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蠛蠓rDNA-ITS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敏 肖颖 +1 位作者 林妙端 黄恩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为71%和9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基于ITS1、ITS2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rDNA-ITS基因序列可作为蠓科昆虫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RDNA ITS1 ITS2
下载PDF
显示蠓类形态特征技术的探讨(双翅目:蠓科)
2
作者 严格 李豫川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41-243,I0010,共4页
蠓科昆虫雄虫尾器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但长期以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视中常存有结构方面的疑点,本文在运用光学显微镜照相、显微镜投影绘图同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郧县细蠓和台湾蠛蠓尾器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全面、准确地显示了郧... 蠓科昆虫雄虫尾器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但长期以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视中常存有结构方面的疑点,本文在运用光学显微镜照相、显微镜投影绘图同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郧县细蠓和台湾蠛蠓尾器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全面、准确地显示了郧县细蠓和台湾蠛蠓雄虫尾器的真实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蠓科 郧县细蠓 台湾蠛蠓 尾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云南省弥勒市台湾蠛蠓的化学防治效果
3
作者 张晓慧 冯向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0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调查弥勒市吸血蠓主要种类并评估化学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诱停落法监测防治前后成蠓的密度。化学防治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喷雾、滞留喷洒等技术。结果捕获吸血成蠓的种类为台湾蠛蠓,灭前平均密度为3.47只/(人·min),化学... 目的调查弥勒市吸血蠓主要种类并评估化学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诱停落法监测防治前后成蠓的密度。化学防治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喷雾、滞留喷洒等技术。结果捕获吸血成蠓的种类为台湾蠛蠓,灭前平均密度为3.47只/(人·min),化学防治后的第3、7、15、30天,成蠓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42.9%、64.7%、90.2%、95.9%;相关密度指数(RPI)值为42.9~4.5。结论弥勒市城区侵害叮咬人群的吸血蠓类为单一的台湾蠛蠓种群;采用化学防治可有效迅速地将成蠓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密度 化学防治
下载PDF
四川省宁南县2018-2019年台湾蠛蠓种群密度调查分析
4
作者 韩世康 刘宇 +6 位作者 王松林 陈建平 邓勇 汪培章 罗发美 虞以新 钱微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调查宁南县台湾蠛蠓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诱法,选择3种生境(城区、郊区、农村)的部分区域作为监测地点,固定监测时间段,监测人员暴露双腿诱叮,记录台湾蠛蠓刺叮数据,计算刺叮指数。收集宁南县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宁南... 目的调查宁南县台湾蠛蠓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诱法,选择3种生境(城区、郊区、农村)的部分区域作为监测地点,固定监测时间段,监测人员暴露双腿诱叮,记录台湾蠛蠓刺叮数据,计算刺叮指数。收集宁南县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宁南县台湾蠛蠓日密度变化,1 d中呈现2个活动高峰,即12:00和16:00,密度为62.0和64.0只(/人·15 min);2018-2019年台湾蠛蠓季节消长,1-5月未监测到,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9月出现第1个高峰,10月下旬到达最高峰,11月急速下降,12月未监测到,2018和2019年的6-11月平均密度总指数分别为85.6和52.4只(/人·15 min);不同生境台湾蠛蠓密度[只(/人·15 min)],农村为183.9,郊区为117.7,城区为20.0;灌木丛植被型为90.9,草坪植被型为52.4;平坝地形灌木丛为18.4,浅丘陵山坡地形灌木丛为5.8。结论初步掌握了宁南县台湾蠛蠓种群日密度变化、季节消长规律和不同生境密度情况,为台湾蠛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密度 季节消长 生境
原文传递
COⅠ和16S rDNA基因在台湾蠛蠓鉴定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恩炯 张建庆 +2 位作者 蔡怡珊 钟艳红 高博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1年第2期4-8,共5页
本文对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a)的COⅠ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分析2个基因在台湾蠛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台湾蠛蠓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709 bp,与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序列同源性最大(98%~99%),分子... 本文对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a)的COⅠ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分析2个基因在台湾蠛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台湾蠛蠓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709 bp,与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序列同源性最大(98%~99%),分子鉴定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而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542 bp,与库蠓属的Culicoides tuttifrutti较为相似(82%)。COⅠ基因还可用于蠓类不同属分类鉴定。因此,COⅠ和16S rDNA基因适用于蠓类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COⅠ 16S r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