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Perinatal Outcomes in Late Preterm Spontaneous and Indicated Preterm Birth Neonates
1
作者 Dasom Chun Eun Hye Yoo +4 位作者 Ji Young Lee Hyun Mi Kim Mi Ju Kim Won Joon Seong Hyun-Hwa Ch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6年第12期661-668,共8页
Objective: We aimed to compare the perinatal outcomes in late preterm spontaneous and indicated birth neonates. Methods: We studied 289 late preterm births, classified as either aspontaneous late preterm birth (sLPTB)... Objective: We aimed to compare the perinatal outcomes in late preterm spontaneous and indicated birth neonates. Methods: We studied 289 late preterm births, classified as either aspontaneous late preterm birth (sLPTB) group (preterm labor with intact membranes and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or an indicated late preterm birth (iLPTB) group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 placental causes, and maternal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delivery indication. We then compared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natal outcomes, including the Apgar score, admission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or special care nursery (SCN), duration of NICU stay, and the rate of composite morbidity (antibiotic use, hypoglycemia, hypocalcemia, hyperbilirubinemia requiring phototherapy,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sults: A total of 198 neonates were in the sLPTB group and 91 were in the iLPTB group. In spite of greater gestational age at the time of delivery in the iLPTB group, the mean birth weigh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LPTB group. Additionally, the iLPTB group showed lower Apgar scores, and higher rates of NICU or SCN admission,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hypoglycemia,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omposite morbid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LPTB neonates had lower birth weights despite greater gestational age than those in the sLPTB group,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omposite morbid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orbidity Indicated preterm birth late preterm birth Perinatal Outcomes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下载PDF
ACA联合CL对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韩玉华 刘珍 +2 位作者 张丽丽 刘晨迪 俞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9-260,263,共3页
目的分析经会阴部超声测量宫颈前角(ACA)和宫颈管长度(CL)预测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自发性早产的单胎妊娠孕妇118例,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组36例(28~33^(+6)周生产)和晚期早产组82例(34... 目的分析经会阴部超声测量宫颈前角(ACA)和宫颈管长度(CL)预测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自发性早产的单胎妊娠孕妇118例,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组36例(28~33^(+6)周生产)和晚期早产组82例(34~36^(+6)周生产),并随机选取100例足月生产的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均经会阴部于孕20~28周超声测量ACA和CL,分析ACA和CL与早产和足月产的相关性,以及ACA和CL与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相关性,并分析两者联合对早产足月产、早期早产晚期早产的预测效能。结果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足月组ACA分别为(112.85±5.96)°、(106.27±7.68)°、(101.79±6.23)°,CL分别为(25.45±4.62)mm、(30.24±5.08)mm、(34.76±3.89)m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和CL对早产足月产有预测效能;ACA和CL对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也有预测效能(P<0.05),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75.9%。结论妊娠期经会阴部超声测量ACA及CL对早期早产和晚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前角 宫颈管长度 早期早产 晚期早产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模式用于母婴同室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价值观察
3
作者 肖雪梅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产科出生的82例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12月)和研究...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产科出生的82例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12月)和研究组(2021年1月至12月),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袋鼠式护理,于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适应角色评分、照看能力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适应角色评分、照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高达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晚期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袋鼠式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流行病学特点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丽萍 余章斌 +1 位作者 韩树萍 崔焱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6期389-391,402,共4页
目的了解世界范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英文数据库关于晚期早产儿的研究报道,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 目的了解世界范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英文数据库关于晚期早产儿的研究报道,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共有29篇文献纳入研究,现有研究表明,晚期早产儿出生率较高,出生人数逐年增长,主要早产原因有孕妇胎膜早破、各种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等。晚期早产儿易发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低血糖、贫血、体温不稳定等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与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治疗花费高且临床转归情况不理想,甚至有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性。结论晚期早产儿占早产儿比例大,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较足月儿存在更多的临床问题,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出生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早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娟 朱春凤 +8 位作者 张印星 范磊 亢庆玲 沙梦晗 李伟 曾万江 邓东锐 冯玲 陈素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孕周的早期早产、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9例早产孕妇资料,研究妊娠年龄、生育史、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与早产类型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年龄<18岁或年龄>35岁以及引产史...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孕周的早期早产、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9例早产孕妇资料,研究妊娠年龄、生育史、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与早产类型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年龄<18岁或年龄>35岁以及引产史,中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年龄<18岁或年龄>35岁、引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及脐带异常,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宫外孕史、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史、多胎妊娠、脐带异常、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结论孕妇年龄、异常生育史、妊娠并发症与早产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早产 中期早产 晚期早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出生体重晚期早产儿婴儿期体格生长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洁 韦秋宏 +2 位作者 张站站 钟元峰 程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出生体重(NBW)和低出生体重(LBW)晚期早产儿(LPI)婴儿期的体格生长特点,为临床更好地评价和管理早产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至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并在实际年龄为3、6、12月龄定期随访的14... 目的探讨正常出生体重(NBW)和低出生体重(LBW)晚期早产儿(LPI)婴儿期的体格生长特点,为临床更好地评价和管理早产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至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并在实际年龄为3、6、12月龄定期随访的140例LPI,按照出生体重分为LBW组(<2500g)和≥NBW组(2500g),比较两组早产儿实际年龄的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及生长偏离情况。结果(1)在纳入的140例LPI中,LBW组占49.29%(69/140),NBW组占50.71%(71/140)。两组的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81,P<0.001),而胎龄、性别、喂养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长水平:在3、6、12月龄时,LBW组体重、身长、头围的Z值中位数均小于NBW组(W=1129.51392.0,P<0.05);12月龄时的生长指标[年龄别体重Z值(WAZ)、年龄别身长Z值(HAZ)、年龄别头围Z值(HcAZ)]≥-2的比例,LBW组为91.30%、71.01%、95.65%,NBW组为100.00%、97.18%、100.00%。(3)生长速度:在3、6、12月龄时,两组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长偏离:12月龄时,LBW组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于NBW组(χ^(2)=19.440,P<0.001);LBW组超重/肥胖发生率低于NBW组(χ^(2)=9.254,P=0.002)。结论出生体重的差异不影响LPI婴儿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度;婴儿期NBW早产儿体格生长状况优于LBW早产儿,NBW早产儿体格生长指标在第1年结束时几乎全部达到足月儿童参照标准,且超重发生率高,而LBW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于NBW早产儿。有必要进一步对LPI生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体格评价的矫正年龄开展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出生体重 生长速度 矫正年龄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叶均 李丽霞 +3 位作者 李海静 顾建华 高萍萍 李娅凤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本院出生以及外院出生,生后需在本科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采用SPSS13.0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共508例,331例发生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43.1%)最常见,不同胎龄平均住院...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本院出生以及外院出生,生后需在本科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采用SPSS13.0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共508例,331例发生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43.1%)最常见,不同胎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胎龄、出生体重、双胎是发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男性是危险因素。结论晚期早产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最常见,临床医生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胎龄 出生体重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南延荣 李红梅 苏叶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为10.730~35.628,均P<0.05);BV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为21.607~33.511,均P<0.05)。结论妊娠期BV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细菌性阴道病 早产 胎膜早破 胎儿窘迫 新生儿感染
下载PDF
晚期早产和足月产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为民 段德敏 冯良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目前推荐在24~33+6周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在34周或34周之后是否应用仍有争议。本文对34周或34周之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作一综述。
关键词 产前 糖皮质激素 晚期早产 足月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南延荣 李红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01-01~2012-01-01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大于35周妊娠晚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检查,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200例...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01-01~2012-01-01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大于35周妊娠晚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检查,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37.68%,早产的发生率27.54%;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0.5%,早产的发生率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可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细菌性阴道病 胎膜早破 早产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亚莉 尹平 谢薇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14-415,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在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162例喂养不耐受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暂停喂养、静脉补充营养等常规...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在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162例喂养不耐受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暂停喂养、静脉补充营养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继续生长情况、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喂养耐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9.846,9.760,8.875,P<0.05);达到自行吮吸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6.253,5.382,6.564,P<0.05);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不良反应25.93%明显低于对照组54.32%(x2=13.592,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不耐受症的晚期早产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症 早期综合干预措施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自发性早产孕妇孕晚期血浆中P-LAP与IL-6水平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童琳 曾利 周淑 《西部医学》 2022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早产孕妇孕晚期血浆中胎盘亮氨酸氨肽酶(P-LAP)与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作为自发性早产组,同期选取本院126例健康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均于孕晚期对其进... 目的分析自发性早产孕妇孕晚期血浆中胎盘亮氨酸氨肽酶(P-LAP)与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作为自发性早产组,同期选取本院126例健康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均于孕晚期对其进行血浆中P-LAP与IL-6水平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分析血浆中P-LAP与IL-6水平变化在自发性早产孕妇中的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发性早产组28~32周、33~37周血浆P-LAP水平更低、IL-6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早产组33~37周P-LAP水平、IL-6水平与28~32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伴SC自发性早产组28~32周、33~37周相比,伴有绒毛羊膜炎(SC)自发性早产组P-LAP水平更低,IL-6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分析发现,自发性早产孕妇血浆P-LAP与IL-6呈负相关(r=-0.312,P<0.05);经分析发现,P-LAP检测发现98例存在异常,IL-6检测发现97例存在异常,联合检测发现122例存在异常,联合检测异常发现人数更多;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6.83%)、特异度(94.44%)、准确度(95.63%)显著高于单项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早产孕妇孕晚期加强P-LAP与IL-6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早产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临床医师依据检测结果及时施以针对性方案干预,保障孕妇足月生产,提升母婴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孕晚期 P-LAP IL-6 预测早产
下载PDF
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志芳 周淑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6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180例,按照产妇分娩孕周不同分成两组,其中34~36周分娩产妇260例纳为观察组,37~42周分娩产妇920例纳为对照组,利用卡方检验及...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180例,按照产妇分娩孕周不同分成两组,其中34~36周分娩产妇260例纳为观察组,37~42周分娩产妇920例纳为对照组,利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对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经卡方检验及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前置胎盘、高血压、多胎、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等均可能是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P<0.05);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预后并发症(感染除外)明显多于阴道分娩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格外注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阴道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 影响因素 分娩方式 新生儿 预后影响
下载PDF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建芬 熊莉芳 张哲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怀孕周期,≥37周有分娩指征的孕妇为足月组(60例),孕周为28~36周有早产迹象的孕妇为...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怀孕周期,≥37周有分娩指征的孕妇为足月组(60例),孕周为28~36周有早产迹象的孕妇为早产组(40例)。所有孕妇均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其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比较两组密集度及菌群多样性,细菌性阴道病(BV)及需氧菌阴道炎(AV)发生率,微生物酶类指标及过氧化氢(H_(2)O_(2))、pH,采用ROC分析H_(2)O_(2)、pH及联合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足月组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分别为96.67%、95.00%,均显著高于早产组的32.50%、40.00%(P<0.05)。足月组BV和AV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67%,均显著低于早产组的60.00%和30.00%(P<0.05)。足月组H_(2)O_(2)值和白细胞酯酶(LE)、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早产组,唾液酸苷酶(NA)阳性率和pH值均显著低于早产组(P<0.05)。ROC结果显示,H_(2)O_(2)、pH及其联合检测预测早产的AUC分别为0.645、0.799和0.828(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具有相关性,阴道炎症疾病和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阴道微生态失调 早产
下载PDF
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伟坤 黄宇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670例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38例)与非院内感染组(63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分娩方式、住院时间、性别、胎龄、出生体... 目的探讨分析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670例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38例)与非院内感染组(63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分娩方式、住院时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基础性疾病、母亲妊娠期疾病之间的差异,分析院内感染的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院内感染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14 d占比97.37%、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比47.3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占比13.16%、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占比15.79%均高于非院内感染组的36.23%、6.80%、2.53%、6.33%,胎龄(34.16±1.43)周、出生体重(1.78±0.12)kg低于非院内感染组的(35.42±1.86)周、(1.97±0.24)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院内感染早产儿中,肺炎9例(23.68%),败血症15例(39.4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例(21.05%),未找到明确病原微生物6例(15.79%)。其中,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5例(39.47%)。结论中晚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长、胎龄小、出生体重轻、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主要感染类型为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常见,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的临床处置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桂俊卿 张超 +4 位作者 单祖长 徐跃文 崔茂荣 杨海北 张小德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的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6例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入院后均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其中14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行外科干预治疗;随访表明:无...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的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6例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入院后均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其中14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行外科干预治疗;随访表明:无流产发生,早产3例。结论: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妊娠肾绞痛患者得到缓解,间苯三酚、曲马多的应用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外科干预治疗以留置双J管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应有明显的手术适应症。适当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妊娠 肾绞痛 流产 早产
下载PDF
晚期早产母源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7
作者 柳锡永 刘小媚 +2 位作者 金志彪 徐兰飞 吴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发生的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970例晚期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早期早产(207例)和全部足月产(11985例)产妇为对照,比较分析晚期早产的母源性影响因素。结果年龄<20岁、外来...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发生的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970例晚期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早期早产(207例)和全部足月产(11985例)产妇为对照,比较分析晚期早产的母源性影响因素。结果年龄<20岁、外来流动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双胎妊娠、无定期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与晚期早产和早期早产均有关(P<0.01);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与晚期早产有关(P<0.05、0.01);妊娠合并贫血与早期早产有关(P<0.01)。结论除早产共有的影响因素外,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是晚期早产独有的母源性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预防晚期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 母源性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韦晓伦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例妊娠晚期孕妇,其中阴道微生态环境正常孕妇148例(微生态正常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50例(微生态失调组)、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2例(细菌性阴道病组)。观察比较三组孕妇阴道pH值...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例妊娠晚期孕妇,其中阴道微生态环境正常孕妇148例(微生态正常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50例(微生态失调组)、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2例(细菌性阴道病组)。观察比较三组孕妇阴道pH值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三组孕妇阴道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组阴道pH值高于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33.33%、58.33%、50.00%)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0、1.35%、0.68%)、微生态失调组(10.00%、12.00%、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环境越差,孕妇出现早产率越高,呈负相关(r=-0.054,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会影响妊娠结局,对于有早产症状孕妇,可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并积极进行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阴道微生态 早产 相关性
下载PDF
产前糖皮质激素疗程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19
作者 耿爱桥 蒋文静 张志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ACS)疗程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胎龄在34周≤胎龄<37周的晚期早产儿的病案资... 目的探讨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ACS)疗程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胎龄在34周≤胎龄<37周的晚期早产儿的病案资料,按是否规范使用ACS促进胎肺成熟将其分为规范组(n=71)和不规范组(n=79)、规范组发生NRDS(n=27)和不规范组发生NRDS(n=36)。分析使用ACS规范性对NRDS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对NRDS晚期早产儿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及合并症等的影响。结果规范组较不规范组胎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发生NRDS与不规范组发生NRDS相比胎龄大(P<0.05),以及PS使用例数、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P<0.05),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虽然规范使用ACS不能降低NRDS发生率,但可改善患儿病情,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降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且未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糖皮质激素 疗程 晚期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20
作者 王慧 曹丽芳 张雪峰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2022年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 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和医源性早产组。比较3组母亲围产期特点及新生儿结局, 并通过logi...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2022年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 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和医源性早产组。比较3组母亲围产期特点及新生儿结局,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早产原因与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呼吸支持、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53例晚期早产儿, 自发性早产组111例(20.1%), 胎膜早破组305例(55.2%), 医源性早产组137例(24.8%)。医源性早产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和剖宫产比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呼吸支持率、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另外两组, 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另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组胎龄低于胎膜早破组, 新生儿窒息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胎膜早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自发性早产相比, 医源性早产(OR=1.983, 95%CI 1.037~3.791)晚期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与胎龄36周相比, 胎龄34周(OR=2.412, 95%CI 1.250~4.656)和35周(OR=1.909, 95%CI 1.197~3.044)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结论除了胎龄小所致的发育不成熟影响晚期早产儿结局外, 医源性早产也增加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自发性早产 医源性早产 胎龄 复合不良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