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赵友明 池永龙 +3 位作者 徐华梓 王向阳 洪汝康 王振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 10个尸体标本 ,分别测定在其它组织无损伤时 ,肘内侧副韧带切断时 ,肘内侧副韧带和前臂骨间膜均切断时的力—位移曲线 (纵向位移 )及肘外翻角。结果 :肘内侧副... 目的 :探讨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 10个尸体标本 ,分别测定在其它组织无损伤时 ,肘内侧副韧带切断时 ,肘内侧副韧带和前臂骨间膜均切断时的力—位移曲线 (纵向位移 )及肘外翻角。结果 :肘内侧副韧带切断时的纵向位移及肘外翻角均大于其它组织无损伤时 ;肘内侧副韧带和前臂骨间膜均切断时的纵向位移及肘外翻角均大于其它组织无损伤时和肘内侧副韧带切断时 ,两两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在其它组织无损伤时 ,单纯桡骨头切除是安全的 ;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时 ,可在有效修补韧带的同时作单纯头切除 ,必要时行假体置换 ;合并肘内侧副韧带和前臂骨间膜均损伤时 ,最好作假体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切除 肘关节 稳定性 生物力学 研究
下载PDF
MESS评分在治疗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飞亚 郭晓山 +3 位作者 高伟阳 陈星隆 李志杰 蒋良福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膝关节脱位伤4例。18例MESS评分≥7.0分,其中13例Ⅰ期截肢,5例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取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8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18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均Ⅰ期或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Ⅰ期行保肢手术,术后肢体均成活,随访0.5~1年,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ESS评分简单、准确,可帮助我们对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处理制定更客观准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折 修补手术 外科 血管 损伤严重度评分 截肢术
下载PDF
菩人丹超微粉对肥胖型T2DM大血管损伤大鼠ET-1、NO、FFA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庞宗然 刘祖涵 +2 位作者 苏晓慧 王朝晖 张伯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9-1780,共2页
目的观察菩人丹超微粉(PRD)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游离脂肪酸(FFAs)含量的影响,探讨PRD对肥胖型T2DM大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辅以尾静脉快速... 目的观察菩人丹超微粉(PRD)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游离脂肪酸(FFAs)含量的影响,探讨PRD对肥胖型T2DM大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辅以尾静脉快速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动物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PRD低、中、高剂量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以及模型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 w,测定给药前及给药4 w末血清NO、ET-1、FFAs的含量。结果 PRD中、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血清ET-1的含量(P<0.01),PRD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提高血清NO含量(P<0.01)。PRD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FFAs的含量(P<0.01~0.05)。结论 PRD具有调节脂代谢,调整血管舒缩功能,保护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菩人丹超微粉 大血管损伤 内皮素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被引量:7
4
作者 章柏平 吕仁发 +2 位作者 徐燕荣 汤善华 邹澍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51-552,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血管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对犬血管影响的组织病理与影像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秀军 马旺扣 肖湘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对血管影响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将125I粒子对称性缝植于3只健康杂种犬右侧颈外静脉、颈内动脉两侧血管外膜上,每只12枚,粒子活度0.7mCi、间距6~10mm。分别饲养8、10、12个月后行X线平片、MSCTA、DSA及...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对血管影响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将125I粒子对称性缝植于3只健康杂种犬右侧颈外静脉、颈内动脉两侧血管外膜上,每只12枚,粒子活度0.7mCi、间距6~10mm。分别饲养8、10、12个月后行X线平片、MSCTA、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MSCTA采用MIP、SSD、VE、MPR等多种后处理图像观察。对侧颈部血管作对照。结果6根血管均见粒子处局部外膜纤维组织增生和内膜内皮细胞脱落,并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中膜与内膜弹力层无甚改变,未见血管狭窄、穿孔及血栓形成。平片显示了全部26枚粒子与分布,未能显示粒子与血管关系;CTA显示粒子旁血管狭窄3根、闭塞1根,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源影像显示粒子周围组织增生;DSA清楚显示了粒子与血管关系,粒子周围所有血管均未见狭窄、血栓等异常。左侧颈动静脉未发现组织病理与影像学异常。结论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可致血管辐射损伤,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植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大血管损伤 影像学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时高 孙军锁 +3 位作者 景斗星 蔡雅楠 杨森 王铁涛 《骨科》 CAS 2016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30例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 目的分析比较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30例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骨牵引术组);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34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腓骨瓣移植术组)。对两组患者医疗指标和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腓骨瓣移植术组比较,骨牵引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腓骨瓣移植术组的愈合时间较骨牵引术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Johner-Wruhs评分,腓骨瓣移植术组优良率为82.4%(28/34),骨牵引术组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的特点,但是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创伤和损伤 腓骨 外科皮瓣 血管 移植 自体
下载PDF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坚 马未央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 1974~1999年诊治的 18例颈部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受伤血管 :颈总动脉 7条 ,颈外动脉 4条 ,颈内动脉 2条 ,锁骨下动脉 1条 ,颈内静脉 4条。损伤类型 ... 目的 探讨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 1974~1999年诊治的 18例颈部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受伤血管 :颈总动脉 7条 ,颈外动脉 4条 ,颈内动脉 2条 ,锁骨下动脉 1条 ,颈内静脉 4条。损伤类型 :切割伤 8例 ,撕裂伤 5例 ,离断伤 2例 ,炎性损伤 2例 ,肿瘤侵犯损伤 1例。 15例根据颈部伤口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作出诊断 ,2例血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 ,1例术中探查得到诊断。手术采用血管缝合修补 8条 ,颈外、颈总动脉结扎各 3条 ,锁骨下动脉结扎 1条 ,颈外动脉代替颈内动脉血管重建 1条 ,颈内静脉结扎及填塞止血各 1条。术后痊愈 14例 ,肢体轻度偏瘫 1例 ,锁骨下动脉经结扎后上肢坏死截肢 1例 ,死亡 2例 ,死亡率为 11.1%。结论 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损伤 止血技术 结扎术 手术治疗 鼻咽癌
下载PDF
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杰 曾泉 +1 位作者 黄江菊 胡国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 目的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治疗17次(37.8%),血管内支架置入20次(44.4%),栓塞治疗7次(15.6%)。血管结扎在治疗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时再次出血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血管内支架置入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37)。结论血管结扎是感染性颈动脉破裂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是防止再次出血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结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其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破裂 感染 头颈部肿瘤 血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昀 郑力峰 +2 位作者 方心俞 曾锦源 叶君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介绍保留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006年7月~2011年9月所完成的保留穿支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临床病例共计74例,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中位数38... 目的介绍保留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006年7月~2011年9月所完成的保留穿支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临床病例共计74例,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中位数38岁(23~74岁),随访时间平均11月(3~28月)。其中创伤及其并发症导致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28例,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7例,小腿下段软组织肿瘤2例,跟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并跟骨外露11例,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跟腱外露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12例,肌腱外露3例,足跟部皮肤慢性溃疡4例,脂溢性角化病1例。结果皮瓣的临床效果满意,74例中全部成活45例,远端部分表皮坏死11例,伤口愈合延迟6例、远端皮瓣部分坏死9例,其中经换药后自行愈合7例,再次缝合后愈合2例,3例皮瓣大部分坏死,仍有骨质外露,手术失败。皮瓣最大面积为22cm×12cm,最小为7cm×5cm。所有负重区的皮瓣修复皆恢复保护性感觉,负重后无再次发生溃疡。结论保留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相对确保皮瓣的血供,扩大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进一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和增加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血管 营养生理学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胫前后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及用作游离皮瓣的供血动脉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阳 孙洁 +2 位作者 李崇杰 梁晓旭 沙德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胫前后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和用做游离皮瓣的供血动脉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20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胫前或胫后动脉断裂缺损及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 目的 探讨胫前后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和用做游离皮瓣的供血动脉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20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胫前或胫后动脉断裂缺损及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游离胫前或胫后动脉残端寻找分支,并于发出分支处的远近端各切取动脉主干做为标本.将胫前或胫后动脉分支近侧的主干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吻合,将大隐或小隐静脉与降支伴行静脉吻合.切取的标本分为分支近、远端两组,标本做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结构,计算两组管壁完好率,进行 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分支近端组管壁完好率为100%,远端组为20%,P〈0.05.3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2~4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正常肤色基本一致,患肢可负重,行走自如,无异常步态.结论 胫前、后动脉残端在发出分支处的近端管壁完好,明显优于远端,用其做游离皮瓣的供血动脉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小腿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荣愈平 黄汉涛 +3 位作者 刘家盛 杨勇 罗勋鹏 黎雪琴 《腹部外科》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及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胰腺癌病人进行腹部螺旋CT检查,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图像。分别按照Loyer分型标准、Lu分级标准及本研究制定的标准评价胰腺周围重要血管的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及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胰腺癌病人进行腹部螺旋CT检查,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图像。分别按照Loyer分型标准、Lu分级标准及本研究制定的标准评价胰腺周围重要血管的侵犯程度,评价胰腺癌是否可切除。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标准对血管可切除性评价的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Kappa系数。结果Loyer分型标准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4%、88.00%、86.96%、59.46%和97.09%,其Kappa系数为0.629;Lu分级法分别为92.86%、84.00%、94.78%、77.78%和96.46%,Kappa系数为0.766;本研究标准分别为95.00%、84.00%、97.39%、87.50%和96.55%,Kappa系数为0.827。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转移 血管 外科手术 评价研究
下载PDF
腘动脉瘤治疗方法的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符晓阳 袁记 金毕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探讨腘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6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B超、CTA或DSA检查确诊,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腘动脉瘤切除并自体大隐静... 目的 探讨腘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6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B超、CTA或DSA检查确诊,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腘动脉瘤切除并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1例;腘动脉瘤切除并人造血管移植术5例;动脉瘤壁部分切除并补片修补术4例.随访6个月~3年,1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患者移植血管通畅性良好;5例行人造血管移植术的患者3例通畅性良好,2例管腔闭塞;4例动脉瘤壁部分切除并补片修补术患者管腔通畅良好;6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4例通畅良好,2例术后1年管腔闭塞.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腘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自体静脉移植和补片修补术是最为有效的.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考虑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瘤 自体静脉 人造血管 外科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损伤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阳 李崇杰 +1 位作者 梁晓旭 沙德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的选择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15例外伤性胫前、胫后动脉及尺桡动脉损伤或缺损的动脉残端做病理取材,位置位于正常区域内发出分支前后的残端动脉主干。标... 目的:探讨损伤动脉残端的病理变化,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的选择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15例外伤性胫前、胫后动脉及尺桡动脉损伤或缺损的动脉残端做病理取材,位置位于正常区域内发出分支前后的残端动脉主干。标本分为分支前、分支后两组,同时对炎性区域内的动脉残端取材。标本做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结构变化,比较分支前后两组血管完好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所有分支前组及1例分支后组标本动脉各层结构存在,无变性坏死,内膜完整。14例分支后组标本动脉结构变性坏死,内膜剥脱。两组间动脉完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性区域内动脉残端除变性坏死外,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损伤动脉残端于发出分支以前的动脉主干管壁结构存在、完好,具有做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的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腹肝上下腔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福田 林洪峰 +2 位作者 丁伟 耿晓霞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63-364,367,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采用经腹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改良手术组),相同病理类型18例应用开胸行右心房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 目的:探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采用经腹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改良手术组),相同病理类型18例应用开胸行右心房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传统手术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改良手术组16例中,术中1例急性右心衰,15例术中经过顺利。人工血管长度6~8cm,随访6~55个月人工血管内无血栓形成。传统手术组18例中,术中急性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与急性心包炎各1例。人工血管长度12~14cm。术后随访60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37、42、58个月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结论:经腹腔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行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该手术是治疗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人工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周围血管严重创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武兵 张旭鸣 +4 位作者 陈曙光 柯铁 林昊 林世水 邱美光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血管损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经常发生,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快速明确诊断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前提,急救处理得当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基础,已成为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正确的血管重建手术是治疗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经常发生,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快速明确诊断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前提,急救处理得当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基础,已成为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正确的血管重建手术是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和关键,有效术后处理、防治并发症是血管损伤治疗成功的保障。手术不及时和伴有广泛的骨骼、神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程度是截肢率增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诊断 抢救 手术治疗 教训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中大血管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宝生 刘尚国 +3 位作者 秦秀广 吕靖民 齐博 卢建国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9期775-776,779,共3页
目的总结肺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术和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肺动脉、5例胸主动脉、4例奇静脉、1例颈内静脉、2例上腔静脉、1例无名静脉破裂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康复出院,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4.... 目的总结肺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术和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肺动脉、5例胸主动脉、4例奇静脉、1例颈内静脉、2例上腔静脉、1例无名静脉破裂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康复出院,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4.44%。结论迅速控制出血,良好暴露及正确缝合止血技术等是胸外科手术中大血管破裂修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大血管损伤 血管修补
下载PDF
腹部血管损伤62例分析
17
作者 李介秋 彭浩 +4 位作者 李汉军 葛健君 谢小丰 刘飞 夏洪志 《腹部外科》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2例71条腹部血管损伤及其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治愈53例(85.5%),死亡9例(14.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功止血是救治的关键;有良好的血管外科基础对腹部...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2例71条腹部血管损伤及其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治愈53例(85.5%),死亡9例(14.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功止血是救治的关键;有良好的血管外科基础对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血管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周大静脉损伤救治策略的探讨
18
作者 吴性江 韩建民 +2 位作者 王新波 丁威威 黎介寿 《腹部外科》 2011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周大静脉损伤救治策略。方法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急诊收治肝外伤病人152例,根据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18例诊断为肝周大静脉损伤。人院时行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肝损伤严重度评分。按照损伤控制性外科的原则,分别采... 目的探讨肝周大静脉损伤救治策略。方法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急诊收治肝外伤病人152例,根据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18例诊断为肝周大静脉损伤。人院时行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肝损伤严重度评分。按照损伤控制性外科的原则,分别采用肝脏缝合、损毁肝切除、血管直接修补、纱布填塞等治疗,分析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18例ISS和APACHE II评分分别为(31.6±4.8)分和(18.9±6.8)分,肝脏损伤分级为V或Ⅵ级。5例左肝、左肝静脉合并肝后下腔静脉(RVC)损伤行肝组织深部缝扎、损毁肝脏切除、血管修补术,无并发症。13例右肝和右肝静脉伴RVC或门静脉损伤者行肝组织深部缝扎、损毁肝脏切除、血管修补术,成功止血4例,术后并发胆漏1例;肝组织深部缝扎、损毁肝脏切除、血管修补和肝周纱布填塞9例,术后成功控制出血3例,进一步药物控制出血3例,肝动脉栓塞止血1例,再出血死亡2例;术后右膈下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纱布填塞和血管修补是控制肝周血管损伤出血的有效方法,肝周纱布填塞符合严重肝外伤救治的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 特别适用于其它方法不能控制出血的严重肝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血管 出血 外科纱布 止血
下载PDF
带上下血管蒂的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22例
19
作者 刘勇 殷桂林 +2 位作者 朱水波 张晓明 王荣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总结带上下血管蒂的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22例的经验。方法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漏斗胸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0岁,漏斗胸指数均大于0.2。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脉和带腹壁上动脉的腹直肌蒂的胸骨180。翻转方... 目的总结带上下血管蒂的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22例的经验。方法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漏斗胸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0岁,漏斗胸指数均大于0.2。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脉和带腹壁上动脉的腹直肌蒂的胸骨180。翻转方式,翻转后两侧胸廓内动脉及两侧带腹壁上动脉的腹直肌均呈十字交叉状置于胸骨前。结果全组病例术后胸骨凹陷均得到完全纠正,胸廓外形满意,术后无一例发生胸骨缺血坏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胸膜破裂16例(7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胸腔积液2例(9.1%),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10—15d(平均12d),随访3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带上下血管蒂的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近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手术方式 改良胸骨翻转术 上下血管蒂
下载PDF
38例四肢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20
作者 毛华晋 郭良泽 陈林 《健康大视野(医药学术版)》 2005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 对38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1年5月-2004年12月救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34.6岁。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结果 采用血管... 目的 对38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1年5月-2004年12月救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34.6岁。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结果 采用血管端吻合15例(39.4%),血管修补8例(21.1%),自体静脉移植8例(21.1%),死亡1例(2.6%),截肢6例(15.8%)。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救治原则是保证生命安全后尽快重建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正确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快速止血是重点;强调对深静脉的修复并正确处理感染性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四肢 创伤和损伤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