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ive Expanding <i>Merremia boisiana</i>Is Not More Allelopathic than Its Non-Expanding Congener <i>M. vitifolia</i>in the Expanded Range in Hainan 被引量:4
1
作者 Qiaoqiao Huang Yide Shen +3 位作者 Xiaoxia Li Zhiwei Fan Mingguang Li Hanting Che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4期774-779,共6页
Exotic invaders may possess novel biochemical weapons that native plants do not have, and these novel biochemical weapons may be more allelopathic than those from native plants to other native competitors. During rang... Exotic invaders may possess novel biochemical weapons that native plants do not have, and these novel biochemical weapons may be more allelopathic than those from native plants to other native competitors. During range expansion, native species also encounter many new plant competitors. Thus, allelochemicals from native expanding species may also be more novel and allelopathic than those from non-expanding species to other plant competitors in the expanded range.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the native expanding Merremia boisiana and its non-expanding congener M. vitifolia in year 2012 inthe expanded range inHainan. In petridish bioassays, we found that aqueous extracts of M. boisiana leaves were often less inhibitory or more stimulatory to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ive vegetable species than those of M. vitifolia leaves. In pot culture, we also found that aqueous leaf extracts of the two congeners could both inhibit the growth of a naturally co-occurring plant Paederia scanden, but their effects did not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allelopathy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M. boisiana, it may not act as a novel weapon explaining its success in the expanded range in Hai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LOPATHY Expansion Invasion Merremia boisiana native EXPANDING Species novel Weapons
下载PDF
崇高美学的当代形式--读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
2
作者 朱永富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从横向对比和纵向提纯两个维度建构反映脱贫攻坚的人物体系。这个丰富的人物体系既反映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现实有效性。小说以轻喜剧的形式在解构中建构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崇... 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从横向对比和纵向提纯两个维度建构反映脱贫攻坚的人物体系。这个丰富的人物体系既反映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现实有效性。小说以轻喜剧的形式在解构中建构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崇高精神,并创造了一种契合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由农民语言、政策语言和知识分子语言有机融合的杂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莫道君行早》 乡村小说 轻喜剧
下载PDF
新时代乡土小说青年农民形象论
3
作者 韩蕊 刘佳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
进入新时代,乡土小说中的青年农民形象较此前发生了不小变化。离乡者、返乡者和守土者都出现一些新质,知识水平的提高使青年农民具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整体形象也更为丰富多样,其中女性青年的主体意识亦有增强。这些青年农民形象提高了... 进入新时代,乡土小说中的青年农民形象较此前发生了不小变化。离乡者、返乡者和守土者都出现一些新质,知识水平的提高使青年农民具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整体形象也更为丰富多样,其中女性青年的主体意识亦有增强。这些青年农民形象提高了乡土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度和纵深度,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创作者及学界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土小说 青年农民形象 新变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
4
作者 田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社会解放思潮的推动下,父亲本位的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在乡土小说中再次形成对父性权威解构和否弃的创作热潮。该时期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可谓是多元并存,既在启蒙视野下将父亲作为封建威权的象征进行解... 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社会解放思潮的推动下,父亲本位的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在乡土小说中再次形成对父性权威解构和否弃的创作热潮。该时期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可谓是多元并存,既在启蒙视野下将父亲作为封建威权的象征进行解构和否弃,又在政治历史层面中展现出父子之间的权利让渡,还在文化寻根的背景下表达了重建父亲权威形象的焦虑。而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中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权利让渡并非单纯由现代商品经济观念所激发的金钱欲望使然,同时还交织着现代平等意识与阶级斗争观念的复杂纠葛;其中的“寻父”与十七年红色经典里热衷于寻找“革命父亲”也有着明显差异,其目的是重新寻找理想信仰、精神支柱以及确认自我价值,从而重建社会秩序和人文信仰以摆脱精神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乡土小说 父子伦理
下载PDF
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纪江明 张乐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存状态是最理想的"人生形式",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小说 自然 人性 社会和谐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我们如何叙述农村?--关于“新乡土小说”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云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25,共4页
新世纪,中国农村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它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也使旧的因素在新问题中得到了新的表现或组合。如果没有新的视野,不仅无法理解当前的中国农村,更无法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大作品。如何叙述农村?今天的"新乡土小说&qu... 新世纪,中国农村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它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也使旧的因素在新问题中得到了新的表现或组合。如果没有新的视野,不仅无法理解当前的中国农村,更无法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大作品。如何叙述农村?今天的"新乡土小说",应该在继承既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现农村中的新问题与新经验,并对一些"老问题"做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土地问题 新农村 新乡土小说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叙事结构的演进及其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许玉庆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9期74-78,共5页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叙事结构深入研究后认为:传统线性结构开始新的突破,而一些颇具先锋意味的空间叙事结构试验开始出现(如散文体、词典体、方志体等),探索中的成就与不足影响着乡土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小说结构 小说叙事
下载PDF
越南汉文小说的异国文化特色 被引量:3
8
作者 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87,共9页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文小说 小说异国身份 小说本土特色 历史演义类小说 传奇类小说 晚清小说
下载PDF
城市的“寻根”与个体的“存在”——论西西小说的城市书写特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慧敏 李枫 戈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从殖民身份到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再到回归新时期,西西经历了香港几个阶段的变迁,并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隐约呈现。纵观她的作品,以其根植于东方而又博纳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华洋杂处的特征,勾勒出一幅中西文学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画卷。现代化... 从殖民身份到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再到回归新时期,西西经历了香港几个阶段的变迁,并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隐约呈现。纵观她的作品,以其根植于东方而又博纳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华洋杂处的特征,勾勒出一幅中西文学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画卷。现代化的都市,中西融合的城市文化,善良的香港人,西西在她的多数作品中表现出浓郁的本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小说 香港 本土意识 浮城隐喻 城市寓言
下载PDF
“失焦”的乡土叙事——台湾新世代乡土小说论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家洋 《华文文学》 2009年第1期51-57,共7页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性、魔幻性、颓废性等现代主义叙事形态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化叙事风格,使新世代乡土小说在叙事上不同程度地"失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乡土小说 新世代 失焦
下载PDF
“抒情传统”的新质与母语文学的“创格”——重论废名小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经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如果说,现代抒情小说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存在,那么当语言在道说文学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只能由文学母语来表现和传载。情、文相生可谓废名小说独具的诗学质地,惟其如此,废名小说在续接、召唤"抒情传统"中,... 如果说,现代抒情小说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存在,那么当语言在道说文学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只能由文学母语来表现和传载。情、文相生可谓废名小说独具的诗学质地,惟其如此,废名小说在续接、召唤"抒情传统"中,重构并创化了母语文学的现代传统。与表音文字不同,汉语言文字据义构型、以神摄形,讲究"心领神会",人们能够从其字形体态中"直观"意义;废名小说正是可供"直观"的文本,它将"心象"视为基本叙述元素——兴于物象、成于意象、归于心象,并凸显其直观、感悟的艺术特质和审美诉求,因而更为接近母语文学抒情写意的诗性本质。由"直观"的语言功能和"心象"叙述元素的营造,引出了废名小说的境界化叙事这一创作特质,即:"造境"是废名小说的审美旨归,正是在文本的境界化叙事中,象、境、言统一于文本,汉语言母语的形象性及表意本色在一种超验性美感中也统一于语言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抒情传统 母语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勇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9,共9页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域外传播 汉字文化圈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本土人类学小说对批评的挑战——兼评赵宇共小说《走婚》、《炎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权雅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165,共4页
以《走婚》和《炎黄》为代表的本土人类学小说在对神话、仪式、符号、地方性知识等的“还原性”书写中,深刻地传达出对华夏文明根脉的寻找和反叛现代性的强烈冲动。这样的小说不仅需要学者水准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人文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对... 以《走婚》和《炎黄》为代表的本土人类学小说在对神话、仪式、符号、地方性知识等的“还原性”书写中,深刻地传达出对华夏文明根脉的寻找和反叛现代性的强烈冲动。这样的小说不仅需要学者水准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人文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关怀。本土人类学小说大致可分为考古寻根派、“地方”派和人类学笔记等三种类型,它们遥相呼应了西方的文化寻根热潮和“新时代运动”,对现代人有精神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人类学小说 批评 反叛现代性 文化寻根
下载PDF
巴蜀文化与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表现艺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瑞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是在丰厚的巴蜀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其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如客观、冷静的写实性讽刺艺术,形象生动、独具表现功能的“川味”方言,以故事性见长的叙事结构等,无不彰显着巴蜀地域文化基因的影响,这是从艺术形式方面...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是在丰厚的巴蜀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其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如客观、冷静的写实性讽刺艺术,形象生动、独具表现功能的“川味”方言,以故事性见长的叙事结构等,无不彰显着巴蜀地域文化基因的影响,这是从艺术形式方面对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意蕴所作出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 表现艺术
下载PDF
论鲁迅的影响与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创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剑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以写实笔法写出乡镇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乡镇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都可见出其深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的影响下,王鲁彦以其朴实细密的乡土写...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以写实笔法写出乡镇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乡镇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都可见出其深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的影响下,王鲁彦以其朴实细密的乡土写实风格小说成为享誉文坛卓有成就的乡土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鲁迅 乡土小说 影响
下载PDF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取向与“在乡农民”形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兴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新世纪乡土小说以留守乡村的农民为表现对象的"在乡农民"形象,虽然鲜有影响较大的"典型",但其形象群落比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和复杂,有美善的传统"乡村好人",有初步获得现代性的&qu... 新世纪乡土小说以留守乡村的农民为表现对象的"在乡农民"形象,虽然鲜有影响较大的"典型",但其形象群落比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和复杂,有美善的传统"乡村好人",有初步获得现代性的"新农民",有罹患国民劣根性顽疾的"无公德的个人",也有不少人性扭曲没有道德底线的"乡村恶人"。这些具有历史过渡性特征的农民形象的出现,既是新世纪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产物,也是新世纪乡土作家们以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和洞察生活的艺术感悟力,透析农民文化人格裂变的艺术创造与乡村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乡土小说 叙事取向 在乡农民 现代性 文化人格
下载PDF
理性的负轻与生命的张扬——四川现代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瑞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中,女性形象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群。由于远处西僻之地,较少受到封建礼法、宗法文化的熏习,她们少有理性的负重与道德的桎梏,热烈而大胆地追求并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世俗性生活与爱情;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 在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中,女性形象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群。由于远处西僻之地,较少受到封建礼法、宗法文化的熏习,她们少有理性的负重与道德的桎梏,热烈而大胆地追求并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世俗性生活与爱情;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毫无忌惮、泼野执著地展示着她们蓬勃张扬、鲜活本真的生存欲望与生命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 女性形象
下载PDF
永远的故乡风云——萧红、迟子建乡土小说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孝萍 张明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94,共4页
萧红和迟子建这两位来自北国的作家,她们共同关注着家乡的景,深爱着家乡的人。她们笔下的景与人的相同之处来自于地域因素,不同之处则体现了各自的创作追求。萧红关注这片土地上的蛮荒和苍凉,启蒙是她高扬的旗帜。迟子建则更多地展示这... 萧红和迟子建这两位来自北国的作家,她们共同关注着家乡的景,深爱着家乡的人。她们笔下的景与人的相同之处来自于地域因素,不同之处则体现了各自的创作追求。萧红关注这片土地上的蛮荒和苍凉,启蒙是她高扬的旗帜。迟子建则更多地展示这片土地上的爱与善,对乡土的温情缅怀给了我们一份心灵的安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迟子建 乡土文学
下载PDF
鲁迅“还乡小说”的结构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春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鲁迅的"还乡小说"系列中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模式:离乡者"我"的还乡结构中,内含着"我"与故人相遇的模式,通过陌生化的故人相遇场景暗示离乡者与在乡者的文化差异,将国民性纳入到启蒙话语框架中进行解释,同... 鲁迅的"还乡小说"系列中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模式:离乡者"我"的还乡结构中,内含着"我"与故人相遇的模式,通过陌生化的故人相遇场景暗示离乡者与在乡者的文化差异,将国民性纳入到启蒙话语框架中进行解释,同时以异己性的眼光反观认识到自我的身份焦虑;故人的讲述中含有一个内核性质的故事,言说着故乡生命形式的复制以及自我与传统的亲缘联系,是对国民性成因的追问;"我"与故事之间的情感阻断成为结构文本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鲁迅的精神结构的文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乡小说 结构模式 故人相遇 内核故事 情感阻断
下载PDF
意象化叙事:母语写作的一种诗性言说方式——苏童小说与母语写作之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经建 周爱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意象化叙事是苏童对文学世界的审美话语方式,意象的本质就是语义或语言之“思”的诗性言说。汉语言母语产生于观物取象、以象会意、据义构形的构成法则,其意义生产和表述机制的基本特征是意象化。苏童充分地领悟了汉语言母语的“意象化... 意象化叙事是苏童对文学世界的审美话语方式,意象的本质就是语义或语言之“思”的诗性言说。汉语言母语产生于观物取象、以象会意、据义构形的构成法则,其意义生产和表述机制的基本特征是意象化。苏童充分地领悟了汉语言母语的“意象化”要义,并将其转化、提升为小说创作的叙事运行范式,从而彰显了母语文学独具的审美形态和创作张力。意象化叙事又将苏童与当代许多作家区别开来,惟此,苏童的出现使中国当代小说真正切近了母语文学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小说 母语写作 意象化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