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elve-year outcome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for ostial/shaft lesions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1
作者 Xian-Peng YU Yu LI +1 位作者 Ji-Qiang HE Ze-Ning JI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38-343,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very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with drug-eluting stents(DES) for ostial/shaft lesi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very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with drug-eluting stents(DES) for ostial/shaft lesions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 Methods & Results A total of 472 patients with isolated ostial/shaft lesions in ULMCA were enrolled, who received DES implantation or underwent CABG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July 2009 in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The major endpoints of this study were death,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non-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and stroke. The median follow-up was twelve years(interquartile range: 9.4–14.0 years) in the overall patien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incidence of death(23.3% vs. 25.6%, P = 0.227),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27.3% vs. 28.4%, P = 0.423), non-procedural MI(20.0% vs. 14.5%, P = 0.561), and stroke(6.1% vs. 9.3%, P = 0.255) between PCI and CABG groups before multivariate adjusting. After adjusting covariates with multivariate Cox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there were stil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CI and CABG groups. Conclusions During the median follow-up of twelve years, we found that PCI with DES was as effective and safe as CABG in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ostial/shaft lesion in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left main ostial/shaft lesion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gnosis
下载PDF
A Case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Drug-eluting Stent Combined with a Drug-Coated Balloon in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
作者 Rong-Xue Xiao Xu wang +1 位作者 Jun-Qing Gao Zong-Jun Liu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22年第1期127-134,共8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drug-eluting stent(DES)combined with a drug-coated balloon(DCB)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drug-eluting stent(DES)combined with a drug-coated balloon(DCB)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eight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 treated with a DES combined with a DCB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These eight patients all underwent DES treatment for their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an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esions,and DCB treatment at the ostium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six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proced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Immediate postoperative angiograph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ency of the diseased vessels,and the restenosis rate at the 6-month follow-up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clinical events within 6 months were assessed as well.Results:The use of a DES combined with a DCB 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 had a low restenosis rate(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8.4±5.3)%,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18.2±5.0)%,left circumflex artery(30.5±16.5)%).No serious clinical events occurred in any patients.Conclusion:A DES combined with a DCB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left main artery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 drug-coated balloon drug-eluting stent
下载PDF
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复杂左主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胡遵 胡湖 +7 位作者 龙宇博 李军山 荣晶晶 何晋 王长录 张宇 彭建强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观察组,n=30)及右冠未发生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对照组,n=60),对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中情况、造影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58例(64.4%)。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P均>0.05)、左主干病变情况(P=1.000)、左主干钙化情况(P=0.249)、术前TIMI血流分级(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无复流发生率(3.3%vs.5.0%,P=1.000)、低血压发生率(10.0%vs.8.3%,P=1.000)、心包积液发生率(3.3%vs.0%,P=0.333)、血管内超声(IVUS)使用率(86.7%vs.90.0%,P=0.635)、术中使用循环辅助装置(P=0.699)、术中冠状动脉旋磨率(26.7%vs.21.7%,P=0.5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4.50(11.83,15.85)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31.0%vs.32.1%,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行PCI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左主干病变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即兴支架术对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硕 战吟戈 +3 位作者 郑庆厚 陈勤聪 王乐 李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静息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以及是否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分支受累、分支急性闭塞、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测得的冠状动脉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心肌灌注评价指标包括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应用静息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结果安全性指标观察显示: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回旋支受累行球囊对吻扩张19例(23.1%),分支急性闭塞1例,后行双支架术,应用PS-T(provisional stenting-T stenting)术式;无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病例。有效性指标观察显示:术后IVUS测得的MLA较术前明显改善;自术后7 d开始,BNP、CK-MB、cTnⅠ较术前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指标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的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显著优于术前。结论PS可改善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损伤和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 即兴支架术(PS) 心肌灌注
下载PD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lassification of Plaque in Angiographic True Bifurcation Lesions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被引量:4
5
作者 Li Li Debabrata Dash +5 位作者 Lu-Yue Gai Yun-Shan Cao Qiang Zhao Ya-Rong Wang Yao-Jun Zhang Jun-Xia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3期1538-1543,共6页
Background: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plaques is critical for selecting the optimal intervention strategy for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bifurcation. Coronary angiography cannot precisely assess the loca... Background: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plaques is critical for selecting the optimal intervention strategy for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bifurcation. Coronary angiography cannot precisely assess the location or nature of plaques in bifurcation lesions. Few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classification scheme has been reported for angiographic imaging of true bifurcation lesions of the unprotected LMCA thus far. In addition, the plaque composition at the bifurcation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ct plaque composition at LMCA bifurcation lesions by IVUS. 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The location, concentricity or eccentricity, site of maximum thickness, and composition of plaques of the distal LMCA, osti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coronary artery and, left circumflex (LCX) coronary artery were assessed using IVUS and described using illustrative diagrams. Results: True bifurcation lesions of the unprotected LMCA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Type A, with continuous involvement from the distal LMCA to the ostial LAD and the ostial LCX with eccentric plaques; Type B, with concentric plaques at the distal LMCA, eccentric plaques at the ostial LAD, and no plaques at the LCX; Type C, with continuous involvement from the distal LMCA to the ostial LCX, with eccentric plaques, and to the ostial LAD, with eccentric plaques; and Type D, with continuous involvement from the distal LMCA to the ostial LAD, with eccentric plaques, and to the ostial LCX, with concentric plaques. The carina was involved in only 3.5% of the plaques. A total of 51.7% of the plaques at the ostium of the LAD were soft, while 44.8% and 44.6% were fibrous in the distal LMCA and in the ostial LCX,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We classified LMCA true bifurcation lesions into four types. The carina was always free from disease. Plaques at the ostial LAD tended to be soft, whereas those at the ostial LCX and the distal LMCA tended to be fib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left main True Bifurcation lesion PLAQUE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蒙 张燕 +6 位作者 陈岩 安松涛 刘军 张建红 孟华 李文博 刘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即刻效果和临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根据介入策略将其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66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即刻效果和临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根据介入策略将其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66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球囊扩张)、双支架组58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均置入支架)和药物球囊组44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药物球囊扩张),分析术后即刻、术后1年内随访的介入手术资料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1)三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双支架组左回旋支术中支架直径及术后即刻开口直径稍大于药物球囊组的球囊直径和术后即刻开口直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术后即刻开口狭窄,双支架组小于药物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小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3)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中,在术后即刻左回旋支开口面积上双支架组大于药物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4)术后1年内,左回旋支开口管腔直径方面,双支架组与药物球囊组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开口残余狭窄方面,双支架组与药物球囊组均小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开口管腔丢失方面,单纯球囊扩张组>双支架组>药物球囊组(P<0.05);在总的支架内再狭窄方面,药物球囊组优于双支架组(P<0.05);(5)术后1年内单纯球囊扩张组心绞痛发病率高于双支架组及药物球囊组(P<0.05)。结论:药物球囊组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优于单纯球囊扩张组,不劣于双支架组,可作为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左主干病变 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48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宏 李占全 +2 位作者 关汝明 张明 邓重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 (L M)病变的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及治疗。  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48例 L M病变 (L M病变组 )的临床资料与 5 0例非 L M病变 (非 L M病变组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L M病变以 L M远端多...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 (L M)病变的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及治疗。  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48例 L M病变 (L M病变组 )的临床资料与 5 0例非 L M病变 (非 L M病变组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L M病变以 L M远端多发 ,多合并多支血管病变。L M病变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心肌梗塞、室壁瘤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 L M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L M病变组不稳定性心绞痛 39例 ,占 81.2 5 % ,心电图广泛 ST段缺血下移 2 0例 ,占 41.6 7% ,ST段下移≥ 0 .2 m V16例 ,占 33.33% ,均较非 L M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例行 L M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结论 :L M病变有其临床特殊性 :心绞痛症状重 ,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 ,发作时心电图 ST段缺血改变累及导联广泛且程度较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较好的改善症状和预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心电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裔忠 盛国太 +2 位作者 余茂生 祝善俊 葛郁芝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4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血清CRP、Fig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双缩脲法测定。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95±4.32)mg/dL、(5.54±0.74)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尤以3支病变组最明显;(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主要为冠脉狭窄在75%以上,其冠脉病变的数目与血清CRP、Fig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病变数目的增加,血清CRP、Fig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左主干病变组的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36±4.11)mg/dL、(4.97±0.74)g/L,与单支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其冠脉病变数目有一定关系;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较单支病变患者升高,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性大的特殊单支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冠脉造影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峰 陈彧 +3 位作者 陈生龙 徐东 王新生 江龙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手术 ,12 3例有不稳定心绞痛 ,二次手术 4例 ,三支病变 11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5 6.4± 13 .8) % ,其中射血分数 <3 0 %者 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诊手术 4 4例 ,选择性手术 99例。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3 4± 0 .85个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7例。手术死亡 3例 ,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无差别。结论 左主干病变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吸烟状态对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性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超 王心宇 +8 位作者 管常东 滕浩波 许浩博 段欣 王娟 袁建松 杨伟宪 徐波 乔树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评价吸烟因素对左主干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男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病变PCI的男性冠心病患者3122例,其中不吸烟组1207例,当前吸烟组1339例,已戒烟组576例,... 目的评价吸烟因素对左主干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男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病变PCI的男性冠心病患者3122例,其中不吸烟组1207例,当前吸烟组1339例,已戒烟组576例,随访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以及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及靶病变失败(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对三组间定量资料采用ANOVA或Cruskal-Wallis检验,对定性资料采用Chi-square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LogRanh检验。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当前吸烟组年龄低于不吸烟组及已戒烟组(P<0.0001);预后方面三组患者MACE复合终点(P=0.2772)、靶病变失败(P=0.2522)、支架内血栓(P=0.2118)等主要次要终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分组中,心源性死亡(P=0.2509)、靶血管血运重建(P=0.9866)、全因死亡(P=0.3130)、所有血运重建(P=0.5028)和卒中(P=0.3985)等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心肌梗死(5.67%比5.10%比2.97%,P=0.0072)和靶血管心肌梗死(5.48%比5.10%比2.89%,P=0.0067)发生率方面,已戒烟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组,高于当前吸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Cox回归分析,既往心肌梗死(HR=1.339,95%CI 1.042~1.722,P=0.0227)和基线SYNTAX评分(HR=1.0333,95%CI 1.017~1.049,P<0.0001)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吸烟是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793,95%CI 0.646~0.974,P=0.0274)。结论对左主干病变行PCI的患者,吸烟状态对其长期MACE或靶病变失败的发生并无影响,而对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则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男性 左主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对比分析及Syntax积分的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孟浩宇 张敏 +4 位作者 陈彭生 卢鑫 赵正宏 毛雨 杨志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05-211,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和预后及Syntax积分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主干病变且接...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和预后及Syntax积分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主干病变且接受再灌注治疗的130例可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逐一完成Syntax积分。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总和,即MACCE)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功能减退、心源性再入院、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PCI组68例,CABG组62例。比较2组患者上述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68例中采用单支架技术47例,双支架技术21例(Crush技术13例,Provisional技术8例),所有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CABG组62例中,共有135支冠状动脉接受了CABG,其中前降支62例(内乳动脉桥60例,桡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1例),左回旋支43例(桡动脉桥12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30例),右冠状动脉30例(桡动脉桥8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21例)。住院期间,PCI组较CABG组有较低的住院天数[(11.78±1.106)d比(26.77±2.052)d,MD:-15.00±2.28,P<0.0001]和较低的住院费用[(65260±4640)元比(84770±7521)元,MD:-20510±8747,P=0.0206]。主要终点事件中,通过对两组间无事件生存曲线的分析发现:PCI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CABG组的3.46倍(HR=3.46,P=0.0332)、发生MACCE风险是CABG组的2.34倍(HR=2.34,P=0.048);同时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04,P=0.08)和靶血管重建(HR=6.93,P=0.09)的风险也比CABG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的心绞痛再发率显著高于CABG组(RR=2.62,P=0.009),而在心源性再入院率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22例,CABG组12例。PCI组与CABG组有相似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46例,CABG组50例。针对该亚组主要终点事件的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I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CABG组的3.77倍(HR=3.77,P=0.0381)、发生MACCE的风险是CABG组的2.62倍(HR=2.62,P=0.0498);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48,P=0.06)以及靶血管重建(HR=8.01,P=0.07)的风险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比CABG组有较高的心绞痛再发率(RR=4.30,P=0.006),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RR=2.81,P=0.15)和心源性再入院率(RR=2.04,P=0.21)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有着相似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单支架技术、Crush技术和Provisional技术之间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和CABG组共12例死亡患者,其中仅1例为女性,余11例均为男性,死亡组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91.7%比74.6%,RR=1.23,P=0.04);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患者的平均水平[(60.43±2.43)%比(63.97±0.51)%,MD:-3.536±1.764,P=0.0478],而平均血肌酐则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09.5±15.19)mmol/L比(81.67±1.869)mmol/L,MD:27.80±7.554,P=0.0003];在12例死亡病例中,诊断为心肌梗死、或伴有心肌酶或心肌标志物增高的ACS的患者共有5例,远高于存活组中此类患者的比例(41.7%比19.2%,RR=3.07,P=0.007)。PCI组共10例死亡,其中3例合并恶性肿瘤。CABG组2例死亡均发生在围术期(术后1个月左右),而在随后平均随访时间3年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CABG仍是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尤其是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中高危患者,但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低危患者药物洗脱支架PCI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SYNTAX积分
下载PDF
5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邦龙 霍勇 +3 位作者 洪涛 邢德智 刘梅林 朱国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死率较高。但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 ,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左主干病变与非左主干病变者类似 ,但心绞痛发作时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冠脉搭桥术可改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病变 症状 预后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左主干病变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坚 黄金洪 +6 位作者 滕哈乐 董建德 支永辉 崔水森 高峰 沈冬炎 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华 温静 +1 位作者 程翠玲 陈玉嘉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等同病变在运动中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的方法,对8例门诊疑诊冠心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1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内径狭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等同病变在运动中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的方法,对8例门诊疑诊冠心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1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为阳性。结果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6例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6例为V2~6导联、2例为V4~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8例均有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不同程度的压低。CAG中2例为LM病变,6例为LAD和LCX近端病变(双支病变)。结论运动中V2~6、Ⅱ、Ⅲ、aVF导联ST压低及aVR导联ST抬高是预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心电图
下载PDF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与进口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敬飞 鄢华 +4 位作者 宋丹 彭剑 郭卉 汪敏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17-62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佐他莫司洗脱支架(Resolute支架)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 目的对比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佐他莫司洗脱支架(Resolute支架)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ULMCA病变患者76例,根据术中所用支架分为两组:进口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组(Resolute组,34例)和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Firebird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策略以及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随访观察患者远期预后。结果Resolute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主干末端的比例高于Firebird组[27例(79.4%)比19例(45.2%),P<0.05],采用双支架置入策略的比例高于Firebird组[10例(29.4%)比3例(7.1%),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LVEF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23.3±10.7)个月,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2例(5.9%)比3例(7.1%),P=1.000]及再发心绞痛[4例(11.8%)比5例(11.9%),P=1.000]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口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相比,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用于治疗ULMCA病变也是安全、有效的,两种支架治疗ULMCA病变的远期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西罗莫司 佐他莫司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元子 李韬 +1 位作者 胡楝 刘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 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左主干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及三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锦钢 田涛 +15 位作者 管常东 胡奉环 杨伟宪 杨跃进 吴永健 袁晋青 袁建松 唐熠达 窦克非 刘海波 高展 陈珏 徐波 陈纪林 高润霖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LM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 目的:探讨左主干(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LM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合并CTO病变组(n=91)和LM不合并CTO病变组(n=38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结果: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比例较高(26.1%vs.40.7%),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63.1±7.7)%vs.(59.6±10.4)%],病变长度[(27.1±19.3)mm vs.(40.9±25.5)mm]及置入的支架长度[(31.9±19.8)mm vs(.45.8±27.1)mm]均较长,SYNTAX评分[(22.9±7.2)分vs.(27.2±7.3)分]较高,再狭窄病变(2.8%vs.6.6%)、LM钙化病变(12.5%vs.19.8%)、血栓性病变(1.1%vs.13.2%)比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率(7.4%vs.16.5%)、介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2.0%vs.5.5%)均较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中3年全因死亡率为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M合并CTO病变组3年全因死亡率(11.0%vs.3.4%)和心肌梗死发生率(13.2%vs.4.1%)均明显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P均<0.05)。结论:PCI对适宜的LM病变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对于LM合并CTO病变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增加,因此此类患者应慎行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应用药物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奎 温小琴 +5 位作者 刘寅 杨丽 高静 任宁 姜华 霍星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对比应用药物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因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DCB组24例,DES... 目的对比应用药物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因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DCB组24例,DES组24例,术前、术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9例(81.3%)患者18个月随访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并对临床终点事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相似(8.3%比25.0%,P=0.25);具有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92.9±35.1)mg/dL比(78.0±30.7)mg/dL,P=0.07],以及更多的双层支架病例(25.0%比4.2%,P=0.05),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CI后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随访,与DES组相比,DCB组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显著性[(1.06±1.10)mm比(0.84±1.15)mm,P=0.62],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差异无显著性[(1.68±0.96)mm比(2.06±1.21)mm,P=0.37]。中位随访时间868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DCB组为25.0%,DES组为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DCB和DES在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患者中表现出相似的长期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左主干病变 分叉病变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对无保护左主干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贤良 林运 +3 位作者 高玉龙 陶英 张京梅 李志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881例,记录患者术...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881例,记录患者术前血尿酸基线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196)和正常尿酸组(n=685)。从手术结束后第1 d开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1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预测心血管不良联合终点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MACCE事件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组患者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校正前高尿酸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升高(HR=1.547,95%CI:1.19~2.01,P=0.001),多因素校正后显示高尿酸、高脂血症是MAC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危险比分别为(HR=1.387,95%CI:1.06~1.82,P=0.017)和(HR=1.315,95%CI:1.03~1.68,P=0.027),而左室射血分数是MACCE发生率的独立保护因素(HR=0.983,95%CI:0.97~0.99,P=0.002)。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尿酸组患者累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尿酸组患者(log-rankχ^(2)=10.78,P=0.001)。结论高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应该更严格的控制其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尿酸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