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atrachospermaceae genera in Asia and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1
作者 Mingyu QIU Fei WANG +5 位作者 Fangru NAN Jia FENG Junping LÜ Qi LIU Xudong LIU Shulian XI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72-990,共19页
Batrachospermaceae is an important group of freshwater red algae.Available data of the latitude,longitude,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atrachospermaceae distribution in Asia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geographic... Batrachospermaceae is an important group of freshwater red algae.Available data of the latitude,longitude,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atrachospermaceae distribution in Asia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atrachospermaceae genera in Asia.Statistical analyses,including one-way ANOVA,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variation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Results reveal high variation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 among different Batrachospermaceae genera in Asia.Specifically,correlations between latitude and a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clusive of altitude are significant,and longitude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cept for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Batrachospermaceae genera significantly differed.Altitude,maximum temperature,average temperature,minimum temperature,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average wind speed,maximum wind speed,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ll contributed to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atrachospermaceae genera.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atrachospermum,Paludicola,Sheathia,Sirodotia,and Remainder(the rest),a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but atmospheric pressure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Kumanoa,and all environmental factors but average wind speed and maximum wind speed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Virescentia.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significantly re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axa is not necessarily causative,and many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such as temperature,pH,conductivity,shading,current velocity,dissolved oxygen,hardness,substrata types,and nutrients etc.,are likely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axa,which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rachospermaceae BIOSTATISTICS environmental facto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ETROLOGY
下载PDF
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2
作者 葛婉婷 刘莹 +6 位作者 赵智佳 张珅 李洁 杨桂娟 曲冠证 王军辉 麻文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4,共12页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自然群体可能的迁移路线,为黄心梓木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濒危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当前和未来(2030s、2050s、2070s)4个时期的环境...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自然群体可能的迁移路线,为黄心梓木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濒危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当前和未来(2030s、2050s、2070s)4个时期的环境变量数据以及黄心梓木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综合分析限制其扩散的环境因子,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结果】1)MaxEnt模型各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9,模型预测结果非常准确。2)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狭窄,当前适生区总面积为50416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2309 km^(2),仅在黔南和黔西南部分地区分布,中适生区(面积14288 km^(2))在其周围分布,低适生区面积33819 km^(2),分布在贵州中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呈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趋势,其中高强迫(SSP5-8.5)情景下的2030s时期适生区总面积最大(70313 km^(2)),新增面积达当前适生区总面积的39%。3)最干月降水量(bio14)、海拔(bio20)、等温性(bio3)、年降水量(bio12)是限制黄心梓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4)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潜在适生区的质心迁移方向总体为先向北移后向东南移。5)基于黄心梓木现状提出在高适生区范围内就地划分保护区,在湖北西部、重庆东北部等潜在适生区开展相关育种试验扩大其种植面积以及建立种质资源库等相关保护措施。【结论】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较为狭窄且中、高适生区相对集中,大多分布在贵州西南部,广西、云南、四川、重庆以及湖北部分地区也可能有分布;目前黄心梓木的潜在适生区未达到饱和,预计适生区面积会持续扩增至2030s;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潜在适生区面积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基于黄心梓木现状,建议以人为方式开展协助恢复其生境以及快速促进其种群扩大等相关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梓木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预测 主导环境因子 迁移路线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伪枝藻属植物世界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朱为菊 谭海珍 +2 位作者 何高全 阮以萌 杨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以蓝藻门(Cyanophyta)藻殖段目(Hormogonales)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伪枝藻属(Scytonema)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伪枝藻属植物世界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收集其在世界分布的情况及环境因子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 以蓝藻门(Cyanophyta)藻殖段目(Hormogonales)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伪枝藻属(Scytonema)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伪枝藻属植物世界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收集其在世界分布的情况及环境因子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伪枝藻属植物6个种类的地理分布的影响及该6个种类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性。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伪枝藻属植物的世界地理分布与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年均温、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气温年较差、最高温、最低温、等温性、水蒸气压、太阳辐射、风速是影响伪枝藻属植物6个种类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枝藻属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北烟区潜在适宜性分布及其环境特征分析
4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本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烟区 最大熵模型 生育期 潜在分布 主导环境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中国枯叶蛾科昆虫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爱兵 张真 +1 位作者 王鸿斌 孔祥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0,共7页
运用GIS操作平台对我国枯叶蛾科 7个属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枯叶蛾科 7个属的松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南部 (除松毛虫属的个别物种在我国西北部有分布 ) .栎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中高纬度地区 (N2 8°~ 4 0... 运用GIS操作平台对我国枯叶蛾科 7个属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枯叶蛾科 7个属的松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南部 (除松毛虫属的个别物种在我国西北部有分布 ) .栎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中高纬度地区 (N2 8°~ 4 0°之间 ) ;丫毛虫属分布于我国的最南方低纬度地区 (N2 6°以南 ) ;大毛虫属和云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低纬度地区 (N2 3°~ 34°和N2 3°~ 37°) ;松毛虫属、杂毛虫属和小毛虫属 3个属在我国的高、中、低纬度地区均有分布 (N19°~ 5 2°) .除丫毛虫属与大毛虫属及栎毛虫属分布区之间几乎不重叠之外 ,7个属的松毛虫的分布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其中松毛虫属、杂毛虫属、小毛虫属的分布区几乎完全重叠 .各属的平均体长、平均翅展与经纬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 ,而雌性体长的变异与经度成一定的负相关 .该文分析了分布与相对湿度、年均气温、降雨量和温暖指数之间的关系 ,并推测了枯叶蛾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叶蛾科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翼手目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玉春 蒙以航 +1 位作者 张利存 叶青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了中国翼手目90个物种已知地理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这些环境因子对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和种数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了中国翼手目90个物种已知地理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这些环境因子对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和种数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连续型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气温、大于零度日数、一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七月份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年日照时数,其中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为负影响;影响翼手目种数密度分布的决定环境因子是年降雨量,但年平均气温也有明显作用。作者认为,气候因子影响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机制是限制性因子的作用,主要受冬眠和活动及摄食时间长短的限制,而种数密度分布则决定于环境资源的丰富度,即主要受到由降雨量决定的食物种类多少的影响。另外,对类别环境因子的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对翼手目的种数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具有多洞穴特点的喀斯特和火山熔岩地貌具有较多的翼手目种类,但红层地貌由于分布于南方和分散分布的特点而具有最高的翼手目种数密度[动物学报51(3):413-422,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翼手目 中国 动物地理分布 年平均气温 地理信息系统 密度分布 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程度 年降雨量 日照时数 海拔高度 主成分分析 限制性因子 相对湿度 气候因子 环境资源 食物种类 种数分布 植被类型 火山熔岩
下载PDF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6
7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9-328,共10页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 7个山系共 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 ,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 7个山系共 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 ,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和规律 ,与宿主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 ,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南→东→北呈递减的趋势。与此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水湿条件 ,其次是经度的影响。另外还与蚤类的丰富度、地理环境、垂直带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 ,形成蚤类与宿主动物间多样性地理分布趋势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其中水湿条件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 ,横断山蚤类在我国蚤类区系中是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它充分地反映了横断山区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数的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 环境因素 云南横断山区
下载PDF
我国入侵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74个地区数据为基础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帅 郭水良 +2 位作者 管铭 印丽萍 张若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41-4256,共16页
以我国74个地理单位28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和环境数据为基础,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境内入侵植物区系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74个地区共有282种外来入侵种,出现... 以我国74个地理单位282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和环境数据为基础,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境内入侵植物区系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74个地区共有282种外来入侵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外来入侵种是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空心莲子草(Alternathera philoxeroides)、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等;(2)菊科(Compositae,67,种数)、禾本科(Gramineae,32)、豆科(Leguminosae,29)、苋科(Amaranthaceae,23)、旋花科(Convolvulaceae,13)是我国境内含入侵种最丰富的5个科,共计有164种,占我国入侵植物总数的58.16%;(3)我国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源自于热带美洲、北美洲、欧洲、地中海-西亚和中亚、非洲和南亚;(4)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在我国的区域分异明显,热带-南亚热带、中(北)亚热带和温带三大区域的入侵种组成有较大差异:马缨丹(Lantana camara)、含羞草(Mimosapudica)、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刺苋、小飞蓬、飞扬草(Euphorbia hirt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和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是热带-南亚热带区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种入侵植物;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区域出现频率最高的入侵种分别是一年蓬、小飞蓬、刺苋、土荆芥、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空心莲子草和三叶鬼针草;温带区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反枝苋、小飞蓬、圆叶牵牛、一年蓬、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杂配藜(Chenopodium hybridum)、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野燕麦(Avena fatua)、曼陀罗和皱果苋;(5)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极端低温、无霜期和年均积温是影响我国外来入侵种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气象因素,年极端高温和年日照时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人口密度和交通密度对入侵种的地理分布也均有很大的影响;(6)随着年均温度、无霜期、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年极端低温、年均降雨量和年积温的增加,外来入侵植物的种数呈线性增加,随着纬度的增加,种数则呈线性递减,种数与这8个环境因素间的关系达到极显著的水平;(7)不同地理来源的外来入侵种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年降雨量、年均无霜期、年均温度、交通密度、年极端低温和年均积温的影响。由于外来入侵种在我国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因此,应用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地理分布格局 原产地 环境因素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三尖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9
作者 司马永康 余鸿 +1 位作者 杨桂英 赵文书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分析了云南地区三尖杉属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热条件特别是极端最高温、年均降水量、最高月均温和年均温是云南三尖杉属植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它们的异质性可能就是造成该属植物在水平和垂直分布... 研究分析了云南地区三尖杉属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热条件特别是极端最高温、年均降水量、最高月均温和年均温是云南三尖杉属植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它们的异质性可能就是造成该属植物在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差异性;三尖杉属植物对土壤因子的要求较低,是一类喜欢水湿而耐荫蔽的,广布而狭生境的珍贵药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三尖杉属植物 地理分布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下载PDF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蓝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37,共9页
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分析还完全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如简单地认为南辣北淡 ,对各个食辣区的食辣程度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 ,认为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 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分析还完全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如简单地认为南辣北淡 ,对各个食辣区的食辣程度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 ,认为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 :即长江上中游重辛辣区 ,包括四川 (含今重庆 )、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 ,辛辣指数在 151至 2 5左右 ;北方微辣区 ,东及辽东半岛、北京、山东等地 ,西经山西、陕北关中及以北、甘肃大部、青海到新疆 ,是另外一个相对辛辣区 ,辛辣指数在 2 6至 15之间 ;东南沿海淡味区 ,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忌辛辣的淡味区 ,辛辣指数在 17至 8间 ,其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传统认为食辣仅主要是去湿驱寒 ,而本文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味 地理特征 环境成因 中国 饮食 自然环境 社会因素 移民迁移
下载PDF
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集丰 洪纯丹 +3 位作者 方怡然 杨培新 李琦琦 林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橙带蓝尺蛾是一种近年来爆发的林业有害生物,已在多地发生并严重危害罗汉松。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及变量反馈曲线对影响橙带蓝尺蛾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橙带蓝尺蛾是一种近年来爆发的林业有害生物,已在多地发生并严重危害罗汉松。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及变量反馈曲线对影响橙带蓝尺蛾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橙带蓝尺蛾在我国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3%;其中高、中、低度适生区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6%、3.5%和10.2%。我国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北纬34°以南,东经92°以东,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北纬18°~28°之间。bio 18最暖季降水量、bio 03等温性、bio 06最冷月最低温度和bio 14最干月降水量是影响橙带蓝尺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带蓝尺蛾 最大熵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GAM和GWR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的非线性和非静态性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贾明秀 黄六一 +1 位作者 褚建伟 刘长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6,共8页
分析南极磷虾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静态性关系,对南极磷虾的高效捕捞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龙腾”船2015、2016年在南设得兰群岛捕捞作业的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广义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地理权... 分析南极磷虾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静态性关系,对南极磷虾的高效捕捞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龙腾”船2015、2016年在南设得兰群岛捕捞作业的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广义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探究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渔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静态性关系,并比较这2种模型的模拟性能,为南极磷虾的渔场渔情预报、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GAM模型结果显示,2015、2016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与作业水深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作业水深范围内,南极磷虾在较浅水域集群密度较高;2015年CPUE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在2016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推测是由于2年调查作业位置不同所致;CPUE与离岸距离关系不显著(P≥0.05)。GWR模型结果显示,作业水深对CPUE的影响无显著的空间变化(P>0.05);海水表温和离岸距离对CPUE的影响具显著的空间变化(P<0.01),表明这2个因子对南极磷虾渔场分布的影响在空间上不连续,存在显著空间非静态性。GAM模型可用于研究资源分布与驱动因子的一般规律;GWR模型作为全局回归模型的有效补充,可用于探究一般规律不适合的特殊区域,便于发现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未来在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研究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渔场分布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环境因子 广义加模型 空间非静态性 地理权重回归模型
下载PDF
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31-41,共11页
本文论述了世界范围的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并分析了决定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分布的环境因子。随着盐度升高,枝角类种数减少,能在超盐水体中出现的枝角类只有少数几种,且大多数淡水耐盐种能适应很大的盐度变化。盐度和... 本文论述了世界范围的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并分析了决定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分布的环境因子。随着盐度升高,枝角类种数减少,能在超盐水体中出现的枝角类只有少数几种,且大多数淡水耐盐种能适应很大的盐度变化。盐度和离子组成是决定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此外,温度、碱度和pH离子系数等也起作用。文后对内陆盐水水体枝角类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将分布于内陆盐水水体的一些枝角类(如蒙古裸腹溞、点滴尖额溞、大型溞等)驯于化海水中大量培养,是扩大海水养殖上鱼虾幼体活饵料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 盐水水体 枝角类 种类组成
下载PDF
近代云南植棉运动失败原因初探
14
作者 苏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55-162,共8页
近代,为了解决人民的衣被问题,抵制洋纱、洋布的冲击,填补经济上的漏卮,云南全省各地大力推行棉花种植运动。云南棉花试种区域主要选择在金沙江流域、南盘江流域、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等干热河谷地带,呈点状狭小的空间分布。虽然政府... 近代,为了解决人民的衣被问题,抵制洋纱、洋布的冲击,填补经济上的漏卮,云南全省各地大力推行棉花种植运动。云南棉花试种区域主要选择在金沙江流域、南盘江流域、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等干热河谷地带,呈点状狭小的空间分布。虽然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广棉花种植,但是由于光热、雨量、土壤、地势、病虫害等环境因素的制约,近代云南棉花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未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的缺棉问题,最终导致植棉运动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棉运动 政策推行 环境制约
下载PDF
中国串珠藻科植物地理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明宇 王飞 +4 位作者 南芳茹 冯佳 刘琪 刘旭东 谢树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研究以中国串珠藻科Batrachospermaceae的串珠藻属Batrachospermum、熊野藻属Kumanoa和西斯藻属Sheathia植物样本的经纬度和一些重要环境因子数据为研究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环境因子... 研究以中国串珠藻科Batrachospermaceae的串珠藻属Batrachospermum、熊野藻属Kumanoa和西斯藻属Sheathia植物样本的经纬度和一些重要环境因子数据为研究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环境因子对3个属的地理分布影响及3个属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根据方差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可知,串珠藻属、熊野藻属和西斯藻属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具有明显差异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最大可持续风速和大气压强是影响串珠藻属、熊野藻属和西斯藻属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丰富我国淡水红藻生态地理分布和地理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藻科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串珠藻属 熊野藻属 西斯藻属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巢粉虱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博 覃伟权 阎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6-1286,共11页
小巢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香港、海南。阐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虫早期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使用刀切法及环... 小巢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香港、海南。阐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虫早期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小巢粉虱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区;适生区总面积224.9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4%,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38.2万km 2,中度适生区面积47.6万km^2,低度适生区面积139.1万km^2;最冷月最低温(bio06)、最干季平均气温(bio09)、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影响小巢粉虱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我国各潜在适生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应加强检疫,防止小巢粉虱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巢粉虱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世界希斯藻属Sheathia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伟楠 王飞 +4 位作者 南芳茹 刘旭东 刘琪 冯佳 谢树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8-1786,共9页
文章以全球116组希斯藻属Sheathia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种类地理分布与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水温、流速和pH六种环境因子之间的... 文章以全球116组希斯藻属Sheathia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种类地理分布与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水温、流速和pH六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性及相互关系。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可知,Sheathia arcuata、S.boryana、S.confusa、S.dispersa、S.longipedicellata和Remainder的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有显著性差异。由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海拔高度、水温、流速和pH是影响希斯藻属Sheathia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文章从种水平上分析了影响希斯藻属Sheathia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丰富淡水红藻的地理分布数据,进一步保护生境特殊的淡水红藻类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淡水红藻 希斯藻属
下载PDF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捷 包庆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21,29,共8页
在中外生态思想史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其中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黑格尔、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观点值得关注。他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论述,例如孟德斯鸠重视气候因素,普列汉诺夫重视生产力因... 在中外生态思想史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其中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黑格尔、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观点值得关注。他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论述,例如孟德斯鸠重视气候因素,普列汉诺夫重视生产力因素。对于环境决定论,学者们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各有其合理性。通过梳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史,我们才能对这一问题获得更好的理解。在生态危机全球化的当代,自觉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环境特别是生态因素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决定论 生产力布局 社会发展 生态因素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巴戟天适生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蒋庆莲 梁键明 +7 位作者 张铭 姜垒 吴玉芬 邵彦清 杨锦昌 邵玲 王继华 唐光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4-1155,共12页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肉质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5个巴戟天有效分布信息,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38个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巴戟天当前(197...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肉质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5个巴戟天有效分布信息,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38个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巴戟天当前(1970-2000)及未来2050s(2041-2060)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根据贡献率及响应曲线综合评判影响巴戟天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4种气候情景下的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大于0.985。(2)对巴戟天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导环境因子有4个,分别是最冷季度降水量(47.4%)、年平均气温(28.9%)、年降水量(10.0%)、平均气温日较差(1.7%),最适宜巴戟天生长的生态位参数分别是156.8 mm、21.8℃、1857.1 mm、6.4℃。(3)当前巴戟天的潜在适生面积合计83.59×10^(4)km^(2),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高适生区集中在广东(肇庆、云浮、惠州、河源)、广西(玉林、贵港、防城港)、台湾地区(花莲、台中)、海南(保亭、陵水)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地理分布总体收缩,低适生区变化较为明显,中、高适生区相对稳定。(4)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适生分布呈现“西扩”与“东缩”的趋势,适生区由东向西迁移,云南西南部是主要增加区。适生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巴戟天栽培区域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潜在地理分布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杠板归适宜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雅楠 张虹 +3 位作者 章鹏飞 裴苏婷 范建友 刘守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杠板归全国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方法将杠板归476条地理分布信息及55个环境因子导入MaxEnt模型运算,采用刀切法和贡献率筛选主导环境因子,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精确度,通过ArcGIS... 目的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杠板归全国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方法将杠板归476条地理分布信息及55个环境因子导入MaxEnt模型运算,采用刀切法和贡献率筛选主导环境因子,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精确度,通过ArcGIS软件加载模型预测杠板归适宜分布区划图。结果本研究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AUC>0.9),杠板归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6月份降水量、11月份降水量、最湿季降水量、9月份平均气温和植被亚类,杠板归适宜分布区较广,高度适生区主要为福建、浙江、江西、重庆、广东(除南部)、湖南(除东部)、广西北部、贵州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陕西南部、江苏南部。结论本研究预测杠板归的分布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预测适宜分布区可为开展杠板归野生抚育及合理规划栽培用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因子 适宜分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