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组织中TIPE2、LASP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瑜 马征泽 +3 位作者 王曼 阎芳 周晓燕 刘双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内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病理标本后,再切除距...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内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病理标本后,再切除距离肿瘤2 cm以上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标本,术后及时送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PE2、LASP1表达,比较肿瘤标本及癌旁标本内TIPE2、LASP1表达差异;比较TIPE2、LASP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标本内TIPE2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标本,LAS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E2表达阳性组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直径<2 cm占比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P1表达阳性组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 cm占比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81例患者共31例出现复发转移,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8.27%(31/81);TIPE2表达阳性组预后不良5例(17.24%),阴性组预后不良26例(50.00%);TIPE2阳性组预后不良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7,P=0.004);LASP1表达阳性组预后不良率(45.00%)高于阴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P=0.03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内TIPE2阳性表达率较低,LASP1阳性表达较高,TIPE2、LASP1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关系密切,且TIPE2低表达、LASP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limsh3结构域蛋白1 病理特征 临床预后
下载PDF
LncRNA MIAT、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何倩影 刘洋 李红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18,232,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LIM和SH3蛋白1(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3例甲状腺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测定LncRNA MIAT、LAS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LIM和SH3蛋白1(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3例甲状腺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测定LncRNA MIAT、LAS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LncRNA MIAT、LASP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随访3年,分析LncRNA MIAT、LASP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LncRNA MIAT相对表达量与LA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5)。LncRNA MIAT、LASP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LncRNA MIAT高表达、LAS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LncRNA MIAT低表达、LASP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ncRNA MIAT、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高水平,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 limsh3蛋白1 预后 生存率 临床分期
下载PDF
miR-143-3p靶向LASP1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鑫鑫 鲁意迅 +5 位作者 李凯 梁文全 高云鹤 郗洪庆 王鑫鑫 陈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3-879,886,共8页
背景肿瘤远处转移作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大危险因素,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亟需探索针对肿瘤转移的新治疗靶点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目的探讨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的miRNA能否通过靶向LASP1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通过生物信... 背景肿瘤远处转移作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大危险因素,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亟需探索针对肿瘤转移的新治疗靶点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目的探讨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的miRNA能否通过靶向LASP1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向于LASP1的miRNAs,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LASP1与miRNAs的相关性。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3-3p与LASP1之间的靶向互作关系。以胃癌MGC-803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别转染miR-143-3p模拟物、抑制剂及其阴性对照,据此将实验分为miR-143-3p模拟物对照组(miR-143-3p mimic NC)、miR-143-3p模拟物组(miR-143-3p mimic)、miR-143-3p抑制剂对照组(miR-143-3p inhibitor NC)和miR-143-3p抑制剂组(miR-143-3p inhibitor)。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测定各组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qRT-PCR检测转染后MGC-803细胞中LASP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GC-803细胞中LAS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143-3p可能靶向于LASP1,二者相关性r=-0.284(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证实LASP1是miR-143-3p的一个直接靶基因(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实miR-143-3p对胃癌MGC-80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qRT-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43-3p mimic组的LASP1的表达水平低于miR-143-3p mimic NC组(P<0.01),而miR-143-3p inhibitor组的LASP1的表达水平高于miR-143-3p inhibitor NC组(P<0.05)。此外,Western blot与qRT-PCR的实验结果一致。结论miR-143-3p可通过靶向下调LASP1,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43-3p lim基序和sh3结构域蛋白1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TGF-β1/Smad通路下调重度子痫前期LASP1的表达抑制滋养细胞的侵袭
4
作者 卢霞 杨艳艳 许旭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2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的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46例孕妇的... 目的探讨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的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46例孕妇的胎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3例sPE患者的胎盘组织作为sPE组,23例健康孕妇的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LASP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将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分别转染过表达LASP1的pcDNA3.1质粒(pcDNA-LASP1)或阴性对照质粒(pcDNA-NC),采用TGF-β1处理上述细胞,并将其分为Ctrl组、TGF-β1组、TGF-β1+pcDNA-NC组和TGF-β1+pcDNA-LASP1组。分别采用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中TGF-β1/Smad通路pSmad2/3和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SP1 mRNA与蛋白在sPE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Ctrl组相比,TGF-β1组、TGF-β1+pcDNA-NC组和TGF-β1+pcDNA-LASP1组HTR-8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GF-β1+pcDNA-NC组相比,TGF-β1+pcDNA-LASP1组HTR-8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trl组相比,TGF-β1组、TGF-β1+pcDNA-NC组和TGF-β1+pcDNA-LASP1组HTR-8细胞pSmad2/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Smad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TGF-β1+pcDNA-NC组相比,TGF-β1+pcDNA-LASP1组pSmad2/3表达水平降低,Smad7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LASP1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来改善sPE患者滋养细胞迁移、侵袭和EMT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 limsh3结构域蛋白1 滋养细胞 侵袭
下载PDF
脑胶质瘤病人血清LASP1、ZBTB20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舰 张良龙 +2 位作者 金亮 兰伟途 张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7期3257-3261,共5页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人血清含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水平变化,并探讨血清LASP1、ZBTB20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脑胶质瘤病人...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人血清含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ASP1)、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水平变化,并探讨血清LASP1、ZBTB20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脑胶质瘤病人作为研究组,采集病人入院后及术后7 d静脉血,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LASP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血清ZBTB2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ASP1与ZBTB20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ASP1、ZBTB20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病人血清LASP1、ZBTB2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7 d病人血清LASP1、ZBTB20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病人血清LASP1与ZBTB20水平呈正相关(r=0.263,P=0.031)。血清LASP1、ZBTB20及二者联合诊断脑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59,0.904,敏感度分别为76.12%、77.61%、74.63%,特异度分别为68.33%、83.33%、95.00%,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3.643,P<0.001;Z=2.129,P=0.003)。结论:脑胶质瘤病人血清LASP1、ZBTB20水平显著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limsh3结构域蛋白1 LASP1 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 ZBTB20 诊断价值
下载PDF
Hsa-miR-218靶向调控LASP1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邱瑜 黄建平 +3 位作者 周勤仙 王欢 石回刚 何金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2-157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微小RNA-218(Homo sapiens microRNA-218,hsa-miR-218)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hsa-miR-218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miR-218,并将pmiR-218感染至HeLa细胞,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数量的变化,WST-8法检... 目的:探讨人微小RNA-218(Homo sapiens microRNA-218,hsa-miR-218)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hsa-miR-218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miR-218,并将pmiR-218感染至HeLa细胞,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数量的变化,WST-8法检测细胞活力,构建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R-218与LIM和SH3蛋白1(LASP1)的相互结合作用,real-time PCR检测LAS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AS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miR-218。pmiR-218转染HeLa细胞72 h后HeLa细胞存活数量为176±9,对HeLa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具有时间效应关系,较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萤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克隆LASP1-3’UTR的质粒与miR-218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引起萤光素酶活性的减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转染pmiR-218后,miR-218表达水平增加;过表达miR-128能下调LASP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pmiR-218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其机制可能是miR-218通过靶向结合LASP1的3’UTR,从而下调其在HeLa细胞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RNA-218 limsh3蛋白1 宫颈癌 HeLa细胞
下载PDF
LIM和SH3蛋白1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金波 高亮 +3 位作者 李望 陈家存 温儒民 王军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分析LIM和SH3蛋白1(LA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沉默LASP1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 目的分析LIM和SH3蛋白1(LA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沉默LASP1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LAS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小干扰RNA(siRNA)技术转染786-O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ASP1 siRNA对LASP1蛋白的干扰效果以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LASP1蛋白表达对786-O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LASP1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2%(37/41),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9.3%,12/41; P=0.002)。LA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LASP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肾癌组织和有淋巴结转移肾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6±0.053、1.459±0.628和2.692±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沉默786-O细胞中LASP1蛋白的表达后,786-O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LASP1 siRNA转染786-O细胞48 h后,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86-O细胞中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8±0.020、0.671±0.018和0.691±0.037,siRNA转染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86-O细胞中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9±0.047、0.613±0.018和0.633±0.045,siRNA转染组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86-O细胞中间质表型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0.029、0.598±0.069和0.633±0.045,siRNA转染组Viment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LASP1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通过EMT调节肾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limsh3蛋白1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淋巴结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LASP1、MMP-9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薛松 张磊 +1 位作者 单长凤 吴正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LIM和SH3蛋白1(LAS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7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LASP1、MMP-9表达,分...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LIM和SH3蛋白1(LAS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7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LASP1、MMP-9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关系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LASP1、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LASP1阳性表达与MMP-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64,P<0.01)。结直肠癌组织LASP1、MMP-9阳性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LASP1、MMP-9表达升高;二者表达变化可协同促进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imsh3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LIM和SH3蛋白1mRNA和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涵 李东风 +2 位作者 张瑛华 吴伍林 谢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LIM和SH3蛋白1(Laspl)mRNA及蛋白水平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Laspl在8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 目的探讨LIM和SH3蛋白1(Laspl)mRNA及蛋白水平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Laspl在8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组织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Laspl mRNA(3.098±0.215比2.147±0.104,P〈0.05)和蛋白(3.223±0.210比2.134±0.160,P〈0.05)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Laspl mRNA水平在淋巴结转移阳性(1.64±1.52比3.92±1.47,P〈0.05)及晚期(Ⅲ+Ⅳ期)胃癌(1.95±1.32比3.48±1.39,P〈0.05)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同样,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aspl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Z=-2.078,P〈0.05)及晚期(Z=-2.382,P〈0.05)胃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Las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aspl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imsh3蛋白1
原文传递
LASP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张超 陶蓓 +2 位作者 夏祥国 陈礼刚 钟传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究LASP1蛋白(LIM and SH3 protein 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SP1在140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患者临床和预后... 目的探究LASP1蛋白(LIM and SH3 protein 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SP1在140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患者临床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LASP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 <0.01),并且与肿瘤Ki67的表达、肿瘤大小、囊性改变相关(均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ASP1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均明显缩短(均P <0.01);替莫唑胺化疗在高表达患者中无明显生存获益(P> 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提示,LASP1的表达及替莫唑胺化疗是胶质母细胞瘤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LAS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及替莫唑胺敏感性相关,其可能是胶质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sh3蛋白1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LASP-1稳定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亮 丁彦青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0-834,共5页
目的 探讨LIM和SH3蛋白1(LASP-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ASP-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LASP-1不/低表达细胞株;将LASP-1 cDNA导入内源性低表达LAS... 目的 探讨LIM和SH3蛋白1(LASP-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ASP-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LASP-1不/低表达细胞株;将LASP-1 cDNA导入内源性低表达LASP-1基因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中,同时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CFP)的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株,G418筛选抗性克降,经鉴定后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LASP-1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通过整体成像系统观察LASP-1对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及肿瘤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LASP-1和pEGFP-LASP-1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低表达LASP-1的SW480细胞中.通过7 d连续比较,LASP-1基因的导入明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裸鼠皮下注射携带GFP的稳定细胞系,整体成像观察过表达LASP-1的细胞成瘤能力和肿瘤生长速度均强于对照细胞.结论 LASP-1基因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能力,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形成过程 转染 limsh3蛋白1
原文传递
lncRNA MIAT、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华敏 胡雪芹 +2 位作者 曹学全 何凯 杨玲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LIM和SH3蛋白1(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10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LIM和SH3蛋白1(LAS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10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MIAT和LASP1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MIAT、LASP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相比,甲状腺癌组lncRNA MIAT表达水平、LASP1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lncRNA MIAT、LAS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UICC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ncRNA MIAT高表达组和LASP1阳性组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高于lncRNA MIAT低表达组和LASP1阴性组(P<0.05)。淋巴结有转移、lncRNA MIAT高表达、LASP1阳性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lncRNA MIAT表达水平上调,LASP1阳性表达率较高,可能成为评价甲状腺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lncRNA MIAT limsh3蛋白1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