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air of oral mandibular defects with rib composite flap pedicled with internal thoracic
1
作者 李克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70-271,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feasibility and value of repair of oral mandibular defects with rib composite flap pedicled with internal thoracic vessels in basic level hospitals. 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in 13 cases uith m... Objective To study feasibility and value of repair of oral mandibular defects with rib composite flap pedicled with internal thoracic vessels in basic level hospitals. 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in 13 cases uith mandibular defects which were repaired with rib comp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repair of oral mandibular defects with rib composite flap pedicled with internal thoracic
下载PDF
Repair of facial skin defect with a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
2
作者 王晓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214-214,共1页
To report a method of repair facial skin defects with a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defect of skin,design a skin flap with SMAS pedicle for repair of defect.Results The method has been s... To report a method of repair facial skin defects with a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defect of skin,design a skin flap with SMAS pedicle for repair of defect.Results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skin defects of eyelid and lip in 14 cases with satisfied results.The area of the largest flap was 5 cm×3 cm.Conclusion Repairing facial defects such as eyelid skin defect or lip skin defect with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 is a very good method.The flap has a good blood supporting and satisfactory color and flexibility.5 refs,6 f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ir of facial skin defect with a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
下载PDF
Repair of infectious scalp defects with titanium mesh exposure by scalp rotation flap
3
作者 李丹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71-271,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lp rotation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infectious scalp defect with titanium mesh exposure.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is group including 4 males and 8 female.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lp rotation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infectious scalp defect with titanium mesh exposure.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is group including 4 males and 8 female. S The defective size ranged from 2. 0 cm × 5. 0 cm to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ir of infectious scalp defects with titanium mesh exposure by scalp rotation flap
下载PDF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4
作者 林松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2004,using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in 11 cases.Cause of injuring:traffic accident 7 cases,crushing 1 case,saw injury 1 case,skin cancer 1 case,chronic ulcer 1 case.Areas:foot heel 6 cases,shank lower section 2 cases,heel tendon 2 cases,the distant back of the foot 1 case.Using the flap axis point was 1~3 cm above the pin of the external heel,average 2 cm.The scope of the flap was 6.0 cm×8.0 cm~12.0 cm~18.0 cm.Results All sural nerve flaps were alive.Of them,2 cases have distant part necrosis,accompanying with subcutaneous tissue,1 case heels after change dressings,another heels after skin grafting.All case can walk as usual,the flap was wear-resisting and keenly feel.Conclusion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donner area was fine,available area was large,skin in the pink,easy grafting,without main blood vessel damage,survival rate high,it is a good donner area in repairing around heel,foot and shank lower section.7 refs,1 t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下载PDF
Reconstructing abdominal wall defects with a free composite tissue flap: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5
作者 J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7期1734-1740,共7页
BACKGROUND Reconstructive repair of huge full-thickness abdominal wall defects following debridement for abdominal electric burns remains a clinically challenging task.An ideal abdominal wall repair means a re-closure... BACKGROUND Reconstructive repair of huge full-thickness abdominal wall defects following debridement for abdominal electric burns remains a clinically challenging task.An ideal abdominal wall repair means a re-closure of the defected abdominal wall with pedicled neurovascular myofascial flaps,restora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 integrity,and maintenance of the abdominal wall muscle tensi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bdominal wall hernia.When treating huge full-thickness defects,composite autologous tissue flaps are a good option for the repair.CASE SUMMARY This study reported the case of a 43-year-old male patient suffering from fullthickness abdominal wall defects complicated with necrosis of multiple bowel segments and duodenal leak following high-voltage burns involving the left upper limb and abdomen.After debridement for abdominal electric burns and end-to-end anastomosis for the necrotic bowels,reconstruction with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grafting an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ere performed for 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he remaining 18 cm×15 cm full-thickness abdominal wall defect was repaired using a combined anterolateral thigh and tensor fascia lata free flap.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d th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CONCLUSION This approach restored the abdominal wall integrity,maintained certain muscle tension,avoided abdominal hernia,reached satisfactory aesthetic effect,and resulted in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grafting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defect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repair Tensor fascia lata Case report
下载PDF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2 位作者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瓣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继发性鼻缺损畸形的耳前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7
作者 李圣利 曹卫刚 +5 位作者 蒋朝华 戴婷婷 盛玲玲 崔春晓 王守宝 于子优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血管的耳前皮瓣修复鼻部肿瘤治疗后的继发缺损畸形的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鼻部肿瘤治疗后部分鼻缺损病例6例,其中鼻翼和侧鼻部位缺损5例,鼻尖缺损1例。切取以颞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耳前皮瓣,应用显微外...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血管的耳前皮瓣修复鼻部肿瘤治疗后的继发缺损畸形的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鼻部肿瘤治疗后部分鼻缺损病例6例,其中鼻翼和侧鼻部位缺损5例,鼻尖缺损1例。切取以颞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耳前皮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颞浅动静脉远端与面动静脉吻合,游离移植修复。耳前皮瓣的大小为3.0 cm×2.5 cm~6.0 cm×2.5 cm。结果6例患者游离移植的耳前皮瓣全部成活,鼻部缺损得以良好修复。耳前供区直接缝合未见明显畸形。结论耳前皮瓣游离移植对鼻部肿瘤术后继发缺损畸形的修复有独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鼻缺损 耳前皮瓣 显微修复 颞浅动脉
下载PDF
外鼻肿物34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史雅文 汪李琴 殷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外鼻肿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外鼻肿物,分析肿物的发病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手术和修复方法等。结果本组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1.125∶1,男... 目的探讨外鼻肿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外鼻肿物,分析肿物的发病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手术和修复方法等。结果本组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1.125∶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鼻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最多(16例,80%),各年龄层均有发病,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0岁以上人群(15例,75%)。术中彻底切除肿物后,选择直接缝合15例,邻近皮瓣修复7例,转移鼻唇沟皮瓣修复10例,植皮2例。术后随访1例接受放化疗,2例接受单纯化疗。28例伤口一期愈合,鼻外观基本对称,鼻腔无明显通气功能障碍。1例行二期瘢痕修复。3例失访,3例死亡(死于老龄),2例对外鼻形态不满意。结论外鼻肿物切除彻底,很少复发,一般无需放化疗。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依据缺损部位及程度灵活应用不同的修复方法,重建鼻部轮廓,保持鼻部外形及结构的完整性。其中鼻唇沟皮瓣修复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是临床常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鼻肿物 缺损 鼻唇沟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分析及治疗体会
9
作者 郑江钒 谷爱奇 +1 位作者 闵祥辉 王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指活动功能。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并顺利拆线,1例因术后私自吸烟致皮瓣严重发绀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私自开空调温度过低致皮瓣部分坏死。21例患者中共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4.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很满意16例(84.2%)、比较满意3例(15.8%),无不满意病例。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415例(78.9%),S3+3例(15.8%),S31例(5.3%)。患指活动功能:优16例(84.2%),良3例(15.8%)。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形功能满意,优势明显,术后积极处理和密切护理对于术后良好疗效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手外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10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皮瓣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
11
作者 石定 刘宗义 +4 位作者 荣向科 宋永斌 马芮 徐春娟 赵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1年7月,笔者科室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患者6例,缺损面积为1.6 cm×2.8 cm~3.5 cm×4.5 cm,缺损范围...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21年7月,笔者科室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患者6例,缺损面积为1.6 cm×2.8 cm~3.5 cm×4.5 cm,缺损范围均大于拇指周径的1/2,不超过3/4,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3.2 cm~4.0 cm×5.0 cm,供区移植全厚皮片。术后通过电话、微信和门诊随访皮瓣外观、感觉及手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9.4个月,所有皮瓣全部存活,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皮瓣外观良好,两点分辨觉8~22 mm。供区植皮均成活良好,2例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手指功能:优4例,良1例,可1例。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C形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皮神经 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瓦合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
12
作者 石定 刘宗义 +4 位作者 苟军全 宋永斌 马芮 魏向丽 荣向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创面面积2.0 cm×5.5 cm~3.5 cm×7.5 cm,门诊随访皮瓣外观与感觉、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3.5 cm×4.0 cm,示指近节背侧邻指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2.0 cm~3.0 cm×3.5 cm。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4个月,11例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0例邻指皮瓣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远期随访,10例拇指指腹饱满,外观满意,2例拇指指尖皮瓣萎缩。12例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恢复良好。12例拇指恢复良好的对捏及对掌功能,拇指指腹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7~16 mm,指背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6~11 mm。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2例,中2例。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脱套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的疗效
13
作者 付增彬 秦立鹏 +4 位作者 李尧 李普阳 王凯 赵亚鹏 高雪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应用中药独一味对皮瓣下积液疗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脑外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颅骨修补手术均在相同手术消毒标准的手术室内进行,对照组根据皮瓣下积液情况予以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独一味。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反应情况。应用SPSS24.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TNF-α、IL-8及PCT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升高,症状领域评分降低(P<0.05);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症状领域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中药独一味应用于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后合并皮瓣下积液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副作用少,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8及PCT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 中药独一味 皮瓣下积液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踝部毁损伤创面的疗效
14
作者 刘江涛 曾纯 +2 位作者 李丽香 王一勇 黄书润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踝部毁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毁损伤创面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一期清创后行VSD治疗5~7 d,基底清洁后二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踝部毁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毁损伤创面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一期清创后行VSD治疗5~7 d,基底清洁后二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修复。结果:6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皮瓣中远端出现回流障碍、淤血情况,经48 h内反复行皮瓣内静脉放血后好转。59例腓动脉穿支皮瓣成活良好,皮瓣远端约1~3 cm出现发黑坏死3例,但基底未见肌腱或骨质外露,经换药后治愈2例,再次清创行自体皮片移植后治愈1例。创面愈合时间12~32 d,平均愈合时间16.5 d;随访时间12~15个月,观察皮瓣柔软,与周缘皮肤颜色相近,耐磨性好,外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未并发溃疡;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估足踝部功能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毁损伤创面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后期皮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耐磨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皮瓣 足踝部 创伤与缺损 皮瓣修复
下载PDF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孙清妍 王鑫源 +4 位作者 母晓丹 刘天驰 燕梦棋 胡敏 刘华蔚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75-279,295,共6页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颏下岛状瓣 颌面缺损修复 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 口腔癌
下载PDF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外伤后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明光福 石小田 +1 位作者 汪坤菊 邱勋永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腓骨皮瓣 腓动脉穿支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17
作者 付永峰 王嘉欣 +1 位作者 单楠 张馨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目的:探讨并对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B组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患足功能和感觉的恢复情况及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B组的皮瓣切取移植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皮瓣完全成活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较A组高(P<0.05);两组皮瓣完全成活患者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在S2级及以上,且B组的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优于A组(P<0.05);A组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创面长径≤8.0 cm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更好,不仅皮瓣成活率更高,且患者患足的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蒂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叶 赵书明 +1 位作者 刘学亮 马丽莎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骨... 目的对比分析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治疗,B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皮瓣及供区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B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低于B组,皮瓣成活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与B组(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皮瓣外形、供区功能均恢复良好,皮瓣色泽、质地、弹性恢复良好。结论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相比,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不同修复术处理指端缺损效果及对炎症-氧化应激的影响
19
作者 裴金乐 杜治昆 +4 位作者 刘念 付勇力 韩魏魏 李都 程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术处理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指端缺损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桡背侧皮瓣修复术,研究组行拇指桡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术处理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指端缺损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桡背侧皮瓣修复术,研究组行拇指桡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手指功能[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HQ)评分、关节活动度(TAM)]、炎症指标[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两点辨别觉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减少(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MHQ评分、TAM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TNF-α、IL-10水平高于术前(P<0.05);ACTH、Cor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皮瓣瘀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拇指桡侧穿支螺旋桨与桡背侧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引起炎症-氧化应激接近,但拇指桡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可促进康复,改善手功能,保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术 穿支螺旋桨 拇指桡侧 指端缺损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20
作者 Ismarova Jamilya 龚忠诚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颏下岛状皮瓣(SIF)修复术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均行SIF修复术,随访6个月至1年,评估患者皮瓣成活、神经损伤、外形及功能修复、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等... 目的分析颏下岛状皮瓣(SIF)修复术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均行SIF修复术,随访6个月至1年,评估患者皮瓣成活、神经损伤、外形及功能修复、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16例患者SIF均移植成活,无神经损伤,术区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SIF修复上颌骨缺损易于存活,术区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 上颌骨缺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