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联女作家与中国女性发展理论 |
李丹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从国民革命到左翼运动:论茅盾的创作调适 |
李晓静
李永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论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以“左联”的政治文化性质为例 |
朱晓进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5
|
|
4
|
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 |
徐改平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5
|
左联组织框架中的左翼作家身份 |
曹清华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恪守与倾斜——论老舍1930年代的文学观念 |
毛菁华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7 |
1
|
|
7
|
左联初期周扬文论的贡献与偏向——兼论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
李珺平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8
|
宗派之争与社团的萌生——左联到七月社流变考 |
周燕芬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左联”期刊检视(1930-1931) |
陈红旗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0 |
|
10
|
鲁迅的实事求是精神 |
邓明灿
|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1
|
从《觉今日报·文艺地带》到泡沫社——北方革命文艺青年的聚集和左翼文学在北平的展开 |
马俊江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2
|
“左联”的成立、运作与左翼文学组织化的发端 |
陈红旗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收编与吸纳:1930年初“左联”文艺期刊检视 |
陈红旗
|
《嘉应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4
|
“左联”期刊检视(1932—1933) |
陈红旗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左联”女烈士冯铿简谱 |
刘文菊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因探原 |
蔡继福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2
|
|
17
|
南社与“左联”——鲁迅的历史选择与政治价值取向 |
黄乐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0 |
|
18
|
期刊的左联 |
魏正山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早期“左联”的组织与传播——以《前哨·文学导报》“附记”为中心 |
何霞
周小兰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17 |
0 |
|
20
|
左翼之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出版业——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中心 |
邢科
|
《中国出版史研究》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