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 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被引量:34
1
作者 Zhenqi Hu Chao Chen +2 位作者 Wu Xiao Xinjing Wang Mingjie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monitor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one super-large working face.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angle parameters,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etc. Besides, the angle a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in similar mining areas ar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ey stratum theory,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s, uniform subsidence area of the subsidence trough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is larger, the trough margins are relative steep and deformation values present convergence at the margins, the extent of the trough shrink towards the goaf and the influence time of mining activities lasts shorter; the overlying rock movement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regional particularity in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 single key stratum, thin bedrock and thick sand that can rapidly propagat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the deep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y and sandy region High-intensive mining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Key stratum
下载PDF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FACE SUBSIDENCE DUE TO EXCAV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Bao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24,共8页
Research on the stochas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for 40 years.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practice in predicting the ground movements and de... Research on the stochas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for 40 years.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tochastic medium and its practice in predicting the ground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induced by underground and open pit mining,near surface excavation of tunnel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medium ground surface movement rock deformation mining and excavation
下载PDF
Hazard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deformation estimation of water solution mining area 被引量:3
3
作者 贺跃光 李志伟 杨小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38-742,共5页
Based on the hazard development mechanism, a water solution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pressure-bearing water, the relaxing and collapsing effect of orebody interlayer, the collapsing effect o... Based on the hazard development mechanism, a water solution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pressure-bearing water, the relaxing and collapsing effect of orebody interlayer, the collapsing effect of thawless material in orebody, filling effect caused by cubical expansibility of hydrate crystallization and uplifting effect of hard rock layer over cranny belt.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ground surface caused by underground water solution mining is believed to be much weaker than that caused by well lane mining, which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metho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water solution mining, its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in-site data of the belt water and sand filling mining in engineering analog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olution mining hazard ground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Ground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M7.2) in Japan,2008,from the Geomorphic Image Analysis of High Resolution LiDAR DEMs 被引量:2
4
作者 MUKOYAMA Saka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39-245,共7页
In this study, a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ment for the ground surface movement was developed. The feature of this technique is to identify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by image matching analysis,... In this study, a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ment for the ground surface movement was developed. The feature of this technique is to identify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by image matching analysis, using the intelligent images made from high resolution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is method is useful to extract the small ground displacement where the surface shape was not intensely de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deformation Ground surface movemen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Geomorphic image analysis JAPAN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温度场作用下公路路表形变规律分析
5
作者 纪伦 张红菊 +3 位作者 郭宏斌 邹勇 赵振国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3,共11页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寒区道路,研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道路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开展了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规律的研究。通过选取典型公路路段,建立10个监测段落,对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持续进行现场高程监测。分...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寒区道路,研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道路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开展了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规律的研究。通过选取典型公路路段,建立10个监测段落,对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持续进行现场高程监测。分析温度场作用下路表形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分析公路在自然条件下的时域形变特点、动态形变特征及差异性。分析周期监测数据,构建竖向相对形变、竖向相对形变速率、横断面间形变速率最大倍数等参数,比较不同段落、不同横断面和监测点间的形变及其差异。研究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与温度场协调规律,结果表明:北方寒冷地区基于温度场的路表形变具有典型的周期特性。对比分析填、挖方路段纵横方向形变的差异特征,形变极值分布规律,以及结合热胀、冻胀、融沉阶段的相对形变规律及形变速率差异特点,结果发现:挖方路段形变速率是填方路段的10余倍;8月份至10月份的热胀速率大于10月份至11月份的热胀速率;融沉主要发生在3月份至5月份;而冻胀速率较为稳定,对于填方路段,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的冻胀大于1月份至2月份的冻胀,而挖方路段则相反。给出了寒冷地区路表形变的温度场时域响应规律、特点,为开展寒区路基、路面结构和材料研究,以及道路病害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寒冷地区 路表形变 路基 冻胀 融沉 形变规律
下载PDF
M-CM-GA-BP算法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预测模型
6
作者 秦忠诚 高广慧 +1 位作者 李晓禾 席天乐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针对复杂的开采沉陷预测问题,研究22个工作面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M-CM-GA-BP算法求取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加权组合预测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融合多元回归模型来提高地... 针对复杂的开采沉陷预测问题,研究22个工作面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M-CM-GA-BP算法求取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加权组合预测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融合多元回归模型来提高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求取精度,以地表下沉系数q为例,将该模型与其他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精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94、均方根误差为0.013,为地表移动变形参数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BP神经网络 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组合模型 参数预测
下载PDF
基于改进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张仲杰 陈振南 +3 位作者 刘江斌 马子韬 闫伟涛 陈俊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加深认识矿山开采沉陷基本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安全绿色生产,方法针对原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表达地表下沉及其速度变化规律的缺陷,基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盆地动态形成机理,分析时间函数参数...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加深认识矿山开采沉陷基本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安全绿色生产,方法针对原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表达地表下沉及其速度变化规律的缺陷,基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盆地动态形成机理,分析时间函数参数c对地表下沉量、下沉速度和下沉加速度影响规律;以地表下沉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刻,将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分为两个阶段,进一步改进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表动态下沉、倾斜、曲率移动变形预测模型,并以某矿2201开采工作面为例,进行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和精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Knothe时间函数形态与矿山开采沉陷地表动态移动变形一致,可以较好地描述采动地表“稳定→变化→稳定”全过程动态演化特征;参数c是该函数模型的重要参数,与覆岩力学性质、开采条件和开采速度等地质采矿条件有关,对描述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量较敏感,随着参数c增大,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显著增大;运用改进的Knothe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下沉量误差为厘米级精度,倾斜值误差在5 mm/m以内,曲率误差在0.7 mm/m2以内,其相对误差均在6.0%以内,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结论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实用性,可较准确分析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全过程的规律,从而为“三下”采煤及保护煤柱留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Knothe时间函数 动态预测模型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新疆某煤矿长时序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8
作者 张学辉 崔振东 +4 位作者 张中俭 赵磊磊 魏涛 刘东旭 王龙灿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9-465,共7页
新疆某煤矿长期开采导致矿区出现严重地表形变,严重威胁矿区的安全生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用有效方法监测煤矿地表形变。为深入研究矿区地表形变规律,选取2017年1月23日至2022年12月23日共178景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数据,利用... 新疆某煤矿长期开采导致矿区出现严重地表形变,严重威胁矿区的安全生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用有效方法监测煤矿地表形变。为深入研究矿区地表形变规律,选取2017年1月23日至2022年12月23日共178景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数据,利用SBAS-In SAR技术实测矿区2017—2022年地表形变信息,并引入GACOS数据去除大气误差影响,分析了矿区地表形变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及地表形变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研究矿区内地表形变以沉降为主,地表最大形变速率约为-113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580 mm,主要地表沉降区域面积约为15.2 km^(2);(2)研究矿区地表沉降面积和累计沉降量不断增大,地表沉降符合煤矿开采沉降曲线,地表沉降将会进一步增加;(3)研究矿区地表形变主要由采矿工程所致,降水也是影响该矿区地表变形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煤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及矿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GACOS 地表形变监测 地表沉降 时空演化规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我国开采沉陷学70年研究综述及技术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庆先 张勇 +1 位作者 陈清通 李宏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9,共14页
从覆岩破坏规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及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等方面,回顾了开采沉陷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覆岩破坏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岩体响应采动理论、关键层理论等,并总结归纳了裂隙带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高度;... 从覆岩破坏规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及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等方面,回顾了开采沉陷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覆岩破坏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岩体响应采动理论、关键层理论等,并总结归纳了裂隙带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高度;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负指数函数法、概率积分法等计算方法,尤其是概率积分法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陷预计;在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方面,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建设工作,几经系统修订并实施,并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开采沉陷学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包括围岩介质属性、概率积分法局限性、综采(综放)“两带”高度和形态、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特征与规律、动态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和计算方法、地表观测站观测频率、相关规程对同一事项的技术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学科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建议,包括以覆岩运动全过程可视化为主要手段揭示开采沉陷的本质机理、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研究认为,只有认识到“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开采沉陷”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开采沉陷。在不断继续补充完善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有必要以新理论和新思想审视开采沉陷学,以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开采沉陷学,不断推动学科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覆岩破坏规律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概率积分法 关键层理论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遥感裂缝识别与采动地表变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李涛 王帆 +1 位作者 胡东升 廉旭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7,共9页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利用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地表裂缝即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地表裂缝监测多采用人工野外调查识别和卫星影像解译识别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分辨率低、易受天气影响等不足...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利用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地表裂缝即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地表裂缝监测多采用人工野外调查识别和卫星影像解译识别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分辨率低、易受天气影响等不足。利用飞马D2000无人机对山西省华阳二矿某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航空摄影测量,得到了测区数字正射影像模型(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三维点云模型(3DPCM),基于这3种模型数据解译得到地表裂缝发育与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地质采矿条件进行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分析了地表变形指标与采动裂缝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DOM与3DPCM模型数据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地表裂缝,且裂缝分布情况与采动引起的地表曲率变形、水平变形高度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预测评估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发育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表裂缝 摄影测量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基于地表沉陷实测数据的覆岩内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
11
作者 何昌春 赵鹏 +2 位作者 荣耀 王天源 夏海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09-9315,共7页
覆岩内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少、预计难度大、可靠性低。基于几何相似特征构建了依据地表沉陷实测数据预计覆岩内部移动变形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煤矿开采后覆岩移动变形导致的膨胀压缩。研究表明:预计离地表较近覆岩内部的移动变形时,可... 覆岩内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少、预计难度大、可靠性低。基于几何相似特征构建了依据地表沉陷实测数据预计覆岩内部移动变形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煤矿开采后覆岩移动变形导致的膨胀压缩。研究表明:预计离地表较近覆岩内部的移动变形时,可以不考虑覆岩的膨胀压缩,而预计离开采煤层较近覆岩内部的移动变形时,需要考虑覆岩的膨胀压缩;在开采边界附近,预计覆岩内部的移动变形可以不考虑膨胀压缩,而在开采中心附近则需要考虑膨胀压缩。研究结果有助于煤矿绿色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覆岩 移动变形 关键层 膨胀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房柱式采空区变形特征研究
12
作者 刘亚明 谷天峰 +1 位作者 王闫超 杨烜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36,共7页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V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块化组装思路,在室内建立物理模型开展物理模拟试验,反演了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过程,分析了房柱式开采和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房柱式开采条件下,浅埋缓倾采空区覆岩变形可划分为3个区域:“条带状”变形区域、“梯形状”变形区域和“倒漏斗型”变形区域。松散层中的变形呈“梯形状”发育。②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变形规律保持不变,松散层变形特征由“梯形状”发育为“漏斗型”,且随着失稳煤柱的增加,松散层变形增大,“漏斗型”变形区域由中心向两端逐渐扩展。③房柱式开采结束后,采空区顶板受力可简化为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在煤柱持续失稳的情况下,覆岩和松散层的静载将导致采空区顶板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顶板破坏模式为拉破断,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但顶板并未完全断裂,采空区顶板形成一种带裂缝的悬臂梁结构。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对地表变形影响剧烈,松散层变形与覆岩变形基本处于同一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 采空区 覆岩移动 松散层 地表变形
下载PDF
不同深度黄土微观特性对开采沉陷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范亚奇 张新国 +2 位作者 常啸 孟子轩 焦方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1,共9页
为了探究厚黄土层下开采黄土微观特性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以山西某矿为例,采用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深度黄土颗粒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厚黄土层分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黄土层厚度下的地表变形特征,揭示了黄土... 为了探究厚黄土层下开采黄土微观特性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以山西某矿为例,采用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深度黄土颗粒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厚黄土层分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黄土层厚度下的地表变形特征,揭示了黄土微观结构变化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黄土深度增加,粉粒含量不断减少,黏粒及胶粒含量升高,微观结构由似柱状堆砌到似球状镶嵌最后形成胶结凝块结构,孔隙空间由贯穿可压缩孔隙到镶嵌孔隙最后形成微孔隙空间;该矿150 m厚黄土层下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及水平移动值分别为4.112、1.327,20 m黄土层移动变形低于地表黄土,黄土压缩量约占地表最大下沉值的12.4%且主要表现在地表浅层处;随着土岩比不断增大,地表下沉量及水平移动呈先增大后减小特征,两者分别于土岩比1.33、1.67达到转折点;黄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微观结构变化对于地表宏观沉陷具有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黄土深度 黄土微观特性 数值模拟 移动变形规律
下载PDF
营盘壕煤矿深部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最优错距研究
14
作者 张国建 付连龙 +5 位作者 郭广礼 卫伟 高鑫 李怀展 郭庆彪 杨向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0,共16页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煤层重复采动将引起沉陷盆地中心投影向下煤层采空区方向移动,进而逼近煤层初采中心投影,并最终越过之;两煤层连续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小于两煤层单独开采最大下沉值之和,煤层复采下沉系数小于初采下沉系数;煤柱错距与地表移动参数关联密切,错距系数与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和主要影响角正切分别呈对数正态函数、凹抛物线和凸抛物线函数关系,并且与宽深比作为共同因子对煤层初采及复采表征参数的比值产生耦合影响;另外,同时随着错距的增大,地表沉陷盆地范围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发展,水平移动近盆地等值线由椭圆形向梭子形演化;综合卸压错距经验公式、地表损伤程度及煤柱卸压效果确定的研究区域多煤层开采最优错距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变形 巨厚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错距开采 地表移动 煤柱卸压
下载PDF
基于FLAC^(3D)和概率积分法的公路下伏采空区变形影响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凯 陈清通 +1 位作者 孙庆先 何照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某矿S3102工作面上方地表有市政二级公路,工作面开采造成部分路面下沉塌陷损毁。为了对公路损毁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分别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和概率积分法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FLAC^(3D)数值... 某矿S3102工作面上方地表有市政二级公路,工作面开采造成部分路面下沉塌陷损毁。为了对公路损毁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分别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和概率积分法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和概率积分法计算结果分别显示,公路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别为4979 mm和4880 mm,与实测公路地表最大下沉值4870 mm十分接近,最大误差在2%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和概率积分法研究复杂采空区影响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是可行的,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可为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供类似矿区道路塌陷预测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概率积分法 地表移动变形 稳定性评估
下载PDF
工作面开采对污水池影响程度分析及保护方案研究
16
作者 侯建军 刘瑞 +1 位作者 郭明杰 徐曙光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0期254-259,265,共7页
新郑煤电公司12203工作面地表存在一垃圾填埋场污水池,为最大程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同时有效保护污水池,对工作面开采对污水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措施。采用垂直剖面法确定了污水池的保护煤柱范围,并结合采动地表移... 新郑煤电公司12203工作面地表存在一垃圾填埋场污水池,为最大程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同时有效保护污水池,对工作面开采对污水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措施。采用垂直剖面法确定了污水池的保护煤柱范围,并结合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角值影响范围计算,分析工作面开采对污水池的影响程度。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工作面整体不同厚度开采、限定采厚不同宽度开采和限定宽度不同厚度开采3种方案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工作面采取局部区域限厚2.8 m开采的措施,限厚开采区域:倾向为自运输巷向上山方向30 m,走向为距开切眼70~170 m区域。并通过建立污水池移动变形观测站,监视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分析工作面开采对污水池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污水池 保护煤柱 概率积分法 限厚开采
下载PDF
地表沉陷与上覆岩层移动规律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8期63-66,共4页
为保证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资源开采的安全,对采空区引起的上覆岩层移断规律以及地表沉陷情况进行研究。以应城市一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数值模型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建立采空区沉陷模型。通过FLAC3D构建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情况和上... 为保证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资源开采的安全,对采空区引起的上覆岩层移断规律以及地表沉陷情况进行研究。以应城市一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数值模型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建立采空区沉陷模型。通过FLAC3D构建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情况和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等,得到该区域地表最大沉降29.2cm、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变形量46.04cm,分析总结了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呈梯形向马鞍形转变规律,为地表沉陷预测提供依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FLAC3D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顶板岩层移动变形 移运规律
下载PDF
基于InSAR数据的山沟地貌地表岩移特征研究
18
作者 辛楚冰 师皓宇 +2 位作者 张金彪 杨长益 杨健男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因煤矿开采而引起的地表沉降对附近居民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矿区地表沉降数据的获取对矿井生产布置至关重要。通过哨兵一号卫星获取覆盖平舒煤业15302工作面的30景影像,使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得了近2年的... 因煤矿开采而引起的地表沉降对附近居民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矿区地表沉降数据的获取对矿井生产布置至关重要。通过哨兵一号卫星获取覆盖平舒煤业15302工作面的30景影像,使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得了近2年的监测数据,计算了地表岩移主要参数,经计算可知:工作面走向方向的沉降量随时间不断增大,矿区整体平均沉降速率大于-30 mm/a,最大沉降速率为-108.87 mm/a,最大曲率为-0.1234 mm/m^(2),岩石移动角为78.2°。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表倾斜与曲率均在允许值范围内,15302工作面的开采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地表沉降 形变监测 特征分析 地表岩石移动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
19
作者 高利军 冯斌 晋发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5,共9页
为实现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目的,以甘肃某矿煤层赋存条件为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大倾角(倾斜)煤层开采时,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地表的破坏... 为实现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目的,以甘肃某矿煤层赋存条件为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大倾角(倾斜)煤层开采时,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地表的破坏更严重;随工作面埋深的增大,对地表的影响程度逐步减弱;多煤层开采时,使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应地表不移动或少移动,使煤柱影响范围内的地表进一步下沉,减小地表下沉、移动变形的不均匀变形程度,防止地表出现大的采动裂缝,是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核心问题;地表移动的均匀性、地表张拉程度、地表变形程度可以通过变异系数、张拉区水平移动斜率、地表水平,倾斜,曲率变形分别进行表征;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控制的工作面最优错距为80 m,1煤的遗留煤柱距4煤工作面上山边界水平距离约71.9 m,距下山边界39.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协调开采 地表减损 地表移动变形 UDEC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阳煤矿三、四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20
作者 孙述海 王文斌 +3 位作者 齐树明 姜佃卿 孙玥 岳伟佳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新阳煤矿三、四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三采区(3103-3105工作面)、四采区(4701E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参数确定等方法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情况进行研究,得出新阳煤矿三、四采区地表移动变形... 为了研究新阳煤矿三、四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三采区(3103-3105工作面)、四采区(4701E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参数确定等方法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情况进行研究,得出新阳煤矿三、四采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和概率积分预计参数,为地表建(构)筑物保护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概率积分法 岩移参数 变形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