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订版Lauren分型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敏 史恩溢 +2 位作者 顾丽 白光辉 郭云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修订版Lauren分型胃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9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修订版Lauren分型胃癌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临床分期,并对修订版Lauren分型进... 目的探讨修订版Lauren分型胃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9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修订版Lauren分型胃癌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临床分期,并对修订版Lauren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修订版Lauren分型将195例胃癌组织分为4型,其中肠型114例(58.5%),弥漫型54例(27.7%),实性型18例(9.2%),混合型9例(4.6%)。肠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2.0±11.0)岁,男性好发,是早期胃癌最常见的亚型,中分化较多,脉管浸润较少,临床分期以I、II期较多。弥漫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0.2±11.4)岁,男性好发,低分化较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较少,临床分期以III、IV期较多。实性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3.4±8.0)岁,男性好发,低分化较多,无脉管浸润,临床分期以III、IV期较多。混合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3.9±7.9)岁,男性好发,低分化较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较少,临床分期以III、IV期较多。肠型胃癌患者生存率最高,弥漫型胃癌患者生存率最低。修订版Lauren分型与胃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结论修订版Lauren分型胃癌各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修订版Lauren分型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修订版lauren分型 组织学类型 预后
下载PDF
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癌Lauren分型及预后相关因子的术前定量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敏 王君鑫 +3 位作者 翟艳慧 杨晨晓 李莹 贾守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癌Lauren分型及预后相关因子的术前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52例,行CT灌注扫描,获取术前CT灌注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照Lauren分型将入组病例分为肠型组、弥漫型组及混...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癌Lauren分型及预后相关因子的术前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52例,行CT灌注扫描,获取术前CT灌注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照Lauren分型将入组病例分为肠型组、弥漫型组及混合型组,按照HER2及EGFR表达情况分别分为HER2阳性组、HER2阴性组及EGFR表达0组、1+组、2+组、3+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CT灌注参数差别在Lauren分型,HER2和EGFR不同表达之间的差别。并绘制混合型胃癌和HER2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相关CT灌注参数的诊断效能并得出诊断的最佳界值。结果:PS及BV在胃癌Lauren分型中混合型的数值高于肠型及弥漫型(P<0.05)。其中PS预测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中混合型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UC)可达0.962,以45.23 mL/100 g/min为界值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93.9%。BV及PS在HER2阴性组及阳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V及PS诊断HER2阳性胃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及0.735。CT灌注参数在不同EGFR表达胃癌中差别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对胃癌术前Lauren分型中混合型进行较准确的定量的评价,且对于胃癌相关预后指标HER2有一定的定量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lauren分型 CT灌注成像 定量评估
下载PDF
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芳华 龚超 +1 位作者 陈魁 王力群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免疫状态与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初诊于我院普外科的10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目的观察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免疫状态与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初诊于我院普外科的10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各免疫指标的最佳的截点值,分析免疫相关指标与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晚期胃癌患者中,肠型43例(39.81%)、弥漫型65例(60.19%)。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比值、Treg细胞和NK细胞含量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1.39、7.8%和19.9%。CD4^+/CD8^+比值及Treg细胞含量在不同Lauren分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NK细胞含量在不同Lauren分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OS相关(均P<0.05),且Treg细胞含量为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肠型晚期胃癌患者OS无关(P>0.05)。NK细胞含量与以上2种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的OS均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了解不同Lauren分型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可有效预测弥漫型晚期胃癌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免疫细胞 lauren分型 预后
下载PDF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潘佳宇 梁榜辉 +7 位作者 吴留成 王婷安 韦尉元 金钦文 宋经清 韦朝联 覃宇周 黄名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研究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及其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胃腺癌并符合入组条件的初始治疗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及其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胃腺癌并符合入组条件的初始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anpatrol TM技术平台富集分离入组病例术前外周血CTCs,采取多重原位mRNA杂交技术对CTCs进行鉴定、分型并计数;分析CTCs及其亚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Lauren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AJCC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入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CTCs与预后相关性。结果共入组病例5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4.4岁;基于Canpatrol TM技术平台,将CTCs分为上皮型(eCTCs)、混合型(mixCTCs)及间质型(mCTCs)3个亚型;CTCs总检出率为90.7%,其中eCTCs检出率68.5%,mixCTCs检出率74.1%;mCTCs检出率61.1%;CTCs及其亚型检出数量与年龄及Lauren分型相关,年龄<60岁的胃癌病例术前外周血CTCs总数及mixCTCs显著低于年龄≥60岁的胃癌病例,P=0.016;Lauren肠型胃癌中CTCs总数及eCTCs、mCTCs数量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CTCs及其亚型检出数量与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当按Lauren分型进行分层后,肠型胃癌组eCTCs数量与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CTCs及其亚型检出数量与性别、神经脉管侵犯、肿瘤部位、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等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0.05);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尚未到达中位生存时间,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TNM分期、Lauren分型、神经侵犯是胃癌独立预后因子,CTCs检出数量与生存预后无相关性。结论胃癌外周血CTCs检测到不同上皮-间质标记亚群,提示胃癌外周血CTCs存在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胃癌外周血CTCs及其亚型数量与Lauren分型显著相关,肠型胃癌CTCs检出数量与病理分期关系密切,提示胃癌CTCs的检测在肠型胃癌的预后监测方面可能更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lauren分型
下载PDF
弥漫型胃癌治疗的挑战和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刚 焦作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608-2616,共9页
弥漫型胃癌是胃癌Lauren病理分型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目前,该病治疗仍然非常困难,很难获得满意疗效,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弥漫型胃癌研究较多,其治疗效果及... 弥漫型胃癌是胃癌Lauren病理分型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目前,该病治疗仍然非常困难,很难获得满意疗效,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弥漫型胃癌研究较多,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等均有所改善.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献基础上从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等多个方面对弥漫型胃癌进行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该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争议进行讨论,以方便对其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对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胃癌 lauren分型 治疗
下载PDF
E-钙黏素及β-连环素在胃癌分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萍 张钦华 刘琼茹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E-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弥漫型胃癌和肠型胃癌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首发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74例,每例均包括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E-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弥漫型胃癌和肠型胃癌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首发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74例,每例均包括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肠型胃癌,38例弥漫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在弥漫型胃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肠型胃癌;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胃癌中表达存在相关性,并且两者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共同参与介导两型胃癌不同生物学特征的分子学基础,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是否侵袭、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auren’s分型 E-钙粘素 Β-连环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混合型进展期胃癌术后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江 赵于天 +3 位作者 张晓军 杨开华 吴刚 徐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Lauren分型为混合型的进展期胃癌接受术后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D 2根治术的Lauren分型为混合型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术后XELOX化疗2个周期,后同期放化疗,放疗后... 目的探讨Lauren分型为混合型的进展期胃癌接受术后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D 2根治术的Lauren分型为混合型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术后XELOX化疗2个周期,后同期放化疗,放疗后辅助化疗XELOX4个周期,放疗采用IMRT,DT为45Gy/25次。评价不良反应,随访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和3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50例混合型胃癌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30~75岁),男女比例1.5∶1,3年OS率为60.0%,3年的DFS率为52.0%。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OS和DFS的预后因素。最常见1~2级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口综合征,6例3级的恶心反应,3例3级的手足口综合征,1例4级白细胞减少,1例4级贫血,2例4级食欲不振。结论Lauren分型为混合型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放化疗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术后放化疗 lauren分型 混合型
下载PDF
Molecular genetics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 clinical practice
8
作者 Margaret Cho Ogechukwu Eze Ruliang Xu 《World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14年第3期58-68,共11页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gastric carcinoma(GC) dictates their biology and clinical behavior. The two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types of gastric carcinoma by Lauren classification, i.e., intestinal and diffuse cell typ...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gastric carcinoma(GC) dictates their biology and clinical behavior. The two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types of gastric carcinoma by Lauren classification, i.e., intestinal and diffuse cell types,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These two types of GC have different molecular pathogenetic pathways with unique genetic alterations.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etiologies, intestinal type GC 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and involves a multistep molecular pathway driving the normal epithelium to intestinal metaplasia, dysplasia,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by chromosomal and/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mut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mong others. Diffuse type shows no clear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H. pylori infection, bu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deficiency of cell-cell adhesion due to mutation of the E-cadherin gene(CDH1), and a manifestation of the hereditary gastric cancer syndrome. Thus, detection of CDH1 mutation or loss of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may aid in early diagnosis or screening of diffuse type GC. Detection of certain genetic markers, for example, MSI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ayprovid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particularly for intestinal type. The common genetic alterations may offer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GC. Polymorphisms in Thymidylate synthase to metabolize 5-fluorouraci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for degradation of Cisplatin, and amplification/overexpression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target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Trastuzumab, are a few examples. P13K/Akt/mT OR pathway, c-Met pathway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micro RNAs are several potential therapeutic biomarkers for GC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genetics lauren classification Intestinal type gastric cancer Diffuse type gastric cancer Molecular Biomarker
下载PDF
胃癌修订版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媛 薛晓伟 +3 位作者 罗玉凤 吴焕文 陈杰 周炜洵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分析修订版Lauren分型各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为更好地认识胃癌及其生物学行为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至2005年根治性胃癌切除病例,比较修订版Lauren分型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Borrma... 目的分析修订版Lauren分型各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为更好地认识胃癌及其生物学行为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至2005年根治性胃癌切除病例,比较修订版Lauren分型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Borrma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生长方式(Ming分型)。结果入组胃癌166例,根据修订版Lauren分型分为4组。肠型30例(18.1%),弥漫型56例(33.7%),实性型9例(5.4%)和混合型71例(42.8%)。肠型患者年龄偏大,平均(63.2±11.3)岁,男性好发,胃窦部多见,是早期胃癌最常见的亚型,易肝转移。弥漫型患者年龄较轻,平均(52.2±12.7)岁,无性别差异,胃窦部多见,镜下以浸润性生长为主(91.1%,51/56),易淋巴道转移。实性型肿瘤较大,平均(6.4±2.2)cm,男性好发,多见于胃底/体,膨胀性生长,常浸润较深,T3/4比例高(8/9),但淋巴结转移率低。混合型男性好发,胃窦多见,以浸润性生长为主(69.0%,49/71),T3/4比例低于实性型和弥漫型,但易淋巴道及血道转移,18.3%(13/71)有肝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和修订版Lauren分型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实性型胃癌生存率最高,混合型胃癌生存率最低。结论修订版Lauren分型的4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预后 肿瘤 组织学类型 修订版lauren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