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兰黄土中Laschamp地磁漂移的^(10)Be记录与古地磁测试结果的初步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鲜锋 周卫健 +2 位作者 武振坤 孔祥辉 赵国庆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729-734,742,共7页
Laschamp地磁场漂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42 ka BP)已通过相对独立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被证实具有全球性特征。但这一事件在我国马兰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初步对比了最近发表的黄土高原洛川剖面^(10)Be记录的... Laschamp地磁场漂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42 ka BP)已通过相对独立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被证实具有全球性特征。但这一事件在我国马兰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初步对比了最近发表的黄土高原洛川剖面^(10)Be记录的Laschamp漂移信息和前人根据该剖面古地磁参数异常结合Heinrich冷事件所确定的Laschamp记录层位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地磁漂移事件在马兰黄土地层中记录的真实性.同时初步对比也显示根据旧Be产率异常增高对应的磁场强度低值确定的Lashcamp层位偏上,而古地磁异常确定的Laschamp层位相对偏下约76 cm。排除因采样剖面分辨率不同的可能影响,两种手段记录同一地磁漂移事件的显著层位差异具有指示意义,可能为未来研究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剩磁获得过程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champ地磁漂移 马兰黄土 mBe记录 剩磁获得过程
下载PDF
马兰黄土剩磁不存在显著Lock-in效应:来自Laschamp地磁漂移的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日祥 刘青松 +3 位作者 潘永信 邓成龙 张睿 王先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0-437,共8页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框架主要是基于磁性地层所建立的.然而,黄土剩磁是否存在显著的lock—in效应,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通过比较黄土高原洛川剖面记录的地磁异常和大西洋Heinrich冰筏事件在马兰黄土地层中的位置,揭示了Lasch...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框架主要是基于磁性地层所建立的.然而,黄土剩磁是否存在显著的lock—in效应,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通过比较黄土高原洛川剖面记录的地磁异常和大西洋Heinrich冰筏事件在马兰黄土地层中的位置,揭示了Laschamp地磁漂移被记录在两次寒冷事件(距今~39ka的H4及~48ka的H5)之间,估算的Laschamp地磁漂移相应的年代大约为41.7~43.7ka,与该地磁事件的年龄(大约40~41ka)相近.这说明,马兰黄土的剩磁不存在显著的Lock-in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 laschamp地磁漂移 HEINRICH事件 Lock-in效应
原文传递
地磁场的漂移运动和强度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自刚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 ,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 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 90 0— 2 0 0 0年期间 ,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 0 1 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 ,强...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 ,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 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 90 0— 2 0 0 0年期间 ,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 0 1 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 ,强度累计增长了 2 9% ;6个行星尺度异常区的西漂运动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漂移最快的是赤道附近的非洲异常 ,平均西漂速度为 0 2 6°/a,其次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异常 (0 2 3°/a) ,最慢的是欧亚异常 (0 0 9°/a) .除西漂外 ,大多数异常区还有较小的北向漂移 .在 1 940— 1 955年期间北半球的欧亚、北美和北大西洋 3个异常区以及赤道地区的非洲异常几乎同时由西漂或西南漂转为西北向漂移 ;紧接着 ,南半球的南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两个异常区的漂移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是漂移明显减慢 ,而不是漂移方向的转折 .在 6个异常区中 ,澳大利亚、南大西洋、非洲和欧亚 4个异常区的强度有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参考地磁 磁异常 西向漂移 强度变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湾顶晚更新世——全新世年代地层序列与地磁极漂移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长荣 J.Hus +2 位作者 阎玉忠 王宏 张金起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渤海湾湾顶海岸带BQ1、BQ2孔的磁性地层序列显示两孔分别在孔深27.0~30.8m和18.5~21.5m处存在地磁极漂移。BQ1孔光释光(OSL)测年表明该漂移距今15~25kaBP,与莫诺湖漂移的发生时间(23kaBP)接近。相应地,BQ2孔较前的漂移可能与哥德堡... 渤海湾湾顶海岸带BQ1、BQ2孔的磁性地层序列显示两孔分别在孔深27.0~30.8m和18.5~21.5m处存在地磁极漂移。BQ1孔光释光(OSL)测年表明该漂移距今15~25kaBP,与莫诺湖漂移的发生时间(23kaBP)接近。相应地,BQ2孔较前的漂移可能与哥德堡亚时相当。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OSL和古地磁综合研究,建立了BQ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上更新统下限73.53m,约123.9kaBP;全新统下限18.48m,(10.3±0.79)kaBP。上更新统上部陆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物中18.48~34.15m的OSL年龄10.3~33.3kaBP,对应深海OIS2阶段;上更新统下部的海相沉积物(第三海相层)中66.65~73.53m的OSL年龄约11~124kaBP,对应OIS5e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地磁漂移 OSL测年 上更新统下限
下载PDF
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的漂移运动 被引量:2
5
作者 代国红 黄伟军 +1 位作者 肖伟 郭守晖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入射角度和起始位置对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的横向漂移运动的影响并将结果可视化。
关键词 地磁 磁场梯度 漂移运动
下载PDF
中国黄土中Blake地磁极性漂移事件记录的空间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鲜锋 周卫健 +2 位作者 武振坤 孔祥辉 杜雅娟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2期770-780,共11页
与地磁场极性倒转类似,较短尺度的极性漂移事件同样记录了丰富的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信息,其发生的年代可通过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因此也可为全球气候记录的对比提供时间标记。Blake事件是晚更新世一次重要的地磁场漂... 与地磁场极性倒转类似,较短尺度的极性漂移事件同样记录了丰富的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信息,其发生的年代可通过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因此也可为全球气候记录的对比提供时间标记。Blake事件是晚更新世一次重要的地磁场漂移事件,它首次在印度洋和加勒比海沉积物中被检测到,随后的研究证实其具有全球性特征。厚层连续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地磁场变化的良好载体,但是Blake事件在我国黄土序列,尤其是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差异明显,其在黄土中的记录特征、转换过程和持续时间至今仍存争议。本文综合比较了目前报导的有关中国黄土中Blake事件的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古地磁和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Blake事件的新结果,探讨了黄土中Blake事件记录的空间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同时建议未来应将^(10)Be示踪与古地磁测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针对黄土Blake事件的空间对比和极性漂移过程中黄土剩磁机理的研究,为认识地磁极性漂移事件的特征、规律以及将其作为标志物服务于黄土年代学和全球气候记录对比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漂移 Blake事件 黄土-古土壤序列 10Be
下载PDF
磁极性转换与地磁漂移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斌 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65-72,共8页
地磁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变化特征是地磁场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地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地磁极性转换期间虚地磁极(VGP)和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地磁极性转换 古地球磁场强度 地磁漂移
下载PDF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地磁极漂移事件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8
作者 王保贵 《南海研究与开发》 1999年第2期11-17,共7页
报道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及NP95-1两柱样高分辨率磁笥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个极性漂移事件,其中位于NP93-2柱样67.5-72.5cm的反极性漂移及位于NP95-1柱样75-85cm的反极性漂移可... 报道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及NP95-1两柱样高分辨率磁笥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个极性漂移事件,其中位于NP93-2柱样67.5-72.5cm的反极性漂移及位于NP95-1柱样75-85cm的反极性漂移可与哥德堡事件对比;另一位于NP93-2柱样27.5-32.5cm处,^14C测年为5390±600aB.P.的一次反极性漂移事件,国际上所见报道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洋沉积物 磁性地层学 地磁漂移
下载PDF
黄海全新世地磁极漂移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墨清 李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对黄海QC_2钻孔沉积岩心古地磁样品测量,对黄海全新世松散沉积物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主要认识是:1.黄海海域沉积岩心记录了两次地磁极漂移,定名为黄海Ⅰ、黄海Ⅱ,其年龄分别约2600—3100年和6000—6400年.2.黄海Ⅰ和黄海Ⅱ对... 本文通过对黄海QC_2钻孔沉积岩心古地磁样品测量,对黄海全新世松散沉积物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主要认识是:1.黄海海域沉积岩心记录了两次地磁极漂移,定名为黄海Ⅰ、黄海Ⅱ,其年龄分别约2600—3100年和6000—6400年.2.黄海Ⅰ和黄海Ⅱ对全新世可作进一步划分,分别是晚一中全新世和中一早全新世的分界.3.从黄海Ⅰ和黄海Ⅱ是气候地层的分界线这一现象表明,黄海地域地磁场的变化与古气候存在着内在联系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地磁漂移 地质意义 黄海
下载PDF
新生代地磁漂移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成英 高鹏 +1 位作者 毛鹏宇 聂军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共13页
地磁漂移事件的成因及发生规律是地学研究热点,是古地磁学科在这个世纪可能为地球科学贡献新理论的一个突破口。在回顾地磁漂移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地磁漂移记录及其时代进行了概述,从地磁漂移的成因、地磁漂移事件与地磁场强度... 地磁漂移事件的成因及发生规律是地学研究热点,是古地磁学科在这个世纪可能为地球科学贡献新理论的一个突破口。在回顾地磁漂移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地磁漂移记录及其时代进行了概述,从地磁漂移的成因、地磁漂移事件与地磁场强度的关系、地磁场漂移期间地磁场形态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过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需关注沉积速率较高的河湖相沉积物,通过多种手段生成不同地理位置的可靠地磁漂移记录,利用轨道调谐手段准确限定时代等,才能获得对新生代地磁漂移规律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漂移 古新近纪 河湖相沉积物 轨道调谐
下载PDF
低漂移地磁相对观测磁通门磁力仪
11
作者 王琛 王莉森 +1 位作者 邓明 陈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针对地磁相对观测工作存在的时间及幅值漂移等问题,进行时间一致性、幅值低漂移以及网络通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由低漂移磁通门传感器和低漂移数据采集电路组成的地磁相对观测仪器,将研制的3台仪器与昌黎后土桥地震台现有GM4磁通门... 针对地磁相对观测工作存在的时间及幅值漂移等问题,进行时间一致性、幅值低漂移以及网络通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由低漂移磁通门传感器和低漂移数据采集电路组成的地磁相对观测仪器,将研制的3台仪器与昌黎后土桥地震台现有GM4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对比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日形态变化和预处理分钟值等分析,结果表明,3台待测仪器30天内漂移小于1个采样点,日变化曲线一致性强,与GM4数据曲线最大偏差小于0.7 nT,满足地震台站相对记录设备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相对观测 磁通门传感器 漂移
下载PDF
大陆漂移假说的古地磁证据
12
作者 罗勖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6-89,共4页
古地磁学家们通过分析岩石的剩余磁性及地心轴向偶极场证实,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磁纬度可以近似地看作古地理纬度。对德干高原和雅鲁藏布江的研究表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自中生代以来都曾向北漂移过。而对欧洲和北美大陆岩石标本的分析说... 古地磁学家们通过分析岩石的剩余磁性及地心轴向偶极场证实,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磁纬度可以近似地看作古地理纬度。对德干高原和雅鲁藏布江的研究表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自中生代以来都曾向北漂移过。而对欧洲和北美大陆岩石标本的分析说明从前没有大西洋,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是拼合在一起的。将各个陆块拼合在一起,标出的相应岩石所测得的古生代极移轨迹大致重合,这正好验证了魏格纳所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漂移 岩石剩余磁性 地磁 极移曲线
下载PDF
低纬(海南)电离层等离子体漂移对地磁活动的响应
13
作者 洪宇 王国军 +4 位作者 史建魁 王霄 程征伟 王铮 尚社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0-737,共8页
利用2003-2016年期间子午工程海南站(19.5°N,109.1°E)数字测高仪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漂移数据,分析了高低两种太阳活动条件下纬向和垂直向漂移对近磁静、中等磁扰和强磁扰三种地磁活动水平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日间纬向漂... 利用2003-2016年期间子午工程海南站(19.5°N,109.1°E)数字测高仪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漂移数据,分析了高低两种太阳活动条件下纬向和垂直向漂移对近磁静、中等磁扰和强磁扰三种地磁活动水平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日间纬向漂移各季节均以西向为主,随地磁活动无明显变化,白天日出附近和夜间漂移在各季节均以东向为主,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减弱,减弱程度在分季最大,在夏季最小;日间垂直漂移在零值附近变化,且不受地磁活动和季节影响,日落附近漂移仅在分季受到地磁活动的抑制,午夜前垂直漂移在分季受到抑制,在冬季因强磁扰而反向,夏季无明显规律,子夜至日出后垂直漂移在各季节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减小.与赤道区Jicamarca相比,两地漂移对地磁活动的响应相近,但在幅度和相位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两地区的地理位置、背景电场和风场结构等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 等离子体漂移 地磁扰动
下载PDF
泛克里金插值法在地磁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功流 张桂敏 李士心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克里金插值法是一种无偏、最优的插值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要求区域化变量满足二阶平稳假设或是固有假设,但实际应用中这一假设往往无法满足,即存在漂移现象,由于地磁场数据存在有区域异常问题,因此是非平稳的,从而限制了克里金插值... 克里金插值法是一种无偏、最优的插值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要求区域化变量满足二阶平稳假设或是固有假设,但实际应用中这一假设往往无法满足,即存在漂移现象,由于地磁场数据存在有区域异常问题,因此是非平稳的,从而限制了克里金插值方法的应用。通过分析,泛克里金插值法可较好地估计和拟合地磁区域异常,因此可较好地解决地磁数据的插值问题。对地磁数据进行了泛克里金变异函数选取,并完成了地磁区域异常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将克里金插值法和泛克里金插值法应用于地磁图插值处理,并利用交叉证实法验证,结果表明泛克里金法比普通克里金法具有更好的插值效果,得到的地磁图精度有提高。泛克里金插值法避开了克里金插值法的二阶平稳假设,使插值得到的地磁图更加符合地磁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金 泛克里金 地磁 漂移
下载PDF
兰州地磁台GM3磁力仪基线值变化特征和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文通 杨冬梅 +1 位作者 辛长江 陈双贵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根据兰州地磁台2002年GM3磁通门磁力仪观测基线值数据,分析了基线值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把影响因素定量掺入到对基线的平滑过程中,将得到的结果与FHD1仪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做比较,得出基线值主要受温度系数和漂移影响。在对基线值... 根据兰州地磁台2002年GM3磁通门磁力仪观测基线值数据,分析了基线值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把影响因素定量掺入到对基线的平滑过程中,将得到的结果与FHD1仪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做比较,得出基线值主要受温度系数和漂移影响。在对基线值进行平滑时定量考虑温度系数对基线值的影响程度,是提高地磁最终观测结果精确度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3磁力仪 基线值 温度系数 漂移 兰州地磁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各时代视磁极及板块漂移 被引量:32
16
作者 方大钧 沈忠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在塔里木地块古地磁数据编制的基础上 ,对塔里木地块各时代平均视磁极及板块漂移旋转过程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 ,指出了早奥陶世以来 ,志留纪、泥盆纪以后 ,第三纪以来 3次主要板块漂移旋转对塔里木地块构造发展及油气移聚的影响 .自早古... 在塔里木地块古地磁数据编制的基础上 ,对塔里木地块各时代平均视磁极及板块漂移旋转过程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 ,指出了早奥陶世以来 ,志留纪、泥盆纪以后 ,第三纪以来 3次主要板块漂移旋转对塔里木地块构造发展及油气移聚的影响 .自早古生代早奥陶世 ,塔里木板块位于赤道以南 ,之后 ,塔里木板块持续北向漂移 ,侏罗白垩纪有折返现象 ,以后又北向运动至现今位置 .白垩纪和第三纪磁倾角偏低 ,可能与压实作用有关 .强调了地块旋转漂移及其在地质现象上的表现 ,也涉及与周边板构造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地磁 视极移曲线 板块漂移 视磁极 地块运动 乘磁分离 重磁化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泥盆纪古地磁结果及构造含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燕平 李永安 +6 位作者 M.Mcwilliams R.sharps 翟永健 张正坤 李强 A.Cox 高振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8年第4期447-460,484,共15页
利用塔里木地块新的古地磁资料,研究了塔里木地块漂移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北方大陆形成提出了新的认识。从古纬度资料反映出塔里木地块泥盆纪位于北纬13°,到二叠纪晚期达到了北纬25°,向北漂移了12°左右,同时顺时针旋转了40... 利用塔里木地块新的古地磁资料,研究了塔里木地块漂移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北方大陆形成提出了新的认识。从古纬度资料反映出塔里木地块泥盆纪位于北纬13°,到二叠纪晚期达到了北纬25°,向北漂移了12°左右,同时顺时针旋转了40°,自二叠纪以来塔里木地块又向北漂移了10°左右,并顺时针旋转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泥盆纪 地磁 漂移 旋转
下载PDF
东南极普里兹湾NP93-2柱样古地磁结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保贵 侯红明 +1 位作者 汤贤赞 袁友仁 《南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指示出两个地磁场反极性漂移,其中之一位于60-67.5cm,而67.5-72.5cm处经14C测年为10315±800aB.P.,推算该反极性漂移的年龄为...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指示出两个地磁场反极性漂移,其中之一位于60-67.5cm,而67.5-72.5cm处经14C测年为10315±800aB.P.,推算该反极性漂移的年龄为9980-8880aB.P.,可能是哥德堡反极性漂移(Gothenburg,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另一反极性漂移位于27.5-32.5cm处,经14C测年为5390±600aB.P.。国际上所见报导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国内一些地区发现的反向极性漂移记录与之接近,但这些反极性漂移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或该反极性漂移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还难于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磁漂移 东南极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微型航姿系统中磁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杭义军 李荣冰 刘建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2,35,共4页
研究了微型航姿系统中地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根据地磁传感器噪声的频谱特性,设计了带阻数字滤波器;基于地磁传感器测量原理分析传感器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多项式相消的方法建立磁传感器温度漂移误差的实时补偿模型,并应用于... 研究了微型航姿系统中地磁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根据地磁传感器噪声的频谱特性,设计了带阻数字滤波器;基于地磁传感器测量原理分析传感器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多项式相消的方法建立磁传感器温度漂移误差的实时补偿模型,并应用于微型航姿系统的磁航向解算。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地磁传感器零偏模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实时温度漂移误差补偿模型可以有效地补偿地磁传感器引起的温度漂移误差;缩短了系统的预热时间,提高了系统输出的磁航向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传感器 带阻滤波器 温度漂移 多项式相消 温度补偿
下载PDF
泥盆纪华南板块古地理的位置及其漂移 被引量:20
20
作者 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07-812,共6页
华南板块在泥盆纪位于古赤道附近,早—中泥盆世之交,广西那艺古纬度为0°36′,泥盆纪—石炭纪之交贵州睦化地区古纬度为4°10′10″,赤道附近温湿的气候使华南板块上各种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高度繁盛... 华南板块在泥盆纪位于古赤道附近,早—中泥盆世之交,广西那艺古纬度为0°36′,泥盆纪—石炭纪之交贵州睦化地区古纬度为4°10′10″,赤道附近温湿的气候使华南板块上各种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高度繁盛,发育,都有很高的分异度。泥盆纪时期华南板块向北缓慢移动,移动速率为0.22~0.26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华南板块 地磁 古地理 漂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