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干旱对辽东栎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敏 周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目的]探究辽东栎幼树叶片的光合系统对土壤渐进式干旱的响应,并筛选干旱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盆栽渐进式干旱胁迫法,对2年生辽东栎幼苗叶片的叶倾角、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LOESS非线性拟合。[结果]渐进... [目的]探究辽东栎幼树叶片的光合系统对土壤渐进式干旱的响应,并筛选干旱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盆栽渐进式干旱胁迫法,对2年生辽东栎幼苗叶片的叶倾角、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LOESS非线性拟合。[结果]渐进式干旱对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叶倾角,最后是光系统Ⅱ(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依据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光合特性的影响,辽东栎幼树光合系统的干旱响应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胁迫未发生,26%>SRWC>20%),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无下降;第2阶段(中度胁迫,20%>SRWC>14%),气孔限制效应明显,叶倾角降低至-14.0±1.7°;第3阶段(重度胁迫,14%>SRWC>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下降,叶倾角值降低至-43.2±10.3°,光合气体交换明显减少,表明SRWC降低至14%是辽东栎幼树的灌溉临界值;第4阶段(极度胁迫,SRWC<8%),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显著改变,光合机构严重受损,叶倾角值降低至-68.5±6.7°,表明SRWC降低至8%是辽东栎幼树叶片的致死临界值。基于叶倾角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其可作为辽东栎幼树灌溉临界值的预警指标;PSⅡ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O/CS、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叶片性能指数PIABS可作为叶片致死的预警指标。[结论]本研究观察到辽东栎幼树叶片光合系统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据此确定了灌溉临界值和反映土壤干旱的敏感性指标,可以为辽东栎幼树高效灌溉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辽东栎 土壤相对含水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倾角
下载PDF
Rl_((t))卷叶基因在杂交水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宗祥 陈刚 +3 位作者 胡俊 戴留春 陶国英 潘学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7-851,共5页
以 Rl(t) 卷叶基因的一对近等基因系卷叶珍汕 97B、珍汕 97B为母本 ,分别与明恢 6 3、盐恢 5 5 9杂交 ,研究 Rl(t)卷叶基因在杂交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结果表明 :(1)开花期 ,相同叶位间 ,Rl(t) 卷叶组合的叶片卷曲度极显著大于其对应... 以 Rl(t) 卷叶基因的一对近等基因系卷叶珍汕 97B、珍汕 97B为母本 ,分别与明恢 6 3、盐恢 5 5 9杂交 ,研究 Rl(t)卷叶基因在杂交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结果表明 :(1)开花期 ,相同叶位间 ,Rl(t) 卷叶组合的叶片卷曲度极显著大于其对应组合 ;不同叶位间 ,卷曲度均以倒 1叶最大 ,倒 2叶次之 ,倒 3叶最小。相同叶位的叶基角 ,卷叶组合小于对应组合 ,卷叶汕优 5 5 9与汕优 5 99相对应的倒 1、倒 2叶叶基角差异不显著 ,其余组合对应叶位之间叶基角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同叶位的披垂角 ,卷叶组合小于其对应组合 ,卷叶汕优 6 3与汕优 6 3对应叶位之间差异显著 ,卷叶汕优5 5 9与汕优 5 5 9间差异不显著。卷曲度与叶基角及披垂角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 0 .35 84* * ,r=-0 .2 996 * * )。 (2 )开花后 2 0天 ,各组合的叶基角均增大 ,卷叶组合增大幅度大于对应组合 ;各组合叶片披垂角均增大 ,卷叶组合增大幅度小于对应组合。 (3)开花后 2 0天 ,各组合的消光系数均大于开花期 ,卷叶组合消光系数在不同时期均显著小于对应组合。 (4 )开花期组合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 ,开花后 2 0天 ,卷叶组合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组合。就 R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t)卷叶基因 杂交水稻 叶片卷曲率 叶基角 披垂角 消光系数 遗传效应
下载PDF
Rl_((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宗祥 胡俊 +1 位作者 陈刚 潘学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以两对卷叶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 ,设置两种施肥水平 ,研究Rl(t) 卷叶基因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常肥力水平下 ,卷叶组合秧苗期的叶龄、茎蘖数、假茎粗、苗高等指标均低于对应组合 ,本田前期茎蘖数上升... 以两对卷叶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 ,设置两种施肥水平 ,研究Rl(t) 卷叶基因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常肥力水平下 ,卷叶组合秧苗期的叶龄、茎蘖数、假茎粗、苗高等指标均低于对应组合 ,本田前期茎蘖数上升较缓 ,高峰苗较少 ,而最终有效穗数显著或极显著多于对应组合 ,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稍低于对应组合 ,最终结实率和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应组合。增施穗肥处理中 ,各组合倒数 3张叶片均显著或极显著拉长 ,平展叶组合的叶基角和披垂度有较明显的增加 ;各组合穗粒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 ,千粒重降低或显著降低 ,平展叶组合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而卷叶组合结实率变化不明显 ,卷叶组合极显著增产而平展叶组合增产不显著。说明Rl(t) 基因在高肥水平下更有利于其丰产潜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t)卷叶基因 杂交稻 经济性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水稻披叶标记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占烈 黄宗洪 +2 位作者 向关伦 甘雨 潘建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25-26,共2页
将具有叶片为披叶性状的水稻与正常直立叶片的水稻进行遗传试验 ,对其杂种 F1、F2 及 B1F1的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 :披叶性状对直立叶性状为隐性 ,受一对基因控制。
关键词 标记性状 水稻 遗传分析 披叶性状 隐性性状
下载PDF
水稻几个披垂叶突变体的表型研究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祥 张忠林 +1 位作者 洪汝科 陈丽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突变体已成为研究相关基因功能与表达的良好实验材料。同时,水稻突变体还可以为当今水稻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本文主要阐述了几个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在株型、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 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突变体已成为研究相关基因功能与表达的良好实验材料。同时,水稻突变体还可以为当今水稻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本文主要阐述了几个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在株型、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特征特性,并分析了它们在与正常植株杂交后F1、F2群体表现。研究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正常植株杂交的F1代在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上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而在F2群体中表现出有规则的分离,3个突变体中披垂叶性状均为隐性基因控制。在突变体材料MR304中,控制披垂性状的为2对隐性基因,其中1对为主效基因。在突变体材料MR168和MR312中,控制披垂性状的均为单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体 水稻 遗传分析 表型 功能基因组学 生物学性状 经济学性状 单隐性基因 实验材料 基因功能 种质资源 分子育种 常规育种 特征特性 超亲优势 F2群体 基因控制 主效基因 体材料 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F1代 野生型 叶性状
下载PDF
水稻颖花突变体DLR的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彬 韩赞平 +1 位作者 吴先军 汪旭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3,36,共5页
从水稻 (OryzasativaL .) 保持系D 62B田间繁殖材料中发现一个披叶和颖花器官突变体DLR (ricewithdroopingleaf)。该突变体叶片无中脉 ,颖花内稃比外稃长 ,内、外稃不抱合 ,雌蕊同源转化成雄蕊 ,浆片呈稃片状。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 从水稻 (OryzasativaL .) 保持系D 62B田间繁殖材料中发现一个披叶和颖花器官突变体DLR (ricewithdroopingleaf)。该突变体叶片无中脉 ,颖花内稃比外稃长 ,内、外稃不抱合 ,雌蕊同源转化成雄蕊 ,浆片呈稃片状。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观察该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发生过程。用该突变体作父本 ,明恢 63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性状遗传分析 ,根据F2 代植株表型表明该突变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 ,利用SSR标记将突变性状相关的基因定位在第 3染色体上 ,RM 5 63与RM 2 82之间 ,与RM 2 82相距 5 .5 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颖花 突变体 DLR 鉴定技术 花器官 形态发生
下载PDF
一个水稻披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楠 赵芳明 +5 位作者 凌英华 钟秉强 杨正林 李云峰 杨国华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叶片披垂的突变体,暂命名为dl(t)。通过两年观察,表现稳定遗传。以该突变体为父本,Y2B和缙香2B分别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F2遗传分析表明,该披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Y2B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叶片披垂的突变体,暂命名为dl(t)。通过两年观察,表现稳定遗传。以该突变体为父本,Y2B和缙香2B分别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F2遗传分析表明,该披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Y2B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发现dl(t)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上标记RM6038和RM53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99cM和0.94cM。进一步在两标记之间发展新的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RM6038和RM7576之间,分别相距3.99cM和0.47cM,且与RM1324共分离。这一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与已报道的水稻披叶突变基因dl(drooping leaf)等位。但该披叶突变体除叶片表现披垂外,其他性状与所有已报道的dl等位基因都不同,特别是花器官性状发育正常,这显然与已有报道的dl等位基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叶突变体 遗传定位 SSR标记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水稻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锦 章家恩 +2 位作者 秦钟 傅玲 梁开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水稻株型结构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鸭共作能否对水稻株型结构产生影响,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两种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 水稻株型结构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鸭共作能否对水稻株型结构产生影响,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两种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使水稻基部宽度呈减小趋势、冠层幅度呈增大趋势,最终使植株松散度显著增加,分蘖期和齐穗期增幅分别为12.2%和42.3%。稻鸭共作使水稻倒3叶和倒4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减少,使剑叶和倒2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增大,从而使水稻呈上披下挺的株型结构,并使叶面积主要分布于上部叶片。稻鸭共作使水稻植株的基叶高呈增加趋势,在齐穗期与常规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的茎蘖合理发展,而且在后期可促进水稻上部功能叶片的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稻高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株型结构 叶开角 松散度 叶面积指数 披垂度
下载PDF
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9
作者 张小祥 陈丽娟 +2 位作者 谭亚铃 张忠林 洪汝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5期192-198,共7页
在云南高海拔冷凉自然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MR304、MR312)及其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抽穗期对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花粉育性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成熟期进行了相关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 在云南高海拔冷凉自然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MR304、MR312)及其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抽穗期对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花粉育性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成熟期进行了相关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在苗期的耐冷性鉴定中,突变体及杂交亲本均为抗型(R);杂交后代F1中南40/MR312、滇粳优5号/MR304、Ansanbyeo/MR304为中抗型(MR),滇粳优5号/MR312为感型(S),其余均为抗型(R)。抽穗期亲本银光花粉可育率最高,为88.9%;杂交后代F1组合中只有银光/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高,为94.5%,超过对照(92.5%),组合Ansanbyeo/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低。亲本银光的结实率超过对照(70.9%),达到82.4%,突变体MR304、MR312的结实率低,分别为26.2%和5.0%;F1中两组合(银光/MR304、银光/MR312)的结实率均超过对照或亲本。该研究揭示了利用水稻披垂叶突变体产生的F1杂种优势可以增强杂交稻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的耐冷性优势;抽穗期的花粉育性大小是鉴定杂交后代(F1)植株耐冷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垂叶突变体 耐冷性 鉴定 评价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YABBY gene family in 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DL 被引量:2
10
作者 GUO Jie ZHOU Xu-tao +4 位作者 DAI Ke-li YUAN Xiang-yang GUO Ping-yi SHI Wei-ping ZHOU Mei-x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876-2887,共12页
YABBY genes are plant-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that function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We investigated the functions of the YABBY genes in plants’stress tolerance by analyzing the YABBY genes in foxta... YABBY genes are plant-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that function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We investigated the functions of the YABBY genes in plants’stress tolerance by analyzing the YABBY genes in 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and studying their functions on plant growth and responses to different stresses.Eight YABBY genes were identified on five chromosomes,which showe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YABBY genes in other monocot species.Phylogenetical Si YAB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des:FIL/YAB3,YAB2,INO,and CRC.No monocot YABBY member was classified into the YAB5 clade.Four conserved motifs were identified,and motif 1 constituted the YABBY domain,whereas motifs 2 and 3 formed the C2-C2 region.Si YAB ge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reproductive tissues.Si DL,one of the Si YABs,was selected to be overexpresse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o check the functions of the YABBY genes.Overexpression of Si DL in A.thaliana caused delayed flowering,leaf curling,and reduced seed size.In addition,Si DL acted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in plant response to salt stress.Our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assist in studying the YABBY gene functions in S.ital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opING leaf(DL) plant development foxtail millet
下载PDF
水稻披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祥 黄宗洪 +3 位作者 杨占烈 向关伦 甘雨 潘建惠 《农技服务》 2008年第9期1-2,4,共3页
水稻披叶突变体最初来源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RGS20及其衍生系,后来又有其他的披叶突变体被发现,该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或多隐性基因控制。披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的种质资源来加以研发,已选育出的具有披叶性状的不育系,在繁殖、制种过程... 水稻披叶突变体最初来源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RGS20及其衍生系,后来又有其他的披叶突变体被发现,该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或多隐性基因控制。披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的种质资源来加以研发,已选育出的具有披叶性状的不育系,在繁殖、制种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水稻披叶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分析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叶突变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Response of Dicamba-Resistant Soybean to Glyphosate/Dicamba Application Rate and Timing
12
作者 Nader Soltani Lynette Brown Peter H. Sikke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9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6 and 2017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Canada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lyphosate/dicamba (2:1 ratio) applied at the V2/V3 or V4/V5 growth stage on dicamba-resistant (DR)...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6 and 2017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Canada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lyphosate/dicamba (2:1 ratio) applied at the V2/V3 or V4/V5 growth stage on dicamba-resistant (DR) soybean injury, growth response and yield. At 1 DAA, glyphosate/dicamba at 450, 900, 1350, 1800 and 3600 g&middot;ae&middot;ha-1 caused 0, 0.3, 1.8, 3.3 and 5.8% growth response (leaf droop) when applied at the V2/V3 growth stage and 0.3%, 1.3%, 1.5%, 2.3% and 4.5% growth response when applied at V4/V5 growth stage in DR soybean,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response was similar at 3 DAA. This response was transient with no growth response observed at 7 DAA, 2 WAB, 4 WAB, 8 WAB, and late Sept. (R8 growth stage). Glyphosate/dicamba at 450, 900, 1350, 1800 and 3600 g&middot;ae&middot;ha-1 caused 0.0, 1.4%, 3.6%, 5.7% and 10.7% injury (speckled chlorosis and necrosis and leaf distortion) when applied at the V2/V3 growth stage and 0.5%, 0.7%, 2.0%, 3.7% and 6.9% injury when applied at the V4/V5 growth stage in DR soybean, respectively. The injury observed was transient with no injury observed at 4 and 8 WAB and late Sept. (R8). There was no impact of glyphosate/dicamba at various rates evaluated on maturity and seed yield except at 1350 g&middot;ae&middot;ha-1 (V2/V3) and 3600 g&middot;ae&middot;ha-1 (V4/V5) which caused a 6% reduction in yield of DR soybean yield compared to the weed-free control. Based on these results, glyphosate/dicamba at the labelled rates can be safely applied at the V2/V3 and V4/V5 growth stage in DR soybean. However, care is needed to avoid spray overlaps as the 2× rate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crop injury and yield reduction in DR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SIS leaf Distortion leaf droop NECROSIS Seed Yield GLYCINE max
下载PDF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13
作者 金祥 《农技服务》 2008年第8期9-,21,共2页
用具有披叶性状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G156S与直立叶性状的恢复系杂交,对其F1代、F2代及B1F1代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披叶性状对直立叶性状为隐性遗传,受1对基因控制。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披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披垂叶突变基因研究进展
14
作者 夏建彬 李明星 +1 位作者 刘辉 陈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20-22,共3页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食。同时水稻又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各大研究机构所研究。水稻披垂叶突变体是由于控制水稻中脉形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发生功能缺失,使水稻叶片中脉的形成不能正常进行,从而...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食。同时水稻又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各大研究机构所研究。水稻披垂叶突变体是由于控制水稻中脉形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发生功能缺失,使水稻叶片中脉的形成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出现披垂叶的性状。目前已经发现2个基因位点与水稻中脉形成有关,DL和DL2基因正是这2个不同的位点。研究水稻披垂叶突变基因,对研究水稻叶中脉的形成以及水稻理想株型的选育有重要的意义。对水稻披垂叶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对水稻这一类特殊株型得到更好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垂叶 突变基因
下载PDF
密植对玉米叶片下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宁芳芳 高雅 +4 位作者 黄收兵 王媛媛 杨国娥 王璞 廖树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5,共9页
为构建玉米密植高产群体结构建立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与‘浚单20’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67 500和97 500株/hm2 2个密度处理,分析3种不同冠层叶片的下垂系数:冠层(a1),冠层中部(叶长>60 cm,a2),冠层底部与上部(叶长≤... 为构建玉米密植高产群体结构建立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与‘浚单20’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67 500和97 500株/hm2 2个密度处理,分析3种不同冠层叶片的下垂系数:冠层(a1),冠层中部(叶长>60 cm,a2),冠层底部与上部(叶长≤60 cm,a3)。结果表明:叶片下垂距离与叶长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下垂系数a1、a2与穗三叶茎叶夹角,a1、a2和a3与穗位以上叶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下垂系数与千粒重和秃尖长呈显著负相关。‘先玉335’在2个密度间的a2相差0.13、其他下垂系数相差均<0.04;2个品种的a3值均<a1与a2,说明叶长<60 cm的叶片较易下垂,叶片相对平展;且3种叶片下垂线性回归关系中,R2值(决定系数)均随密度增加相应降低,同一密度下‘先玉335’叶片R2值较‘浚单20’小,说明‘浚单20’叶片形态特征保持能力较‘先玉335’强、下垂关系较稳定,可在密植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产量。因此,玉米叶片下垂系数能够反映冠层叶片形态结构特征,耐密品种能够通过调节冠层叶片下垂特征以缓解增密对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度 叶片形态 下垂系数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