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血流成像技术对“腰背委中求”经典理论的验证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苓苓 张维波 +2 位作者 谢衡辉 田宇瑛 徐一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区域和左右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五个区域,以血流变化率为指标比较分析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对腰部体表血流改变的效应差异。结果: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后腰部整个区域的皮肤血流量与针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起针后12 min(P<0.05),针刺两穴的血流变化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刺委中穴后,同侧腰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的皮肤血流变化率显著高于针刺阳陵泉(P<0.05),其它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委中穴对腰的特异性作用可体现在使针刺侧腰部膀胱经皮肤血流的升高上,这种效应有可能导致膀胱经循经低流阻通道阻力下降,疏通经络,产生"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 皮肤血流量 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
下载PDF
复方莪倍霜对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坪 舒友廉 +1 位作者 刘瓦利 张维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流灌注指标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症状的相关性,观察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LDPI),于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对靶皮损评分,对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血流灌注扫... 目的评价血流灌注指标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症状的相关性,观察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斑块状银屑病皮损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LDPI),于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对靶皮损评分,对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血流灌注扫描,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皮损评分与各血流灌注指标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复方莪倍霜治疗前、后的血流灌注改变情况。结果血流灌注增高值(靶皮损血流值与正常皮肤血流值的差值)与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相关(P<0.01);复方莪倍霜治疗后,随着皮损评分的降低,血流灌注增高值亦相应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结论血流灌注增高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的症状变化;复方莪倍霜能够改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增高的血流灌注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血流灌注 复方莪倍霜 银屑病 斑块状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胃血流影响的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栋 王淑友 +1 位作者 李顺月 马惠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3-4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内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后胃脏血流灌注和微循环分布的改变。结果: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对针刺...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内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后胃脏血流灌注和微循环分布的改变。结果: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对针刺前后的胃脏血流分布的改变显示清晰。自然状态下,胃脏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呈现出从胃小弯向胃大弯放射状血流分布的扇形特征。不针刺对照组在观察的时间内胃部血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针刺“后三里”穴后,胃脏血流灌注明显增加,除扇形分布的血管血流量较高外,其它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也明显增多,停针10 min时血流增加最多。结论:LDPI能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针灸对胃脏的血管反应,该新技术方法在针灸内脏效应的研究方面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成像 胃血流灌注 针刺 “足三里”
下载PDF
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广军 张宇沁 +4 位作者 王瑞红 丁玉龙 田宇瑛 黄涛 张维波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砭石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手第3、4掌骨间,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右手皮肤血流和脐周血流。[结果]在接受电热砭...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砭石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手第3、4掌骨间,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右手皮肤血流和脐周血流。[结果]在接受电热砭石刺激后,右手血流显著上升(P<0.01)。在30min内,升高的血流未见明显衰减,和接受刺激前比(P<0.01)。对照组在接受刺激后30min内,脐周血流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热砭石刺激能显著提高刺激局部手背皮肤血流,而对脐周血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电热砭石疗法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腹腔高压状态下肾脏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隋峰 郑悦 +3 位作者 马文良 黄立锋 李文雄 曹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430,F0003,共7页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能否用于评价腹腔高压(IAH)状态下肾脏灌注的改变.方法 采用气腹法建立IAH模型,连续膀胱内压测定腹腔内压(IAP),获得基线平均动脉压(MAP)、腹腔内压和腹腔灌注压.将12只健康的小香猪腹腔内压自基线梯度性升高至1...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能否用于评价腹腔高压(IAH)状态下肾脏灌注的改变.方法 采用气腹法建立IAH模型,连续膀胱内压测定腹腔内压(IAP),获得基线平均动脉压(MAP)、腹腔内压和腹腔灌注压.将12只健康的小香猪腹腔内压自基线梯度性升高至10 mm Hg、15mm Hg、20 mm Hg和25 mm Hg,于每个压力梯度监测肾脏表面灌注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LDPI)和超声造影.结果 IAP逐渐升高至25 mm Hg,相对于基线,超声造影冲入时间(WIT)和达峰值时间(TTP)明显增加(P<0.05),但峰值强度(PI)、上升斜率(WIS)和AUC(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P<0.05).肾脏表面灌注单位(PU)值随腹压增高明显下降(P<0.05)与腹腔灌注压(APP)呈中度相关(r=0.74,P<0.05).分析不同腹腔压力下肾脏表面灌注PU值和超声造影TIC曲线的PI和AUC之间相关性,PI和PU呈正相关(r=0.83,P<0.05),而AUC和PU呈负相关(r=0.92,P<0.05).结论 超声造影是一种实时、非侵入性和简单的技术能评估在IAH状态下肾微血管灌注.PI和AUC可用于小香猪模型中的IAP微血管肾损伤的诊断性肾损害.肾脏表面激光多普勒成像能有效地评估肾脏表面灌注,反映肾皮质血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高压(IAH) 腹腔灌注压(APP) 急性肾损伤(AKI) 超声造影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ldpi) 腹腔室隔综合征(ACS)
下载PDF
粗针督脉平刺对周围性面瘫大鼠口唇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凡 宣丽华 +1 位作者 陈君 叶茜茜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针法对大鼠周围面神经损伤后行为学和口唇微循环的影响,为粗针督脉平刺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面瘫模型组、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普通针刺组5组,每组14只,后4组经...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针法对大鼠周围面神经损伤后行为学和口唇微循环的影响,为粗针督脉平刺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面瘫模型组、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普通针刺组5组,每组14只,后4组经钳夹大鼠面神经制作周围性面瘫大鼠模型。1 d后对后3组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其行为学和口唇微循环改变,并与其他两组大鼠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7 d和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低(均P<0.05);与面瘫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较高(均P<0.01);在治疗7 d时,与普通针刺组相比,基础西药组行为学评分较高(P<0.05)。在治疗14 d时,粗针针刺组较普通针刺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P<0.05)。在治疗7 d时,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口唇血流灌注量明显少(P<0.05);基础西药组与面瘫模型组比较口唇血流灌注量明显低(P<0.01)。治疗14 d后,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普通针刺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口唇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基础西药组和粗针平刺组在其治疗14 d时口唇血流灌注量较第7天时明显少(P<0.0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疗法对大鼠周围面神经损伤后行为学有改善作用,并使造模大鼠口唇微循环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面神经麻痹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 大鼠
下载PDF
不同针刺法对大鼠腓肠肌砸伤后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刚 高谦 +1 位作者 杨志丽 王飞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仪观察不同针刺法对大鼠肌肉组织损伤后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为选择针刺疗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内热针组、艾灸加热银质针组、银质针无热组5组,每组6只,后...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仪观察不同针刺法对大鼠肌肉组织损伤后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为选择针刺疗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内热针组、艾灸加热银质针组、银质针无热组5组,每组6只,后4组经钝性砸伤左侧腓肠肌。15d后对后三组采用三种不同的针刺方法进行干预,观察其微循环改变,并与其他两组大鼠进行对比。结果比较5组大鼠腓肠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自然恢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组和艾灸加热银质针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质针无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大鼠损伤的腓肠肌微循环有影响,其中加热的两种方法具有促进微循环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 微循环 软组织损伤 大鼠 针刺疗法
下载PDF
100例健康人不同部位体表血流量的测量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秀梅 刘育英 +3 位作者 刘秀华 蔡莉蓉 韩岳 刘凤英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方法 :选择 2 0岁~60岁的健康自愿者 10 0例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 (LDPI)测量了 2 0个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 ,比较了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 1)面部和手的血流量较高 ,下...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方法 :选择 2 0岁~60岁的健康自愿者 10 0例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 (LDPI)测量了 2 0个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 ,比较了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 1)面部和手的血流量较高 ,下肢及躯体血流量较低。( 2 )面部与肢体左右侧体表血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 3 )男性的体表血流量除足背外其它部位均高于女性 ,尤以颜面部血流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4 )年龄 >40岁组血流量均高于年龄 <40岁组 ,除胸前及腰部外 ,其它部位的体表血流值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 .0 1)。结论 :体表不同部位的血流量差异大 ,面部和手的血流量较躯体及下肢的高。左右侧对称部位体表血流值无明显差别 ,有男性血流量高于女性的趋势。在健康状态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血流量 身体健康 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灌注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模型急性下肢缺血的血流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玉明 宋可新 +2 位作者 晏晓青 由磊 徐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3-875,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糖尿病足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Wistar鼠腹腔注射STZ(5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血糖达16.8mmol/L后,再手术结扎股动、静脉及周围血管,造成左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LDPI)测定下肢血流。结... 目的研究建立糖尿病足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Wistar鼠腹腔注射STZ(5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血糖达16.8mmol/L后,再手术结扎股动、静脉及周围血管,造成左下肢急性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LDPI)测定下肢血流。结果81.5%大鼠(22只)空腹血糖水平达16.8mmol/L,结扎后1—14d下肢显著性缺血(P〈0.05),21d血流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侧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按本方法在3周内可造成Wistar鼠糖尿病足急性下肢缺血模型,为研究其创面愈合机理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 下肢缺血 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
下载PDF
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亮 李小鹰 +2 位作者 李铁岭 赵秀梅 刘秀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LDPI)、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法、经皮氧分压测定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下肢PAOD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LDPI)、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法、经皮氧分压测定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下肢PAOD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后应用三种微循环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85%,与之对应,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5),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值增加(P<0.05),经皮氧分压值增加(P<0.05),三种微循环指标的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有很好的平行关系.结论: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对于老年下肢PAOD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甲襞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 经皮氧分压 踝肱指数
下载PDF
臁疮四畔的中医证候与微循环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明 赵亚男 亓志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臁疮四畔证型与四畔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根据臁疮四畔辨证分型标准,将35例臁疮患者分为湿热蕴结组、瘀血内阻组、气血亏虚夹瘀组,检测疮周经皮氧分压及血流灌注量。同时选取11例下肢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臁疮疮周微循环的... 目的:探讨臁疮四畔证型与四畔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根据臁疮四畔辨证分型标准,将35例臁疮患者分为湿热蕴结组、瘀血内阻组、气血亏虚夹瘀组,检测疮周经皮氧分压及血流灌注量。同时选取11例下肢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臁疮疮周微循环的改变及不同臁疮四畔证型与四畔微循环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湿热蕴结组、瘀血内阻组、气血亏虚夹瘀组的氧分压分别为(36.45±9.17)、(24.07±7.90)、(17.33±7.24)、(10.11±6.09)mm Hg,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组、瘀血内阻组、气血亏虚夹瘀组、对照组的血流灌注量基线值分别为(288.29±75.18)、(125.50±35.13)、(115.11±26.95)、(75.64±19.25)PU0,血流灌注量变化率分别为(658.91±143.65)%、(153.21±67.23)%、(82.33±12.21)%、(71.44±5.73)%,其中瘀血内阻组与气血亏虚夹瘀组之间血流灌注量基线值与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臁疮的微循环指标与臁疮的四畔证型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臁疮疮周经皮氧分压和血流灌注量的测定可以作为臁疮四畔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使臁疮的四畔辨证更加细致化、深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臁疮 四畔 微循环 经皮氧分压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在微循环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澜 刘育英 +8 位作者 李向红 赵秀梅 宋欣 田牛 顾瑶 李功宋 王冬青 江朝先 李佳青 《微循环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2-24,共3页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非接触式扫描成像的原理,我们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LDI)测量失血和再灌注期间大鼠小肠组织灌流量的变化;比较人体皮肤鲜红斑痣在激光治疗前后血流量的变化以及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在不同状态下心肌灌流量...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非接触式扫描成像的原理,我们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LDI)测量失血和再灌注期间大鼠小肠组织灌流量的变化;比较人体皮肤鲜红斑痣在激光治疗前后血流量的变化以及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在不同状态下心肌灌流量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LDI能够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组织血液灌流量的变比。提示:测量一区域组织表面血流量可反映组织微循环功能,在临床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自动化测量系统,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的性能优于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LDI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后脑循环代偿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涛 张远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0 d内的变化,同时测量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并比较以上两指标。结果 颈动脉闭塞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差异(P > 0.5),而颈动脉闭塞前后的脑血流对CO_2反应能力却有明显差异(P < 0.01)。结论 脑循环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可在局部脑血流量未发生改变时,更灵敏地反映颈动脉闭塞对脑循环的影响,使用这一指标有利于对颈动脉疾病的脑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闭塞 局部脑血流量 脑血流CO2反应能力 激光多普勒血流呈像仪
下载PDF
手背皮肤血流自然波动的观察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宇瑛 张维波 +5 位作者 王苓苓 李宏 黄涛 王广军 王瑞红 徐一慧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及整个手背7个区域,分区域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表明,其中五个手指的流量平均血流量显著高于无手指手背的血流量。整个手背的血流量存在小幅度的自然波动,五个手指的波动比较明显,而无手指手背部分的波动较小,且中五个手指之间的血流量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r=0.756±0.284),显著高于手指与无手指手背之间的相关性(r=0.491±0.453)(P〈0.05)。结果提示,血流的这种自然波动可能是环境和心理因素所致。相对于整个手区域的血流,血流波动在手指区域为6.5%±4.0%,在无手指手背区域为4.1%±2.5%,因此皮肤血流的的相对波动率比绝对波动率显著减弱(P〈0.05)。该数据处理方法为研究针刺外周效应的空间特异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针灸 自然波动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糖尿病大鼠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海丹 王君 金明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3期234-23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益气滴丸改善糖尿病大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STZ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治疗组灌服芪参益气药液,对照组灌服羟苯磺酸钙溶液1 g/(kg·d),实验周期10个... 目的探讨参芪益气滴丸改善糖尿病大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STZ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治疗组灌服芪参益气药液,对照组灌服羟苯磺酸钙溶液1 g/(kg·d),实验周期10个月。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糖尿病大鼠耳廓、四肢及虹膜微循环状态。结果模型组耳廓、四肢皮肤及虹膜血管单位面积血流量较正常组和治疗组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增加糖尿病大鼠耳廓、四肢及虹膜单位面积血流量,改善末梢循环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芪参益气滴丸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 微循环 大鼠
下载PDF
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影响的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淑友 张栋 +2 位作者 李敬涛 李顺月 马慧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为奇正消痛贴;对照组为知名品牌同类药贴,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贴药膏30分钟后,...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为奇正消痛贴;对照组为知名品牌同类药贴,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贴药膏30分钟后,贴药区域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两组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局部高血流区域的面积及血流值均大于对照组;同时,贴药膏30分钟后,两组局部血流增加面积定量分析表明,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奇正消痛贴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理效应,可增加贴药部位的血流量,且作用明显优于知名品牌同类药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痛贴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成像 血流图
下载PDF
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后靶皮肤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晨 胡文 +2 位作者 邓爱东 顾晓松 顾剑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77-179,F0002,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感觉功能。结果:神经断裂缝合后22~37 d,患侧手掌桡侧半皮肤及示、中指指腹基础血流灌注较正常减少约90%,且以0℃冰水或45℃温水刺激30 s后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患侧示、中指指腹不能感知规格6.65单丝触压,两点辨别觉超过25 mm。结论:失神经皮肤区域处于低血流灌注状态,且对冷、热等刺激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皮肤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阎广晖 韦正翔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第1期13-14,41,共3页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LDPI )是上世纪末医学诊断仪器的最新成果之一。它能非侵入性的检查人体浅表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动力学变化 ,从而完成对组织微血管血流灌注的客观的、量化的二维空间检测。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及...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LDPI )是上世纪末医学诊断仪器的最新成果之一。它能非侵入性的检查人体浅表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动力学变化 ,从而完成对组织微血管血流灌注的客观的、量化的二维空间检测。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及其在烧伤整形外科、皮肤病学、创伤修复、血管活性药物开发研究等学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系统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老年人与青年人皮肤血流量比较研究
19
作者 任丰民 田媛 +3 位作者 李恒进 漆军 冯峥 葛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 判定增龄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用PIM2-LDPI检测皮肤血流量。结果 老年组前额、左手指背、命门穴部位皮肤血流量分别为:(1.94±0.86)V,(1.92±0.52)V和(0.71±0.19)V,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老年男性在... 目的 判定增龄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用PIM2-LDPI检测皮肤血流量。结果 老年组前额、左手指背、命门穴部位皮肤血流量分别为:(1.94±0.86)V,(1.92±0.52)V和(0.71±0.19)V,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老年男性在命门穴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高于青年男性(P<0.05),老年女性前额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男性比女性的皮肤血流量高。结论 皮肤血流量的差异无年龄相关性,男性组的皮肤血流量比女性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青年人 皮肤血流量 年龄 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分析
下载PDF
Axonotmesis-evoked plantar vasodilatation as a novel assessment of C-fiber afferent function after sciatic nerve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1
20
作者 Xue-Song Wang Xue Chen +3 位作者 Tian-Wen Gu Ya-Xian Wang Da-Guo Mi Wen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164-2172,共9页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especiall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nerve regeneration research. We previously found that neural control of v...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especiall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nerve regeneration research. We previously found that neural control of vasomotor activity could be potentially harnessed to evaluate nerve fun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five different models of left sciatic nerve injury in rats were established: nerve crush injury, nerve transection/ suturing, nerve defect/autografting, nerve defect/conduit repair, and nerve defect/non-regeneration. 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was used to analyze blood perfusion of the hind feet. The toe pinch test and walking track analysis were used to assess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 of the rat hind limb, respectivel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ensity of unmyelinated axons in the injured sciatic nerv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xonotmesis-evoked vasodilatation in the foot 6 months after nerve injury/repair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s in the nerve crush injury group and partially in the other three repair groups;whereas the nerve defect/non-regeneration group exhibited no recovery in vasodilatation. Furthermore, the recovery index of axonotmesis-evoked vasodilat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e pinch reflex scores and the density of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s in the regenerated nerve. As C-fiber afferents are predominantly responsible for dilat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vasculature in the glabrous skin in rats, the present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xonotmesis-evoked vasodilatation can be used as a novel way to assess C-afferent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 for Laboratory Animals of Nantong University of China (approval No. 20130410-006) on April 10,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axonotmesis-evoked VASODILATATION 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NERVE FUNCTION autonomic NERVE C-FIBER AFFERENT FUNC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unmyelinated AFFERENT fiber REGENER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