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large,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被引量:6
1
作者 Qiao Deng Wenfeng Feng +1 位作者 Huanqi Hai Jianming Liu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PFED)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PFED)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large and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CA treated with this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in Shanghai Hospital of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nd Souther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6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10 with 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and 2 with a double tubride stent(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pipeline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 and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pipeline st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18 months(average, 9.25 months). Among them, 63 cases had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neck of the aneurysm(Raymondl Class I; MRS score 0; 80.8%). Aneurysms recurred in 12 cases(Raymondl Class Ⅱ; MRS score 1; 15.4%). Delayed ischemic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1 case(MRS score >2; 0.13%). There was 1 case of poor release of stent and 1 case of stent stenosis(0.13%).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wide-necked aneurysms in the ICA with PFED has a high total occlusion rate and good prognosis was better than coil embolization, but the placement of PFED still has som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DEVICE large wide-necked aneurysm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urative effect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的比较
2
作者 朱云中 周庆 +3 位作者 陈锐 周海静 韦展亮 卢双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3例。结果术中所有支架均成功展开,无支架打开不良或移位,无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Solitaire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4.4%,38/48)与Neuroform支架组(86.3%,65/73)无统计学差异(P=0.683)。Solitaire支架组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Neuroform支架组1例术后出现局部脑缺血;两例病人出院时均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出院时,Solitaire支架组预后良好率(86.7%,39/45)与Neuroform支架组(87.7%,64/73)无统计学差异(P=0.874)。107例(90.7%,107/118)获得临床随访(102~458 d;平均145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预后良好率(86.0%,37/43)与Neuroform支架组(85.9%,55/64)无统计学差异(P=0.323)。88例(74.8%,88/118)接受影像学随访(213~817 d;平均264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2.1%,35/38)与Neuroform支架组(90.0%,45/50)无统计学差异(P=0.670)。随访期间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采用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支架 NEUROForM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杜安东 张学兵 +4 位作者 刘带林 蒯涛 白雅林 马东明 许世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对术后并发症与动脉瘤复发进行总结结果在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14例,后交通动脉22例,大脑前动脉2例,基底动脉尖2例,椎动脉V4段2例,眼动脉段4例。40例破裂动脉瘤,12例未破裂动脉瘤。术后脑梗死2例,脑梗死合并出血2例,围手术期未见其他明显的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40例、瘤颈残留6例、瘤体小部分残瘤6例;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4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小部分残留2例。mRS评分在出院时:0分38例,1分10例,2分2例,3分2例;随访6~12个月,mRS评分0分46例,1分4例,2分2例。结论宽颈动脉瘤患者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弹簧圈栓塞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4
作者 王志刚 陈吕安 +2 位作者 罗勇 刘乔 龚清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 目的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20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共置入29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5例(86.2%),Ⅱ级1例(3.4%),Ⅲa级3例(10.3%)。术后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术后随访3~6个月,28例完成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3分1例;18例完成影像学随访,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15例(83.3%),Ⅱ级1例(5.6%),Ⅲa级例2(11.1%),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Neuroform Atla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马学雷 耿守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6个月,A组mRS评分0~2分占比94.44%高于B组的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Enterprise支架 Neuroform Atlas支架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金涛 张宇翔 +5 位作者 贾子昌 姜除寒 刘恋 栾景源 梁飞 赵彦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57个动脉瘤(89.1%,57/64)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6个动脉瘤(9.3%,6/64)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1个动脉瘤(1.6%,1/64)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3例患者(4.8%,3/6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术中血栓形成,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为术后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出院时均无致残性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时55例患者获临床随访,均预后良好(mRS≤2分),7例患者失访。50例患者(52个动脉瘤)获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RaymondⅠ级45个(86.5%,45/52),RaymondⅡ级4个(7.7%,4/52),RaymondⅢ级3个(5.8%,3/52),12例患者失访。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并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Neuroform Atlas支架 支架辅助栓塞术
下载PDF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静波 吴中学 +7 位作者 王忠诚 李佑祥 姜除寒 杨新健 张友平 姜鹏 吕明 尹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54-255,共2页
目的总结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病历资料.瘤颈/瘤体为0.5~1,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12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95%)栓塞.1例术后... 目的总结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病历资料.瘤颈/瘤体为0.5~1,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12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95%)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7例随访6个月~1年,1例动脉瘤复发.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宽颈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静波 吴中学 +7 位作者 王忠诚 李佑祥 姜除寒 杨新健 张友平 姜鹏 吕明 尹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瘤体为1/2~1/1,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24例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95%)...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瘤体为1/2~1/1,均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24例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14例随访0.5~1年,有2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弹簧圈 颈内动脉 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应用新型球囊Hyperglide或Hyperform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附22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贵福 黄胜平 +3 位作者 李铁林 张迎光 白小欣 朱吉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MTI球囊重塑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总结22例26个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均采用新型球囊Hyperglide或Hyperform置于载瘤动脉处,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充盈球囊以封闭瘤颈口后将合适...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MTI球囊重塑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总结22例26个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均采用新型球囊Hyperglide或Hyperform置于载瘤动脉处,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充盈球囊以封闭瘤颈口后将合适的弹簧圈推送进入动脉瘤内,重复进行充盈球囊和填塞过程,直至动脉瘤致密填塞。结果19例23个动脉瘤成功填塞;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血管迂曲致球囊不能到位而改用其他技术栓塞;另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球囊选择不当,瘤颈封堵不完全,导致部分弹簧圈移位进入载瘤动脉;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结论新型球囊重塑技术有助于达到宽颈动脉瘤致密、有效的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Hyperglide球囊 Hyperform球囊
下载PDF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8
10
作者 曲友直 赵振伟 +2 位作者 高国栋 邓剑平 陈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其中16例采用先放置支架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其中16例采用先放置支架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瘤腔进行栓塞,另外3例是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栓塞。结果11例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闭塞95%以下,支架到位均满意,载瘤动脉保持通畅。结论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联合使用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随诊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梭形和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国标 李志清 +2 位作者 魏学忠 唐新华 孙晓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宽颈和梭形动脉瘤45例,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支架两端跨越动脉瘤颈后释放。18例通过支架的网眼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27例采用平行技术先将微导管置入动脉... 目的探讨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宽颈和梭形动脉瘤45例,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支架两端跨越动脉瘤颈后释放。18例通过支架的网眼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27例采用平行技术先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再释放支架,然后通过微导管填塞弹簧圈,术后随访3个月 ̄4年。其中椎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5例,后循环多发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5例,床突上段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结果45例动脉瘤致密填塞36例,9例大部填塞,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均无再出血及3例出现血栓栓塞症状。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颅内支架 弹簧圈 梭形和宽颈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景峰 肖绍文 +1 位作者 张超元 罗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1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自膨式颅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系统引入载瘤动脉处,通过同轴导管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支架释放...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1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自膨式颅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系统引入载瘤动脉处,通过同轴导管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支架释放后,行可脱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维持全身肝素化48h。结果动脉瘤100%栓塞8例,95%栓塞2例,1例后交通动脉瘤,在支架释放后,颈内动脉痉挛,放弃栓塞,改为二期栓塞治疗。4例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可克服目前血管内治疗的技术障碍,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改善宽颈动脉瘤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栓塞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附105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春泳 梁国标 +1 位作者 薛洪利 魏学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中,影像学上完全栓塞98例,占93.3%;大部分栓塞7例,占6.7... 目的总结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中,影像学上完全栓塞98例,占93.3%;大部分栓塞7例,占6.7%。治愈92例,占87.6%;中重残10例,占9.5%;死亡3例,占2.9%。3~6个月随访观察未见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不仅可较好栓塞动脉瘤,且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载瘤动脉术后通畅,从而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瘸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附2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旭成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牛朝诗 傅先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 19例支架植入...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 19例支架植入成功,其中12例取得完全栓塞,3例瘤体仍显影,4例瘤颈残留。术中支架放置失败1例,异位放置1例,术中血栓形成1例。结论 Neuroform支架是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栓塞
下载PDF
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伟 李宗正 +3 位作者 赵振伟 高国栋 邓剑平 曲友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8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造影随...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8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Ⅱ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68例宽颈动脉瘤致密添塞,18例不全添塞,所有患者载瘤动脉通畅,支架均到位;75例临床症状随访,均无再出血及血栓形成;59例造影随访,56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动脉瘤再通,5例有轻度血管狭窄。结论Neuroform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Neuroform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16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1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23-28,共6页
目的 报道我科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宽颈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 2例 2 4枚宽颈颅内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和弹簧圈进行栓塞 ,其中急性破裂动脉瘤 19枚、未破裂动脉瘤 5枚。结果 支架均成功地释放 ,支架置... 目的 报道我科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宽颈脑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 2例 2 4枚宽颈颅内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和弹簧圈进行栓塞 ,其中急性破裂动脉瘤 19枚、未破裂动脉瘤 5枚。结果 支架均成功地释放 ,支架置入后的造影未发现有瘤内造影剂滞留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0 0 %闭塞动脉瘤 18枚 ,90 %以上闭塞 5枚 ,1枚伴发的未破裂小型宽颈动脉瘤在支架置入后微导管无法超选 ,载瘤动脉均通畅。有 2枚动脉瘤虽有支架阻挡 ,但仍有部分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与支架置入有关的症状性缺血性并发症。 17例造影随访中 ,有 1例在 3个月复查时发现再通 ,进行 2次栓塞完全闭塞动脉瘤 ,其余未见复发 ,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有效 ,适合于宽颈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特别适合于迂曲的脑血管 ;其径向支撑力较差 ,在输送微导管时应防止其移位 ;其支架网眼较大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 ,致密填塞是重要的 ,在输送弹簧圈时仍应防止弹簧圈畔进入载瘤动脉 ;术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严格的系列造影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 支架 栓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伟 包艳娥 +2 位作者 黄豫军 吴磊 李婉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究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2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单纯弹簧圈组)56例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支架辅助组... 目的:探究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2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单纯弹簧圈组)56例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支架辅助组)9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治疗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复发率及预后。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支架辅助组NIHS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GCS分数高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支架辅助组复发率及mRS评分低于单纯弹簧圈组(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联合Neuroform自膨式支架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18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19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