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 Reflow Bumping of Sn3.5Ag and Sn3.5Ag0.5Cu Lead-Free Solder Balls
1
作者 Yanhong TIAN Chunqing WANG Yarong CHE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0-226,共7页
ead-free Sn3.5Ag and Sn3.5Ag0.5Cu solder balls were reflowed by laser to form solder bumps. Shear test was performed on the solder bumps, and SEM/EDX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ad-free Sn3.5Ag and Sn3.5Ag0.5Cu solder balls were reflowed by laser to form solder bumps. Shear test was performed on the solder bumps, and SEM/EDX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 at interface regi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n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distribu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bump during laser reflow process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IMCs growth dir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s window for laser reflow bumping of Sn3.5Ag0.5Cu was wider than that of Sn3.5Ag. The shear strength of Sn3.5Ag0.5Cu solder bump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n3.5Ag solder bump, and was not affected obviously by laser power and irradiation time when appropriate parameters were used. Both laser power and heating tim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IMCs. A continuous AuSn4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and some needle-like AuSn4 were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and Au/Ni/Cu metallization layer when the laser power is small. The formation of needle-like AuSn4 was due to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direction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was the preferred growth direction of AuSn4. With increasing the laser power and heating time, the needle-like AuSn4 IMCs dissolved into the bulk solder, and precipitated out once again during solidification along the grain boundary of the solder b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bumping laser reflow Intermetallic compound growth
下载PDF
Sagging phenomenon observed in micro-solder joints fabricated by laser reflow soldering process
2
作者 LIU Wei WANG Chun-qing TIAN Yan-hong KONG Ling-chao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工艺制造 回流焊接 下垂 激光 金属间化合物 焊点 冷却速度 焊料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AuSn_4 COMPOUNDS AT INTERFACE BETWEEN PBGA SOLDER BALL AND Au/Ni/Cu METALLIZATION DURING LASER AND INFRA-RED REFLOW SOLDERING 被引量:3
3
作者 Y.H.Tian C.Q.W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Weld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Interactions between 63Sn37Pb solder and PBGA metallization (Au/Ni/Cu) duringlaser and infrared reflow soldering were studied. During laser reflow soldering process,a thin layer of AuSn_4 wa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Interactions between 63Sn37Pb solder and PBGA metallization (Au/Ni/Cu) duringlaser and infrared reflow soldering were studied. During laser reflow soldering process,a thin layer of AuSn_4 wa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older bumps, its morphology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laser reflow power and heating time. The solder bumpsformed by the first laser reflow was reflowed again to form the solder joints. TheAuSn_4 compounds formed in the first laser reflow process dissolved into the bulk solderafter the secondary infrared reflow process. The needle-like AuSn_4 changed into rod-like, and distributed inside the solder near the solder/pad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reflow infrared reflow bump's microstructure solder joint
下载PDF
Evolution of AuSnx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n laser reflowed micro-solder joints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威 安荣 +3 位作者 王春青 田艳红 杨磊 孙立宁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u thickness on evolution of AuSnx IMCs, pads with 0. 1, 0. 5 and 4. 0 μm thickness of Au surface finish were utilized. Laser reflowed solder joints were aged in 125℃ isothermal ovens. 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u thickness on evolution of AuSnx IMCs, pads with 0. 1, 0. 5 and 4. 0 μm thickness of Au surface finish were utilized. Laser reflowed solder joints were aged in 125℃ isothermal ove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ittle IMC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and pad with 0. 1 μm thickness of Au. Even in condition of 744 hours aging, thickness of lMCs did not increase obviously. As for the joints with 0. 5 μm thickness of Au, most of AuSn4 IMCs stayed at the inteornce and were in needle-like or dendritic morphology. With the increase of aging time, AuSn4 IMCs beeame flat and changed to a continuous layer. In the joints with 4. 0 μm thickness of Au on pads, AuSn, AuSn2, AuSn4 IMCs and Au2Sn phase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As aging time was increased, more Sn rich IMCs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and evolved to AuSn4 IMCs in condition of long time aging. Thickness of AuSn4 IMCs reached about 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uSnx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laser reflowed micro-solder joints
下载PDF
镍/铜箔回流焊与激光钎焊界面显微组织与性能
5
作者 孙茜 王佳乐 +1 位作者 周兴汶 王晓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0,I0005,共7页
基于镍箔“桥”替代铝铜直接焊接的背景下,利用回流焊、半导体激光钎焊对镍铜箔片进行异质连接.对比分析了接头形貌及界面显微组织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接头成形良好,且无焊接缺陷产生;激光钎焊焊缝内... 基于镍箔“桥”替代铝铜直接焊接的背景下,利用回流焊、半导体激光钎焊对镍铜箔片进行异质连接.对比分析了接头形貌及界面显微组织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接头成形良好,且无焊接缺陷产生;激光钎焊焊缝内由锡的固溶体和具有等轴晶形态的Cu-Sn金属间化合物组成,而回流焊焊缝则为锡的固溶体;两种焊接接头铜-锡、镍-锡界面均呈现不同形貌,且铜-锡界面层厚度大于镍-锡界面层.回流焊在铜-锡界面处显微组织呈扇贝状分布,其组成为铜固溶体→Cu_(3)Sn金属间化合物→Cu_(6)Sn_(5)金属间化合物;激光钎焊铜-锡界面处由多种Cu-Sn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在镍-锡界面处,回流焊呈现连续分布的(Cu,Ni)_(6)Sn_(5)金属间化合物,而激光钎焊则是由短棒状(Cu,Ni)_(3)Sn_(4)与条状(Cu,Ni)_(6)Sn_(5)组成,两种焊接接头最大剪切力可达320 N以上,远高于实际生产要求.基于此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明确激光钎焊是替代镍/铜箔片回流焊连接的可行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焊 激光钎焊 锡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钎料球激光重熔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PBGA封装制造时钎料球的激光重熔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考察了多点和扫描两种激光加热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与红外、热风等传统重熔方法相比 ,激光重熔具有加热时间短、封装内部温升低的特点 ,不会对内部... 对PBGA封装制造时钎料球的激光重熔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考察了多点和扫描两种激光加热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与红外、热风等传统重熔方法相比 ,激光重熔具有加热时间短、封装内部温升低的特点 ,不会对内部芯片及连接造成损害。同时 ,本文还对PBGA钎料球激光重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合适的规范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GA封装 激光重熔 钎粒球 钎料凸点 温度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界面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张晓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激光重熔在电子封装领域中SnPb共晶钎料凸点制作方面存在极大的优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探讨了钎料与Au/Ni/Cu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激光重熔在电子封装领域中SnPb共晶钎料凸点制作方面存在极大的优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探讨了钎料与Au/Ni/Cu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Au镀层在激光加热过程中向钎料中的溶解与扩散动力学.结果表明:SnPb共晶钎料在激光加热瞬间与Au/Ni/Cu焊盘中的Au发生反应,生成Au-Sn金属间化合物,其形貌和分布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随着激光输入能量的增加,Au-Sn化合物由连续层状转变为针状,最后以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钎料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激光重溶 SnPb共晶钎料 Au/Ni/Cu焊盘 界面反应 扩散 溶解 锡铅合金
下载PDF
激光与红外重熔对63Sn37Pb/焊盘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研究了塑料球栅阵列 (PBGA)钎料球激光重熔以及红外二次重熔过程中 6 3Sn37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界面反应。结果表明 :钎料凸点 /焊盘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和数量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随着激光输入能量的增大 ,Au完全... 研究了塑料球栅阵列 (PBGA)钎料球激光重熔以及红外二次重熔过程中 6 3Sn37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界面反应。结果表明 :钎料凸点 /焊盘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和数量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随着激光输入能量的增大 ,Au完全溶解到钎料中 ,界面处连续分布的Au Sn化合物层全部转变为针状AuSn4 相 ,部分针状AuSn4 从界面处折断并落入钎料中 ,最后变为细小的颗粒状弥散分布在钎料内部。红外二次重熔后焊点界面处的针状AuSn4 溶解到钎料中 ,钎料组织由原来的粒状结晶结构变为层片状结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球 激光重熔 钎料凸点 红外重熔 焊点 球栅阵列封装 集成电路
下载PDF
激光重熔PBGA钎料球与Au/Ni/Cu焊盘的界面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8,共4页
研究了塑料球栅阵列(PBGA)钎料球激光重熔过程中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 结果表明: 界面处金 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 当激光输入能量较小时,焊盘上的Au没有完全溶解到钎料中.界面处存... 研究了塑料球栅阵列(PBGA)钎料球激光重熔过程中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 结果表明: 界面处金 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 当激光输入能量较小时,焊盘上的Au没有完全溶解到钎料中.界面处存在一层连续 的 AuSn2和一些垂直或斜向生长到钎料中的针状 AuSn4化合物. 增大激光输入能量.Au完全溶解到钎料中,界面处连续的 AuSn2化合物层全部转化为针状 AuSn4相、有部分 AuSn4针从界面处折断并落入钎料中.当激光功率为 18 W,激光加热时 间为 400 ms时,AuSn4相在界面处消失、以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钎料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球栅阵列 钎料球 激光重熔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与组装中的再流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焊接》 2002年第6期5-9,共5页
先进电子封装器件的出现推动了再流焊方法和设备的研究。简要介绍了集成电路器件封装的发展 ,并对正在普遍应用的几种再流焊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着重阐述了一种极具潜力的再流焊方法———激光再流焊。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再流焊 激光再流焊 集成电路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smile效应与封装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祥鹏 李再金 +1 位作者 刘云 王立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2-557,共6页
为了减小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在封装过程中引入热应力而产生的smile效应,提高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光束质量,利用对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发光点成像放大的方法,准确测量了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smile效应,测量误差为±0.1μm。由于smile效应的准... 为了减小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在封装过程中引入热应力而产生的smile效应,提高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光束质量,利用对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发光点成像放大的方法,准确测量了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smile效应,测量误差为±0.1μm。由于smile效应的准确测量能客观地比较减小smile效应的各种技术与方法,本文根据分析测量结果,提出了通过优化封装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焊接回流曲线的方法,使smile效应值控制在±0.5μm内。该方法减小了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smile效应值,提高了激光器列阵光束质量,为下一步研制小芯径、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激光器列阵光纤耦合模块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列阵 smile效应 封装 焊接回流曲线
下载PDF
Sn-Ag基无铅钎料Nd:YAG激光重熔界面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明雨 关经纬 +1 位作者 王春青 刘威 《电子工艺技术》 2006年第5期249-255,共7页
通过Nd∶YAG激光重熔和热风二次重熔试验,得到了Sn3.5Ag和Sn3.0Ag0.5Cu无铅钎料球在Cu焊盘的钎料凸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分析了激光重熔和热风二次重熔后两种无铅钎料与铜焊盘界面反应及组织形貌,并对激光一次重熔无铅钎料凸台进... 通过Nd∶YAG激光重熔和热风二次重熔试验,得到了Sn3.5Ag和Sn3.0Ag0.5Cu无铅钎料球在Cu焊盘的钎料凸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分析了激光重熔和热风二次重熔后两种无铅钎料与铜焊盘界面反应及组织形貌,并对激光一次重熔无铅钎料凸台进行了剪切试验,观察了凸台的剪切断口。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激光功率和加热时间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形良好的无铅钎料凸台,Sn3.5Ag和Sn3.0Ag0.5Cu两种无铅钎料与Cu焊盘所产生的界面化合物主要为Cu3Sn和Cu6Sn5,凸台界面反应组织形貌以及剪切承载力与激光功率和加热时间密切相关,而且激光重熔形成的界面化合物影响热风二次重熔界面的组织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BGA 无铅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激光重熔在钎料凸点成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电子工艺技术》 2002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激光由于具有高能量输入密度以及可局部加热的优点而在面阵列电子封装钎料凸点成形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介绍了激光重熔在面阵列封装钎料凸点成形中的研究进展 ,并且对PBGA共晶钎料球激光重熔进行了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激... 激光由于具有高能量输入密度以及可局部加热的优点而在面阵列电子封装钎料凸点成形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介绍了激光重熔在面阵列封装钎料凸点成形中的研究进展 ,并且对PBGA共晶钎料球激光重熔进行了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激光输入能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表面质量光滑的钎料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阵列封装 激光重熔 钎料凸点
下载PDF
4 mm腔长高功率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勇 杨瑞霞 +2 位作者 安振峰 刘小文 徐会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1445,共5页
为了减小长腔长高功率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在封装过程中引入的热应力,根据应力改变禁带宽度的原理,理论上推导了应力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激光器脉冲条件下的光谱来定量计算激光器应力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表... 为了减小长腔长高功率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在封装过程中引入的热应力,根据应力改变禁带宽度的原理,理论上推导了应力与波长漂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激光器脉冲条件下的光谱来定量计算激光器应力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焊接质量直接决定着应力的大小,由焊接质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力差值超过了300MPa,提出了优化焊接回流曲线的方法,使激光器的应力由原来129.7 MPa降低到53.4MPa,该方法还有效的解决了封装应力随储存时间变化的问题。实验表明,激光器光谱图的测量分析是研究高功率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应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检测分析烧结工艺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应力 焊接质量 焊接回流曲线 光谱 单管激光器
下载PDF
细间距器件无铅焊点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亮 薛松柏 +2 位作者 韩宗杰 禹胜林 盛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38,共4页
分别采取红外再流焊和激光再流焊焊接细间距器件,研究了SnPb,SnAgCu和SnAg三种钎料在不同焊接热源下焊点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再流焊对应焊点的力学性能优于红外再流焊,该现象在使用SnAg钎料的情况下尤为显著,同时无铅焊点优于传统... 分别采取红外再流焊和激光再流焊焊接细间距器件,研究了SnPb,SnAgCu和SnAg三种钎料在不同焊接热源下焊点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再流焊对应焊点的力学性能优于红外再流焊,该现象在使用SnAg钎料的情况下尤为显著,同时无铅焊点优于传统的SnPb焊点。对焊点断口形貌进行研究,发现激光焊接的条件下,焊点断口韧窝较多、较深,断口的撕裂棱朝固定的方向延伸,而红外热源焊接的条件下,断口韧窝较少,较浅,两种情况下焊点韧窝开裂均为穿晶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流 红外再流 力学性能 断口组织
下载PDF
激光与回流复合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苏茜 喻定新 +1 位作者 于海春 廖剑斌 《装备制造技术》 2016年第11期159-160,167,共3页
介绍了激光与回流复合焊接技术进行可行性及工艺流程研究,样机试验数据表明激光与回流焊的复合技术使得两种先进的焊接技术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硬盘行业形成了一种全新高效的焊接方法。
关键词 激光 回流 复合焊接
下载PDF
电子封装与组装中的激光再流焊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聪 吴懿平 陈明辉 《电子工艺技术》 2001年第6期252-255,259,共5页
激光再流焊与传统再流焊技术相比加热集中、快速 ,但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激光植球的优势在于它的柔性 ,它适宜于中小批量BGA的生产与个别焊球的修复 ,不过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应用。激光无焊剂焊接也正处于实验研... 激光再流焊与传统再流焊技术相比加热集中、快速 ,但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激光植球的优势在于它的柔性 ,它适宜于中小批量BGA的生产与个别焊球的修复 ,不过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应用。激光无焊剂焊接也正处于实验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再流焊 激光柔性植球 激光无焊剂焊接 电子封装 电子组装 焊球修复
下载PDF
激光钎焊电子元器件微焊点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晋会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45,共4页
以连续和脉冲光纤激光作为热源,采用Sn Ag3.0Cu0.5钎料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钎焊试验,研究激光功率(4~20 W)和激光扫描速度(3~35 mm/s)对微焊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再流焊机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焊接,对不同焊接工艺的微焊点力学性... 以连续和脉冲光纤激光作为热源,采用Sn Ag3.0Cu0.5钎料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钎焊试验,研究激光功率(4~20 W)和激光扫描速度(3~35 mm/s)对微焊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再流焊机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焊接,对不同焊接工艺的微焊点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观察了不同工艺钎焊焊点断面的显微形貌和焊缝组织。结果表明,连续激光钎焊的功率为9~10 W、扫描速度为20 mm/s或功率为8 W、扫描速度为10 mm/s时可获得较高的微焊点抗拉强度;不同工艺微焊点抗拉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连续激光钎焊〉红外再流焊〉脉冲光纤激光钎焊;连续激光钎焊功率为9W,扫描速度为20 mm/s,焊缝的组织均匀,与基材连接较好,界面处较为平滑,未见焊接气孔、裂纹等缺陷,而红外再流焊焊缝中出现了尺寸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孔洞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钎焊 红外再流焊 电子元器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常见工艺缺陷及其消除方法
19
作者 王劲松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7-28,共2页
除设计和材料外,工艺和操作对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的质量和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分析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工艺缺陷,如线条变形、起泡、阻值不稳、元件受损、锡珠等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
关键词 厚膜 混合集成电路 工艺缺陷
下载PDF
回流技术在通孔双面焊工艺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子陵 《电子工程师》 2008年第6期54-56,63,共4页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不断发展,回流技术因其本身独特的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开始逐步应用在传统通孔工艺上。回流焊技术是利用热传输的3种途径(辐射、对流、传导)对待焊接器件、焊料及PCB(印制电路板)加热和冷却,实现焊料溶化、...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不断发展,回流技术因其本身独特的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开始逐步应用在传统通孔工艺上。回流焊技术是利用热传输的3种途径(辐射、对流、传导)对待焊接器件、焊料及PCB(印制电路板)加热和冷却,实现焊料溶化、结晶过程,进而完成焊接的技术。目前众多SMT(表面贴装技术)企业没有将回流焊技术应用到通孔焊接工艺中。随着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发展,不少通孔双面焊接已无法用波峰焊接技术实现,即使有少数企业采用了通孔双面回流焊技术,也会对器件(特别是镀金长插针)弓1脚产生焊料涂覆,降低了使用可靠性。文中介绍一种新的、并已实现的解决方案,即用回流技术焊接长针通孔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孔元件 通孔回流焊接技术 选择性波峰焊 激光焊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