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on NIHSS and Barthel score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1
作者 Xiao-Yan Zhang Jian-Yun Shen +1 位作者 Sheng Zhang Guo-Xin Zh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Objective: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o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of intracranial aortic stenosis.Methods: Chose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 Objective: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o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of intracranial aortic stenosis.Methods: Chose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October 2015.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study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clopidogrel.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4 weeks. Compa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dverse reaction rat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and blood lipid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compared the NIHSS score and daily life ability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0.9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72.73%).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LDL-C, TG and TC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stenosis and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PIDOGREL ATORVASTATI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NIHSS SCORE ADL SCORE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STENOSIS
下载PDF
血清CypA、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骞康 戴晓岚 吴凤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4(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42例,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稳...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4(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42例,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稳定性斑块86例(UP组)、稳定性斑块31例(SP组)、无斑块25例(NP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次日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ADAMTS-4。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ADAMTS-4水平对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UP组血清CypA、ADAMTS-4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和NP组,SP组血清CypA、ADAMTS-4水平均显著高于NP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CypA、ADAMTS-4水平高是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pA、ADAMTS-4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740、0.911,血清CypA、ADAMTS-4水平联合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血清CypA、ADAMTS-4水平单独(P均<0.05)。结论血清CypA、ADAMTS-4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椎基底动脉 亲环素A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列的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4 老年人
下载PDF
D-二聚体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解燕昭 马良 +3 位作者 韩凝 齐国松 孙强 徐国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探索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EVT的前循... 目的探索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收集研究对象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前循环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3例行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其中预后不良组54例、预后良好组89例。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小、糖尿病史占比低、术前NIHSS评分低、术前ASPECT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术后即刻mTICI分级为2b~3级的占比高、术前D-二聚体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OR=1.096,95%CI 1.007~1.193)、术后即刻mTICI分级(OR=19.609,95%CI 5.354~71.815)、术前D-二聚体水平(OR=1.310,95%CI 1.128~1.521)是前循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患者EVT预后不良的ROC曲线AUC为0.642(95%CI 0.540~0.745)。结论术前NIHSS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前循环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AIS-LVO患者行EVT后的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大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血清KLF2、NOS3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天舒 景黎君 +1 位作者 杨亚琼 滕军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n=150)。比较各组血清KLF2、NOS3水平;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清KLF2、NOS3水平对LAA型ACI的诊断价值和对发生重度LAA型ACI的预测价值。[结果]LAA型ACI组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诊断LAA型ACI的AUC为0.858,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6.00%,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检测-KLF2=3.796,Z联合检测-NOS3=4.689,均P<0.001)。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预测发生重度LAA型ACI的AUC为0.878,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90.48%,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KLF2=2.401,P=0.016;Z联合检测-NOS3=3.070,P=0.002)。[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LAA型ACI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样转录因子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 大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疾病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玄丽慧 杨娜 +4 位作者 冯玉婧 王茜 闫丽丽 孟艳宏 李雪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例、不确定病因(UE)型患者2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脂蛋白(a)。比较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析不同发病机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34例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LAA型患者(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P<0.05)。且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多有吸烟史(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脂蛋白(a)在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中呈差异表达,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结果及颅内梗死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游文霞 钟剑萍 +3 位作者 欧阳基鹏 黎宏庄 杨少民 胡秋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SSS-TOAST分型情况,并分析颅内梗死灶的特点。方法缺血性小卒中患者516例,进行SSS-TOAST分型,观察颅内梗死灶情况。收集患者年龄、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 目的观察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SSS-TOAST分型情况,并分析颅内梗死灶的特点。方法缺血性小卒中患者516例,进行SSS-TOAST分型,观察颅内梗死灶情况。收集患者年龄、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颈部血管检查等资料,并在不同SSS-TOAST分型间进行比较。结果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74例(33.72%)、心源性脑栓塞型39例(7.56%)、小动脉闭塞型229例(44.38%)、其他原因11例(2.13%)、原因不明63例(12.21%),主要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大动脉狭窄、90 d mRS评分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P均<0.05)。357例(69.19%)颅内梗死灶为孤立性病灶,其中231例(64.71%)病灶在皮层下、深部白质、基底节等常见位置;159例(30.81%)为多发病灶。282例(54.65%)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或之和)<20 mm,234例(45.35%)直径(或之和)≥20 mm。本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孤立性病灶,多数病灶大小<20 mm,孤立性病灶多位于常见位置(P均<0.05)。结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前者合并大动脉狭窄和预后不良比例更高;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常见位置的孤立性病灶,但部分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20 mm,多发梗死灶者也占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性小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下载PDF
全脑3D-ASL和SWI联合检查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国伟 陈锋 +5 位作者 李忠维 王爱杰 梁辉 王英 任金岩 张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讨3D-ASL和SWI技术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的ASL和SWI表现,其中4例于治疗前、4例于动脉溶栓治疗后、5例静脉溶栓治疗后、33例抗凝治疗后、12例于治疗后30~60... 目的 探讨3D-ASL和SWI技术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的ASL和SWI表现,其中4例于治疗前、4例于动脉溶栓治疗后、5例静脉溶栓治疗后、33例抗凝治疗后、12例于治疗后30~60天复查,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别统计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ASL像高/低灌注、SWI像出血或侧枝循环形成的影像学表现,按NIHSS评分评价临床愈后效果。结果 本组46例中,14例患者ASL像上呈局部或大部分高灌注,占30%,其余32例为低灌注,占70%;4例行动脉溶栓,ASL像上呈局部或大部分高灌注,SWI像上均可见面积大小不等的低信号出血灶;5例行静脉溶栓,ASL像上呈高灌注3例、呈低灌注2例,SWI像可见脑出血1例;33例行抗凝治疗,7例于治疗后ASL像上呈高灌注,其中5例SWI像可见低信号出血灶,2例SWI像上未见出血灶;26例ASL像呈低灌注,10例SWI像上可见出血灶,16例SWI像未见出血灶。4例有房颤病史且平常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抗凝治疗后均于ASL像上表现为高灌注。本组16例中,24例于SWI像上显示梗死区或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占52%。SWI像上9例可见沿大脑中动脉走行的条状低信号影,占20%。NIHSS评分:1例死亡,5例无变化,其余40例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联合运用3D-ASL和SWI技术指导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SL SWI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梁玉 伊鑫 +2 位作者 王浩 赛俊杰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9-766,共8页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吸烟、入院血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时间指标(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及术中是否入路转换。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中末次造影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及住院天数。根据血管内治疗的最终入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TRA组和TFA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最终纳入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EVT患者129例,其中TRA组47例,TFA组82例。TRA组和TFA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入院血压、入院NIHSS评分、发病前mRS评分、ASPECTS、术前静脉溶栓率、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术中末次造影mTICI分级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53.2%(25/47)比48.8%(40/82),P=0.630]、术后90 d的mRS评分分布(P=0.991)、术后90 d病死率[27.7%(13/47)比28.0%(23/82),P=1.000]、术中末次造影良好再通(mTICI分级≥2b级)率[97.9%(46/47)比95.1%(78/82),P=0.436]、术后24 h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4.3%(2/47)比12.2%(10/82),P=0.209]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FA组相比,TRA组的就诊至穿刺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0(95.00,153.00) min比105.00(80.25,118.00) min,Z=-2.937,P=0.030];TFA组较TR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4.95,7.05) d比7.00(6.95,8.88) d,Z=-2.573,P=0.010]。结论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TRA与TF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无明显差异,且TRA患者住院天数更短。本研究结果仍需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颜佳 俞帅 +4 位作者 冯红选 赵慧敏 谈心 桂千 吴冠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症状发作后72 h内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286)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症状发作后72 h内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286)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n=141)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组患者抗栓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出血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卒中发病到入院时间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梗死部位、责任动脉和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经阿加曲班联合治疗后90 d时的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为85.3%,对照组为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评分≥3分患者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为19.3%,而对照组为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责任动脉中,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为82.1%,对照组为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穿支闭塞患者占比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且不会增大出血风险。联合治疗在前循环缺血和穿支动脉闭塞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抗凝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薇 张临洪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16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脑梗死 高血压 替米沙坦 瑞舒伐他汀钙
下载PDF
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NBP与LIPost C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松 贺兴友 +3 位作者 贺电 汪波 詹彧 孙晶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注射液治疗)、LIPost C组(LIPost C治疗)、NBP+假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假LIPost C治疗)及NBP+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LIPost C治疗),各40例。4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4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软脑膜评分法(r LMC)]、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残缺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记录4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4组rLMC评分均上升,且NBP+LIPost C组r LMC评分较其他3组高(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NBP+LIPost C组低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 <0.05),且NBP+LIPost C组高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期间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联合LIPost C能有效促进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提高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肢体缺血后适应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HbA1c、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13
作者 李莹 刘梦 赵秀圆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n=32)和非END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Hcy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患者的FBG、LDL-C、HbA1c、Hcy分别为(8.11±1.49)mmol/L、(3.04±0.33)mmol/L、(8.02±1.36)%、(16.93±2.63)μmol/L,明显高于非END组的(6.53±1.17)mmol/L、(2.71±0.45)mmol/L、(6.38±1.21)%、(12.17±2.0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LDL-C、Hb A1c、Hcy均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FBG、LDL-C、Hb A1c、Hcy均较高,且均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糖脂代谢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陈娜 杨海华 +1 位作者 周晓梅 贾白雪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狭窄组(n=49)和无残余狭窄组(n=53)。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残余狭窄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的占比多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无残余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FIB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术前Hcy、术前FIB及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残余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钟勇进 胡蕤 +3 位作者 彭怀玉 王程阳 李轶 文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2周,脑梗死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3~5 d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MF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能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脑部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
16
作者 刘利宁 李毓新 王晓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9期2596-260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A252G、C804A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LAA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一时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A252G、C804A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LAA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一时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TNF-βA252G、C804A基因分型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脑梗死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TNF-βA252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TNF-βC804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FBG水平、TNF-βA252G基因型为GG型、TNF-βA252G等位基因为G型、TNF-βC804A基因型为AA型、TNF-βC804A等位基因为A型均为LAA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βA252G基因型为GG型、TNF-βA252G等位基因为G型、TNF-βC804A基因型为AA型、TNF-βC804A等位基因为A型可能是LAA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Β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应用
17
作者 潘锋 凌敏 +3 位作者 梁炳松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9-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包括专业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介入术前后护理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脑心健康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出院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入院,出院,出院1、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药物依从度量表(MMAS-8)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措施落实率、术后措施落实率、健康宣教落实率和总体措施落实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住院单位并发疾病发生率及出院单位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脑心健康管理师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的T1W-3D-VISTA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庆龙 刘天怡 +5 位作者 杨诗琪 李露露 刘鹏飞 李国忠 王巍 崔英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 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ISTA扫描,根据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合并基底节区外脑梗死)和非基底节组(不包含基底节区脑梗死),研究两组患者梗死同侧斑块在M1段血管壁的分布,斑块与胼胝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contrast ratio,CR),以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5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伴有同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底节组:30例,非基底节组:22例),一共1560幅图像被研究,其中251幅图像包含斑块,基底节组的上侧壁斑块所占比例(37.74%)较非基底节组(10.26%)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基底节组的下侧(26.42%)及腹侧(13.21%)斑块所占比例较非基底节组的下侧(48.72%)及腹侧(33.33%)斑块所占比例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0.039)。基底节组斑块相对信号强度(CR)较非基底节组小(均值分别为0.8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相关临床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BMI、入院24 h NIHSS评分、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W-3D-VISTA序列可以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相对信号强度,与非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中动脉M1段斑块更多分布于上侧壁,下侧及腹侧壁相对较少,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动脉斑块相对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朱丽娟 李敏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动脉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动脉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斑块类型及血管狭窄程度,对比两组颈动脉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多集中于颈动脉分叉处,观察组此处斑块占比为55.81%,对照组占比为52.38%(P>0.05)。观察组软斑、混合斑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扁平斑、硬斑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且阻力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识别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可判定斑块类型、血管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血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类型 血流参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增平 王伟佳 +1 位作者 孔憶娜 王聪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n=51)、稳定性斑块组(n=89)和不稳定斑块组(n=58);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1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其他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低水平及IL-8高水平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估指标,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以及IL-8水平的增加可能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