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educe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被引量:1
1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2年第2期134-140,F0003,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D)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an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LVH and di...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D)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an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LVH 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effect of RD on LVH and LV function is uncl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LVH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educe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原文传递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11例随访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吉云 刘文玲 梅运清 商利华 马山 马志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的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的LQTS的疗效。方法 对11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LCSD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有Homer’s综合征。术后2±7天,24h动态... 目的 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的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的LQTS的疗效。方法 对11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LCSD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有Homer’s综合征。术后2±7天,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HR)基本不变,最大HR由术前的103±14次/分略下降到术后的97±12次/分,而最小HR由43±5略升高到46±5次/分;运动试验中所能达到的最大HR明显下降,由术前的145±16次/分降低到术后的127±11次/分(P〈0.01,n=10)。随访16(14—25)个月,QTc值由术前的0.55±0.05下降到0.48±0.04s(P〈0.01,n=11);同时发现手术后LQTS患者ECG上有顿挫T波变光滑的现象。随访期间1例有过3次短暂晕厥发作,其余患者皆无症状。结论 LCSD对药物不能控制的LQT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校正的QT间期 运动试验 T波
下载PDF
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大一 李翠兰 +6 位作者 王乐信 王俊 林建智 刘文玲 李建峰 李志明 李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探讨β 阻断剂治疗无效的长QT综合征 (LQTS)的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的疗效 ,选择 4例确诊为LQTS ,服用 β 阻断剂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LCSD。 4例手术均成功 ,其中只有 1例发生短暂的左眼充血和Horner′s综合征 ,但随后... 探讨β 阻断剂治疗无效的长QT综合征 (LQTS)的经胸腔镜行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的疗效 ,选择 4例确诊为LQTS ,服用 β 阻断剂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LCSD。 4例手术均成功 ,其中只有 1例发生短暂的左眼充血和Horner′s综合征 ,但随后症状逐渐减轻 ,出院时症状几乎完全消失。术中切除神经节后即有校正的QT间期 (QTc)缩短 ,由 0 .5 4± 0 .0 8s降低到 0 .5 1± 0 .0 6s(P =0 .0 96 ,n =4 )。 2 4h动态心电图上测得的平均QTc术后与术前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卧式踏车运动试验显示 ,手术前 ,病人运动后T波形态较之运动前有很大变化 ;而手术后运动后T波形态较之运动前则很少发生变化 ;另外 ,术前运动后QTc升高较多 ,而术后运动后QTc变化很小 ,提示术前LQTS病人受交感神经影响较大 ,而术后LQTS病人较少受交感神经的影响 ,说明切除交感神经的效果明显。术后跟踪随访 5个月 ,仅 1例术前经常发作长时间晕厥的患者发生过 2次时间短暂的晕厥 ,初步显示LCSD手术对服用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腔镜 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治疗 长QT综合征
下载PDF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对长QT综合征患者U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吉云 刘文玲 史旭波 杨进刚 梅运清 许玉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理解T波和U波的关系及U波在长QT综合征(LQTS)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评价其手术前后及跟踪期间ECG上U波和T波变化。结果术后QTc(校正的QT间期:从0.50±0.05s到0.47±... 目的为进一步理解T波和U波的关系及U波在长QT综合征(LQTS)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评价其手术前后及跟踪期间ECG上U波和T波变化。结果术后QTc(校正的QT间期:从0.50±0.05s到0.47±0.03s,P=0.02)、QTp(从QRS波起始到T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37±0.07s到0.33±0.06s,P=0.041)和QTpc(校正的QTp:从0.37±0.07s到0.34±0.05s,P=0.006)均显著缩短。同时QU间期(从QRS波起始到U波结束)、QUc(校正的QU间期)、QUp(从QRS波起始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QUpc(校正的QUp)却无显著改变。TpTe(同一导联上T波顶点到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无显著变化,但TpTe-max(12导联中最早的T波顶点到最晚的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代表跨壁复极离散度:0.21±0.09s到0.18±0.07s,P=0.02)显著降低。U波幅度、T波幅度及U/T幅度比值均无显著变化,但TpUp(T波顶点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16±0.06s到0.19±0.05s,P=0.041)显著增加。手术后2天内,多数患者U波更明显并叠加于T波之上形成T-U融合现象;但随后融合程度逐渐减轻。结论LQTS患者的U波与T波具有不同的起源机制,因此在诊断LQTS测量QT间期时不应包含U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U波 QT间期 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元丰 李翠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45-448,共4页
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JLNS)是一种伴有耳聋的严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感觉神经性耳聋,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甚至猝死等心脏症状。JLNS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它由位于KCNQ1或KCNE1... 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JLNS)是一种伴有耳聋的严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感觉神经性耳聋,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甚至猝死等心脏症状。JLNS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它由位于KCNQ1或KCNE1的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而这种突变会导致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IKs通道的功能大部分或完全失活,从而使心脏的复极过程时间延长,即QT间期的延长并引起相应的晕厥等心脏症状;同时,作为维持耳蜗螺旋器兴奋性的重要机制,IKs通道的失活也导致内淋巴液钾离子不足,从而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JLNS是一种预后较差的长QT综合征亚型,目前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JLNS的常规药物,但效果不佳,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以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被证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猝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IKS KCNQ1 KCNE1 β受体阻滞剂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靖 李锟 +10 位作者 陈东红 杨帆 李剑锋 徐碧荷 刘元伟 佘飞 何榕 刘芳 崔迎春 郭继鸿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LCSD治疗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患者,LCSD手术指征为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服药后存在心律失常事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SD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心率及运动耐量、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猝死风险评价指标。收集LCSD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的随访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及药物调整。结果共纳入5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例为CPVT、1例为LQT1、2例为LQT2。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晕厥,初发症状年龄为12(10,16)岁,行LCSD年龄为21(16,26)岁。5例患者LCSD术后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前(65.6±6.5)次/min比术后(68.0±11.1)次/min,P=0.57];运动耐量呈下降趋势[术前(12.1±2.8)MET比术后(10.5±2.4)MET,P=0.07]。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较前减少,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下降(例序1由术前4分降至术后3分,例序2由术前5分降至3分),3例LQTS患者QTc间期下降[术前基线心率QTc(546.6±72.3)ms比术后(493.0±61.1)ms,P=0.047,术前峰值心率QTc(516.3±73.7)ms比术后(486.7±64.2)ms,P=0.035]。猝死相关指标改善,T波电交替(TWA)呈下降趋势,且恢复阶段1 min内心率变化值(ΔHRR1)由术前(51.5±21.1)次/min降至术后(32.0±13.9)次/min(P=0.035)。随访1(1,4)年,5例患者均规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调整至(37.0±21.7)mg/d,4例患者无心脏事件,仅1例因情绪激动发生心跳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结论LCSD手术对交感应激引起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平板运动试验分析初步示LCSD可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改善猝死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 平板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常规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3 位作者 商利华 马山 刘文玲 马志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手术(LCSD)方法对LQTS的治...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手术(LCSD)方法对LQT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 LQTS患者行LCSD手术。评价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人的LCSD手术均成功。术后的QTc值由术前的(0.59±0.05)s下降到(0.48±0.04)s(P=0.006.n=5)。同时,发现手术后LQTS患者心电图上U波逐渐显著的现象。(1)所有病人24 h内的平均QT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最大心率(HR)由术前的(103±17)次/min略下降到(96±15)次/min,而最小心率由(42± 7)次/min略升高到(46±5)次/min;(3)术前运动试验可引起某些导联上的T波形态明显改变,而术后这些改变消失或减轻;(4)术后运动试验期间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明显下降,由术前的(162±4)次/min 降低到(129±10)次/min(P=0.006,n=4);(5)5例病人术后跟踪随访15个月,只有1例患者在凌晨睡眠中有2次短暂晕厥发作,该患者术后服普萘洛尔量只有20mg(0.3 mg/kg)每日1次。其余患者皆无症状,服药情况为:2例近1年未服药,1例20 mg每日2次,1例10 mg每日3次。结论LCSD对药物不能控制的LQT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相对于ICD昂贵的费用,LCSD的费用低廉、手术过程简单,因此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LQTS患者来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校正的QT间期 运动试验 U波
原文传递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的远期疗效
8
作者 李旭 李翠兰 +5 位作者 刘文玲 刘彦国 王吉云 李剑锋 马志敏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562,共7页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对我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99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全国注册研究的193例LQTS患者,本研...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对我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99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全国注册研究的193例LQTS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或北京同仁医院进行LCSD手术的28例患者。QTc>550 ms或首次发病≤1岁或携带高危突变的为高危组(n=13),QTc介于500~55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中危组(n=10),QTc<50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低危组(n=5)。对3组患者行传统或经胸腔镜(VATS)LCSD手术。随访至术后20年,收集术前基线资料及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数据,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数据采集、心脏事件发作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分别对不同危险分层以及不同基因分型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8例行LCSD手术的LQTS患者中,女性23例(82.1%),手术时年龄20.5(15.0,37.5)岁,传统术式11例(39.3%),VATS-LCSD术式17例(60.7%)。19例(67.9%)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包括4例LQT1、12例LQT2、1例LQT1/LQT2混合型、2例Jervell-Lange-Nielsen(JLN)综合征。术后随访189.3(138.7,204.9)个月,3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访率为10.7%(3/28),失访3例均在中危组。随访期间1例(4.0%)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在高危组),3例(12.0%)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均在高危组),12例(48.0%)患者再发晕厥(低危组2例,中危组3例,高危组7例)。与术前相比,LCSD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心脏事件人年均发作次数降低[术后1年(0.2±0.1)次,末次随访(0.5±0.8)次,术前(3.5±3.3)次,P<0.001]。末次随访时QTc值较术前缩短[(489.0±40.1)ms比(545.7±51.2)ms,P<0.001]。在术前基础QTc值≥500 ms且完成随访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55.0%)在末次随访时QTc值缩短至<500 ms。无任何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在低、中、高危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log-rank P=0.026)。LQT1、LQT2与未定型患者无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0,log-rank P>0.05)。结论LQTS患者LCSD术后远期心脏事件发作减少、QTc间期缩短。LCSD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可靠、安全,但高危患者术后仍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应加强随访,积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校正的QT间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