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hroscopic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with 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 artificial ligament for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Yu Wang Jun-Xu Z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5期8893-8905,共13页
BACKGROUND Recently,the use of 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artificial ligament,a new graft which has several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no donor-site morbidity,early recovery and no risk of disease tran... BACKGROUND Recently,the use of 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artificial ligament,a new graft which has several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no donor-site morbidity,early recovery and no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which has been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for anatomic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Growing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al design of the LARS ligament with open fibers in its intra-articular part was believed to be more resistant to torsional fatigue and wearing.However,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for ankle joint lateral collateral ankl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has not been defined to date.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ll-arthroscopic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ankle joint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with the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for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underwent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of ankle with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 score)and Karlsson sco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RESULTS A total of 22 patients(22 ankles)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2 mo.All patients repor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ir preoperative status.The mean AOFAS score improved from 42.3±4.9 preoperatively to 90.4±6.7 postoperatively.The mean Karlsson score improved from 38.5±3.2 preoperatively to 90.1±7.8 postoperatively.The mean VAS score improved from 1.9±2.5 preoperatively to 0.8±1.7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 All-arthroscopic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with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surgical outcome for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lateral collateral ankle ligament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 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
下载PDF
Anatomical Reconsidera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 the Human Knee: Anatomical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2
作者 Jun Yan Sanjuro Takeda +2 位作者 Kotaro Fujino Goro Tajima Jiro Hitomi 《Surgical Science》 2012年第10期484-488,共5页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s well as i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xtbook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is described as having 1 attachment at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femur and another at the head of t...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s well as i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xtbook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is described as having 1 attachment at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femur and another at the head of the fibula. In this article, we reconsider the attachments, the length of the LCL, and the tissues surrounding the LCL by presenting our anatomical observations and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ur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LCL is not only attach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femur,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lateral epicondyle. The attachment of the LCL on the fibula is enclosed by 2 insertion points of the biceps femoris tendon.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LCL in 71 knees was 51.4 mm. There is an “incomplete gap” on the LCL that is interrupted under the tendon of the biceps femo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Morphological Feature INCOMPLETE Gap HUMAN
下载PDF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A case report
3
作者 Mehmet Albayrak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BACKGROUND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SLED)is a rare type of elbow dislocation;however,its treatment may be complicated by accompanying soft tissue or neurovascular damage.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SLED ma... BACKGROUND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SLED)is a rare type of elbow dislocation;however,its treatment may be complicated by accompanying soft tissue or neurovascular damage.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SLED managed secondarily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soft tissue repair following failure of closed reduction.CASE SUMMARY A 67-year-old woman suffered SLED after falling on her outstretched left hand with her elbow extended.She developed pain,swelling,and movement restriction in the elbow;there were no neurovascular symptoms,except for numbness in the 4th and 5th digits.Radiologic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e SLED,and a closed reduction under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The follow-up radiographs at 1-wk revealed failure of reduction;accordingly,open reduction with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common extensor origin repair were carried out.The patient regained full elbow range of motion by six weeks.CONCLUSION Adequate concentric reduction for SLED,conservatively or surgically,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provides a more functional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extensor origin Elbow joint capsul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losed reduction Open reduction FLUOROSCO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吴穗琼 潘永雄 +1 位作者 杨广钢 雷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和C组(21...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和C组(21例)。A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9.48±13.10)岁。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8.00±13.91)岁。C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6.38±12.54)岁。3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A组采取奥索踝关节固定支具固定,B组采取弹性绷带固定,C组采取U型树脂石膏固定。比较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睁眼闭眼重心摆动幅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AO-FAS总分[(82.62±1.56)分]、疼痛评分[(33.62±2.16)分]、功能评分[(38.48±3.01)分]高于B组[(76.43±2.52)分、(31.25±2.71)分、(35.45±2.80)分]及C组[(71.52±1.48)分、(32.67±2.39)分、(28.76±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60.95±8.5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96.19±7.05)mm]低于B组[(74.85±8.27)mm、(102.05±7.74)mm]及C组[(74.52±5.75)mm、(101.67±4.7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月后,A组AO-FAS总分(90.26±3.62)分、疼痛评分(35.43±1.46)分、功能评分(44.43±3.46)分高于B组[(83.53±4.42)分、(31.50±1.93)分、(42.45±3.46)分]及C组[(83.87±3.23)分、(31.67±1.46)分、(42.32±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42.19±8.4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76.12±7.81)mm]低于B组[(54.75±8.58)mm、(81.40±7.83)mm]及C组[(54.38±5.98)mm、(81.43±4.8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保守治疗后有多种固定方法,支具固定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本体感觉均高于其他2种固定方式,这可能与石膏固定强度过大、弹性绷带固定强度不够,而支具固定强度具有可调节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损伤 保守治疗 固定方法
下载PDF
肌骨超声辅助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泽锋 胡立宏 +7 位作者 唐亮 任洪峰 朱履刚 李欢乐 薛志超 云林森 阴腾龙 常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辅助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骨科门诊所收治65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7例踝关节),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辅助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骨科门诊所收治65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7例踝关节),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使用肌骨超声辅助ESWT的ET组(31例)及使用中药熏蒸及超短波治疗的TT组(46例)。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T_0)降低(P<0.05)。治疗后15 d(T_1),TT组VAS评分低于ET组(P<0.05);治疗后3个月(T_4),ET组VAS评分低于TT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均较T_0时升高(P<0.05);T_1时,TT组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明显高于ET组(P<0.05);T_4时,ET组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高于TT组(P<0.05)。T_4时,ET组精力(VT)优于TT组,TT组精神健康(MH)优于E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时,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ESWT,能够显著缓解局部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并且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在远期疗效上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外侧副韧带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肌骨超声
下载PDF
伤科黄水冷敷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京华 江雨桐 胡德洪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8期23-30,共8页
目的 分析伤科黄水冷敷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alliaropoulos Ⅱ级患者,运用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小夹板组与联合组三组。对照组(30例)采用... 目的 分析伤科黄水冷敷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alliaropoulos Ⅱ级患者,运用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小夹板组与联合组三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小夹板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联合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伤科黄水冷敷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踝关节症状积分、踝关节功能和患肢运动能力,患肢肿胀消退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联合组踝关节症状积分低于小夹板组与对照组(P <0.05),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小夹板组与对照组(P <0.05),患肢腓总神经与胫总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小夹板组与对照组(P <0.05),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分低于小夹板组与对照组(P <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小夹板组的80.00%与对照组的66.67%(P <0.05),而小夹板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则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伤科黄水冷敷联合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临床症状与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黄水 小夹板超跟背伸固定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下载PDF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接触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史旭 左华 +2 位作者 王毓幸 姚翔 袁即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6-4931,共6页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在单足站立试验中,与正常模型相比,上述3种损伤模型改变了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分布,峰值由距骨穹窿前外侧转移至前内侧,导致了距骨穹窿软骨前内侧压力增高,并且峰值大小比较: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的峰值明显大于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跟腓韧带损伤;④研究结果验证了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和前内侧软骨接触应变峰值增加,揭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和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确认了修复或者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必要性,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 有限元 生物力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切开复位T形钛板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合并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岩 王爱国 +2 位作者 马富强 李翔 白玉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T形钛板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与单纯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合并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单纯后踝骨折合并ATF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T形钛板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与单纯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合并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单纯后踝骨折合并ATF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术中采用带线锚钉修复ATFL损伤24例(ATFL修复组)、未修复ATFL损伤24例(ATFL未修复组)。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1年的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距骨前移距离,术后1年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骨折愈合时间。ATFL修复组骨折愈合时间与ATFL未修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1.13)周,(11.67±0.82)周,t=0.586,P=0.561]。②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8±0.72)分,(6.04±0.55)分,t=0.226,P=0.822];术后1年,ATFL修复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ATFL未修复组[(1.04±0.46)分,(2.54±1.22)分,t=-5.649,P=0.000],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32.906,P=0.000;t=14.103,P=0.000)。③距骨前移距离。术前,2组患者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1±1.12)mm,(10.54±1.02)mm,t=0.538,P=0.593];术后1年,ATFL修复组患者距骨前移距离小于ATFL未修复组[(2.25±0.74)mm,(4.88±1.48)mm,t=-7.762,P=0.000],2组患者距骨前移距离均小于术前(t=31.259,P=0.000;t=15.140,P=0.000)。④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后1年,ATFL修复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ATFL未修复组[(92.71±6.56)分,(84.71±6.68)分,t=4.186,P=0.000]。⑤安全性。ATFL修复组1例出现外踝处皮肤感觉减退,ATFL未修复组5例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2例出现距骨骨软骨损伤。2组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ATFL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TFL未修复组(χ^(2)=5.400,P=0.020)。结论:与采用单纯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相比,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板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后踝骨折合并ATFL损伤,能更好地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但二者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踝损伤 踝部骨折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骨折固定术 缝合锚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腓骨远端撕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踝关节X线与CT三维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熊士凯 史尉利 +2 位作者 王安鸿 谢兴 郭秦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X线检查、CT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3D-CT)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的敏感度差异,分析撕脱骨折块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外踝韧带... 目的:探讨X线检查、CT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3D-CT)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的敏感度差异,分析撕脱骨折块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外踝韧带止点重建术的92例腓骨远端撕脱骨折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组60例。将术中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以及3D-CT对腓骨远端撕脱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并测量骨块最大径以及移位程度。在3D-CT上,用骨块中心点至腓骨前结节的距离(a)和至腓骨尖的距离(b)的比值(a/b值)来表示骨块位移程度。结果:60例患者中,术前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和3D-CT的阳性诊断例数分别为36例和52例,敏感度分别为60.0%和86.7%(P=0.004)。X线检查和3D-CT上撕脱骨块的平均直径分别为(9.2±3.9)mm和(10.5±3.2)mm。撕脱骨块中心点至腓骨前结节的平均距离(a)为(17.5±3.6)mm,至腓骨尖的平均距离(b)为(17.4±4.8)mm,a/b值平均为1.1±0.7。各项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范围为0.891~0.998,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3D-CT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可准确定位,便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建议对于临床上腓骨远端可疑撕脱骨折的病例应该进行3D-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撕脱性骨折 踝外侧韧带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急性外侧踝扭伤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庆芳 邵宏斌 +2 位作者 许杰男 董晨辉 马东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179-183,共5页
急性外侧踝扭伤(LAS)是生活中的常见损伤,多见于运动量大的青壮年,常因行走或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突然发生内翻暴力所致,若早期不重视将导致慢性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的概率较大,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LAS... 急性外侧踝扭伤(LAS)是生活中的常见损伤,多见于运动量大的青壮年,常因行走或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突然发生内翻暴力所致,若早期不重视将导致慢性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的概率较大,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LAS主要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合并严重的骨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对急性LAS的诊断、保守治疗、康复及预防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提高LAS的早期诊断,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急性损伤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恒 寿康全 +5 位作者 杨华瑞 鄢飞 谭玉林 邹亮 明兵杰 鲍同柱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外侧踝关节扭伤最容易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逐渐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需行手术治疗。CLAI的首选治疗方式是Brostöm-Gould术,但开放式Brostöm-Gould术存... 外侧踝关节扭伤最容易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逐渐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需行手术治疗。CLAI的首选治疗方式是Brostöm-Gould术,但开放式Brostöm-Gould术存在切口创伤及对关节内继发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困难等缺点。而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踝关节前外侧结构损伤小,能够处理关节内病变且术后效果与开放手术相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中骨性标志定位、锚钉应用、跟腓韧带及下伸肌支持带的处理等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就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的发展以及争议性问题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损伤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副韧带修复术 关节镜
下载PDF
Brostr(o)m术式对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影响
12
作者 李鹏鹤 王挺 李国闯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Brostr(o)m术式对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06~2020-06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给予解剖修复术,B组给予Bros... 目的:探讨Brostr(o)m术式对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06~2020-06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给予解剖修复术,B组给予Brostr(o)m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踝-后足(AOFAS)评分与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口长度短于A组,住院天数短于A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AOFAS评分均上升,两组术后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均降低,两组术后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ostr(o)m术式可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小切口长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疼痛水平,安全性较高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损伤 关节镜
下载PDF
小腿三头肌离心收缩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李少迪 董钊钊 +1 位作者 范兆雷 张静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小腿三头肌离心收缩训练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稳定性及步态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小腿三头肌离心收缩训练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稳定性及步态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的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基于一般康复治疗方法增加了针对小腿三头肌力量的练习。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判断患者踝关节的疼痛程度,记录分析患者的踝关节肌力,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踝关节韧带的稳定性,记录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评分法研究患者的压力变化情况和步频。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踝关节肌力增强(P<0.05);AOFAS评分有所改善(P<0.05);踝关节周围韧带的稳定性增强(P<0.05);行走时患者损伤部位的足压力峰值和负荷值均相对提高(P<0.05),患者的足跟落地期减少、全足支撑期增加(P<0.05),踝关节平衡功能得到改善(P<0.05)。结论小腿三头肌肌力增强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预后良好,其稳定性和步态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小腿三头肌 离心收缩 步态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4
作者 尤黎黎 李嘉媛 +2 位作者 胡学宇 蒋阿芳 班薇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多学科协作快速康...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多学科协作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围术期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5
作者 李建 甄东 郭彩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8期160-165,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 目的:比较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2年3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521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关节镜组术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下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副韧带 关节镜 开放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黄河 孙剑波 +2 位作者 鹿军 雷金元 陈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长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距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距骨前移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显著,虽然所用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改善关节稳定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重建术 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的疗效
17
作者 任世东 姜德欣 胡静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研究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性尺侧侧副韧带手术,研究组行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 目的研究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性尺侧侧副韧带手术,研究组行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异位骨化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研究组MEPS评分高于对照组(t=15.61,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13,P<0.05)。两组异位骨化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的双重重建术能有效提高创伤后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提高疗效,减轻疼痛程度,且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 外侧副韧带 双重重建术 疗效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评估踝关节损伤分型:自身对照、3个月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方案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国彬 张国平 +5 位作者 任庆云 雷立存 赵峰 高宏阳 朱超华 李亚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7998-8003,共6页
背景:X射线是检测踝关节损伤常用的方法,但其对部分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较难诊断清楚,从而不能进行准确的骨折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情况,可用于诊断踝关... 背景:X射线是检测踝关节损伤常用的方法,但其对部分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较难诊断清楚,从而不能进行准确的骨折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以及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情况,可用于诊断踝关节骨折的韧带损伤。试验假设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术后评估。目的:观察踝关节损伤分型及术后评估中X射线联合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纳入试验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8例,均进行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周围韧带损伤修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进行骨折分型,并采用课题组自拟的踝关节骨折评估标准进行术后评估。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个月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的患者例数的百分率;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前Lauge-Hansen分型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踝关节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评估患者骨折的修复情况;试验的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的患者例数的百分率为53%;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标准为好、良、差的患者分别有36,23,9例;术前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有7例,旋前外旋型有14例,旋后内收型有13例,旋后外旋型有35例;术后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试验于试验于2016年11月16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做回顾性注册(NCT02964754);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试验的患者对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15年7月研究对象已入组,研究预期2年结束。讨论:试验旨在证实采用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应用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术后评估,为踝关节损伤修复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临床试验 踝关节骨折 骨折分型 韧带损伤 术后评估 磁共振检差 X射线 不良反应 自身对照试验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白露 张文涛 +3 位作者 黄伟 张新涛 江长青 李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20.08±2.16)mm,腓骨侧止点宽为(8.75±1.8)mm,距骨侧止点宽度为(9.26±1.34)mm;影像学测量距腓前韧带的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与腓骨长轴成角81°±11°,正位与腓骨长轴成角67°±7°。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距腓前韧带在距骨止点与距骨颈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2.92±0.93)mm,距腓前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11.44±0.61)mm。跟腓韧带平均长度为(32.72±9.17)mm,跟骨侧止点宽为(5.08±0.77)mm,腓骨侧止点宽为(4.76±0.62)mm。影像学的韧带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上与腓骨长轴成角47°±1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跟腓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3.74±0.55)mm;跟腓韧带跟骨侧止点与距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12.62±2.08)mm。结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长度及止点处宽度较为恒定,跟腓韧带插入角度变异较大。在进行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 被引量:9
20
作者 沙勇 唐辉 +4 位作者 丁晶 徐永清 李福兵 阮默 李春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401-4405,共5页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或松弛18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或松弛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及Good评级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进行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比较。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同时修复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48.4±3.7)分,治疗后(88.2±3.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8分;单独修复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50.0±6.4)分,治疗后(89.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5分。Good评级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增大了腱骨接触面积,增加了骨腱愈合的概率,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同种异体肌腱 移植 解剖重建 慢性踝关节不稳 深低温冷冻保存 跟腓韧带 距腓前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