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Winter Wheat Late Frost Disaster in Henan,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雪芬 郑有飞 +3 位作者 王春乙 陈怀亮 任振和 邹春辉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1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The winter wheat late frost disaster(WFD) occurs mainly in the Yellow and Huaihe River area,of which Henan Province covers the most part.Henan is the major area of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but it is severely hit by... The winter wheat late frost disaster(WFD) occurs mainly in the Yellow and Huaihe River area,of which Henan Province covers the most part.Henan is the major area of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but it is severely hit by the WFD.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 a WFD index based on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winter wheat development period(WDP).The WFD degrees and days at 30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1-2004 are calculated.For the large-scale 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WFD,the 24-yr WDP observation series is relatively short,so it is expanded by u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urning green date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5-day running mean temperature and that between the stem elongation phase and the effective cumulative temperature above a critical value of 2.5 ℃.The WFD data are also expanded for the last 50 years and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and the Morlet wavelet methods.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WFD are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WFD is generally high,exceeding 40% in parts of Henan,and exhibits a rising trend in the period of 1970-1990.The variation trend of WFD degre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WFD days,and the areas with higher WFD degrees coincide the areas with more WFD days.Moreover,the WFD degree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winter wheat yield than the WFD days.The areas with high WFD degrees lie in the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of Henan,and the areas with low WFD degrees lie in the south of the Huaihe River and parts of western Henan.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EOF modes of the WFD degree display 16-and quasi-22-yr periodicities,respectively.The areas of high(low) WFD frequency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Henan and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Henan(the northeast Henan and the middle part of southwest Henan).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first(second) EOF mode of WFD days exhibits a periodicity(periodicities) of quasi-4 yr(quasi-3 and quasi-6-7 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frost disaster frost index EOF analysis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Stem Damage and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in the Stem Juice between Sugarcane and Sweet Sorghum Harvested before and after Late Fall Frost
2
作者 Ming Li Wang Marsha Cole +7 位作者 Brandon Tonnis David Pinnow Zhanguo Xin Jerry Davis Yen-Con Hung Jianming Yu Gary A. Pederson Gillian Egglesto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14年第3期161-174,共14页
A late fall frost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sugar crops’ stem sugar composition, yield and juice quality for biofuel and bioproduct manufactur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late fall frost in sugarcane is well document... A late fall frost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sugar crops’ stem sugar composition, yield and juice quality for biofuel and bioproduct manufactur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late fall frost in sugarcane is well documented, but information is lacking for sweet sorghum. Three and six commercial cultivars of sugarcane and sweet sorghum, respectively, were selected and evaluated for exposure to a late fall frost (-2.8&degC) in Griffin, Georgia, USA. Under the same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screen house, the late fall frost induced more damage to sugarcane than sweet sorghum stems. The frost caused damage to sugarcane tissue and for juice to exude from stems, whereas similar behavior was not observed for sweet sorghum. In both sugarcane and sweet sorghum, the glucose/fructose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ut this change may not be total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rost effect. Overall, these initial results suggest that sweet sorghum may have a better tolerance to fall frost than sugarcane. Two sweet sorghum cultivars, Grassl and M81E, responded well to the late fall frost, and they can possibly be used as feedstocks for biofuel/bioproduct manufacture in areas susceptible to frosts including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Southeastern 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Sorghum SUGARCANE late FALL frost Stem DAMAGE JUICE Quality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Hydraulic Press (HP)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omplementary Feedstocks Sustainable Bioenergy Production
下载PDF
基于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的南充晚熟柑橘低温冻害指标体系研究
3
作者 付世军 刘书慧 +5 位作者 卢德全 何震 袁佳阳 李梦 徐越 张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38-44,共7页
低温冻害是南充市晚熟柑橘的主要灾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低温冻害指标体系,以减少南充市晚熟柑橘因低温冻害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农业部门提供的冻害实验数据和历史灾情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监测站的小时气温数据,在满足特定气候条件... 低温冻害是南充市晚熟柑橘的主要灾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低温冻害指标体系,以减少南充市晚熟柑橘因低温冻害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农业部门提供的冻害实验数据和历史灾情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监测站的小时气温数据,在满足特定气候条件(冬季天空无云或少云,日温差大于等于8℃,最低气温小于等于3℃)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方法对低温冻害指标阈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实验果园中气象温度与实测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显著,且通过统计检验。具体为当气象温度为西充1.7℃和嘉陵2.6℃时,相应果园的实测温度将至-2℃,开始出现冻害现象。根据目前精细化天气预测能力,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两周滑动时段的复合指标阈值体系,该体系包括低温冻害日最长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和总天数3个指标。通过对4个冻害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冻害指标评级与实际观测到的冻害等级高度一致,证明了该冻害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柑橘 信息扩散 气象临界温度 冻害指标
下载PDF
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绥林 李洋 +3 位作者 李琰 张赟齐 齐建勋 侯智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理变化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系统(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3个方面,JrPAL、JrJAZ、JrGRAS、JrICE1、JrCBF/JrDREB1、JrCOR、JrWRKY、JrDHN、JrGST和JrPUB等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低温胁迫的诱导。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挖掘核桃应对晚霜危害的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危害 低温胁迫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春季晚霜冻害对青海省贵德地区果树生产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5
作者 顾文毅 刘小利 祁银燕 《青海科技》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晚霜冻害对果树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晚霜冻害 地方特色果树 危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麦田小气候对春季典型霜冻天气过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继波 朱保美 +3 位作者 李树军 邱粲 李楠 韩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利用桓台县、莘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观测资料,选取2020年、2022年两次典型晚霜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晚霜冻天气过程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与国家气象观测站150 cm气温的差异,探究晚霜冻天气过程影响下麦田气温、空气湿... 利用桓台县、莘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观测资料,选取2020年、2022年两次典型晚霜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晚霜冻天气过程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与国家气象观测站150 cm气温的差异,探究晚霜冻天气过程影响下麦田气温、空气湿度(30 cm、60 cm、150 cm、300 cm)和地温(0 cm、5 cm、10 cm、15 cm、20 cm、30 cm、40 cm、50 cm)在垂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典型晚霜冻天气过程影响下,大部分时段麦田150 cm气温低于国家气象观测站值;各层气温、地温和冠层叶温日变化均呈“降—升—降”型;白天越接近地面,气温、地温越高,夜间越接近地面,气温、地温越低,越接近地面,气温、地温降温幅度、降温速率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土壤层次越深,热量向下传导越慢,地温升高或降低均越滞后,达到最高值或最低值时间均越晚。麦田各层空气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气温的相反,呈“升—降—升”型,距离地面越近,空气湿度越大,达到最大值时间越早,距离地面越远,空气湿度越小,达到最大值时间越晚,夜间层次间空气湿度差显著大于白天的。不同时期、不同强度晚霜冻影响下,下垫面动态变化的麦田小气候特征规律不尽相同,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小气候 晚霜冻 垂直尺度 特征
下载PDF
山葡萄品种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瑞霞 杨兴元 +1 位作者 郭锐 姜有虎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30-32,共3页
为解决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的安全越冬问题,调查了引进的酿酒型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品种在河西走廊中段嘉峪关戈壁滩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山葡萄在嘉峪关地区可不埋土安全越冬,病害少,果实成熟充分,可酿造极富产区特色的有... 为解决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的安全越冬问题,调查了引进的酿酒型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品种在河西走廊中段嘉峪关戈壁滩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山葡萄在嘉峪关地区可不埋土安全越冬,病害少,果实成熟充分,可酿造极富产区特色的有机利口酒。但坐果率低且易受晚霜冻害,产量低且年际间极不稳定,栽培发展的适宜性中等偏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品种 晚霜 引种表现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气象条件与晚霜冻害关系研究
8
作者 程婉莹 王春艳 +1 位作者 李茂松 马娇丽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6个不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晚霜冻害发生时降温过程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降温过程时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6个不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晚霜冻害发生时降温过程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降温过程时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减趋势;降温过程中不同高度的降温速率不同,农田中最低温度出现在冠层高度处,冠层以下,高度越高,温度越低,降温速率越快;不同高度气温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小气候
下载PDF
山西晋中地区避晚霜核桃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阳 史高川 +1 位作者 王晋峰 田鑫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山西核桃主产区晚霜冻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宜山西栽培的避晚霜核桃品种尤为重要。【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各资源结果母枝顶芽及侧芽萌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产量、气象... 【目的】近年来,山西核桃主产区晚霜冻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宜山西栽培的避晚霜核桃品种尤为重要。【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各资源结果母枝顶芽及侧芽萌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产量、气象数据、物候期对抗晚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中80份普通核桃种质资源进行冻害调查,筛选出了受冻害影响较小的3个品种‘秋香’‘西岭’‘fh1号’。进一步研究表明,‘秋香’和‘西岭’在山西晋中核桃主产区均表现出较强的避晚霜能力。【结论】‘秋香’和‘西岭’可作为山西晋中地区避晚霜核桃品种进行栽培推广,强调减轻晚霜对区域核桃经济林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冻害 物候期 避晚霜品种
下载PDF
冬小麦晚霜冻害冠层气象因素相关关系研究
10
作者 程婉莹 王春艳 马娇丽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3期28-34,38,共8页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0~40 cm不同高度上的农田气象要素,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叶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气象要素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日最低气温不...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0~40 cm不同高度上的农田气象要素,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叶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气象要素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减趋势,日最低叶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线性递减规律;不同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变化受5 cm处空气湿度的影响;不同高度的日最低叶温受5 cm、10 cm处空气温度和所在高度的日最低温影响;叶气温差受0~10 cm日最低气温、0~10 cm土壤温度、20 cm以下深度土壤水分以及所在层次的日最低气温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近地面农田小气候
下载PDF
基于衡水市多元气象站的桃晚霜冻害气象指标分析
11
作者 王荣英 陈瑞敏 +1 位作者 魏瑞江 韩建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64-69,共6页
基于21世纪以来发生在衡水市的多次晚霜冻害实况,结合国家气象站、区域气象站和农田(果园)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按照桃的发育时段和降温类型,初步确定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桃露红-现蕾期、开花期和幼果期晚霜冻害发生的部分气象指标以及启... 基于21世纪以来发生在衡水市的多次晚霜冻害实况,结合国家气象站、区域气象站和农田(果园)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按照桃的发育时段和降温类型,初步确定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桃露红-现蕾期、开花期和幼果期晚霜冻害发生的部分气象指标以及启动/升级相应发育时段晚霜冻害预报预警的部分服务指标。在确定桃晚霜冻害预报预警服务指标时,充分考虑了最低气温、地表最低温度、积雪、降水和降温类型的影响;基于生产实际和春季果园内近地面夜间普遍存在的逆温现象,在表征冻害发生程度时引入了冻害发生高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 晚霜冻害 气象指标 降温类型 地表最低温度 衡水市
下载PDF
抗晚霜核桃品种元林在山西省的引种试验初报
12
作者 常月梅 康建玲 +1 位作者 高俊仙 李永琛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1-13,共3页
笔者于2010年从山东引进元林核桃品种,栽植于山西省翼城县、灵石县、阳曲县及左权县,通过调查其萌动期、抗晚霜性状及产量,研究其在山西省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4个栽培区域,元林品种的芽萌动时间均较当前主栽品种中林1号、辽宁1号晚8... 笔者于2010年从山东引进元林核桃品种,栽植于山西省翼城县、灵石县、阳曲县及左权县,通过调查其萌动期、抗晚霜性状及产量,研究其在山西省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4个栽培区域,元林品种的芽萌动时间均较当前主栽品种中林1号、辽宁1号晚8 d~10 d,容易避过春季晚霜冻害。元林品种侧芽较多,且萌芽率较低,晚霜冻害后,未萌发的侧芽能二次萌发并开花结果。元林丰产性较好,正常年份盛果期树平均产量为3 210.0 kg/hm^(2),晚霜冻害年份平均产量减少,但仍显著高于中林1号和辽宁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引种 抗晚霜品种 元林
下载PDF
核桃晚霜冻害后更新复壮技术研究
13
作者 武静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中林1号、辽宁1号和孝核1号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处理,研究其对核桃晚霜冻害后的更新复壮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回缩处理的核桃树每枝萌发长枝平均数、1年生枝平均粗、平均冠幅、当年挂果量和第2年挂果量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回缩处... 以中林1号、辽宁1号和孝核1号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处理,研究其对核桃晚霜冻害后的更新复壮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回缩处理的核桃树每枝萌发长枝平均数、1年生枝平均粗、平均冠幅、当年挂果量和第2年挂果量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回缩处理核桃树树高小于其他2个处理,但冠幅大于其他2个处理,空膛现象得到改善。此外,处理1、处理2及时剪去了霜冻后核桃树的病枝、枯枝,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率。因此,核桃树受冻后回缩枝条,及时剪除病枝、枯枝,对其新梢生长、树冠恢复、空膛改善、提高挂果量以及降低病害发生率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冻害 更新复壮 回缩枝条
下载PDF
深州蜜桃一次晚霜冻害统计分析
14
作者 徐建芬 韩建广 +2 位作者 李韬 位璞 路儒侠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深州蜜桃种植区和邻近国家气象站气温数据,分析了2020年4月21~23日深州蜜桃幼果期晚霜冻害天气的气温特征及春季晚霜冻的多年气候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晚霜冻害过程中,种植区最低气温连续2 d低于桃幼果冻害温度;中心地带气... 采用深州蜜桃种植区和邻近国家气象站气温数据,分析了2020年4月21~23日深州蜜桃幼果期晚霜冻害天气的气温特征及春季晚霜冻的多年气候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晚霜冻害过程中,种植区最低气温连续2 d低于桃幼果冻害温度;中心地带气温最低、冻害温度维持时间最长,其次分别是林间道路旁、种植区边缘;②种植区最低气温明显低于城镇区和其他野外开阔区;③具有区域气候代表性的国家气候观象台近66 a春季最低气温<0℃终日数据表明,晚霜冻害多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上旬;1957~2012年,春季最低气温<0℃终日为显著提前的趋势;2013~2022年则进入终日日期剧烈波动期,极端偏晚和偏早日期频繁出现,春季晚霜冻害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州蜜桃 春季晚霜冻 气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宜君县“清香”核桃规避晚霜栽植管理技术
15
作者 王艳艳 李刚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由于当地晚霜发生较频繁,黄土高原核桃产业不稳,产量曲线形如“驼峰”,经过核桃工作者多年的栽培研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清香”核桃规避晚霜生产技术,包括栽植建园、土肥管理、晚霜防御、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清香”核桃 规避晚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山杏晚花优良单株选育研究
16
作者 于金成 温爱亭 《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嫩江县试验地初选优良单株为对象进行物候观测调查。以开花期中盛花期为评价标准,在林口县、嫩江县试验地各筛选出26株、22株优良晚花单株,晚花优良单株可应用于选择育种研究以解决山杏花期霜害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嫩江县试验地初选优良单株为对象进行物候观测调查。以开花期中盛花期为评价标准,在林口县、嫩江县试验地各筛选出26株、22株优良晚花单株,晚花优良单株可应用于选择育种研究以解决山杏花期霜害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晚花 抗霜冻
下载PDF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雪芬 郑有飞 +3 位作者 王春乙 陈怀亮 任振和 邹春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化,并从多年数据库中计算出逐年晚霜冻害发生强度和发生天数。由于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序列较短,影响了大尺度小麦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的分析,因而提出了冬小麦发育期资料推算方法;对计算出的近50年晚霜冻害资料进行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以发现晚霜冻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高发区频率超过40%,且在20世纪7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发生强度和天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生强度较重区对应着发生天数较多区的趋势,且前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后者;晚霜冻害发生强度的重发区分布在豫东南和豫西南,轻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及豫西部分地区,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16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2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发生天数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北部和豫西南边界,少发区在豫东北及豫西南中部,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着准4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3年和准6—7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下载PDF
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武永峰 胡新 +3 位作者 钟秀丽 吕国华 任德超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246-4256,共11页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死穗率、残穗率、残穗指数和减产率等晚霜冻害评价指标。基于商丘市一农户麦田内100个采样点(以5 m间隔定点)的小麦产量、冻害考察以及土壤肥力测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地统计学、系统聚类、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穗数、实际产量和晚霜冻害评价指标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其与小麦发育进程、返青期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死穗率是影响穗数的关键因子,呈负效应。影响实际产量的因子是残穗指数、死穗率和残穗率,3个因子均呈负效应,值越大,实际产量越低,其中残穗指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53)。影响减产率的因子为死穗率、残穗率和残穗指数,3个因子均为正效应,值越大,减产率越高,其中死穗率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26)。晚霜冻害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冻害程度相近的样点在局域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在所有冻害评价指标中,减产率的空间集聚性最强(Moran’s I=0.5538)。冻害分区结果表明,随着冻害程度加深,穗数和实际产量显著降低(P<0.05);死穗率增幅最大(达271.3%),其次是残穗率和残穗指数(分别为36.4%和31.8%),它们共同成为导致减产率大幅攀升(增幅达132.1%)的因素;冻害程度最重的区域几乎连片分布,空间集聚性明显。小麦发育进程和返青期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明显,与晚霜冻害具有一定空间关联性。土壤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与冻害指标之间达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前期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冻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前期持续干旱使得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进一步加重了晚霜冻害的影响程度。【结论】在农田尺度下,晚霜冻害影响冬小麦穗数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差异性明显,其空间分布与小麦发育进程和返青期土壤养分等因子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为在精细空间上进行冻害风险早期预判与因子调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田尺度 晚霜冻害 空间分区 发育进程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少勇 夏权 +1 位作者 王劲松 楼望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青海高原晚霜冻结束最晚,其次是北疆—河西走廊—宁夏,陇东—陕北,结束最早区为南疆和陇南—陕南。全区平均以1.9d/10a的速率提前,其中45%的站点显著提前(P<0.05),提前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南疆东部,达5~8d/10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早且年际变化小,199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晚霜冻有显著的2.4a和2.7a周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结束逐年提前,但近10a呈推迟趋势的站有所增多;影响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北非副高和极涡,与北非副高呈负相关,与极涡呈正相关。近10a晚霜冻结束偏迟的原因可能与极涡面积增大和北非副高面积减小有关;5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晚霜冻结束偏早年,亚洲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东亚大槽浅,西北地区受蒙古高压脊控制,不利于降温天气出现;晚霜冻偏迟年,亚洲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西北欧滑下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 气候变化 环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云南春季低温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旭 王恒康 董谢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参考了国内许多文献针对各地农业提出的不同的低温冷害指标和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了新的云南春季低温标准。并与旧标准中的“倒春寒”和晚霜冻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春季 低温 倒春寒 晚霜冻 云南 温度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