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Leidong depressio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Tao Wu Lie Li +4 位作者 Wentuo Li Yonghao Gai Yu Qiu Guangchao Pan Lin Chen 《Energy Geoscience》 2021年第1期73-82,共10页
The Leidong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secondary tectonic units and the least explored part of the Beibu Gulf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basin reveal that the Middle Eocene deposition w... The Leidong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secondary tectonic units and the least explored part of the Beibu Gulf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basin reveal that the Middle Eocene deposition was controlled by NE-SW-striking faults and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Eocene Liushagang Formation(LII)consist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is depression has remained enigmatic due to the complex fault structures as compared to those in other basins.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whether LII occurs in the Leidong depression in the context of exploration.Here we analyze available geological,seismic,and drilling data of the depression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mong faults,deposition,lithology,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Measures such as stress fracture analysis,fault growth index analysis,and sedimentary strata characterization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n Eocene sedimentary model controlled by NW-SE striking faults.The model with integrated seismic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and velocity analysis results w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ocene strata in the west of the depression contain th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that are widely distributed elsewhere in the basin.Finally,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quantify the intensit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mou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in the depression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of the source rocks,includ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iddle Eocene strata in the Leidong depression were controlled by NW-SE strike-slip faults and contain high-quality LII source rocks,thus providing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futur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quantization Fault-controlling depression Western leidong depression Beibu Gulf basin
下载PDF
南海雷东凹陷区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木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雷东凹陷区处于稳定、分割、封闭且具较高地温的构造- 地质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生、储、圈、盖等油气地质条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和保存,油气资源潜力尚可,总生烃量为—×108 t,聚集量为×104 ... 雷东凹陷区处于稳定、分割、封闭且具较高地温的构造- 地质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生、储、圈、盖等油气地质条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和保存,油气资源潜力尚可,总生烃量为—×108 t,聚集量为×104 t。具有远景较佳、可供钻探的圈闭构造,圈闭油气聚集量为×104 t。同时,该区离岸近、水浅、海底平坦,具有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便利的油气勘探开发环境,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东凹陷区 油气地质 地质条件 地质勘探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中的超辐射现象—辐射阻尼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希安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9-422,共14页
在强磁场、高灵敏度和高浓度的条件下,质子自旋磁化强度在核磁共振检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将磁化强度本身驱回平衡态,该现象被称为辐射阻尼,其本质是无线电频段的超辐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核磁共振领域中得到充分研究的辐射阻... 在强磁场、高灵敏度和高浓度的条件下,质子自旋磁化强度在核磁共振检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将磁化强度本身驱回平衡态,该现象被称为辐射阻尼,其本质是无线电频段的超辐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核磁共振领域中得到充分研究的辐射阻尼效应,并用超辐射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超辐射 辐射阻尼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主控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平 李文龙 +3 位作者 唐圣明 李涛 孙文钊 杨宝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2期48-55,共8页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海域较早开展油气勘探的地区之一,已经历5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目前的油气勘探区块主要集中于涠西南、福山凹陷等局部地区,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突破少。因此,加强雷东凹陷等后备区的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十分必要...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海域较早开展油气勘探的地区之一,已经历5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目前的油气勘探区块主要集中于涠西南、福山凹陷等局部地区,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突破少。因此,加强雷东凹陷等后备区的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十分必要。分析了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主控断裂的发育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沉积充填与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3条主干断裂的活动对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形成了东、西2个次洼,次洼内各有2个沉降中心。东次洼北断裂和西次洼南断裂是受NW—SE向拉张作用形成的NE向伸展断层,而西次洼北断裂是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的转换断层。始新世早期,西次洼南断裂活动强烈,西次洼北断裂、东次洼北断裂开始发育;始新世晚期,西次洼南断裂活动减弱直至停止,西次洼北断裂、东次洼北断裂持续活动直至渐新世晚期停止;中新世断裂不发育,整体为拗陷阶段。雷东凹陷油气勘探应从有利疏导体系评价着手,在凹中隆、南部斜坡、北部陡坡等有利的油气优势运聚区寻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断裂 发育特征 形成机制 疏导体系 雷东凹陷
下载PDF
海上低勘探程度区快速评价——以雷东凹陷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建永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雷东凹陷在东次凹钻探第一口探井QS9-1-1井失利后,是否继续勘探、突破方向如何选择成为急需回答的问题。按照"明潜力-定方向-选目标"三步走的方法,以烃源岩综合研究、构造演化及已钻井分析为重点,对雷东凹陷进行了评价,认为... 雷东凹陷在东次凹钻探第一口探井QS9-1-1井失利后,是否继续勘探、突破方向如何选择成为急需回答的问题。按照"明潜力-定方向-选目标"三步走的方法,以烃源岩综合研究、构造演化及已钻井分析为重点,对雷东凹陷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具备较好资源潜力,应继续勘探,但突破方向应该选择西1洼缓坡带和陡坡带。该工作对于海上低勘探程度区快速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突破方向 目标优选 雷东凹陷
下载PDF
生长地层分析法在研究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湾盆地雷东凹陷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峰 梁建设 +1 位作者 徐建永 印斌浩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含油气区反转构造形成时间的推断,对于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雷东凹陷发育反转构造,其现今为背斜形态且与生长地层共生。生长地层即同构造沉积地层,常伴随着地层褶皱变形而同期发育。生长地层与褶皱变形的地层之间存在着必... 含油气区反转构造形成时间的推断,对于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雷东凹陷发育反转构造,其现今为背斜形态且与生长地层共生。生长地层即同构造沉积地层,常伴随着地层褶皱变形而同期发育。生长地层与褶皱变形的地层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生长地层分析法认为,通过分析生长地层开始和结束"生长"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反转构造的形成时间。依据地层沉积角度和接触关系,可将雷东凹陷的生长地层划分为3个期次,其中第1期地层的底对应于上渐新统的底界面,第3期地层的顶对应于上渐新统的顶界面,据此推断出该区反转构造形成于晚渐新世期间,而又由于构造活动的间歇性,使其分为三个阶段逐期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层 反转构造 形成时间 北部湾盆地 雷东凹陷
下载PDF
黎平县雷洞乡茶树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代星 杨军成 +2 位作者 何文毅 姚思迁 汪艳霞 《中国茶叶》 2021年第8期35-41,共7页
文章对雷洞乡16个行政村的古茶树分布和生长环境、古茶树树体和叶片性状等进行调查,结合古树茶品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洞乡的古茶树生长土壤主要为黄壤;叶片以中叶为主,多为椭圆形,叶色主要为深绿色;古茶树基围、树高、冠围最大... 文章对雷洞乡16个行政村的古茶树分布和生长环境、古茶树树体和叶片性状等进行调查,结合古树茶品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洞乡的古茶树生长土壤主要为黄壤;叶片以中叶为主,多为椭圆形,叶色主要为深绿色;古茶树基围、树高、冠围最大分别为1.62 m、5.43 m和20.30 m。雷洞乡古树茶各样品茶多酚含量、茶氨酸含量、咖啡碱含量、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9.54%、2.70%、5.61%和49.56%。从酚氨比看,雷洞乡有1个古茶树适制红茶,12个适制绿茶,31个红绿茶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洞乡 茶树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