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钓鱼岛北侧Q43柱状样上更新统的沉积 被引量:4
1
作者 金秉福 林晓彤 +2 位作者 季福武 刘炎光 林振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对钓鱼岛北侧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1401′N、124°12.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的滨岸浅水沉积特征.钻孔柱样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沉积层序:上部为粉砂质细砂... 对钓鱼岛北侧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1401′N、124°12.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的滨岸浅水沉积特征.钻孔柱样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沉积层序:上部为粉砂质细砂层(0~230 crm),是末次盛冰期沉积物,代表古海岸前滨高能环境;下部为细砂质粉砂层(230~374 cm),代表滨外浅水低能环境.整个柱样表现出分选程度不高、悬浮组分多、矿物棱角明显、风化程度低和不稳定矿物含量高等特点,表明沉积物分选改造不强烈.这与以往对东海的残留沉积的认识不同,反映出末次盛冰期东海沉积环境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末次盛冰期 陆架 碎屑矿物 粒度参数 海相沉积 层序 海钓 海外 多元性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特征空间模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宗祜 石建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以过去气候变化记录为主线,探讨了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分析方法;在时间尺度上,通过综合研究分别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建立了概念化的高分辨率气候指标(温度、降水)演化过程曲线,作为分区...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以过去气候变化记录为主线,探讨了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分析方法;在时间尺度上,通过综合研究分别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建立了概念化的高分辨率气候指标(温度、降水)演化过程曲线,作为分区的特征演化曲线;在空间尺度上,对研究较深入的现代和全新世最佳期(7500aB.P.前后)、18000aB。P.前后的冷期等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重建;利用空间分析计算机软件,对典型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连续空间分析,进而由分区特征演化曲线与典型时段地质环境空间分布模型耦合。这一分析对认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今后的环境变化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地质环境 环境演化 空间模型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媛 程捷 +1 位作者 辛蔚 昝立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958,共10页
以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钻孔ZK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粒度、磁化率等研究,揭示了该湖泊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干冷→暖湿两个阶段,晚更新世经历了湿暖→干冷两... 以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钻孔ZK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粒度、磁化率等研究,揭示了该湖泊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干冷→暖湿两个阶段,晚更新世经历了湿暖→干冷两个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的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气候旋回特征吻合,全新世主要经历了干冷→暖湿的气候波动。反映了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晚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变化特征,特别是为本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中更新世晚期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变迁 光释光(OSL)测年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QDQ2钻孔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4
作者 陈嘉诺 孙高远 +5 位作者 温永祥 李思琦 王鑫宇 刘凯 蒋仁 周效华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466-477,共12页
文章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地区QDQ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QDQ2钻孔沉积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总体粒径偏细。用加速器质谱(AMS)14C方法测得埋深约11... 文章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地区QDQ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QDQ2钻孔沉积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总体粒径偏细。用加速器质谱(AMS)14C方法测得埋深约117 m、86 m和40 m处的沉积物年龄分别为40057 cal yr B.P.、36105 cal yr B.P.和10112 cal yr B.P.。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钻孔的岩性、粒度特征以及测年数据,将QDQ2钻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上更新统(128.2~50.56 m)和全新统(50.56~0 m)。上更新统按沉积物粒度特征进一步划分为3段:下段(128.2~108.85 m)以粉砂为主,分选性良好,粒度频率曲线多为单峰式;中段(108.85~73.45 m)以粗砂为主,粒度频率曲线整体为双峰式或多峰式;上段(73.45~50.56 m)以粉砂为主,呈现以单峰式或双峰式为主的频率曲线。全新统(50.56~0 m)以粉砂为主,砂级含量较少。基于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中期(108.85~73.45 m)的第一次海退,随后快速海侵;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盛期)(52.56~50.56 m)发生区域海退至最低海平面,全新世的海侵至中期达最高海平面。在近现代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逐渐发展至现今的地貌。该研究为恢复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海平面 晚更新世 QDQ2钻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