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2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itude shap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variations in growth curve parameters of Larix kaempferi
1
作者 Yalin Zhang Leiming Dong +2 位作者 Yunhui Xie Dongsheng Chen Xiaomei Su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07-517,共11页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eoclimatic variables of provenances on growth phenotypes and selected plus provenances,over 3000 trees of 22-year-old Larix kaempferi were evaluated from trials established in two climate zon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eoclimatic variables of provenances on growth phenotypes and selected plus provenances,over 3000 trees of 22-year-old Larix kaempferi were evaluated from trials established in two climate zones for provenance sele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variables on provenance performance.The material was replicated plantings of 84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from six provenances distributed in the mountains of central Japan.Provenance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most age groups and the heritability of growth traits showed large differences.The phenotypic maximum value of height and diameter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ith altitude,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being important factors.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with altitude and spring rainfall.The Ina provenance of relatively high altitudes,was well adapted to a variety of climates.Altitude might be the driving force for phenotypic and genetic variations and local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kaempferi BREEDING ALTITUDE Genetic parameters
下载PDF
Patterns of Ips cembrae(Herr)infestation on trap and standing trees of European larch(Larix decidua Mill.)
2
作者 Jakub Špoula Emanuel Kul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041-2050,共10页
The large larch beetle,Ips cembrae,is a significant pest causing the death of larch.In 2020,the attack density of I.cembrae on larch trap trees and standing trees was evaluated using sample sections placed along the t... The large larch beetle,Ips cembrae,is a significant pest causing the death of larch.In 2020,the attack density of I.cembrae on larch trap trees and standing trees was evaluated using sample sections placed along the trunk.As a defensive measure against I.cembrae,trap trees were highly effective in both spring and summer.The attack den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rap tree surface area/volume.Galleries were established even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trunk including the thin upper portion.When the number of trap trees was low and their capacity full,a continual aggregation of adults occurred due to pheromone communication,leading to attacks on healthy standing tree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It was found that I.cembrae attacked standing trees from the trunk base,with a continual colonization of the stem up to 70%of the tree height in a time-differentiated progression of development stages.The attack density of I.cembrae on standing trees was up to 40%lower than on the trap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protection Ips cembrae larix decidua Stem infestation Trap tree
下载PDF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rediction of Larix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
3
作者 Qiqiang Guo Huie Li +4 位作者 Weilie Zheng Jinwen Pan Jie Lu Jiangrong Li Yu Zh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Larix resourc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s.However,the lack of genetic diversity background and related research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In th... Larix resourc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s.However,the lack of genetic diversity background and related research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In this study,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i ve Larix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Using 19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o study 272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from 13 pop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low genetic diversity at the population level,with variation explained mainly by diff 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The Larix populations were classifi ed into two clades,one formed by eight populations,including three of the species in this study,L.kongboensis,L.speciosa,and L.potaninii var.australis.The other clade consists of fi ve populations,including the other two species in this study,L.griffi thii and L.himalaica.Genetic distance of the species was aff ected by geographical isol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was mainly aff ected by altitude.The area suitable for Larix spp.decreased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niche model,but should increase in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2050s),expanding westward along the Himalayas.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 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furthe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rix resourc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spp. Genetic diversit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Genetic structure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Family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er based on stem analysis data at multiple sites
4
作者 Conghui Zheng Jianfeng Dai +3 位作者 Hongjing Zhang Yuzhong Wang Zhenhua Xu Zichun D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627-1638,共12页
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er is an important native tree species in North China with advantages of fast growth,straight trunk,and good wood properties.The multi-year and multi-site breeding re... 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er is an important native tree species in North China with advantages of fast growth,straight trunk,and good wood properties.The multi-year and multi-site breeding research of families of the species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Based o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height and volume of 25 families on four experimental sites,we calculated variance components,genetic parameters,juvenile and mature trait correlations and made genotype main effect plus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GGE)biplot based on the breeding values estim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Compared with height,DBH and volume had higher heritability and larger variation coefficients,making them the more suitable traits for family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Based on these,GGE biplots containing 20 combinations of site×age were drawn using data at 13 to 17 years whe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amily and location were strong.Test sites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DBH,and volume were inconsistent,with two categories for DBH and one for volume.The Guyuan site was the most suitable with strong discriminating ability,high representativeness and stability among tree ages.Integrating the ranking results of DBH and volume,families 66,76,82 and 111 were high-yielding and stable,families 78 and96 were high-yielding with above average stability,families72 and 79 were high-yielding with below average stability,whereas stability of family 100 was inconsistent between DBH and volume.Early selection based on DBH wa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and can be made at seven years.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selection of 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 famili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an examp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em analysis data from multiple sites in tre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gmelinii var principis-rupprechtii Stem analysis MULTI-SITE Early selection Genotype main effect plus Genotype-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effect(GGE)biplot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大步甲属(Carabus)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冀卫荣 胡俊杰 李友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21-3728,共8页
在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不同林龄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内,利用巴氏罐诱法,对其地表甲虫大步甲属Carabus物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1)共获得大步甲属标本1290号,分属于10种,9种是该保护区的新记录种类,其中ecan... 在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不同林龄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内,利用巴氏罐诱法,对其地表甲虫大步甲属Carabus物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1)共获得大步甲属标本1290号,分属于10种,9种是该保护区的新记录种类,其中ecanaliculatus沟步甲、ccrassesculptus粗皱步甲、C.maniifestus罕丽步甲、cvladimirskyi长叶步甲为优势种,肩步甲c.hummeli、刻翅步甲C.scultipennis、粒步甲C.granulatus为常见种。(2)不同林地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H'、优势度D、个体数量Ⅳ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J不存在显著差异;S、H’、D、J在人工林25年生林地最高;N在天然林20~30年生林地最多;β多样性人工林5年生林地最高。(3)4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总体上是沟步甲的盛发期为7月和8月份;粗皱步甲的高峰期为7月份;罕丽步甲7月、5月、9月份和6月份发生数量多,8月份稀有;长叶步甲8月份和9月份为盛发期;不同物种在不同林地出现的高峰期是不一致的。(4)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是天然林35~45a和60~80a,人工林25a和天然林5—8a极相似,其余为中等不相似和中等相似。(5)生境相似性分析的结果是天然林35~45a和60~80a相似性最高,人工林5年生与天然林20~30a、35—45a生境相似性差异逐渐增大。(6)生境指示种分析的结果是粗皱步甲、罕丽步甲为广布种,肩步甲仅在天然林35~45a和60~80a生的林地采集到,其中在天然林35~45a林地生境物种指示值高达9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 大步甲属(Carabus) 多样性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林的春季土壤呼吸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庆丰 王传宽 谭立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83-1892,共10页
以往的土壤呼吸(RS)研究大多集中于生长季,而对非生长季RS的认知甚少。常见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事件,是RS年内变化格局的转折期。但是春季冻融交替期间RS的动态规律及其机理过程尚缺乏了解... 以往的土壤呼吸(RS)研究大多集中于生长季,而对非生长季RS的认知甚少。常见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事件,是RS年内变化格局的转折期。但是春季冻融交替期间RS的动态规律及其机理过程尚缺乏了解。研究以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林为对象,在其自然分布区内,将地处4个纬度(处理)的8年生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整体移至其分布区的南缘,以模拟气候暖化对RS及其组分的影响。在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时期,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和根系排除法测定了移栽自不同纬度的落叶松林的RS和异养呼吸(RH)及其相关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RS与温度的耦联关系随土壤解冻进程而变化。在解冻初期和中期,RS的日进程与温度解耦联,但在土壤完全解冻后却强烈地依赖于土壤温度。从整个土壤解冻过程看,4个处理的RS和RH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相关极显著(R2=0.569~0.743,P<0.001)。解冻的初期和中期的RS基本上来自RH组分,土壤根际呼吸(RR)到4月底才出现。RS和RH均受到实验处理、解冻时期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RS和RH的平均值随着解冻的进程而增大,而且RS与RH之间的差异也随之增大。RS波动在0.50~3.30μmolCO2m-2s-1之间;而RH则波动在0.52~3.04μmolCO2m-2s-1之间。在相同气候条件下,4个处理RS有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且RS对土壤温度的响应程度也随纬度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壤解冻期间来自纬度较高的兴安落叶松林的R对气候变暖方案的响应可能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土壤呼吸 异养呼吸 根际呼吸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 北方森林 纬度梯度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幼中龄林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 被引量:108
7
作者 孙玉军 张俊 +2 位作者 韩爱惠 王雪军 王新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6-1762,共7页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资源受到破坏,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成过熟的原始林日渐减少,绝大部分是次生的幼中龄林。因此,研究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及碳汇功能很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资源受到破坏,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成过熟的原始林日渐减少,绝大部分是次生的幼中龄林。因此,研究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及碳汇功能很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密切相关,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因而生物量与碳储量问题成为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我国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的幼中龄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研究对象的BEF在0.4557与0.6988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5332。干、皮、枝、叶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为:68.74:14.86:10.54:5.86。分别树干、树皮、枝、叶等组分,对其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多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的相关模型,分别是:干:y=0.4683x-11.291;皮:y=0.0472x+3.5674;枝:y=0.0415x+1.6787;叶:y=0.0197x+1·3405,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地上生物量随蓄积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线性关系为:B=0.5767V-4.7042。利用近期清查数据,按材积源生物量法推算总生物量为9.49×107t,按0.5097的含碳率计算,得出兴安落叶松林幼中龄林总的碳储量为4.84×107t,碳密度为19.616t/hm2。通过两期数据对比分析,5a间所研究林分的碳储量增加0.89×107t,碳密度增加0.404t/hm2,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尽管近年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碳汇功能,但整体上碳固定能力还不强,碳密度低于我国平均森林碳密度。应通过科学经营,挖掘潜力,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六盘山南坡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树干直径生长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0
8
作者 熊伟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刘海龙 时忠杰 管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2-441,共10页
2005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Dendrom eter)研究了5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无雨或小雨(日降雨量<10mm)天气下,树干直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日周期性,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 2005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Dendrom eter)研究了5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无雨或小雨(日降雨量<10mm)天气下,树干直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日周期性,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收缩阶段、膨胀阶段和生长阶段;在连续降雨(日降雨量≥10mm)及随后的几个晴天中,树干直径变化并不表现出完整的日周期性。基于Deslauriers等人的方法,提出了树干直径日生长量估计的修正公式,并计算了华北落叶松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和累积生长量,结果表明,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表现为前快后慢的季节变化格局,6~7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0~44.2μm之间;8~9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各测定样木的树干直径日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主要与林木个体大小及其所处林分中的微环境条件差异有关;整个观测期内的树干直径累积生长过程可以较好地用幂函数描述。主分量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因子可划分为3类,其中日降雨量、日最低气温、日平均太阳辐射和日平均空气饱和差是影响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直径变化记录仪 华北落叶松 树干径向生长 气象因子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种子雨和种子库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足根 朱教君 +2 位作者 袁小兰 王贺新 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9-587,共9页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其种子雨和种子库研究鲜见报道。在辽东山区用收集器收集的种子分析了长白落叶松种子雨组成、质量和扩散距离,每隔2个月调查1次种子库数量,并结合靛蓝染色法测定每次种子的活力来分析土壤种子库...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其种子雨和种子库研究鲜见报道。在辽东山区用收集器收集的种子分析了长白落叶松种子雨组成、质量和扩散距离,每隔2个月调查1次种子库数量,并结合靛蓝染色法测定每次种子的活力来分析土壤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的长白落叶松种子雨从8月中旬开始,9月末到10月初达到高峰期,11月初结束。在起始期,种子雨以干瘪的不完整种子为主,而从高峰期开始,种子雨以完整种子为主。整个长白落叶松种子雨中不完整种子约占种子雨总量的45%,这些不完整种子由被动物取食、空粒和病虫害危害种子组成。完整种子的平均生活力为56.4%,即有活力的种子仅占整个种子雨的30%。种子雨集中在母树周围,在林缘1次扩散距离一般不超过1.5倍树高。种子雨到达地面之后,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土壤0—5em层有少量分布,土壤5em以下没有种子分布;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主要在翌年雪融化后开始萌发、被取食、搬运以及腐烂,其中腐烂种子数占45.4%,动物取食为30.0%。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活力在冬季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翌年,种子数量和活力明显减少,4、6月和8月份种子数量分别为(506.3±35.56)粒m^-2,(267.1±17.47)粒m^-2和(143.6±9.83)粒m^-2,对应的活力分别为47.8%±4.68%,19.4%±3.39%和0%,这表明长白落叶松种子不能在地面形成连续的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种子雨 种子库
下载PDF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径级结构与竞争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段仁燕 王孝安 +2 位作者 黄敏毅 涂云博 汪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19-4924,共6页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更新差,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良好,种群径级结构为增长型。②太白红杉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强度,巴山冷杉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在混交区域,巴山冷杉处于群落的优势地位,而太白红杉处于劣势地位,应加强对太白红杉的保护,合理抚育管理太白红杉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竞争 径级结构 动态
下载PDF
剪叶损伤与昆虫取食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针叶中缩合单宁诱导作用的差异 被引量:33
11
作者 袁红娥 严善春 +2 位作者 佟丽丽 高璐璐 王艳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5-1420,共6页
单宁是植物内与抗虫性相关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为了研究昆虫取食及剪叶诱导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针叶内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用剪叶法和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幼虫取食处理5年生兴安落叶松苗,以香草醛.盐酸... 单宁是植物内与抗虫性相关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为了研究昆虫取食及剪叶诱导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针叶内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用剪叶法和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幼虫取食处理5年生兴安落叶松苗,以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其剩余健康针叶内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处理后1~10d,剪叶4枝75%,8枝50%、75%,12枝25%、50%、75%及虫伤4枝75%的兴安落叶松健康针叶内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15d时,剪叶8枝75%,12枝50%的兴安落叶松针叶内的缩合单宁含量仍高于对照(P〈0.05),说明剪叶与虫伤处理均能诱导缩合单宁含量增加。(2)剪叶4枝75%,8枝50%,12枝25%、75%的处理之间,诱导的缩合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剪叶8枝75%,12枝50%诱导缩合单宁含量增加幅度比其它剪叶处理大,且诱导持续时间长。说明剪叶程度虽能影响缩合单宁含量,但二者并不呈线性关系。(3)剪叶4枝75%在5d时诱导缩合单宁含量最高,虫伤4枝75%在10d时诱导缩合单宁含量最高,说明剪叶诱导的缩合单宁含量高峰早于虫伤处理。但处理后1-10d,剪叶及虫伤4枝75%的落叶松针叶内缩合单宁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或P〈0.05),之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受到诱导处理后,兴安落叶松产生应激反应,使其针叶内缩合单宁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先增加,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由上可见,可以采取适当的损伤处理取得与昆虫取食相似的兴安落叶松抗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缩合单宁 剪叶损伤 昆虫取食
下载PDF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叶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全宏 王孝安 +1 位作者 田先华 肖娅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85-893,共9页
根据生态气候学方法推断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指标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 ,对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地区海拔 30 0 0~ 340 0 m的太白红杉 ( L arix chinensis)叶特征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 ,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观察指标包括叶形态指... 根据生态气候学方法推断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指标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 ,对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地区海拔 30 0 0~ 340 0 m的太白红杉 ( L arix chinensis)叶特征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 ,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观察指标包括叶形态指标 (叶片总厚度、每束叶中的叶数和叶长宽比 )、叶解剖学特征 (叶表皮角质膜厚度 ,上、下表皮厚度 ,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 ,内皮层厚度 ,管胞直径 ,叶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片总厚度之比 )。结果表明 :1水热综合因子是影响太白红杉叶长宽比和叶表皮角质膜厚度的主导因子 ,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大 ,叶长宽比呈增加趋势 ,而角质膜厚度则逐渐变薄。2年降水量是影响其它形态解剖学指标的主导因子 ,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 ,每束叶中的叶数、叶厚度、管胞直径、叶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内皮层厚度、转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总厚度之比呈减少和变薄的趋势 ,而上、下表皮厚度则逐渐增加。 3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形态解剖 环境因子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0
13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3 位作者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9-1906,共8页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543.970、16.902、2.373mg/g和14.625mg/g,且叶片的C含量>N含量>K含量>P含量;叶片的C/N、C/P和N/P分别为32.183、229.226和7.123。随纬度的增加、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叶片C、N含量和N/P显著降低,叶片C/N和K含量显著升高,叶片P含量和C/P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随纬度与年均温度的变化与全球及其它大尺度的研究结果相反,而N/P与其一致,这与在该区域的其它物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区域北部寒温带越往高纬度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越低、生长季越短,因此成土作用弱导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越少,但是由于植物显著降低的N含量和变化不明显的P含量导致了叶片N/P随纬度的增加和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而降低,这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一致。兴安落叶松叶片养分分布格局与全球尺度和中国区域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加强区域叶片养分特征研究的重要性。叶片养分与气候因子的显著线性相关说明气候因子是影响叶片养分特征的一个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兴安落叶松 年均温度 年均降雨量 纬度 分布格局 叶片养分
下载PDF
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颖俊 王尚义 +5 位作者 牛俊杰 方克艳 李晓岚 栗燕 布文丽 李玉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8-1618,共11页
在芦芽山地区采集3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在传统去趋势的基础上,采用"signal-free"方法对拟合曲线进行修正,避免了中等频率的气候信息引起的拟合偏差,最终建立3个不同海拔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 在芦芽山地区采集3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在传统去趋势的基础上,采用"signal-free"方法对拟合曲线进行修正,避免了中等频率的气候信息引起的拟合偏差,最终建立3个不同海拔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同时以10a为界对上述年表进行滤波处理,得到3个低频年表。年表特征值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年轮平均轮宽变窄,敏感性和高频信息增强,低频信息减弱,这可能与逐渐恶劣的生境有关。中、低海拔年表的低频信息更一致,中、高海拔的高频信息更接近,而高、低海拔无论是标准年表还是高频、低频年表相似性均较差。树轮气候响应分析显示,低海拔STD年表与5月最低温负相关最为显著,STD和低频年表均与5、6月份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说明生境暖干,树木主要受生长季的干旱胁迫;中海拔STD年表与当年5月最高温正相关最为显著,STD和低频年表与土壤温度相关均不显著,说明生境逐渐变得冷湿,生长季的低温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高海拔STD年表与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低频年表与当年4月土壤温度正相关,说明高海拔最为冷湿,并有季节性冻土分布,生长季的土壤低温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全球变暖的趋势将更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的生长,而低海拔树木的干旱胁迫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海拔梯度 树轮气候响应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光合能力及相关因子的种源差异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晓焱 王传宽 霍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98-3807,共10页
为认识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光合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在其自然分布区内选择地理和气候差异显著的6个种源,采集种子并播植于其分布区南界的均一立地条件下26a后,测定针叶的光... 为认识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光合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在其自然分布区内选择地理和气候差异显著的6个种源,采集种子并播植于其分布区南界的均一立地条件下26a后,测定针叶的光合能力及其相关因子,比较种源间差异及其随月份和冠层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比叶重(LMA)和单位叶面积氮含量(虬)的种源差异显著(P〈0.05),变化幅度分别为6.10~8.78μmolCO2·m^-2·s^-1、0.0325—0.0427μmolCO2·μmol^-1 photons、85.1~114.3g·m^-2和1.72~2.26g·m^-2。但是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Chla)的种源差异不显著,平均值分别为61.2μmolphotons·m^-2·s^-1、1093txmolphotons·m^-2·s^-1、2.34txmolCO2·m^-2·s^-1和0.12g·m^-2。Pmax、Chla、No和LMA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随树冠从下往上升高,Pmax、LCP、Na和LMA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这种垂直变化格局受种源的显著影响。除AQY之外,种源对光合能力及其相关因子的月份变化格局没有显著影响,多表现为7月低-8月高-9月低的变化格局。研究展示的兴安落叶松针叶的光合能力及其一些相关因子的种源间差异可能是其光合机构对种源地环境条件长期生理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种源 光合能力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的树干液流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翠 王传宽 +2 位作者 孙慧珍 张彦群 张全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将4个纬度上(大兴安岭塔河、大兴安岭松岭、黑河孙吴、伊春带岭)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幼树移栽到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实验处理,以探索树木水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热平衡方法的包裹式... 将4个纬度上(大兴安岭塔河、大兴安岭松岭、黑河孙吴、伊春带岭)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幼树移栽到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实验处理,以探索树木水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热平衡方法的包裹式茎流计和环境因子自动测定系统同步测定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密度基本上呈现单峰曲线日变化格局,而日最大液流出现的时间随生长季节和实验处理不同而略有变化。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平均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在展叶前、中和后期分别为26.24—54.45g·cm^-2·d^-1、114.33—355.39g·cm^-2·d^-1和58.32—304.03g·cm^-2·d^-1。展叶期间落叶松的日耗水量与距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与针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环境因子随生长阶段和实验处理而变化,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其中太阳辐射通常是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兴安落叶松 热平衡法
下载PDF
林床清理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呼吸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文杰 刘玮 +2 位作者 孙伟 祖元刚 崔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50-4756,共7页
林下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森林资源利用的热点,通过林床清理可以获得廉价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但其对林分土壤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运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法)连续两年观测了林床清理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呼吸及... 林下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森林资源利用的热点,通过林床清理可以获得廉价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但其对林分土壤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运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法)连续两年观测了林床清理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呼吸及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估算了林床清理生物质资源利用对落叶松人工林碳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床清理能够降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2a的平均值由2.20μmol·m-2s-1降低到1.18μmol·m-2s-1,平均降低幅度1.02μmo·lm-2s-1,年呼吸总量由41.2mol·m-2a-1降至22.4mol·m-2a-1,而且,使土壤呼吸Q10值从2.33降低到2.22,R0值从0.61μmol·m-2s-1降至0.36μmo·lm-2s-1;林床清理能够使林床土壤温度冬季低于对照,而夏季则有相反趋势,清理使得林床土壤湿度变化幅度加大,而且秋季和春季较对照低,而夏季偏高;林床清理使得表层土壤容重要比对照未清理样地高53%(p<0.05),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比未处理样地低49.5%(p<0.001),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未清理降低约15%(p<0.001)。林床清理导致林下生物质资源所储藏的碳非呼吸性释放约175.0mo·lm-2,当考虑到林床清理导致的土壤呼吸的降低作用时,所测定的2a内土壤净碳支出由175.0mol·m-2降低至137.4mol·m-2。林床清理措施增加生物质资源利用和其所导致的土壤呼吸释放减少,能够减少非再生资源利用导致的碳释放压力。但仍然需要注意到林床清理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不利于落叶松的生长和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床清理 生物质资源利用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盛后财 蔡体久 俞正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66-6273,共8页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水量和水质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研究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森林冠层结构对穿透雨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在兴安落叶松林下布设38个雨量筒,测定19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雨数据(201...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水量和水质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研究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森林冠层结构对穿透雨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在兴安落叶松林下布设38个雨量筒,测定19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雨数据(2013年7—8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冠层结构各因子与穿透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穿透雨量为148.3 mm,占同期大气降雨量的80.62%,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兴安落叶松林下穿透雨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其变异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以对数方程拟合较好(P<0.01);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穿透雨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冠层复杂程度与穿透雨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距树干距离、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以距树干距离影响最大,其与穿透雨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冠层厚度、叶面积指数则均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关系(P<0.01),但拟合效果不佳;从影响穿透雨的生态学机制来考虑,在冠层结构特征因子中,冠层厚度是决定穿透雨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穿透雨 空间分布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分级木转换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玉宝 乌吉斯古楞 +1 位作者 王百田 王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50-5757,共8页
通过调查样地,作树干解析,分析了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特征。研究表明:(1)不同结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转换年龄、方向和转换率均不同。兴安落叶松分级木转换率29.4%。分级木中,优势木、平... 通过调查样地,作树干解析,分析了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特征。研究表明:(1)不同结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转换年龄、方向和转换率均不同。兴安落叶松分级木转换率29.4%。分级木中,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率分别35.3%、41.2%、11.8%。分级木转换中,优势木与平均木相互转换比例较高,优势木转平均木占83.3%,平均木转优势木占85.7%;优势木向被压木转换比例仅为16.7%;被压木不能转换成优势木,只能转换成平均木,被压木中无转换占88.2%,在森林经营和抚育采伐中应考虑伐除这些被压木。(2)在林分年龄36~65a范围内,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其转换率呈增加趋势。林分年龄30~39a、50~59a和60~69a时,其转换率分别0、33.3%和46.7%。(3)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转换率呈增高趋势。当林分密度小于2500株.hm-2时,主要于优势木与平均木间转换。当林分密度大于2500株.hm-2时,才出现其它分级木与被压木相互转换现象。(4)不同林型分级木转换率和转换方向不同。草类-落叶松和杜香-落叶松林分级木转换率分别50%和9.5%。(5)不同水平格局林分分级木转换率不同。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时,其转换率分别61.1%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 分级木 转换 大兴安岭
下载PDF
落叶松(Larix gemelinii)苗挥发物两种收集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伟 严善春 +1 位作者 廖月枝 冯春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84-2892,共9页
采用预浓缩和固相微萃取(SPME)2种方法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苗挥发物成分进行采集并做GC-MS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苗挥发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4(10)-侧柏烯、莰烯、β-蒎烯、D-柠檬烯和β-水芹烯所占比例较高;整株、针... 采用预浓缩和固相微萃取(SPME)2种方法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苗挥发物成分进行采集并做GC-MS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苗挥发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4(10)-侧柏烯、莰烯、β-蒎烯、D-柠檬烯和β-水芹烯所占比例较高;整株、针叶和树皮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针叶中饱和烷烃含量较高,树皮中倍半萜烯、醇、酮和酯类挥发物含量较高,并且这2种组织经SPME采集检测的挥发物中石竹烯和α-蛇麻烯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它们可能在昆虫近距离寄主定位中起作用。对2种气体收集方法的分析比较,认为预浓缩结果接近落叶松挥发物组分和含量的自然特征,SPME受萃取头纤维特性的影响,对倍半萜稀类化合物吸附作用强,对烷烃吸附差,并且不同化合物的同时存在可能影响其吸附效率,导致检测量准确度下降,因此预浓缩法更适合植物挥发物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挥发物 预浓缩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