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Leber先天性黑蒙症家系的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
1
作者 余秀蓉 刘伊楚 +3 位作者 兰风华 曾健 林娟 王志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21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对1个Leber先天性黑蒙症(LC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该家系中的1个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使用二代测序方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位点。明确先证者... 目的对1个Leber先天性黑蒙症(LC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该家系中的1个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使用二代测序方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位点。明确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型后,采集羊水标本,通过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该家系先证者为IQCB 1基因c.1090C>T纯合突变。父母均为IQCB 1基因c.1090C>T杂合突变。胎儿携带与父母相同的c.1090C>T杂合突变。结论建立了对LCA进行分子诊断和产前分子诊断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一个LCA家系,为该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指导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蒙症 眼-肾综合征 二代测序 IQCB 1基因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近亲结婚1家系Leber先天性黑矇TULP1基因新突变
2
作者 房心荷 朱德军 +1 位作者 邹文青 朱金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检测近亲结婚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选择近亲结婚Leber先天性黑矇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眼科检查资料和病史,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先证者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通过生... 目的检测近亲结婚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选择近亲结婚Leber先天性黑矇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眼科检查资料和病史,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先证者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得到候选致病突变位点。运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确定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基因检测在先证者TULP1基因(MIM#602280)第11号外显子检测到新的纯和错义突变c.C1024G(p.R342G),编码区第1024位的核苷酸C(胞嘧啶)变异为G(鸟嘌呤),变异导致编码蛋白序列内的氨基酸改变p.R342G,第342号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异为甘氨酸(Gly)。342号氨基酸位点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学信息预测提示为致病性。结论TULP1基因纯和错义突变c.C1024G:p.R342G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纯合突变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LCA致病基因突变。本研究扩大了LCA基因突变谱,为LCA基因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TULP1 基因 突变位点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症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天颖 祁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3770-3776,共7页
Leber 先天性黑蒙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并伴有糖尿病、肥胖和尿崩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之前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有17个基因和Leber先天性黑蒙症相关.但是这17个基因仅能解释70%左右的... Leber 先天性黑蒙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并伴有糖尿病、肥胖和尿崩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之前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有17个基因和Leber先天性黑蒙症相关.但是这17个基因仅能解释70%左右的先天性黑蒙症的发病机制,本实验室(Ming Qi实验组)及其他三个实验组(Jean-Michel Rozet实验组、Eric A Pierce实验组、Rui Chen实验组)最新发表在Nat Genet上的4篇论文揭示出NMNAT1基因也是Leber先天性黑蒙症的致病基因.这一发现解释了部分Leber先天性黑蒙症的遗传学机制,也为后期Leber先天性黑蒙症的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NMNAT1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五种血清离子的异常变化
4
作者 吴志中 闫博婧 +2 位作者 吴秋菊 崇伟华 李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67-469,共3页
目的: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纳入临床诊断的LC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99例,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离子浓度检查... 目的: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纳入临床诊断的LC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99例,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离子浓度检查,并分别行LC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在LCA患者检测的血清离子浓度中,钙离子浓度和钾离子浓度分别为2.338±0.090mmol/L和4.164±0.356mmol/L,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镁离子浓度为0.835±0.059mmol/L,与正常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其他两种离子血清浓度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CA患者血清镁、钙和钾离子浓度异常变化应该引起眼科医师的关注,其可能与LCA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血清浓度 钾离子 钙离子 镁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单海冬 赵培泉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的严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近年发现数种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GUCY2D、RPE6 5、CRX、AIPL1、RPGRIP1和CRB1,其功能涉及视网膜光电信号的传导、维生素A在视网膜的代谢、光感受器细胞的... 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的严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近年发现数种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GUCY2D、RPE6 5、CRX、AIPL1、RPGRIP1和CRB1,其功能涉及视网膜光电信号的传导、维生素A在视网膜的代谢、光感受器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发育、蛋白的转运和分布等。针对RPE6 5的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是未来LCA临床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当前LCA的致病基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GUCY2D 光感受器细胞 致病基因 基因治疗 LCA 视网膜光 维生素A 形态发育 动物实验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婴幼儿 电信号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与GUCY2D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张清炯 郭向明 +2 位作者 黎仕强 肖学珊 贾小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患者均在 2 a以内出现视力差或对光、物体无反应 ,最好视力小于 0 .1。症状年龄 2 1例在 3m o内。 2 7例均有眼球震颤 (其中 15例为眼球扫视运动 )。 2 2例有眼底异常 ,5例眼底未见异常。 3例有家族史并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RG锥杆反应重度下降或记录不到波。未发现 GU CY2 D基因突变。结论  L 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有赖于 ERG。本组病例可能与GU CY2 D外显子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leber先天性 GUCY2D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矇长期误诊为弱视一例
7
作者 余新平 许梅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leber 先天性 长期误诊 弱视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新生儿发病率 眼部表现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
8
作者 王蕾 陶天畅 +1 位作者 崇伟华 李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LCA的患者50例作为LCA组,选取5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测量两组受检者血清... 目的: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LCA的患者50例作为LCA组,选取5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测量两组受检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并对两组受检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LCA患者50例中,血脂水平异常者占46%,其中低HDL-C血症者占26%,高TG血症者占48%,高TC血症者占17%,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占9%。LCA患者血清HDL-C浓度为1.221±0.317mmol/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浓度(1.377±1.171mmol/L)和TC浓度(4.506±0.694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DL-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A患者血清HDL-C、TG和TC浓度异常变化可能与LCA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血清浓度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下载PDF
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家系CRB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
9
作者 曹迎杰 肖小强 +2 位作者 陈少婉 郑玉倩 陈浩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鉴定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2011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集一个中国潮汕地区汉族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绘制家系图,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 目的鉴定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2011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集一个中国潮汕地区汉族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绘制家系图,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逐步筛选,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共3代11名成员,Ⅱ2和Ⅱ4为LCA患者,为同胞姐妹,患者父母(Ⅰ-1和Ⅰ-2)及患者子女(Ⅲ-1,Ⅲ-2,Ⅲ-3和Ⅲ-4)表型均正常,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特征。患者均为幼年期发病,视力分别是手动和光感,视网膜呈椒盐状色素沉着。先证者外显子组测序逐步筛选结果显示,在CRB1基因上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即c.2234C〉T,p.T745M和c.3488G〉T,p.C1163F。Sanger测序验证后证实,2例患者(Ⅱ-2和Ⅲ-4)均携带该2个复合杂合突变。父亲和母亲分别携带其中1个突变,其他3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携带其中1个突变或者2个突变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在一个中国汉族LCA家系中鉴定出CRB1基因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复合杂合突变 CRB1基因 家系
下载PDF
Leber先天黑矇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 中国眼科遗传联盟 +1 位作者 睢瑞芳 邹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3-842,共10页
Leber先天性黑矇(LCA)是一种早发的会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与表型多样性的特点, 并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 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均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 LCA属于罕见病, 发病率低, 因此大多... Leber先天性黑矇(LCA)是一种早发的会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与表型多样性的特点, 并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 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均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 LCA属于罕见病, 发病率低, 因此大多数眼科医师对LCA的临床表现尚未完全了解, 故常常导致误诊或漏诊, 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另一方面, LCA基因治疗方法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迫切要求广大眼科医师对LCA的表现及诊疗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 以便为患者提供治疗机会,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由于国内眼科医师对LCA基本概念的欠缺而限制了对该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中国眼科遗传联盟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共识讨论小组, 充分收集眼科医师在LCA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认真复习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组成员在相关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针对LCA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检测策略以及治疗方案等问题撰写了《Leber先天黑矇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以指导中国广大眼科临床医师的医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早发严重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治疗 基因型 临床表型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新发现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
11
作者 徐献群 王陈 +2 位作者 吴业勤 黄朱亮 严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5-19,F0003,共6页
目的:报告一例散发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方法:收集LCA患儿临床和家系资料,采集该家系成员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先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筛查已知的眼科遗传病... 目的:报告一例散发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方法:收集LCA患儿临床和家系资料,采集该家系成员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先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筛查已知的眼科遗传病相关基因,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候选基因,最后经Sanger法测序验证及对突变位点进行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筛查结果证实患儿CRBI基因上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831T>C,p.S611P;c.2172T>A,p.Y724X)。c.2172T>A为无义突变,具有明显的致病性。Anthe_2000软件分析p.S611P突变未引起蛋白二级结构和疏水性明显变化。结论:CRBI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1831T>C,c.2172T>A)可能导致LCA8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CRBI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朦基因治疗的临床前基础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艺君 郑钦象 李文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4-768,共5页
Leber先天性黑朦(LCA)是严重的遗传性视神经及视网膜疾病,可导致儿童先天性双眼盲。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及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的工cA口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工作为临床前研究奠定了... Leber先天性黑朦(LCA)是严重的遗传性视神经及视网膜疾病,可导致儿童先天性双眼盲。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及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的工cA口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工作为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研究包括相关基因载体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和视网膜下腔注射,研究指标包括治疗后受试眼视功能的改变及治疗的安全性,后者包括受试动物的免疫反应、眼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眼部并发症及载体的生物学分布。基于这些临床前基础研究的结果,目前LcAⅡ基因治疗的初步临床试验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为LCA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积累了经验。就LCAⅡ型临床前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基因疗法 RPE65基因 视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Leber先天性黑朦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生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9-812,共4页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是尚未被攻克的当代科学难题之一。Leber先天性黑噱(LCA)是先天性视网膜疾病之一,目前国外正在进行的LCA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已初步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效果,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眼科学家的认可,为挽救LCA患者...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是尚未被攻克的当代科学难题之一。Leber先天性黑噱(LCA)是先天性视网膜疾病之一,目前国外正在进行的LCA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已初步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效果,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眼科学家的认可,为挽救LCA患者的视功能带来了希望。中国拥有丰富的LCA患者资源,但在其基因治疗方面尚未有新的突破,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国外开展的LCA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将为我们今后组织实施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基因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基因治疗对Leber先天性黑矇视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苗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66-866,共1页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先天性 leber Goldmann视野计 视网膜营养不良 重组腺病毒载体 视功能
下载PDF
两个LCA5基因新变异相关Leber先天性黑矇
15
作者 李亚 郭庆歌 +3 位作者 游雅 刘长庚 李舒茵 雷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检测1个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新的致病性变异,描述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2年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1个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照相、扫频光学相干层... 目的检测1个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新的致病性变异,描述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2年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1个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照相、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自发荧光和视网膜电图(ERG)。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目的区域靶向测序,对筛选出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家系中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共分离验证。结果先证者双眼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紊乱、萎缩变薄,ERG呈熄灭型。检测到LCA5基因2个新的复合杂合突变c.91C>T(p.Gln31X)和c.1457_1460delins21bp(p.Tyr486fs*113)。Sanger验证表明,先证者的母亲和哥哥携带c.1457_1460delins21bp(p.Tyr486fs*113)杂合变异,但都未携带c.91C>T(p.Gln31X)变异,符合家系共分离。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2个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2个变异均为疑似致病性变异。结论在1个LCA家系中检测到LCA5基因2个新的致病性变异,丰富了LCA5基因的突变谱和临床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 高通量测序 LCA5基因 基因突变 视网膜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1例报告
16
作者 孙洪昌 纪汉芝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5年第3期174-174,共1页
Leber先天性黑蒙又称先天性视网膜盲,视网膜神经上皮发育不全,Leber视网膜毯层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笔者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期间曾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 男,4岁。1994年10月17日就诊。患儿父母诉:患儿自出生后... Leber先天性黑蒙又称先天性视网膜盲,视网膜神经上皮发育不全,Leber视网膜毯层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笔者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期间曾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 男,4岁。1994年10月17日就诊。患儿父母诉:患儿自出生后家人发现其视物不见,4个月后仍不能注视玩具及追随灯光。有用手指或拳头戳压眼球的习惯。智力良好。足月顺产。父母非血族联姻。家族中无相似患者。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畸形。心、肺、肝、肾均正常。查体时见患儿有用右手拇、食指戳入眼眶的习惯动作。视力:双眼均无光感。眼睑正常。眼球凹陷。双眼外眼正常。眼球呈旋转样震颤。前房、虹膜正常。瞳孔等圆,直径4mm,直、间接对光反应消失。晶体、玻璃体正常。眼底:双侧视盘大小、颜色正常,边界清晰,生理凹陷正常。视网膜颜色灰暗,血管普遍细窄。无色素沉着及白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弱。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呈熄灭型。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神经科检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 先天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AIPL1突变患者先天性Leber黑蒙表现型
17
作者 Sharola Dharmaraj Ban P. Leroy Melanie M. Sohocki Robert K. Koenekoop Isabelle Perrault Khalid Anwar Shagufta Khaliq R. Summathi Devi David G. Birch Elaine De Pool Natalio Izquierdo Lionel Van Maldergem Mohammad Ismail Annette M. Payne Graham E. Holder Shomi S. Bhattacharya Alan C. Bird Josseline Kaplan Irene H. Maumenee 刘欣怡(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叙述26例先证者中芳香族羟基碳氢化合物受体蛋白样1蛋白质(AIPL1)突变的先天性Leber黑蒙(LCA)的表现型,并比较其他LCA相关性基因的表现型。叙述杂合子携带者的视网膜电图(ERG)。
关键词 leber 表现型 先天性 突变 患者 碳氢化合物 相关性基因 视网膜电图 受体蛋白 蛋白质
下载PDF
杂合子GUCY2D突变的Leber先天性黑蒙患者父母的视网膜电图异常
18
作者 RobertK.Koenekoop GeraldA.Fishman Alessandrolannaccone HanyEzzeldin MariaL.Ciccarelli AlfonsoBaldi JanetS.Sunness AndrewJ.Lotery MonicaM.Jablonski StevenJ.Pittler IreneMaumenee 孙岩秀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3期179-179,共1页
背景: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先天类型,具有明显的基因和临床异质性。1996年以来,已经发现了该病的10种基因。未来,LCA可以通过基因和药物干预治疗,这些治疗可以是基因特异性的,对于快速基因鉴定和基... 背景: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先天类型,具有明显的基因和临床异质性。1996年以来,已经发现了该病的10种基因。未来,LCA可以通过基因和药物干预治疗,这些治疗可以是基因特异性的,对于快速基因鉴定和基因表型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子 GUCY2D 基因突变 leber先天性 父母 视网膜电图异常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一家系CEP290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型分析
19
作者 张海涛 朱子芊 +4 位作者 但汉东 徐英英 郭含超 石路 毛良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确定并观察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10型一家系(1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眼底彩色照相、闪光视网... 目的确定并观察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10型一家系(1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眼底彩色照相、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线粒体环基因组(mtDNA)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变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注释,并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致病等级评估。对候选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并对致病性证据不足的错义变异行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先证者,男,7个月。视物追随反应差,指压眼征、畏光、眼球震颤,黄斑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色素上皮部分脱失。2岁时,F-ERG检查发现,双眼a、b波振幅重度降低,峰时延长,甚至无波形。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未见明显异常。WES结果显示,先证者CEP290基因第40、2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5515_5518del(p.Glu1839Lysfs*11)(V1)移码变异和c.74C>T(p.Ala25Val)(V2)错义变异。mtDNA测序结果为阴性。Sanger验证结果表明,先证者父亲、母亲分别携带杂合移码变异V1、新发错义变异V2,构成复合杂合变异。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V2变异使2号外显子产生一个新的剪接供体位点,从而导致2号外显子右侧缺失30个碱基对,蛋白质框内缺失10个氨基酸残基。ACMG评级分别为致病(V1)、可能致病变异(V2)。结论CEP290基因c.5515_5518del和新发变异c.74C>T构成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分别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和前体信使RNA的异常剪接。LCA具有发病年龄小、视功能严重损害和致病变异多样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矇10型 CEP290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Minigene剪接验证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Ⅱ型基因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艺君 郑钦象 李文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2-534,共3页
Leber先天性黑矇(LCA)Ⅱ型以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遗传异质性为主要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5(RPE65)基因是唯一能进行LCAⅡ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视网膜下腔注射... Leber先天性黑矇(LCA)Ⅱ型以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遗传异质性为主要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5(RPE65)基因是唯一能进行LCAⅡ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视网膜下腔注射携带有RPE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后,患者均未发生眼部炎症及全身系统性免疫排斥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其视力、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瞳孔对光反射、眼球震颤、视觉行为等均有改善.但其在如何降低基因治疗本身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矇/治疗 基因疗法 临床试验 综述 @@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