合盐酸托烷司琼。观察术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老年患者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地佐辛 舒芬太尼
下载PDF
巴西促使地铁车辆合同成为现实
12
《国际铁道工程》 2003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地铁车辆 巴西 美国 阿尔斯通lapa工厂 订购合同 结构特点 牵引设备 技术装备 车身外壳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行舒芬太尼靶控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海明 余凡 +1 位作者 邓庆珊 廖家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行舒芬太尼靶控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术后使用静脉途径镇痛,观察组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靶控...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行舒芬太尼靶控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术后使用静脉途径镇痛,观察组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靶控镇痛.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前后P物质和β内啡肽浓度和CD4+、CD8+、CD4+/CD8+水平差异.[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镇痛和镇静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物质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内啡肽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CD8+和CD4+/CD8+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行舒芬太尼靶控镇痛,其镇痛和镇静效果好于静脉输注组,且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舒芬太尼/治疗应用 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俊峰 郭献廷 王育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8年2月160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证实,腹腔镜手术成功154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8年2月160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证实,腹腔镜手术成功154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点,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起鹏 陈宇 +5 位作者 邱华勇 关小川 王德权 党心 宋越 姜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15例肾盂及上段输尿管癌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的根治手术,B组15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15例肾盂及上段输尿管癌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的根治手术,B组15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A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A组未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各有1例因未行规律膀胱灌注而出现膀胱内复发。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癌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肿瘤 输尿管肿瘤 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 后腹腔镜
下载PDF
“一步法”与“两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16
作者 鲁光锐 李旭 +2 位作者 张凯 余海峰 俞亚红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比较“一步法”与“两步法”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16例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其处理方式分为“一步法”组(A组,138例),“两步法”组(B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一步法”与“两步法”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16例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其处理方式分为“一步法”组(A组,138例),“两步法”组(B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如年龄、结石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上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法”与“两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但“一步法”在成本效益及患者恢复情况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两步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 总管结石
下载PDF
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17
作者 黄晶晶 金也 +3 位作者 刘嘉铭 林汉 崔逸峰 陆朝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7—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名具有≥3年普通外科临床经验且无腹腔镜基础的年轻医师进行培训。采用...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7—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名具有≥3年普通外科临床经验且无腹腔镜基础的年轻医师进行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的学员为虚拟现实组,进行普通腹腔镜模拟器训练的学员为普通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腹腔镜模拟器,进行为期10d(每项技能训练时间为2h,3项技能小计6h/d)的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夹持、剪切以及缝合打结)。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训练前学员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20位,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1(30~34)岁。10名虚拟现实组学员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31.5±1.4)岁;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42±4)min。10名普通组学员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1.2±1.0)岁;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42±4)min。两组学员性别、年龄、训练前TAPP模拟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训练前后学员基本技能情况。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前夹持评分为(5.1±1.0)分,剪切评分为(4.9±1.0)分,缝合打结评分为(4.7±1.5)分;训练后夹持评分为(8.0±1.3)分,剪切评分为(7.9±1.5)分,缝合打结评分为(6.6±1.3)分,学员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5.21,-3.07,P<0.05);普通组学员训练前夹持评分为(5.3±1.0)分,剪切评分为(5.0±1.2)分,缝合打结评分为(4.3±1.5)分;训练后夹持评分为(7.1±1.2)分,剪切评分为(6.7±1.3)分,缝合打结评分为(5.7±1.1)分,学员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3,-3.16,-2.42,P<0.05)。(3)训练前后学员完成模拟手术情况。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29±3)min,训练前为(42±4)min,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普通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为(36±4)min,训练前为(42±4)min,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虚拟现实组学员训练后完成TAPP模拟手术时间短于普通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结论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和普通腹腔镜模拟器均能提升学员腹腔镜基本技能以及TAPP模拟手术的熟练程度,且虚拟现实腹腔镜模拟器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腔镜模拟器 外科教学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的微创治疗策略
18
作者 刘连新 张维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8-553,共6页
我国是肝癌大国,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伴随医疗技术与理念的进步,腹腔镜及机器人肝切除术、局部消融治疗等微创治疗手段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与团队经验,论述肝癌微创治疗策略:各种微创治疗手段各具... 我国是肝癌大国,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伴随医疗技术与理念的进步,腹腔镜及机器人肝切除术、局部消融治疗等微创治疗手段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与团队经验,论述肝癌微创治疗策略:各种微创治疗手段各具特色,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需要在实践中综合考量、科学评估、个体化选择,以患者最大获益为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创 治疗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高精度腹腔镜显像技术在微创胃癌手术中的精准应用与评价
19
作者 郑朝辉 钟情 +1 位作者 张志权 吴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3-1179,共7页
高精度腹腔镜显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腹腔镜技术平台,其主要包括3D腹腔镜、4K超高清腹腔镜以及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等技术。在微创胃癌手术中,这些技术能够重建出更真实、更直观的三维立体结构,精准定位肿瘤和胃周淋巴结,从而清晰暴露... 高精度腹腔镜显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腹腔镜技术平台,其主要包括3D腹腔镜、4K超高清腹腔镜以及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等技术。在微创胃癌手术中,这些技术能够重建出更真实、更直观的三维立体结构,精准定位肿瘤和胃周淋巴结,从而清晰暴露解剖层次,为腹腔镜下胃周血管裸化、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等手术操作提供便利。笔者结合团队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阐述高精度腹腔镜显像技术在微创胃癌手术中的最新进展,分析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旨在推动高精度腹腔镜显像技术在微创胃癌手术中的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胃切除术 3D腹腔镜 4K腹腔镜 吲哚菁绿 近红外光成像
原文传递
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毛金磊 竺志豪 +4 位作者 陈浩 周梦卉 夏建福 彭为 王知非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索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6名外科医师参与基于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33.5±9.9)岁。通... 目的探索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6名外科医师参与基于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33.5±9.9)岁。通过水凝胶建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3D打印模型模拟术中出血场景,视频记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出血场景下外科医师止血方式和结果。由2位外审专家盲审训练视频并根据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评估(OSATS)评分表对网膜游离、血管暴露、血管夹闭及血管夹闭后出血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指标:(1)3D打印模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2)3D打印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3D打印模型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6位外科医师对于3D打印模型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的整体印象、逼真度、质地、外观、操作空间、触觉相似性评分分别为(4.5±0.6)分、(4.0±0.6)分、(3.7±0.5)分、(4.2±0.8)分、(3.8±0.8)分、(4.2±0.4)分。6位外科医师对于3D打印模型操作与真实场景相似、便于操作、缩短学习曲线和提高操作技能、模型训练可降低患者风险、提升训练者兴趣、提高术者信心、建议推广的评分分别为(4.0±0.6)分、(4.2±0.8)分、(4.3±0.8)分、(4.3±0.5)分、(4.3±0.5)分、(4.0±0.6)分、(4.8±0.4)分。(2)3D打印模型有效性验证: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出血场景下外科专家操作OSATS评分和操作时间分别为(18.7±0.6)分和(125±12)s,初级医师上述指标分别为(13.7±1.5)分和(212±51)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0,-2.89,P<0.05)。结论3D打印模型应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可有效模拟术中出血场景,并能区分不同技能级别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术中出血 腹腔镜检查 3D打印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