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联女作家与中国女性发展理论
1
作者 李丹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一个世纪前接受教育的一些女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勇敢地与封建礼教抗争,成为"出走的娜拉";在经受磨砺的过程中,不论身兼何职,写作则成为她们表达心声的途径;底层的生活经历和进步的观念促使她们加入左联,从而得以突破早期&qu... 一个世纪前接受教育的一些女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勇敢地与封建礼教抗争,成为"出走的娜拉";在经受磨砺的过程中,不论身兼何职,写作则成为她们表达心声的途径;底层的生活经历和进步的观念促使她们加入左联,从而得以突破早期"小我"的囿限而融入"大我"的洪流,在文学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左联女作家的独立意识、融入主流并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创新精神,构成中国现代妇女史中的宝贵遗产,为新时代女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女作家 独立意识 融入主流 中国女性 发展理论
下载PDF
从国民革命到左翼运动:论茅盾的创作调适
2
作者 李晓静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5,共12页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溢出左联话语框架之外的个体性思考深刻触及了革命进程中个体所面对的伦理难题以及革命团体内部的权力斗争;《大泽乡》对群体性农民意识的塑造预示着茅盾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造与创作调适。这一调整与转变的过程也伴随着茅盾“文学真实观”的修正、文学创作方法的更新以及全新的“文学-政治”构造方式的逐步获得,立体呈现出作为文学家和“前革命者”的茅盾从国民革命走向左翼运动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历史小说 左联 创作调适 文学真实观
下载PDF
论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以“左联”的政治文化性质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晓进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86-92,共7页
本文认为 ,三十年代的文学群体基本上都呈现出明确的“亚政治文化”形态或具有鲜明的“亚政治文化”特征 ,各派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并非是出于文学的或学术的思考 ,而常常是从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出发 ,针对自... 本文认为 ,三十年代的文学群体基本上都呈现出明确的“亚政治文化”形态或具有鲜明的“亚政治文化”特征 ,各派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并非是出于文学的或学术的思考 ,而常常是从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出发 ,针对自身对当时政治文化形势的理解而采取的某种文学策略。文章以“左联”为例 ,通过分析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形态特征及其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亚政治文化 左联 文学群体 文学策略
下载PDF
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改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9,共9页
加盟"左联",是鲁迅思想左倾的标志性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就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鲁迅与"左联"这样的左翼团体的关系具有虽结盟却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特点。鲁迅的左倾首先体现在对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 加盟"左联",是鲁迅思想左倾的标志性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就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鲁迅与"左联"这样的左翼团体的关系具有虽结盟却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特点。鲁迅的左倾首先体现在对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上,这在显示鲁迅对胡适等人从政治诉求到基本人格严重隔膜的同时,也显示出现实中尖锐的政党对立已经全面渗透到知识分子阶层。其次,鲁迅的左倾也体现在对国民党当局的批判中。鲁迅对当局的批判与当时共产党人的思想认识也还有一定距离。晚年鲁迅的定位,只能是共产党的同路人。正是这一定位决定了当初鲁迅的加盟"左联","左联"成立后不久,鲁迅就与其中的部分人士产生隔膜,但双方都力争维持着同盟关系。不过,双方都郁积着诸多不满,最终导致了"左联"结束时以不欢而散宣告同盟关系的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左联” 同路人作家
下载PDF
左联组织框架中的左翼作家身份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清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左联成立伊始左联组织便通过机关刊物对左翼作家身份进行最初的规训,要求左翼作家投身实际的政治斗争。之后又对应当时极左的中共政治纲领的变化,在左联决议中对左翼作家身份加以解释与修正。与此同时,左联组织亦引导其成员在实际的政... 左联成立伊始左联组织便通过机关刊物对左翼作家身份进行最初的规训,要求左翼作家投身实际的政治斗争。之后又对应当时极左的中共政治纲领的变化,在左联决议中对左翼作家身份加以解释与修正。与此同时,左联组织亦引导其成员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借助身体、声音、文字进行身份的张扬;通过严格的吸收新成员的程序以及频繁的组织生活维护左翼身份的纯洁;而且把左翼作家身份派上扩张组织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左翼作家 身份
下载PDF
恪守与倾斜——论老舍1930年代的文学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毛菁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6-19,共4页
1930年代,老舍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向左翼功利性文学观念倾斜和对原有启蒙文学观念恪守的双重特点。一方面,老舍将艺术视野收回到严肃的现实,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角度批判现实,颂扬革命,从而增强了其作品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老舍... 1930年代,老舍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向左翼功利性文学观念倾斜和对原有启蒙文学观念恪守的双重特点。一方面,老舍将艺术视野收回到严肃的现实,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角度批判现实,颂扬革命,从而增强了其作品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老舍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审美特质,仍然注重对艺术规律的强调,坚持国民性批判的启蒙文学主题。这样,老舍在早期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批判的力度,从而使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创作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1930年代 左翼文学观念 启蒙文学观念 恪守与倾斜
下载PDF
左联初期周扬文论的贡献与偏向——兼论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珺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17,共6页
左联对意识形态—反映论文论的宣传与发展有贡献也有偏向,周扬作为左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这些贡献和偏向都负有相当的责任。从个人角度讲,周扬在左联初期的最大贡献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而其偏向则导致了"... 左联对意识形态—反映论文论的宣传与发展有贡献也有偏向,周扬作为左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这些贡献和偏向都负有相当的责任。从个人角度讲,周扬在左联初期的最大贡献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而其偏向则导致了"左倾关门主义"———这尤其表现在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周扬的是非功过与他缺乏独立意志的个人性格有关,更与党内当时不断趋"左"的政治气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周扬 瞿秋白 “自由人” “第三种人”
下载PDF
宗派之争与社团的萌生——左联到七月社流变考
8
作者 周燕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9,共7页
左联内部有关"雪峰派"、"胡风派"、"鲁迅派"的说法,"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联内部潜在的宗派矛盾明朗化尖锐化,对七月社的生成有缘起作用。在鲁迅身边成长起来的"少壮派",在鲁迅离世... 左联内部有关"雪峰派"、"胡风派"、"鲁迅派"的说法,"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联内部潜在的宗派矛盾明朗化尖锐化,对七月社的生成有缘起作用。在鲁迅身边成长起来的"少壮派",在鲁迅离世以后,依然是胡风主要依靠的同道伙友,有些直接成为七月社的核心同人;而在"口号"论争中认识和理解胡风的更大一批文学青年,则成为后来陆续走进《七月》的"初来者"。左联的解散和左联成员的分化,使文坛的社团重组成为可能,七月社就是在这种分化和重组中萌生出来,并成长为上世纪40年代中国最富影响的文学社团。以实证为基础,努力还原左联到七月社生成和流变的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鲁迅 胡风 七月社
下载PDF
“左联”期刊检视(1930-1931)
9
作者 陈红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左联"在1930至1931年间创办了一些期刊,计有:《文艺讲座》、《巴尔底山》、《五一特刊》、《世界文化》、《前哨》和《北斗》。通过这些刊物,左翼文艺界讲述了一些文学的基本原理,刊载了诸多左翼文学作品和理论,强化了左翼... "左联"在1930至1931年间创办了一些期刊,计有:《文艺讲座》、《巴尔底山》、《五一特刊》、《世界文化》、《前哨》和《北斗》。通过这些刊物,左翼文艺界讲述了一些文学的基本原理,刊载了诸多左翼文学作品和理论,强化了左翼文学的阶级斗争意识;同时,注重介绍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情形,并积极反抗国民党的强权、专制和对左翼文艺界的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学期刊 检视
下载PDF
鲁迅的实事求是精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明灿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0-72,共3页
鲁迅作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面对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进攻 ,头脑清醒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 ;他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深刻剖析、对种种“左”倾错误论调的批判、坚持同敌人进行“韧”
关键词 鲁迅 实事求是 创造社 太阳社 左联
下载PDF
从《觉今日报·文艺地带》到泡沫社——北方革命文艺青年的聚集和左翼文学在北平的展开
11
作者 马俊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7,共8页
《觉今日报》是1930年代北京的一份普通小报,其副刊《文艺地带》的编者和作者是北平两所中学的中学生。就是这份中学生主持的小报副刊却聚集了不少左翼文艺青年,也直接催生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中重要的左翼社团泡沫社。... 《觉今日报》是1930年代北京的一份普通小报,其副刊《文艺地带》的编者和作者是北平两所中学的中学生。就是这份中学生主持的小报副刊却聚集了不少左翼文艺青年,也直接催生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中重要的左翼社团泡沫社。小报与文艺青年难有名作问世,本文也并非要提高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只是借此重构北方左翼文学历史图景的一角。小报与文艺青年大多无名,但细致的文学史考察如果忽略它们的存在,北方左联的诸多问题就难以说清,这也是北方左联研究不能算少,但其历史面貌却模糊不清的重要原因。甚至,不详细考察无名文艺青年的文学生活,也很难真的走进左翼文学、乃至新文学的历史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北方左联 文艺青年 小报
下载PDF
“左联”的成立、运作与左翼文学组织化的发端
12
作者 陈红旗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革命文艺的引导、组织和领导,在"左联"的运作下,左翼作家们没有被国民党的文艺统制和文化围剿所压垮,他们在一个很难容纳叛逆青春的时代里,以激昂高歌的姿态、文化斗争的意识...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革命文艺的引导、组织和领导,在"左联"的运作下,左翼作家们没有被国民党的文艺统制和文化围剿所压垮,他们在一个很难容纳叛逆青春的时代里,以激昂高歌的姿态、文化斗争的意识和集体活动的方式,彰显了他们的生命风度和文学才情,坚守了革命理想,抵抗了精神虚无,并通过大量的文学创作建构了新文学的刚硬风骨,进而撑起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学的组织化 文化围剿 刚硬风骨
下载PDF
收编与吸纳:1930年初“左联”文艺期刊检视
13
作者 陈红旗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5,共7页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qu...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文艺刊物 检视 中国左翼文学
下载PDF
“左联”期刊检视(1932—1933)
14
作者 陈红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北平"左联"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实绩,尤其是《文学》月刊的刊行和《子夜》的出版,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学月报》 《文化月报》 《文学杂志》 《文艺月报》 《文学》月刊
下载PDF
“左联”女烈士冯铿简谱
15
作者 刘文菊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3-77,共5页
“左联”女烈士冯铿的研究史料近来得到了较为翔实的整理,并得以陆续刊发。无论是作家传记、文学作品,还是生平轶事,都有可信度很高的考据材料。如,许美勋和许其武父子撰写的冯铿传记,冯铿侄儿冯武洸的回忆文章等。不过,在冯铿年谱的编... “左联”女烈士冯铿的研究史料近来得到了较为翔实的整理,并得以陆续刊发。无论是作家传记、文学作品,还是生平轶事,都有可信度很高的考据材料。如,许美勋和许其武父子撰写的冯铿传记,冯铿侄儿冯武洸的回忆文章等。不过,在冯铿年谱的编写中还有一些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需要补证。在现有冯铿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汕头市档案馆收藏的材料编制出的冯铿简谱,可供学界同仁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女烈士 冯铿 简谱
下载PDF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因探原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继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1-35,共5页
多伦路是上海数千条马路中唯一的文化名人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这里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的人文荟萃之地,它对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甚至全国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多伦路 景云里 左联 故居 名人街
下载PDF
南社与“左联”——鲁迅的历史选择与政治价值取向
17
作者 黄乐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29-33,共5页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关键词 鲁讯 南社 “左联” 历史选择 政治价值取向
下载PDF
期刊的左联
18
作者 魏正山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左联作为中国共产党与进步知识分子在国统区群体合力之下产生的特有的政治文化组织,其内部"政治的左联"和"文化的左联"的双重结构,赋予左联期刊政治意识和文化实践的表征,为左联思想传播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影响着左... 左联作为中国共产党与进步知识分子在国统区群体合力之下产生的特有的政治文化组织,其内部"政治的左联"和"文化的左联"的双重结构,赋予左联期刊政治意识和文化实践的表征,为左联思想传播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影响着左联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期刊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早期“左联”的组织与传播——以《前哨·文学导报》“附记”为中心
19
作者 何霞 周小兰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3-36,共4页
1931年初,由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和自身的"左倾"错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阵容零落。经过一系列的组织与传播策略调整,"左联"又恢复了生机。从"左联"机关报《前哨·文学导报》的"附记&q... 1931年初,由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和自身的"左倾"错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阵容零落。经过一系列的组织与传播策略调整,"左联"又恢复了生机。从"左联"机关报《前哨·文学导报》的"附记"出发,揭示这一系列的转变,并由此反思"左联"工作中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文学导报》 “左联” 组织运作
下载PDF
左翼之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出版业——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科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9年第4期85-101,共17页
经过20年的酝酿,大革命之后上海形成了一张宣传革命思想的左翼出版网。刚形成的出版网尚不成熟,存在缺乏组织领导、不够团结、出版宣传缺乏策略等问题。随着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出版网获得进一步发展且愈发成熟,但发展的同时... 经过20年的酝酿,大革命之后上海形成了一张宣传革命思想的左翼出版网。刚形成的出版网尚不成熟,存在缺乏组织领导、不够团结、出版宣传缺乏策略等问题。随着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出版网获得进一步发展且愈发成熟,但发展的同时要面对来自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压力。1937年后,上海的进步出版社受到很大冲击,但出版网仍然坚守宣传战线,为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奠定了基础。总的看来,上海左翼出版网经历了聚集、整合、扩散三个阶段,这个发展脉络反映了党领导的出版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一隅走向全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出版史 上海出版业 出版网络 马克思主义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