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magnetic desig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large turbo-generator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Yi-xuan WANG Ying +1 位作者 LIU Xin QIU Hai-fei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09年第12期19-28,共10页
Through a great deal calculation,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ator parametric and rotor electromagnetic system of 1000MW turbo-generator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nsoft Maxwell Rmxprt12.1 software. Besides. ... Through a great deal calculation,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ator parametric and rotor electromagnetic system of 1000MW turbo-generator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nsoft Maxwell Rmxprt12.1 software. Besides.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generator, the geometry dimensions of the stator and rotor, type and sizes of the slots, coils and windings parameters and the way of windings connection are determin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systems of generator stator and rotor was constructed by Ansoft Maxwe112D3D 12.1, and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 wa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The 3D geometric models of turbo-generator we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PROE software, and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generator structure was built by ANSYS workbench 11.0. In additi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ator iron core, stator frame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has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for large turbogenerator that are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 should be optimal. and the design plan and method suggested by this paper should be feasible. The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 turbo-generator than 100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turbo-generator electromagnetic design finite element method dynamic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下载PDF
大容积气袋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琦 马春生 +1 位作者 黄世霖 张金换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18,共4页
气袋缓冲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产品的缓冲保护,其数值模拟技术是设计和验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某大容积缓冲气袋,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获得了与实际缓冲特性较为一致的气袋模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讨... 气袋缓冲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产品的缓冲保护,其数值模拟技术是设计和验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某大容积缓冲气袋,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获得了与实际缓冲特性较为一致的气袋模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讨论了模拟中3种主要控制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种适合于工业应用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积气袋 模拟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深埋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邬金 李元辉 +1 位作者 司呈斌 徐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5,共5页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可使采场处于有利的力学状态,使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趋于均匀化,在保证开采系统稳定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支护工作量,提高采矿强度和生产效率。在深入分析思山岭铁矿地质概况与采矿方法的基础上,对影响矿房回采...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可使采场处于有利的力学状态,使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趋于均匀化,在保证开采系统稳定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支护工作量,提高采矿强度和生产效率。在深入分析思山岭铁矿地质概况与采矿方法的基础上,对影响矿房回采稳定性的矿房高度、矿房宽度、采场长度、矿柱宽度、矿柱充填方式等5个关键因素进行2水平正交设计,获得8种试验方案。运用大型岩土软件FLAC3D对盘区内不同方案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其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应力、位移、塑性区等特征,初步得出采场处于最有利力学状态时的结构参数方案(采场高60 m、采场长60 m,矿房宽18 m、矿柱宽20 m的参数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回采过程中,采场长度对顶板应力和顶板位移的影响最大,采场越长,应力值越大,且压应力主要在盘区间柱集中,顶底板处出现拉应力集中。分析结果可为盘区矿房矿柱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深部厚大矿体 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 结构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选煤厂大型贮煤筒仓设计方法及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静 宋存义 +2 位作者 白建明 王清和 黄春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9-992,共4页
针对选煤厂大型贮煤筒仓结构及功能问题,通过对大型筒仓设计所涉及的关于仓、斗壁和支撑构件变形及应力状态分析及物料流动临界状态、流动速度、流动型式所要求的条件分析,得出选煤厂大型的筒仓设计及计算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数学模型,... 针对选煤厂大型贮煤筒仓结构及功能问题,通过对大型筒仓设计所涉及的关于仓、斗壁和支撑构件变形及应力状态分析及物料流动临界状态、流动速度、流动型式所要求的条件分析,得出选煤厂大型的筒仓设计及计算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数学模型,将筒仓设计与先进的计算机仿真相结合,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贮煤筒仓 设计方法 计算机仿真 离散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输出跟踪控制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严心 井元伟 张嗣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一类未知的非线性互联大系统 ,设计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以实现跟踪控制。采用模糊控制、模糊逻辑逼近和模糊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对维数较低的子系统未知动态和维数较高的互联项未知动态分别采用两类模糊规则进行逼近 ;对系统的... 针对一类未知的非线性互联大系统 ,设计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以实现跟踪控制。采用模糊控制、模糊逻辑逼近和模糊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对维数较低的子系统未知动态和维数较高的互联项未知动态分别采用两类模糊规则进行逼近 ;对系统的外部干扰及模糊逼近误差采用模糊滑模控制予以抵消 ,基于 L yapunov方法实现模糊系统中的参数自适应律并在线调节。所设计的间接自适应控制器使系统在 L yapunov意义下稳定 ,且跟踪误差趋近于 0。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系统 输出跟踪控制 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滑模控制 互联大系统
下载PDF
高转速大惯量筒纱脱液转笼的设计与分析
6
作者 朱姿娜 位迎光 +2 位作者 孟婥 孙以泽 朱荷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5-1458,共4页
针对纺织工艺对筒纱改性和染整中遇到筒纱脱液甩干的问题,设计了可用于高转速大惯量环境的脱液转笼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剪切力、弯矩校核分析。依据材料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后的转笼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改进前后的转笼结... 针对纺织工艺对筒纱改性和染整中遇到筒纱脱液甩干的问题,设计了可用于高转速大惯量环境的脱液转笼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剪切力、弯矩校核分析。依据材料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后的转笼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改进前后的转笼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转笼结构有效控制了变形量,大幅度降低了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改善了疲劳安全系数。数值模拟结果给高转速大惯量脱液转笼的结构设计和使用工况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速 大惯量 脱液转笼 材料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大尺寸盘榫结构件疲劳寿命优化设计及验证方法研究
7
作者 杜青 张建 +4 位作者 张海洋 梁振兴 陈育志 李佳 徐胜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7-183,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设计中盘榫应力集中导致的结构件寿命瓶颈问题,导入三次B样条曲线优化理念,以较低设计参数调整维度代价获得了定性合理、可变性较大的榫槽优化结构,稳定提高了设计优化速率和泛化能力。面向大尺寸盘榫结构件,... 针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设计中盘榫应力集中导致的结构件寿命瓶颈问题,导入三次B样条曲线优化理念,以较低设计参数调整维度代价获得了定性合理、可变性较大的榫槽优化结构,稳定提高了设计优化速率和泛化能力。面向大尺寸盘榫结构件,提出根据优化前后榫槽应力集中位置的应力水平和梯度设计模拟件进行验证,保证了大尺寸结构件设计方案验证的等效性和充分性。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盘榫结构件最大应力降低45%,低周疲劳寿命提高约36倍;基于应力集中和梯度设计的模拟件验证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印证了优化收益和验证方法可靠性,对于大尺寸结构件疲劳试验设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结构件 盘榫结构 B样条曲线方法 低周疲劳 模拟件设计
下载PDF
大型半潜船波浪弯矩间接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崔家林 张金钊 +2 位作者 张猛 刘红兵 曲先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6-1672,共7页
为准确得到大型半潜船波浪弯矩监测结果,本文阐述了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传统方法,并基于某大型半潜船的全船有限元仿真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在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稳定且精度较高的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的改... 为准确得到大型半潜船波浪弯矩监测结果,本文阐述了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传统方法,并基于某大型半潜船的全船有限元仿真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在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稳定且精度较高的船体波浪弯矩间接监测的改进方法,利用C-最优设计法和D-最优设计法优化长基线应变仪的安装位置,并通过全船有限元仿真构建改进方法的数学模型。对国内某大型半潜船进行实船监测和全船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精度,并将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装载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改进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弯矩间接监测 C-最优设计法 D-最优设计法 长基线应变仪 数学模型降维 测点优化 数值模拟 大型半潜船 实船监测
下载PDF
大转角涡轮叶栅复合弯曲定性分析与应用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松涛 薛兴旭 +1 位作者 周逊 罗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45-1355,共11页
通过定性推导分析了复合弯曲对叶栅吸力面静压分布与端部周向迁移流体折转过程的影响,明确了复合弯曲对大转角高负荷平面涡轮叶栅流场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已有仿真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复合弯曲是在反弯叶片吸力面端部进行局部正弯,令叶... 通过定性推导分析了复合弯曲对叶栅吸力面静压分布与端部周向迁移流体折转过程的影响,明确了复合弯曲对大转角高负荷平面涡轮叶栅流场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已有仿真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复合弯曲是在反弯叶片吸力面端部进行局部正弯,令叶片压力面反弯、吸力面端部正弯结合叶身反弯的造型方式。研究表明,复合弯曲设计通过改变吸力面低能流体的展向迁移趋势与周向迁移流体的折转趋势抑制了叶栅二次流的发展。一方面,复合弯曲设计调节了叶展中部与叶栅端部附近吸力面逆压梯度与展向静压梯度分布,抑制了吸力面低能流体向脱落涡与壁角涡高损失区的迁移与堆积;另一方面,复合弯曲设计影响了周向迁移流体折转过程,抑制了周向迁移流体向叶栅端部的折转及其折转过程中与吸力面附近流体的掺混。因此,复合弯曲设计能够在常规反弯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叶栅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涡轮叶栅 二次流控制 复合弯曲设计 大转角高负荷叶栅 定性分析 仿真验证
原文传递
大动物SPECT系统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旨晗 刘辉 +5 位作者 吕振雷 侯岩松 孙立风 王石 吴朝霞 刘亚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5-1883,共9页
该文选用了一种现有的大动物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探测器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准直器系统进行了参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视野(field of view, FOV)中心点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以... 该文选用了一种现有的大动物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探测器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准直器系统进行了参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视野(field of view, FOV)中心点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以及投影交叠比例并设置一定约束条件,选出了6组设计方案作为评估对象,并利用了一种性能评估方法,通过计算选定像素的局部脉冲响应的对比度恢复系数(contrast recovery coefficient, CRC)和方差,对6组不同准直器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并通过热圆柱模型的数值模拟成像实验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成像效果验证。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在满足视野中心探测效率不低于0.03%的情况下,热圆柱成像空间分辨率不低于3.0 mm,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物SPECT系统 性能评估方法 准直器设计方案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