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mixed-effects height to crown base and crown length dynamic models using the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for a Korean larch( Larix olgensis ) plant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Weiwei Jia Dongsheng Ch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095-2109,共15页
Korean larch(Larix olgensis)is one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for aff orestation and timber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However,its timber qua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re largely infl uenced by crown size,structure and... Korean larch(Larix olgensis)is one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for aff orestation and timber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However,its timber qua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re largely infl uenced by crown size,structure and shape.The majority of crown models are static models based on tree size and st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emporary sample plots,but crown dynamic models has seldom been constructed.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height to crown base(HCB)and crown length(CL)dynamic models using the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for a Korean larch plantation.The nonlinear mixed-eff ects model with random eff ects,variance functions and correlation structures,was used to build HCB and CL dynamic models.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95 sample trees of 19 plots in Meng JiaGang forest farm in Northeast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CB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as tree age,tree height growth(HT growth)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growth(DBH growth).The CL was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in 20 years ago,and subsequently stabilized.HT growth,DBH growth stand basal area(BAS)and crown competition factor(CCF)signifi cantly infl uenced HCB and CL.The HCB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S,HT growth and DBH growth,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CF.The C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S and CCF,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BH growth.Model fi tting and validation confi rmed that the mixed-eff ects model considering the stand and tree level random eff ects was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predicting the HCB and CL dynamics.However,the models involving adding variance functions and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structure could not completely remove heterogeneity and autocorrelation,and the fi tting precision of the models was reduced.Therefor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tion,we should take care to avoid setting up over-complex models.The HCB and CL dynamic models in our study may also be incorporated into stand growth and yield model system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Height to CROWN BASE CROWN LENGTH Branch MORTALITY technique NONLINEAR mixed-eff ects models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growth ring density of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wood with the ARMA model
2
作者 Yi Liu Minghui Gu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727-737,共11页
Because growth ring data have temporal features, time series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and reveal changes in the life of a tree and contribute to plant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autoregressive(AR) and... Because growth ring data have temporal features, time series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and reveal changes in the life of a tree and contribute to plant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autoregressive(AR)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ime series for growth ring density in a larch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planting densities. We adopted the Box–Jenkins method for the modeling, which was initially based on an intuitive analysis of sequence graphs followed by the augmented Dickey–Fuller stationarity test. The order p and q of the ARMA(p, q) model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igure truncated on the respective order.Through the residual judgment, the model AR(2) was only fitted to the larch growth ring density series for the plantation with the 1.5 9 2.0 m^2 initial planting density.Because the residuals series for the other three series was not shown as a white noise sequence, the modeling was rerun. Larch wood from the initial planting density of2.0 9 2.0 m^2 was modeled by ARMA(2, 1), and ARMA((1, 5), 3) fitted to the 2.5 9 2.5 m^2 initial planting density,and the 3.0 9 3.0 m^2 was modeled by AR(1, 2, 5).Although the ARMA modeling can simulate the change in growth ring density, data for the different growth ring time series were described by different models. Thus, time series modeling can be suitable for growth ring data analysis, revealing th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of growth r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RING DENSITY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WOOD ARMA model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下载PDF
ARIMA MODEL ON WOOD PROPERTIES VARIATION PATTERN OF KOREAN LARCH
3
作者 王金满 郭明辉 徐平武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7-60,共4页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ime-series analysis, the grow ing rings ARIMA model of wood properties variation pattern for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was studied. The model recognition and param...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ime-series analysis, the grow ing rings ARIMA model of wood properties variation pattern for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was studied. The model recogni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were discused. The ARIMA model of wood growth ring density, growth ring widith and late wood percentage was obtained. Appling the ARIMA model which obtained from actual test fitted the variation pattem of wood growth ring for Larix olgensis. The result indicated it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hat applied the ARIMA model to study wood growth ring properties variation pattem. By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variation pattem from test data the goodness of fit was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VARIATION PATTERN Wood properties ARIMA model
下载PDF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 被引量:81
4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2 位作者 郭孝玉 巨文珍 穆景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59-4667,共9页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 被引量:45
5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4 位作者 王效科 朱建华 张治军 孙贵生 高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关帝山和塞罕坝。②不同分布区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干生物量的比例在关帝山和塞罕坝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都明显大于五台山(P<0.05),其中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干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各区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却无明显差异(P>0.05)。除五台山山间盆地外,其余3个分布区干生物量的比例与林龄、胸径和蓄积量等林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与这些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且都以指数形式趋于稳定值,但根生物量的比例却与这些指标大多无明显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生物量分配模式
下载PDF
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王奉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9,共7页
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而建立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是实现生物量调查与森林蓄积量调查相结合的基础。因此,采用变量逐步筛选法建立了落叶松和椴树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以... 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而建立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是实现生物量调查与森林蓄积量调查相结合的基础。因此,采用变量逐步筛选法建立了落叶松和椴树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以消除异方差现象。同时,提出了5个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即参数变动系数Cvi、总相对误差Er、平均相对误差Em,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a和预估精度P。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生物量模型不仅实现了与材积表的兼容,而且估计效果和预估精度较以往的CAR模型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兼容模型 长白落叶松 椴树 森林蓄积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金钟跃 贾炜玮 刘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752,共6页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9块标准地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9块标准地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单木各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方程估测落叶松人工林各林分的总生物量,并分析了不同年龄及林分密度下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林分的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树干的生物量的比例是最大的,同时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加,而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的比例比较小,林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最后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为落叶松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模型
下载PDF
与物种多样性有关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玉军 马炜 刘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29-3338,共10页
对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大,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物种更迭现象明显,春榆等阔叶树重要值上升,长白落叶松优势地位逐渐下... 对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大,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物种更迭现象明显,春榆等阔叶树重要值上升,长白落叶松优势地位逐渐下降,植被类型向针阔混交林演替。群落Sorensen相似性指数降低,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呈"S"型曲线增长,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反"S"型曲线下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单峰曲线增长趋势;2)随林龄增大,群落生物量"S"型曲线增长趋势明显,分配序列为:乔木层>木质物残体层>灌木层>草本层,占群落生物量比例分别为82.41%、15.10%、1.69%和0.81%。长白落叶松生物量占据主导地位,但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属于衰退型种群,而春榆等阔叶树比例上升。林下植被层中,草本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灌木取而代之,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地表木质物残体生物量比例缓慢下降;3)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单调线性增长的关系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之Pielou均匀度指数更适合作群落生物量度量指标,生物量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9
作者 付尧 马炜 +1 位作者 王新杰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45,共4页
为了提高林木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基于长白落叶松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逐步筛选胸径、树高等林木特征因子,构建了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根系、树枝、树叶生物量的独立估测模型。根据林木生物量相容性理论,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 为了提高林木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基于长白落叶松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逐步筛选胸径、树高等林木特征因子,构建了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根系、树枝、树叶生物量的独立估测模型。根据林木生物量相容性理论,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利用单株木生物量中各组分之间的代数关系,通过联立独立模型求解得到单株木相容性模型。同时将样本分为4组,利用5个相对误差指标(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e,预估精度P)来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长白落叶松单株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构简单、参数稳定、预估精度较高,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实现模型估计值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了林木生物量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联合估计 模型检验
下载PDF
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秀云 孙玉军 马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6,共6页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 099、1 190、1 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 099、1 190、1 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及乔木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可由方程Y=aXb来描述;后两者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 190株.hm-2),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变,可由方程Y=a+bln(X)来描述。群落单位面积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乔木层>枯落物>林下植被层,乔木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平均为93.84%,枯落物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增加先降后升,而林下植被层随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认为林分密度是影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积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密度
下载PDF
辽宁冰砬山不同年龄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尤文忠 霍常富 +4 位作者 邢兆凯 赵刚 张慧东 魏文俊 颜廷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69,共5页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154.04t.hm-2.a-1、179.29t.hm-2.a-1、229.40t.hm-2.a-1和254.78t.hm-2.a-1,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达94%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均较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下降,幼龄林乔木层的生产力可高达16.71t.hm-2.a-1,比成熟林的生产力高出近1倍。在所有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的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比例平均为:叶(46%)>树干(39%)>根(10%)>枝(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冰砬山 人工林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金萍 范春楠 +3 位作者 郭忠玲 杨保国 岳龙 刘士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长白山区30年生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根钻连续取样及分解袋埋藏法,对细根(≤2 mm)生物量及季节动态、细根分解、细根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细根平均生物量为3.825... 以长白山区30年生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根钻连续取样及分解袋埋藏法,对细根(≤2 mm)生物量及季节动态、细根分解、细根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细根平均生物量为3.8257 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84.51%和15.49%;0~10 cm土层活、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死细根总量的72.09%和50.46%;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活细根的呈双峰型,死细根的呈多峰型。经细根分解实验计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分解系数k平均为0.0015,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1.5348 t/hm2、0.1450 t/hm2和0.47次/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细根分解 细根周转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固碳能力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霓虹 高萌 李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基于8~56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长白落叶松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干材、树皮、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分布与变化规律及单木与林分乔木层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 基于8~56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长白落叶松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干材、树皮、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分布与变化规律及单木与林分乔木层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单株木生物量由8a时的0.174kg增加至56a时的328.196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由8a时的0.519t·hm-2增加至56a时的251.39t·hm-2,其中树干所占比例最大,且增幅最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平均碳储量为74.822kg,56a林分乔木层碳密度为130.455t·hm-2,平均碳密度达63.113t·hm-2,各器官碳储量变化规律明显。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林分乔木层的年平均固碳量分别为0.087、1.193、1.703、2.124t·hm-2,固碳量年平均增长率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增加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成熟林分固碳水平最高,中龄林分后期固碳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固碳能力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1 位作者 王秀云 郭孝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及群落生物量、林地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黑龙江省东折棱河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和年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储...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及群落生物量、林地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黑龙江省东折棱河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和年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储存能力大小依次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未成林,平均碳密度为91.672 t.hm-2,总碳储量为40659.627 t,年固碳量为3.223t.hm-2,CO2和释放O2的经济价值分别为3893.1729万元和3636.918 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固碳释氧 价值评估
下载PDF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慧东 霍常富 +2 位作者 颜廷武 魏文俊 尤文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7,共8页
依托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Forest-DNDC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运用参数率定模型模拟了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 依托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Forest-DNDC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运用参数率定模型模拟了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参数率定后的Forest-DNDC模型对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模拟结果与野外观测的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8657),模型模拟的数据偏差、线性吻合度较好,吻合变异能力决定系数为0.93;生态系统的年平均总初级生产力为13.234 t/hm^2,自养呼吸释放碳量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的52.71%,异养呼吸占生态系统碳输入的15.63%,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为3.204 t/(hm^2·a),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量的24.21%;未来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区域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将降低15.03%~29.65%。模拟结果可为区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碳通量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Forest-DNDC模型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云建 王效科 +4 位作者 张小全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褚金翔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6,共6页
生物量估算参数以比值的形式描述林分蓄积量、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为降低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及其变化的不准确性,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例,利用89块样地的实测数... 生物量估算参数以比值的形式描述林分蓄积量、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为降低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及其变化的不准确性,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例,利用89块样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关帝山林区、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林区等4个典型区域地上生物量(MA)与蓄积量(V)、地上生物量(MA)与树干生物量(MS)以及地下生物量(MR)与地上生物量(MA)间的回归方程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区域MA与V方程间和MA与MS方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按区域构建MA与V以及MA与MS的方程;不同区域的MR与MA方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区域的方程也有良好的回归效果(R2>0.90)。此外,利用V、MS、MA和MR间的函数关系将提高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整体优于利用生物量估算参数和林分指标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估算模型 相对生长 区域差异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枝叶生物量模型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靖扬 贾宝军 +3 位作者 林宽 冯倩男 刘常富 于立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7,117,共7页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型效果更好,预估精度和拟合效果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枝叶生物量Wbl=1 915.682d^(-0.315)V的决定系数(R2)提高至0.983,预估精度提高了2.73%;枝生物量W_b=1 793.800L^(-0.208)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994,预估精度提高了9.15%;叶生物量Wl=3 387.837(d2L)^(-0.427)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701,预估精度提高了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枝叶 生物量 模型 评估 辽东山区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冠幅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贺梦莹 董利虎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2,共10页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和一面坡林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4块标准地的3164株长白落叶松样木及3574株水曲柳样木的数据,分别构建了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方式林分内长白落叶松和水...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和一面坡林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4块标准地的3164株长白落叶松样木及3574株水曲柳样木的数据,分别构建了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方式林分内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林木竞争因子的关系,从6种常用的线性和非线性基础冠幅模型中选取最优模型,并将混交比例Si和树木在混交带内位置P作为哑变量,加入其他树木变量和林分变量,分别构建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在不同混交比例Si和混交带不同位置P下差异显著;冠幅与DDH(林木胸径与林分优势木胸径之比)和HDH(林木树高与林分优势高之比)成正相关,与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之和(BAL)成负相关,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可以反映树木的竞争压力,对冠幅具有影响;长白落叶松冠幅与冠长率(CR)成正相关,与高径比(HD)成负相关;水曲柳冠幅与水曲柳优势木平均高(H0Fra)成正相关,与高径比(HD)成负相关。包含混交比例哑变量Si和混交带位置哑变量P的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拟合冠幅(CW)的Ra2分别为0.5642和0.5459,加入树木变量和林分变量后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拟合CW的Ra2分别为0.6745和0.5896。【结论】包含混交带位置哑变量P、混交比例哑变量Si、树木变量(CR和HD)、林分变量(H0Fra)的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冠幅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混交林内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为进一步研究混交林树木树冠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竞争 冠幅模型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兆炜 孙玉军 刘凤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129,共4页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以实测生物量数据为基础,构建灌木层最佳生物量预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林下常见灌木单株生物量模型以二次多项式及乘幂方程为最佳估算模型,以复合因子基径面积、植干体积、...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以实测生物量数据为基础,构建灌木层最佳生物量预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林下常见灌木单株生物量模型以二次多项式及乘幂方程为最佳估算模型,以复合因子基径面积、植干体积、植冠面积及植冠投影体积为最佳模型参数;灌木层混合生物量(WT)模型以复合因子植干体积(VD)为最佳模型参数,其模型方程为WT=9.00×10-6 V2D+0.389VD+57.598(R2=0.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灌木 生物量 估算模型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中龄林生物量及其密度效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7,68,共6页
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密度的2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下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为138.615 t/hm2,... 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密度的2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下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为138.615 t/hm2,平均年生产量为6.783 t/(hm2.a),空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剩余堆积物层>林下植被层;2)随着林分密度降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乔木层及剩余堆积物生物量明显增加,粗细木质物有少量增加,林下灌草生物量基本呈"U"型的变化趋势;3)通过3次20%~30%间伐强度的持续调整,最终900株/hm2的林分表现出了最大的碳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中龄林 林分密度 生物量 间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