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以永浅1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文强 杨田 +2 位作者 蔡来星 李晓芳 何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1228,共18页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对揭示该时期盆内的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油气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永浅1井的47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恢复研究区...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对揭示该时期盆内的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油气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永浅1井的47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恢复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r/Ba比值、Rb/K_(2)O比值、Ca/Mg比值和Ca/(Ca+Fe)比值指示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淡水环境,但在沙溪庙组一段沉积中、晚期出现了短暂的水体盐度升高;V/(V+Ni)比值、U/Th值、V/Cr比值与Ni/Co比值指示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间歇暴露的浅水氧化环境,局部为弱氧化或还原环境;C值、CIA值和Rb/Sr比值等指标显示,沙溪庙组沉积期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期间发生波动性干旱,在温暖湿润和半干旱—半湿润之间频繁波动。多元地球化学参数为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演化和区域性古气候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中侏罗世中晚期 沙溪庙组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银川盆地晚第四纪环境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童国榜 石英 +6 位作者 范淑贤 张俊牌 宋祥华 刘振西 乔光东 张纪祥 张梅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1-426,共6页
依据银川盆地8个钻孔(深300m)的第四系的研究(古地磁、14C测年、孢粉分析、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分析等),对该区近12万年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时期植被经历了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4个发展阶段... 依据银川盆地8个钻孔(深300m)的第四系的研究(古地磁、14C测年、孢粉分析、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分析等),对该区近12万年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时期植被经历了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4个发展阶段,其中短时间尺度的植被演替主要是在森林草原与草原类型间频繁发生。与其相应的气候经过了由暖湿-凉湿-冷干到暖干的变化,次级气候波动中的冷暖、干湿的配制极为复杂。最近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干旱,开始于30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古环境 古气候 银川盆地
下载PDF
南黄海B10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反映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志华 石学法 +3 位作者 王湘芹 辛春英 孔繁荣 YI Hi-Il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7,共9页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B10岩心的碳酸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该海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供应的变化.在玉木亚间冰期(末次冰期亚间冰期)高海面时期,黄河可能直接注入南黄海,在南黄海...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B10岩心的碳酸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该海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供应的变化.在玉木亚间冰期(末次冰期亚间冰期)高海面时期,黄河可能直接注入南黄海,在南黄海中部发育水下三角洲沉积.晚玉木冰期(末次冰期盛冰期),南黄海出露成陆,局部发育陆相泥炭层.冰后期(全新世)海侵到达现今80 m等深线附近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 ka。在距今11.0~10.3 ka出现新仙女木事件.全新世中晚期海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物粒度较细,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岩心50~0 cm段沉积物中的碳酸钙、氧化钙、锶、氧化镁含量及Sr/Ba比值低,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公元1855年黄河北迁后进入南黄海中部的黄河物质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气候 甫黄海 碳酸钙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深圳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玉兰 余素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根据孢粉分析,探讨了深圳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步划分了晚第四纪以来10个气候期和古环境演变阶段,为深入研究该区古气候变化。
关键词 孢粉 古环境 晚第四纪 深圳地区 孢粉组合
下载PDF
临汾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新构造运动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双双 赵强 +2 位作者 赵晋泉 蒋汉朝 李自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4-631,共8页
为划分临汾盆地第四纪地层,在临汾市东布设1个控制性钻孔,描述其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特征。通过对钻孔剖面中269件孢粉样品的孢粉组合进行分带讨论,结合9个光释光样品和12个电子自旋共振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认为该控制性钻孔记录了379ka B... 为划分临汾盆地第四纪地层,在临汾市东布设1个控制性钻孔,描述其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特征。通过对钻孔剖面中269件孢粉样品的孢粉组合进行分带讨论,结合9个光释光样品和12个电子自旋共振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认为该控制性钻孔记录了379ka B.P.以来的沉积地层,其中埋深0~0.4m属于全新统,0.4~80.8 m属于上更新统(孢粉记录揭示出相对干燥寒冷的古气候特征,终末期气候转暖,降水增多),埋深80.8m以下属于中更新统(代表了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特征)。晚更新世以来平均沉降速率为0.64mm/a,远高于临汾盆地第四纪平均断陷速率,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临汾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晚第四纪 古环境 新构造 临汾盆地
下载PDF
上海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孢粉与环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丽 张玉兰 +1 位作者 孙煜华 郑玉龙 《东海海洋》 2004年第1期11-19,共9页
通过对上海地区高桥G2孔晚第四纪地层中孢粉的研究,将高桥G2孔自下而上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临近的斜土路2号孔和人民广场钻孔的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该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这种气候的波动不仅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 通过对上海地区高桥G2孔晚第四纪地层中孢粉的研究,将高桥G2孔自下而上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临近的斜土路2号孔和人民广场钻孔的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该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这种气候的波动不仅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而且其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也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 古环境 上海 晚第四纪
下载PDF
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以洞庭盆地介形类现生种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正庆 黄伟 +5 位作者 韩世礼 刘珊 胡杨 段先哲 刘剑星 陈亮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现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洞庭湖湘阴近岸介形类现生种分布与生态特征.国外在第四纪湖相介形类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而国内该方面工作仅主要集...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现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洞庭湖湘阴近岸介形类现生种分布与生态特征.国外在第四纪湖相介形类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而国内该方面工作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其它地区鲜见.国外在详细介形类现生种生态调查基础上,建立基于其的环境参数转换函数,并在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定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生种生态调查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1)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其它地区还很少;2)生境数据绝大多为定性或半定量,很少定量;3)很少按季节采样.洞庭湖湘阴近岸包含3个属种,分别为未定种、Metacypris bellareticulata及Darwinula sp.,它们的生态要求为电导率240μs/cm,溶氧量10.45 mg/L,p H值8.1,水深0.5-1 m,水温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古气候与古环境 第四纪 洞庭盆地
下载PDF
上地幔动态部分熔融研究的重要发现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振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8-438,共1页
上地幔动态部分熔融研究的重要发现金振民(武汉资源学院,430074)作者简介金振民,男,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客座... 上地幔动态部分熔融研究的重要发现金振民(武汉资源学院,430074)作者简介金振民,男,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岩石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流变学 上地幔 熔融
下载PDF
福建泉州晚第四纪盆地沉积的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耀堂 《福建地质》 2011年第3期224-232,共9页
福建泉州晚第四纪沉积物中孢粉,晚更新世以气候适应范围较宽的木本植物花粉占优势,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蕨类植物孢子较少;早全新世二者含量相当;中全新世蕨类植物孢子增多,木本植物花粉退居第二;晚全新世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木本植... 福建泉州晚第四纪沉积物中孢粉,晚更新世以气候适应范围较宽的木本植物花粉占优势,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蕨类植物孢子较少;早全新世二者含量相当;中全新世蕨类植物孢子增多,木本植物花粉退居第二;晚全新世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花粉相对减少。草本植物花粉浓度始终不高,但随着时代更新,种类增多。区内微体古生物在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都出现种类不多、丰度不高的有孔虫和硅藻;中、晚全新世有孔虫、介形虫和硅藻分布广、浓度高、种类多。根据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测年资料,结合岩性岩相等地层信息分析表明,区内晚第四纪气候经历了寒冷干旱(温凉较湿)→温暖潮湿(湿润)→温暖(暖热)湿润的演变,沉积环境发生了晚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早期至晚期两次海进海退变化;海平面晚更新世最低,波动于现今海面以下20m~≥40m,早、中全新世海面处于上升阶段,其峰值在距今7 000~4 000a,为现今海面以上约10m,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距今约2 000a接近现今海面,距今约0.3ka海水完全退出,盆地封闭成为泉州准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盆地 孢粉 微体古生物 古气候 古环境 福建泉州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一一以韩城薛峰川剖面石千峰组为例
10
作者 张林林 赵亮 +7 位作者 赵俊兴 雷迅 彭丽 曹立山 张永洁 孙伟智 徐潇 彭帅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1,共11页
晚二叠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二叠世石千峰组为一套典型的陆相沉积,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关研究程度低,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 晚二叠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二叠世石千峰组为一套典型的陆相沉积,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关研究程度低,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通过盆地东南部薛峰川剖面石千峰组地质剖面的详细观察、测量及系统采样,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分析了该时期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环境特征,揭示了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样品化学蚀变指数CIA的变化范围为15.3578.28,大部分样品的CIA值变化范围在65~85之间,风化程度中等;碳同位素偏移明显,偏移幅度达3.47%,气候出现突变。总体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部分时期干旱程度增大;(2)通过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分析和古盐度Z值和S值计算,表明了自下而上古盐度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上部层段的Z值和S值分别为119.98%和31.36%,可达半咸水-咸水环境;(3)古氧化还原指标U/Th、Ni/Co、V/(V+Ni)比值的范围分别为0.15~1.00,1.35~2.43,0.73~0.88,沉积期整体处于强氧化沉积环境;(4)上段的钙质结核、粉砂质灰岩以及紫红色砂泥岩呈韵律层出现表明沉积环境向干旱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东南部晚二叠世地球化学元素变化剧烈,沉积相也变化大,表明该时期古气候、古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水体盐度变高,气候变得更为炎热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二叠世 石千峰组 古盐度 古气候 古环境
原文传递
银川盆地PL02钻孔孢粉记录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的古气候变化周期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晏嫣 周助 +3 位作者 迟长婷 陆璐 王均平 魏明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8-1430,共13页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是全球环境发生转折的重要过渡时期。银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同时又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区域的交界地带,在盆地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新生代沉积,是研究古环境演化的理想区域,深度为720.77 m的PL02钻孔位于盆地内...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是全球环境发生转折的重要过渡时期。银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同时又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区域的交界地带,在盆地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新生代沉积,是研究古环境演化的理想区域,深度为720.77 m的PL02钻孔位于盆地内部的沉降中心附近,属于典型沉降盆地的洪泛沉积环境。本文选取银川盆地PL02钻孔下部(深度705.7~247.9 m)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古地磁年龄3.3~1.5 Ma)的孢粉、磁化率及粒度等指标,通过孢粉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等方法,恢复了银川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并对该时期的古气候变化周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银川盆地在晚上新世时期(约2.8 Ma)气候已经开始逐渐变冷变干;进入早更新世时期(约2.6 Ma),研究区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并且冷暖波动较大;同时,孢粉、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均反映出银川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古气候变化具有较显著的约20 ka的岁差周期与约40 ka的地轴倾角周期,但约100 ka的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仅在个别指标中有所表现。另外,本研究结果与中国黄土高原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气候变化周期较为一致。因此,认为银川盆地在该时期的气候波动可能受到了地球轨道因素的影响,且与全球环境变化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古气候 天文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