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疝气针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王正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IIH)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所收治的100例IIH患儿,并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IIH)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所收治的100例IIH患儿,并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HLHS的治疗,观察组的患儿主要接受腹腔镜下疝气针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EHN-HLH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皆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气针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卓越性。其微创性手术和操作的精准性为患儿提供了更为舒适和快速的康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小儿 疝气针 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腔镜下应用自制双孔缝合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建 张勇 +1 位作者 祝东强 刘恒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双孔针+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自制双孔针+Wolf-H型镜,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现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自制双孔针+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自制双孔针+Wolf-H型镜,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现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时间8~10min,平均8.7min,双侧手术时间12~18min,平均15.1min。术后均无局部血肿、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及皮下异物感。术后无疝复发,腹部未见明显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自制双孔缝合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除具备普通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外,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是小儿疝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双孔缝合针 单孔腹腔镜(Wolf-H型镜) 小儿 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缝线穿引器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杰 浦惠民 +8 位作者 李新国 王虎 王进 王亮 刘燕勇 张劲松 吴斌 崔其军 李浩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81-1984,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缝线穿引器辅助单孔腹腔镜及常规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病儿采用缝... 目的探讨缝线穿引器辅助单孔腹腔镜及常规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病儿采用缝线穿引器,对照组60例病儿采用常规腹腔镜治疗,由同一主刀医师采取以上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手术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情况、手术后复发等。结果观察组5例术前诊断为双侧,55例术前诊断为单侧,其中单侧术中发现24例为双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予以同期处理。对照组6例术前诊断为双侧,5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其中单侧术中发现26例为双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予以同期处理。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双侧手术时间为(19.34±2.51)min,对照组中双侧手术时间为(19.25±2.5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单侧手术时间为(10.42±1.50)min,对照组中单侧手术时间为(10.25±1.2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输精管血管损伤0例,对照组输精管血管损伤6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精索血管损伤0例,对照组精索血管损伤5例(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复发,对照组随访期间有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使用缝线穿引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达到常规腹腔镜治疗的相同效果,并具有创伤小、不易损伤血管、瘢痕隐蔽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单孔腹腔镜 缝线穿引器 常规腹腔镜 小儿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缝合法与疝针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朝亮 李一凡 温奕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缝合法(缝合组)与疝针法(疝针组)...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缝合法(缝合组)与疝针法(疝针组)结扎疝囊,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缝合组中复发1例,发生阴囊气肿2例、鞘膜积液2例、皮下血肿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疝针组发生鞘膜积液、阴囊气肿各1例,无复发、皮下血肿发生,共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疝针法操作更为简便,且容易掌握;术者可根据自身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缝合法 疝针法
下载PDF
腹腔镜下自制单凹槽疝针与雪橇钩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浦征宇 罗玲 +3 位作者 许琴芳 林锦辉 张咏康 赵振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讨论使用自制单凹槽单疝气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以及与传统雪橇疝气钩针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其中采用自制改良的单凹槽单疝气针实施手术12... 目的:讨论使用自制单凹槽单疝气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以及与传统雪橇疝气钩针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其中采用自制改良的单凹槽单疝气针实施手术124例(A组),采用传统雪橇疝气钩针实施手术129例(B组),比较2组患儿在手术操作方便性、术中腹膜破损、两次穿刺是否同一隧道、术后疼痛反应、术后穿刺点硬结、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6个月。在操作方便性、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反应等方面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发生腹膜破损方面,A组4例,B组27例;在两次穿刺同一隧道方面,A组均顺利完成,B组完成73例;在术后穿刺点硬结方面,A组有1例明显触及皮下硬结,B组有16例明显触及皮下硬结;在术后复发率方面,A组无复发,B组4例复发。上述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减少穿刺点硬结,降低术后伤口局部不适感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自制疝针 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凤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腹股斜沟疝平均手术时间(14.0±4.1)min,双侧腹股沟斜疝平均手术时间(21.0±5.9)min,住院时间1~4 d、平均住院时间(2.03±0.85)d。术后1周开始随访,采用门诊复诊与电话随访相结合,随访时间4个月~2年。无切口感染、戳孔疝、线结异物反应、医源性损伤、复发等病例。结论采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瘢痕隐蔽,术后并发症少,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硬膜外穿刺针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7
作者 罗章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疾病相关指标水平、疼痛程度[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量表(MPBS)]评分、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降低疾病相关指标水平、MPB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针 腹股沟疝 患儿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腹腔镜 并发症
下载PDF
单手四针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太成 马宁 +5 位作者 于洪燕 江志鹏 李英儒 甘文昌 侯泽辉 陈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雪橇针三尾固定缝线的单手四针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成年、单侧腹股沟...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雪橇针三尾固定缝线的单手四针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成年、单侧腹股沟直疝患者,排除复发疝、双侧疝、复合疝者,共15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手四针缝合组(76例)和传统钉合组(80例)。单手四针缝合组采用雪橇针三尾固定缝线,进行连续四针法缝合固定。雪橇针三尾线制作方法为用普通持针器将3-0、1/2圈弯针的薇乔线的针尾部掰直,成为雪橇状;将线重叠摆好,双线做1个单结,将此单结收紧,将针端线尾绕过该单结结环中,两端线尾倚靠第1个结再打第2个结,收紧线结,将带针一端线尾留下(长约12 cm),剪去线环端(留长约0.6 cm)及另一端线尾(留长约1.5 cm)。传统钉合组采用疝修补钉枪,将假疝类钉合于耻骨梳韧带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通过(审批号:L2014ZSLYEC-01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假疝囊关闭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及复发率。结果单手四针缝合组和传统钉合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2±0.4)岁和(61.1±0.7)岁,男性比例分别为93.4%(71/76)和92.5%(74/80),体质指数分别为(25.1±0.2)kg/m2和(24.9±0.2)kg/m2,假疝囊缺憾损大小分别为(16.1±0.4)cm2和(15.7±0.7)cm2。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传统钉合组相比,单手四针缝合组的手术时间长[(34.2±1.9)min比(30.3±1.1)min,t=5.484,P=0.045],假疝囊关闭时间长[(4.2±0.5)min比(1.8±0.7)min,t=7.423,P=0.031],但视觉模拟评分(VAS)低[(3.2±0.1)分比(5.3±0.6)分,t=-3.186,P=0.015],总体住院费用也较少[(9 897.3±104.4)元比(12 325.6±169.7)元,t=-3.972,P=0.023]。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病例的出现。术后随访1-24(12.0±1.2)月,两组均未发现补片感染,均无复发情况发生。单手四针缝合组在随访期间出现2例(2.6%)血清肿,传统钉合组出现3例(3.8%)血清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4,P=0.799),予以局部芒硝外敷后均在30 d内自行吸收。结论对比传统的钉枪钉合固定法,在TAPP术中采用雪橇针三尾固定缝线、单手四针缝合的方法,能有效关闭直疝假疝囊,并能降低住院费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疝假疝囊 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单手四针缝合
原文传递
改良疝针在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8
9
作者 胡宗举 宁长青 +1 位作者 孙雪峰 于江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7期1156-1158,12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硬膜外导管针加以改进,自制成疝修补针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比小切口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明确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 目的通过对硬膜外导管针加以改进,自制成疝修补针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比小切口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明确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临床资料,并根据实施的手术方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28例运用改良疝修补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组28例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住院时间等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制硬膜外导管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较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5.441、P<0.001),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切口小(t=5.403、P<0.001),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患儿较小切口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χ~2=4.082、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χ~2=1.018、P=0.313)及住院天数(t=0.928、P=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硬膜外导管针、自制成疝修补针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视野清晰开阔,并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同时可进行腹腔探查,且安全可靠,为儿童腹股沟斜疝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自制小儿疝针 腹腔镜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原文传递
两种自制导线缝扎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雪 汪树林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双孔导线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6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6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单孔针手术组452例,双孔针手术组203例,将两组患儿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自制双孔导线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6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6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单孔针手术组452例,双孔针手术组203例,将两组患儿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针组手术时间(17.7±3.5)min;术中出血(5.4±1.3)mL,住院时间(2.5±1.0)d发生腹壁下小血肿15例,术后复发3例;双孔针组手术时间(8.2±2.3)min,术中出血(1.4±0.3)mL,住院时间(2.1±0.8)d,发生腹壁下小血肿2例,术后复发1例。双孔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双孔针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孔导线缝扎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操作安全快捷,创伤更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腔镜 腹股沟疝 双孔导线缝针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庄惠丹 钟影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雪橇疝气钩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疼痛、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斜疝复发率以及对侧疝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总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15.19±4.63mL、2.00%)少于对照组(17.07±4.21mL、14.00%),观察组两次穿刺同一隧道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06±0.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7±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斜疝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0.00%、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斜疝复发以及对侧疝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 单凹槽单疝气针 疗效
原文传递
单孔双针法腹腔镜在小儿复杂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永辉 潘敏杰 +8 位作者 陈永洪 黎灿强 谢志华 龚独辉 莫宇轩 李达强 崔文博 李炳根 聂向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孔双针法在小儿复杂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复杂腹股沟斜疝120例,均为男性,分为双孔组和单孔双针组,每组60例。双孔组采用双孔法,单孔双针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孔双针法在小儿复杂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复杂腹股沟斜疝120例,均为男性,分为双孔组和单孔双针组,每组60例。双孔组采用双孔法,单孔双针组则用单孔双针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精管及血管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均<5 ml,均术后2 d出院。随访3~4年,中位随访时间3.5年,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单孔双针法治疗小儿复杂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且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儿童 腹腔镜 单孔双针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