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推覆构造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新亮 胡凤翔 +1 位作者 李玉玺 熊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km,推覆方向180~230°,推...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km,推覆方向180~230°,推覆距离大于4.5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乌兰哈雅地区 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推覆构造 晚古生代 陆内造山事件
下载PDF
天文事件与二叠纪末联合古陆解体 被引量:2
2
作者 傅恒 李雪兰 邝碧湘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二叠纪末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剧烈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为古地磁逆转、古气候改变、显生宙规模最大的海退、缺氧事件、火山活动、地球化学异常及地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集群灭绝。全球二叠纪 /三叠纪界线附近陆续发现了陨星撞击抛射物 (微球粒 ... 二叠纪末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剧烈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为古地磁逆转、古气候改变、显生宙规模最大的海退、缺氧事件、火山活动、地球化学异常及地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集群灭绝。全球二叠纪 /三叠纪界线附近陆续发现了陨星撞击抛射物 (微球粒 )和不同程度的Ir等地球化学异常 ,表明二叠纪末发生了陨星撞击地球的天文事件。联合古陆从三叠纪开始解体 ,联合古陆解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特提斯洋缩小直至消亡的过程 ,也就是特提斯洋周缘板块聚合的过程。陨星撞击点可能位于二叠纪末特提斯洋北部 ,最终导致了特提斯洋消亡及联合古陆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事件 二叠纪末 联合古陆解体
下载PDF
广西南部晚长兴期小型有孔虫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讨论(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尚庆华 D.瓦夏德 M.卡里杜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广西南部板董和柳桥地区晚长兴期台地及台地坳陷区沉积地层中发育两个不同的小型有孔虫动物群 ,它们与放射虫相伴生 ,呈实体化石形式保存 ,展示出该时期有孔虫外部和部分内部构造特征。晚古生代以实体状态保存的有孔虫比较少见 ,长兴期... 广西南部板董和柳桥地区晚长兴期台地及台地坳陷区沉积地层中发育两个不同的小型有孔虫动物群 ,它们与放射虫相伴生 ,呈实体化石形式保存 ,展示出该时期有孔虫外部和部分内部构造特征。晚古生代以实体状态保存的有孔虫比较少见 ,长兴期有孔虫的研究更是主要基于薄片鉴定。本文系统描述了两个实体有孔虫动物群 ,它们主要由 Nodosarioidea和 Cornuspiroidea组成 ,多数是长兴期的常见分子 ,但同时也出现了中生代较繁盛的类型。与伴生的放射虫研究成果一致 ,这些中生代型有孔虫的发现指示了在古生代末一些分子穿过了二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长兴期 广西南部 有孔虫
下载PDF
论“三叠纪初”的一次海侵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华 小松俊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论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一次全球性快速海侵。以往认为该海侵发生在三叠系底部,但新的材料表明属二叠纪末期。在国际标准层型剖面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海侵高潮(海平面快速上升)见于26层黑色页岩,层内含菊石Hypophiceras组合,双壳类... 论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一次全球性快速海侵。以往认为该海侵发生在三叠系底部,但新的材料表明属二叠纪末期。在国际标准层型剖面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海侵高潮(海平面快速上升)见于26层黑色页岩,层内含菊石Hypophiceras组合,双壳类Claraia? baoqingensis和二叠纪牙形刺;在浙江黄芝山剖面海侵见于大灭绝层之上的Claraia cf.bioni层,此层也可与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E_1层(Claraia bioni带)对比;在北极区,海侵层相当于Otoceras Concavum 层。还讨论了康滇古陆东缘和华北古陆南缘此次海侵的影响,这些古陆边缘地区陆相沉积(“卡以头段”和石千峰群)中夹的海相层不是三叠纪,而是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初” 海平面上升 快速海侵 二叠纪末期
下载PDF
二叠纪末安加拉分子南侵塔里木和全球气候变凉事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7-78,共12页
从分析塔里木西南缘杜瓦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入手,确认二叠纪末期塔里木曾广泛发生安加拉温湿型生物群分子的南侵事件,华北同期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气候带曾突然向赤道方向移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料进一步证实... 从分析塔里木西南缘杜瓦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入手,确认二叠纪末期塔里木曾广泛发生安加拉温湿型生物群分子的南侵事件,华北同期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气候带曾突然向赤道方向移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料进一步证实这是一次短暂的全球性气候变凉事件。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爆发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溢流玄武岩事件,与此同时,在赤道区的华南及南半球,也都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活动。二叠纪末全球气候变凉事件即为火山冬天效应的具体表现。特提斯海区二叠系顶部礁生态系的突然消亡很可能是火山冬天效应的直接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加拉生物群 全球气候变凉事件 塔里木 二叠纪末 泛大陆动物群 火山冬天
下载PDF
右江盆地二叠纪末深水相无脊椎动物凉水分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陈斌 杨廷禄 +1 位作者 吴会婷 陈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1,共6页
对右江盆地二叠纪末腕足类和介形虫的全球古地理分布以及其他海相无脊椎动物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该盆地多个门类生物和华南其他地区(尤其是扬子海盆)存在明显差异。腕足类和介形虫有一部分为凉水分子或古冷水圈分子,具有冷水... 对右江盆地二叠纪末腕足类和介形虫的全球古地理分布以及其他海相无脊椎动物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该盆地多个门类生物和华南其他地区(尤其是扬子海盆)存在明显差异。腕足类和介形虫有一部分为凉水分子或古冷水圈分子,具有冷水与暖水分子混生的特征;放射虫具有远洋生物组合的特征;双壳类含大量土著种。这些特征表明:二叠纪末,右江盆地水体相当深,为半深海-深海环境,水温较凉,适合于凉水分子生存;右江盆地和扬子西缘的古特提斯洋连通,是古特提斯洋伸向华南盆地的边缘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分子 二叠纪末 右江盆地
下载PDF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元元 陈石 +1 位作者 郭召杰 方世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514,共9页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定年,年龄为275.6±2.8Ma(MSWD=1.1),表明这套岩石发育于早二叠世。对这套...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定年,年龄为275.6±2.8Ma(MSWD=1.1),表明这套岩石发育于早二叠世。对这套二叠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具有高TiO_2含量、高钾富碱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橄榄粗玄岩系列;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综合对比新疆北部及邻区(三塘湖地区、红柳河地区、柳园地区及萨吾尔地区)同期的火山岩,扎河坝地区这套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这对研究本地区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河坝 古生代晚期火山岩 原巴塔玛依内组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二叠纪
下载PDF
贵州遵义晚二叠世长兴组的介形类
8
作者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遵义晚二叠世长兴组介形类化石,计14属24种(其中4新种、4未定种)。这些介形类化石的发现,不但为该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对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长兴组 介形类 贵州省 二叠纪
下载PDF
贵州贞丰晚二叠世晚期的介形类
9
作者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6-249,共14页
本文描述了贵州贞丰晚二叠世长兴组介形类化石计15属26种(包括新种8个)。这一介形类动物群与北美及我国浙江长兴等地二叠纪地层所产介形类相似,其中二叠纪的特有属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贞丰二叠系与三叠系沉积连续,介形类化石的研究... 本文描述了贵州贞丰晚二叠世长兴组介形类化石计15属26种(包括新种8个)。这一介形类动物群与北美及我国浙江长兴等地二叠纪地层所产介形类相似,其中二叠纪的特有属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贞丰二叠系与三叠系沉积连续,介形类化石的研究为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分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介形类 贵州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北部早二叠世末期高镁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0
作者 张国震 辛后田 +3 位作者 段连峰 牛文超 田健 张永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58-3269,共12页
在北山造山带北部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清河沟‒红柳峡地区新识别出一套辉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及Sr-Nd同位素工作,显示辉长岩侵位于278.2±1.3 Ma,具有高镁(Mg^(#)=55~66)、低钾拉斑‒钙碱性的地球化学特征,富... 在北山造山带北部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清河沟‒红柳峡地区新识别出一套辉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及Sr-Nd同位素工作,显示辉长岩侵位于278.2±1.3 Ma,具有高镁(Mg^(#)=55~66)、低钾拉斑‒钙碱性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辉长岩ε_(Nd)(t)介于5.64~6.77,具有较高的Sm/Yb比值,暗示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较高的Mg^(#)及Cr、Ni含量及Zr、Hf负异常,表明母岩浆经历了有限的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北山造山带北部增生造山作用结束时限为早‒中二叠世,北山造山带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可能在中二叠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辉长岩 Sr‐Nd同位素 早二叠世末期 增生造山时限 北山造山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